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中考的优秀作文【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过这样一些议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饭菜越精致越细腻越好)”,“色恶不食(颜色不好看的东西不吃)”,“臭恶不食(变质变味的东西不吃)”,“割不正不食(肉割的不方正不吃)”……时隔两千多年,我们再来品味这些话,感到它谈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品位,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
现在,请你任选一种角度,由此及彼,生发联想,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命题解读】
本题的命题形式是给材料作文,在语文开卷考试的背景下,这种命题形式能够通过阅读审题比较有效地防止抄袭。在全卷以经典欣赏为主题的前提下,试题从《论语》的诸多论述中有意识地整理出关于吃的条目,使思考聚焦到一个看似平俗但却含义深蕴的话题上。命题者通过由此及彼的引导,为写作者提供了多种立意着笔的领域(生活态度、阅读品位、审美倾向、人生追求……),打开了思路,创造了空间,也拔高了思维的层次。
不知礼者不成人
只应深信尼山语,磨不磷兮涅不缁
--—题记
《礼记》中,孔子这样说儒者——其饮食不溽。看来不仅“色恶不食”,“臭恶不食”,曾厄于陈蔡之间,饱尝过饥饿之苦的孔子,如今竟如此苛求饮食了。
是他要求过高,还是身体太娇贵?
都不是。问题就出在一个“礼”上。
“克己复礼”,孔子一生都在为礼教奔波。他所在意的不仅是“食”,衣食住行无不在“礼”的约束下。
品格上“儒者”以忠信为宝,“涅而不缁”,到春秋时一切礼法已成了繁文缛节,倒的确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
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已让人无暇顾及礼数,见人匆匆问声好,日日“趋庭”,已然失去了君子风范。
孔子有闲心去较生活的真,他“学而为己”,修身养性。我们现代人却是为考试而学习,为赚钱而工作,衣食住行已无了“礼”的约束。“礼”已渐渐淡去了。但是,一个不礼的人又如何能心清如水,成为谦谦君子。一个为世俗名利所包围的人又如何能成为大写的人?
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是由于他不变的情操,是由于他“大同”、“复礼”的人生追求,是由于他谦和、端正的生活态度。我们没有学到他的礼、他的魂。我们只能是忙忙碌碌地终此一生。淡了规矩,弃了品性,丢了原则,因而也淹湮在茫茫人海中了。
穿越千古的尘埃,在古人的心中,寻找那一方净土。虽身处尘世,但那“繁复”的礼节却给浮生以宁静,予心灵以平和,赋人生以感悟。
不知礼者,也枉来人世了。无束缚不成器,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不仅适用于古代,亦适用于现代。
今生有礼今世好,莫笑尼山说旧辞。
【评语】开篇简洁的题记让人眼前一亮,乍一看有些不明所以。然而慢慢看下来,才不得不为作者缜密的思维感叹。首先引出了材料中的孔子,更是深刻的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他要求过高,还是身体太娇贵?”其实后面的文段便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从行云流水的文笔中,我们似乎看见了一个奋笔疾书、面带会心微笑的学子——不再是简单的考生,而是我笔诉我心的读书人。而最后从“读书”又联系到了生活,看到“现代人生活的节奏”,更加体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度。最后三段收尾,可以说是文章的经典所在,不仅涵括了前文的内容,而且起到了卒章显志之效,末尾一句诗也巧妙地照应了题记。(常红艳)
严谨是一种明悟
每一只精致完美的蜂巢都是由数以万计的蜂儿在认真严谨的态度下完成。
每一只伶俐的海豚都带着与生俱来的精细“声纳”在碧海汪洋中遨游。
没有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哪来令科学家都叹为观止的精巧蜂巢;哪来令孩子们拍手叫好的水中精灵与海洋使者?
