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最新元宵节闹花灯作文600字左右【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十五的夜晚皓月当空,再加上那些奇形怪状,色彩各异的花灯,真是仿佛走进了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
广场上人山人海,那个氛围欢乐无比。首先那当然是最引人注目的羊羊家族了,它们不仅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还寓意着: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喜气洋洋,一家人和睦相处。喜羊羊们仿佛是在向大家问声:新年好。
再往里走是最让人眼花缭乱的荷塘月色。一朵朵荷花绽放,一片片荷叶显得格外有精神。让人感到眼前仿佛是在美丽的夏夜。这组灯说明了荷花的坚强,寓意人们要坚强,更说明了荷塘月色与水色的自然美,真是色彩明艳,美不胜收呀!
美丽的羊羊家族带给人们一种喜气的感觉,引人注目的荷塘月色,再加上湖水的装饰,变得真是美丽无比。这次十五的花灯个个璀璨,人们的笑声布满了整个利津。
除夕的火,元宵的灯,在我们家乡都是挺热闹的。
除夕的年火刚刚熄灭,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爆竹的硝烟气味,喜庆的气氛还未完全消退,又迎来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一是要吃汤圆,二是要闹花灯。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吃汤圆远远没有闹花灯那么快乐有趣。
元宵节到来的前几天,村民们就开始扎花灯。西瓜灯、荷花灯、鲤鱼灯、虾公灯…最难做、最好看的是大人们玩的长龙灯,最简单的就是我们小孩做的喇叭灯。
图片而大人们玩的龙灯就要复杂得多。两条用篾条编织的长龙,每条有二十多节,是请专门制作花灯的工匠做的。尤其是那龙头,做工特别精细。高耸的龙角,凸出的眼睛,卷曲的虬须,张开的嘴里不停晃动的舌头,满身尽带黄金甲的龙鳞,用各种彩色纸一糊,就显得活灵活现,神气十足。夜幕降临的时候,大人们已经陆续到齐,热闹的锣鼓声顿时响起,挂在祠堂大厅天花板上的四盏宫灯已点亮了蜡烛,照得祠堂里金碧辉煌。舞龙灯即将开始!
几十个壮汉按白天的排练,找到自已的位置,每人持一节龙灯,各自将龙灯里的蜡烛点亮。舞龙头的是村里两位高大英俊、脑子灵活、经验丰富的壮年汉子。龙舞得好不好看,舞龙头的人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只要龙头一动,龙身就要跟着龙头转,各种各样的动作,龙身飞舞的花样,都是在龙头带动下完成的。为了将龙灯舞得好看,乡亲们排练了好几天。
首先是巨龙三点首,向祖宗牌位三鞠躬。然后是巨龙在大厅里飞腾滚动,绕着四根大屋柱盘旋,引得村民们阵阵喝彩,鼓掌欢呼。掌声越响,舞龙的人劲头越大;鼓点敲得越急,龙灯滚动得越快。两条巨龙在热闹的锣鼓声中和村民们的阵阵喝彩声中腾云驾雾,把乡亲们 的情绪引向高涨!
紧接着,一盏闪亮的圆球彩灯出现在祠堂大厅的中央,那是一颗滚动的龙珠。两条巨龙迎面飞来,争抢龙珠。而那颗龙珠却突然越过天井,飞出大门,滚到了祠堂门外的广场上。巨龙追赶着龙珠,并排飞出大门,在广场上表演起了“二龙戏珠”的舞蹈。
龙灯在广场表演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鼓点便缓慢下来。这时,每个舞龙人都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于是,大家便停下来吃夜宵。夜宵除了各家各户带来的酒菜,还有众家煮好的汤圆和稀饭。吃饱喝足后,人们似乎兴致未尽,又来了精神。舞龙者便举着龙灯,将巨龙舞向田野,舞向远处的山边。
夜幕里,舞龙人行走在弯弯曲曲的田埂小路上,距离一拉开,龙身更长,更加蜿蜒曲折。我们站在广场上,望着田野上空闪烁的龙灯,就像从天而降的一串火球。巨龙越走越远,最后游向天边,又仿佛黑色丝绒幕布上滚动着一串珍珠。那美丽的夜景,令我难以忘怀……
今天晚上,爸爸妈妈带着我和何肖蓉一起去社区参加闹花灯。
一到那儿,我们就听到了一片热闹的声音(喧哗声),走近一看原来队伍已经准备出发了。出发的有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我们点起心爱的灯笼开始兴高采烈地走起来。第一次我们一直笔直地走,然后在(小区的)大门口拐了个弯走了回来,一直走到第二个拐弯处,然后在这里整理了一下队伍,再继续向前走。第三第四次也同样是这样。在走的路途上,我一直和何肖蓉说个没完,直到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才停下来。我们(随着人流)冲上楼梯,正想去猜灯谜,可是猜灯谜的地方人山人海,而且大部分灯谜也已经被人家猜到了。我们只能(于是)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我一边走一边想,这次灯会真是我经历的最有趣的一次灯会。
我国很多的传统式节日,比如:元宵佳节、新春佳节、清明时节,端午、九九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拥有它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而在这种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节日便是元宵佳节。
元宵佳节在每一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中每家每户都是会包元宵节,也就是大家一般说的汤团,这也代表着和和美美。与此同时在这一天中,大家也会放花灯,而且在花灯上写上一个字迷,随后店面的主人家会将这一花灯挂在店面中,让顾客来猜,猜对了,很有可能还会继续获得一个小礼品。例如:“一口砍断牛尾巴”的迷底是“告”,你猜对了吗?
