今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好赶上学校放大周假。夜晚,正如我预想的一样,天空中,一轮明亮的圆月如约而至,皎洁的月光普照着大地。
我们一家人就坐在院子里,一边吃月饼,一边欣赏这美好的月亮。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别提有多惬意,思绪早已从家人的笑声中飞上云霄了!
自古以来,月亮都是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事物,更是他乡的游子们用以寄托深情的“驿站”。宋代的大学士苏东坡,因被贬而与亲人分离了,他高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就是用月的圆与缺来表达人的悲欢离合;唐代的“诗仙”李白,在背井离乡时低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圣”杜甫浅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的文学家王安石,也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借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在我孩提时,和李白一样天真,以为天上的月亮是一块大饼,还曾想拿她来充饥呢!而今看来,她又像一颗硕大明亮的珍珠!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说得好啊!李白也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仍是同一轮月,作文变换了的,只是悠悠的时空和匆匆的人物。但无论何时何地,在岁月长河里,月亮就是游子们一盏永恒不灭的明灯。
说到中秋节吃月饼,我又想起老师给我们讲过的这个习俗。据说,这个习俗始于元代,当时,中原人民不堪忍受蒙古人的暴政,起义军的领袖朱元璋联合各路义军,计划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为了传递消息,刘伯温想出了把写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字条夹在月饼中,以互赠月饼传递消息的办法。后来,朱元璋成功推翻了蒙古的统治,建立了明朝,还以月饼赏赐下属庆祝汉人的团聚。于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慢慢地在民间传开来。从此,中秋节吃月饼成了亲人团聚的象征。
月亮是纯洁的,她寄托着古往今来多少人的爱恋或思念。曾有一人在月下,独酌无相亲,因此他只好举杯邀明月。而现在,我正和亲人们聚在一起,在欣赏着那美丽的月亮、吃着月饼。和他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
“春桃,这么晚了,该睡觉了呀!”妈妈的喊声,把我从梦幻般的遐想中拉回来了。呀!已经是午夜时分了,是该休息的时候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今晚这么兴奋,恐怕我也会像苏东坡这一句中所写的那样“照无眠”了,只是我的心境和他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