由此看来,严谨也是动物们的生存之道。
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与南开大学穿衣镜上的箴言有异曲同工之妙,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这看来俱是桩桩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体现着他们严谨的治学之风。
由此看来,严谨是治学之人的修身之道。
方孝孺的话时常在人们耳边回响:“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法国杰出的雕塑家罗丹晚年时曾为大文豪巴尔扎克塑像。为了做到惟妙惟肖,得其精髓,仔细阅读了巴翁的著作,收集到许多照片,他甚至跑遍了巴黎的衣店,只为获得巴翁的身形数据。再加上七年的精雕细作,这座震惊世界的雕像终于问世,并流传千古,成为艺术天幕中最璀璨的明星之一。罗丹正是顺着严谨精细的阶梯,终于一步步走入成功的殿堂。生活中,有时片刻的疏漏则可能将轻视严谨的人打入无底深渊。
由此看来,严谨是追梦之人的成功之道。
瑞士、日本与中国、印度、加拿大相比,不过是指甲壳上的区区小国,却依仗着精细的仪器制作与一丝不苟的治国理念驰名世界。严谨使他们贫瘠的国土上盛开出文明灿烂之花。
由此看来来,严谨是国家的兴旺之道。
严谨是一种明悟,无论体现在动物还是人,个体还是国家,它都是一条散发出智慧芳香的箴言。
【点评】这是一篇由此及彼,引发联想的典范之作,作者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提炼出“严谨”的观点,以“动物生存之道”开篇,接着以“治学之人的修身之道”、“追梦之人的成功之道”、“国家的兴旺之道”来表述自己对“严谨”的思考与联想,由小及大,由个体到群体,由现象到抽象,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且论证中旁征博引、事实充分很有说服力,显示作者丰厚的文化知识积累与娴熟的思维能力。(蒋葵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首十五年的青葱过往,深感自身最大的恶习就是懒惰。曾几何时,“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是我的追求;“磕着瓜子,扯着闲皮,打开试卷,高分拿来”是我的梦想。然而,一朝梦醒,洗尽铅华,才发觉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乱随流水到人家”的黄粱南柯。对,背上行囊,上征程,征战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才是正途!
优秀是一种习惯,更是诸多品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是外烁教育的品质;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是砥砺学习的品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物华天宝的品质;喜鹊连声叫,黄狗轻声吼,是山高水长的品质……修身、养性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更是当代中学生必需的功课。
这门课如果做的不好,不仅遗祸自己,更会戕害他人,甚至误国误民。现代大学者、北京大学教授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就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最终害死了自己.小时候,母亲让差不多去买红糖,结果他买了白糖回来,母亲责怪,他却说:“白糖红糖 ww w. 都是糖,差不多.”长大了,他要坐火车去外地,原本8点30的火车,可他到车站已经8点32了,火车已开走了,他抱怨:“30和32差不多啊,火车咋就开了呢?”;得病了,家人找不到东村的王大夫,他让家人请西村的兽医汪大夫,结果庸医误诊,生命垂危之际,他还说:“王和汪,就三点水的区别,差不多……”
差不多?简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莎士比亚说过:“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但,如何改正?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给出了答案:“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它下楼”。所以,我们要坚决摒弃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但绝不能一蹴而就,要每天学会照照镜子、整整领子,以大国工匠精神严于律己,修身养性,以待春晖!
亲情是大家人世间最好看的妙的东西东西。在大家的日常到处都充满了亲情、友情、爱情……这部分都是构成大家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原因。今天,大家班的路老师就给大家做了一次亲情测试。
第一,路老师让大家在纸上写出五个你最喜欢的人,我毫不犹豫地写上父亲、母亲、爷爷奶奶、朋友和老师。毕竟我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是我的亲人,有着血缘关系,而朋友和老师也是我生活旅途中要紧的伙伴。
接着,路老师让大家从五个人中划去一个。我有的犹豫,不知晓到底该划去哪一个,我感到非常矛盾。最后我感觉大家不可以没朋友,更不可以没亲人,我只能无奈地划掉了老师。
就当我还沉浸在痛苦中时,老师却又让大家划掉一个。虽然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是我的亲人,可我也不可以失去朋友呀!我在这种痛苦之下,没选择,只能划掉朋友,毕竟血浓于水吗!当我用颤抖的手犹豫地划掉朋友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他们灿烂的笑容和他们同我一块学习、运动时的场景,我不禁暗然神伤。
可令我愈加无奈的是老师竟还要大家划掉一个。无奈、沉重、无助都向我袭来,我只能痛苦地做出了这个抉择划去爷爷奶奶。当我划去爷爷奶奶时,我感到自己就像是一个刽子手,正无情地挥舞着大刀,我实在于心不忍呀!我的心在抽搐!