我一直好奇心,元宵佳节放花灯的风俗习惯是怎么来的?直至母亲跟我说,。我搞清楚:好久好久之前,一只天空的神鸟赶到人间,却被一个猎人阿胶杀掉,玉皇大帝了解后十分大怒,他派天兵要去放火烧人间。女神听见后,赶忙赶到人间,告知大家:玉皇大帝要派天兵放火烧人间。大家听了很担心,这时候一个老年人想起了一个好点子,他说道:“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大伙儿点上火堆放到大门口,然后放爆竹,那样天兵就认为大家被杀死了。”讲完后,大伙儿去分别提前准备。果真天兵沒有纵火,此后“放花灯”这一风俗习惯也流传开来。
每一年元宵佳节,大家手里都是会拿着一个花灯在街上去玩,随后放进河中去。花灯的类型有很多,有水牛角、小兔子、水蜜桃……
20xx年的元宵佳节分外繁华,期待20xx年也依然这般。
元宵节是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可算得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了。山西民间的灯火,自然也不例外。当然,这里要把灯与火区分开来。灯,是闹花灯;火,是放烟火。据传,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人们编成动听的民间谚语一直流传到今:“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铁棍爱煞人”。太谷的灯,因何出名?
这是因为历史上的太谷县城,三百多年来,商业逐渐繁荣,到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更是太谷县城商业走向兴旺的时代,曾获得“小北京”的美称。当时票号兴盛,誉满华夏。太谷城内,沿街接巷,七百余家商号林立,大商富贾在商业竞争之余,在文化习俗上也极力仿效苏州、杭州、扬州的风尚。灯节的兴起与发展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许多品种、花样的彩灯,也随着贸易的发达不断从外地引进。相传,“宫灯”和“龙灯”就是客商自广东引进来的。至于大量的彩灯,则是仿效扬州。这种学习引进的后面,又有当地群众的创新,使太谷的灯节很快异军突起而称冠于三晋了。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清代康熙年间,有纸灯、纱灯、羊角灯、绣球灯、缎绣灯。清道光年间,引进宫灯。
这些宫灯,大都以紫檀木、核桃木做成,凡是这种木制的精品,立架都雕有龙头,口内含有宝珠,或八角、或六角,环饰流苏,刻工考究,形状大方而高雅。在这灯的横面上,有书法,有绘画,色彩缤纷,颇为诱人。在花灯节之夜,还可看到悬于街头的植物灯、禽兽灯、商标灯、字谜灯种种,吸引人们来观赏。太谷的灯,每逢正月十五、十六、十七三日,太谷城内,沿街铺面,大院小户,寺观茅庵,无不张灯结彩,绚丽悦目,天上人间,灯月交辉。观灯人如河流,似海潮,摩肩接踵,通宵达旦。有些猜灯谜活动,耗时更长。时至夜深,仍有民乐奏起,把灯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这样的灯节,在山西自然不独太谷县城有,在全省各县,大抵都要观灯度过灯节的。
在一些较大的村镇,也有挂灯此举,这才有了“观灯”之说。在山西的其它县城和省城,也有山灯会、提灯会、赛灯会的做法,各地也都有他们的高招。观灯,是“上元节”中最有趣味性,最包含文化色彩的一项活动,在全省各地的城、乡、集、镇里,仍然盛况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