此时,我的纸上就只剩下我的爸爸妈妈了,可老师却还要大家划掉一个人。我实在是下不了手,毕竟他们都是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呀!我没做出抉择。可老师又让大家划去最后一个,我只能划去了爸爸妈妈。在那一刻,我感到了孤单、无助、沉痛和无奈。我感到自己仿佛失去了所有,我已经崩溃,仿佛自己从阳春3月一下子来到了数九寒冬。
通过这次测验,我真的地领会到什么叫“血浓于水”;什么叫“百善孝为先”。父爱如山,母情似海。从这次测验中我感悟到了亲情。我了解了大家要珍视亲情,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报答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
幸福如阳光一般温暖,如春风般和煦,如细雨般滋润。
每个人都向往幸福追求幸福,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幸福来源于无尽的财富。我认为,幸福源于生活中最普通的一些事,我的幸福,源于母亲的照顾。
母亲的照顾是温暖的。在冬天,天寒地冻的早晨,母亲一大早起来就在厨房忙碌,变着花样给我做早饭。闻着香喷喷的早饭让我不由自主的走到餐厅,妈妈早已经把饭盛好等在那里,那一刻幸福的感觉很暖。
母亲给予我的爱也是无私的。夏天时,我走的早,妈妈让我拿上雨伞,我说:“外面天气这么晴朗,拿什么伞!”我把伞放在家里,跑到了学校,上课时,见外面飘起了雨点,心里有些担心怎么回家,放学后,我内心焦急地走出校门,见外面狂风暴雨,吓得缩了回去,等待雨停。这时,远处走来一个灰色的身影,一看才知道,那是我妈妈,她冒着雨走了过来,她看着我生气的说:“你怎么不拿雨伞啊!”我笑了笑,接过她手里的雨伞,陪她一起回家,路上大雨滂沱,我却走的很稳,因为有母亲的陪伴。
母亲的照顾无微不至,有一次,我生病了,她在医院里一直陪着我,守着我,用热水瓶将液体给我暖热,暖暖的液体流入我的血液,使我感到很温暖。她一刻也不离开我,生怕我出什么事,母亲静静地陪在我身边,担心的目光一直将我萦绕。虽然我生病了,身体很不舒适,但是我感到很幸福。
幸福不是财富,不是衣食无忧的生活,不是一个职位,不是一个多大的成就,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家人陪伴的感觉。
我的幸福,源于母爱,源于母亲那无微不至的照顾。
我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美丽而温馨的家。虽然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家,但有着家人的陪伴,让我感到很幸福。
我们家里每个人的手都不一样。爸爸是工人,因为要完成许多工作,所以他的手很粗糙,有的地方还有伤痕。又由于是在野外作业,因此他的手也被太阳晒得黑黑的。妈妈一手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许多细纹爬上了她的双手。我的手又细又长,上面时常会有钢笔水的香气。而弟弟的手,白白的,嫩嫩的,摸起来还滑滑的,让人感觉十分舒服。
推开家门,映入眼帘的是餐厅,餐桌桌面是大理石材质,颜色十分漂亮,但想要挪动它,那可得费一些力气才行呢。再往前走,就是客厅了,客厅的布置也十分简单,左手边是沙发,右手边是阳台,沙发对面就是电视,在沙发和电视的中间有一个茶几,上面摆放着一套精致的茶具。
我梦想中的房子和现实中的房子完全不同。梦想中的房子共有四层,一层是客厅,是专门接待客人的;二层是客人的卧室和我的私人游戏厅,在游戏厅里想玩多长时间都可以;三层是起居室,一共有六个卧室;顺着盘旋楼梯往上就到达四层,四层有一个露天花园,到了晚上还可以看星空。我很喜欢游泳,怎么能少得了游泳池呢?游泳池就在露天花园的左边,水十分清,这样我就可以天天游泳了。
我的房间有一个卫生间,卫生间里有一个浴缸。房间正中间是我的床,床头有一个粉色的枕头,被子在枕头上面。床的左边是书柜和书桌,右边是阳台,里面放了几盆绿植。
书柜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有四大名著,还有我最喜欢的儿童文学。书桌上有一个钟表,表盘底纹画着挺拔的青竹,桌角美丽的凤仙花正含苞待放,我的房间充满了书香味。
我的家是可爱的,美丽的,温馨的,我爱我的家。
春雨又飘了起来,我透过蒙蒙的雨用记忆撑起一把孤独的伞,独步雨中,读着读得懂又读不懂的生活,寻觅着清晰而又朦胧的幸福。(景物描写融哲理,紧扣话题,巧点题。)
幸福是什么?我在雨中苦苦追寻了许久,似乎在另一个清旷不俗的境界里追云逐日了好长时间,却把幸福寄托给了一种虚无缥缈的雾。(紧承上文抒写雨中感悟。)最后,我终于明白,幸福很简单,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次奋斗的过程,一次失败的体会,都会让你体会到生活中幸福的真谛。(诠释“幸福”,引领下文。)
当你驾驭着生活的航船,在人生大海上迷失方向的时候,父亲的鼓励,母亲的呵护,会让你感到幸福。(比喻贴切,幸福之见一。)
当你在黑暗里痛不欲生的时候,来自陌生人的亲切慰问也是一种幸福。(幸福之见二。)
当你远离亲人,面临着人生的苦难时,友人的关心和帮助,不也是一种幸福吗?(幸福之见三。)
有一种幸福要比这些幸福更深刻,更有意义。(宕开一笔,引出下文,提升文章主题内容。)
只有不怕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山,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才能体味到成功的真正内涵,品尝到幸福的真正意义。
受挫一次,会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步;磨难一回,会对成功的内涵悟透一层;失败一次,也同样会对幸福的意义体会更加深刻。
所以,无论是磨难还是失败,你都应坦然面对,因为它们是组成幸福的重要音符。(小结上文——坦然面对磨难或失败的幸福。视角新颖。)
让峻峭的山间抚过一丝清风,深邃的空中升起一轮明月。让奋斗的人生获得快乐的满足,受挫的人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时时洋溢着幸福。(写景既照应首段,又总结全文,结构完整。)
时光已然入诗。
最后一片秋叶落下,入冬了。欢迎我们的不再是葱郁的绿阴,而是干枯的枝桠。冬日的阳光温暖、惬意,这是个宁静的季节。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没有雪的冬天是不美丽的,也是不完整的。雪是冬日的精灵,没有雪,整个冬天都是郁郁的、黯然的。雪笼罩的世界是一首无声的诗,是一幅立体的画,是一支凝固的乐曲。
打开记忆的扉页,一个雪落的日子在我的心底一点点地清晰。洁和我是同窗,也是知己。那夜她穿了一件红色的大衣,带我来到一块没被践踏过的雪地上。她拉起我的手,冲我神秘地微笑了一下,然后她与我站成一排,继而坐在雪地上,继而轻轻躺下,许久。雪地上留下了一个两个人牵手的印痕。月光下,雪印显得格外清晰,如诗般浪漫。一片小雪花飘落在我的脸颊上,很快融化成了一滴晶莹的泪珠。一袭红衣的她就像一颗火种,温暖了整个飘雪的季节。
那个雪夜带给了我太多的感动,那个雪印留给了我太多的回忆。我们的友谊就像雪般纯净,我们的情意就像雪印那样根深蒂固。朋友就是这样,像雪花简单,却不缺少美,点缀着我们的生活,将一张单调的白纸,勾勒出美丽的线条,并用五彩渲染着。
时光悄然流过,又是一个飘雪的季节,树枝上挂满了绒绒的银条,在风中摇晃。天空中飘着洁白的雪花,一片,一片,静静地落下,它擦过我的耳际,拂过我的面颊,又让我想起那个雪夜,想起只属于我们的雪印,想起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想起……
漫天的雪花都是我的思念和祝福,让我采撷其中最圣洁的一朵,寄给她:“洁,你还好吗?”
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准确地说,我的启蒙语文老师是我的外婆,学习的地点则是老家那棵郁郁葱葱的泡桐树下。
儿时的夏夜,天上的月亮格外皎洁,星星也明亮而繁多。我和外婆经常坐在院子里的泡桐树下乘凉。泡桐树很粗很高,一片片碧绿的叶子厚厚地叠加在一起,好似院子里搭起了一个天然凉棚。
外婆扇着那把破旧的蒲扇,银色的发丝随着风飘来飘去。我拿着小板凳坐在外婆身边,嘟嚷着要让她给我讲故事。外婆知道的故事特别多。每一个故事都会以“从前有个……”开始,每当听到“从前”这两个字从外婆嘴里发出的时候,我就知道又有一个生动的故事要开始了。外婆的故事大都和忠、孝、义有关。她很少使用成语,故事大都通俗易懂,但是就这最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的却是传统文化中最厚重的那一部分。
转眼间,天气变凉了。屋檐下燕窝中的燕子越来越少。这时,外婆说要让我猜谜语。外婆老家是河南的,她用地道的河南话念道:“小小姑娘黑又黑,秋天走了春天回,带着一把小剪刀,半天空里飞呀飞。”当时的我,粗心得很,哪里会注意到屋檐下的燕子呢?只好凭感觉去猜了。冥思苦想后,我试探性地问:“是蝙蝠吗?”外婆摇了摇头。我继续低下头琢磨,然后说:“是……哦,是麻雀吗?”外婆继续摇头,追问我:“麻雀是黑的吗?”这时,我抬头一看,正好看到屋檐下有一只可爱的小燕子。它周身黑黑的。不就是一个小小的黑姑娘吗?还有,它的尾巴,就像黑色的剪刀一般。哦,有了,就是它!“外婆,是小燕子!”我高兴地回答。外婆笑了,摸着我的头,说:“哎!小聪明鬼。”外婆的语调很慢很慢,讲每一句好像都要想上一会儿。让我不禁想,这谜语究竟是外婆听来的,还是她自己创作的呢?
这个问题到现在我也不得其解。但是外婆的一个个故事,一道道谜语,却伴随我逐渐长大。高高的泡桐树下,留下了我的童年,也把最生动的语文知识教给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