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蛙》读后感(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把《蛙》读完,实在地觉得是部引人入胜的好作品。姑姑、蝌蚪、小狮子、王仁美等人形象跃然纸上,个个角色或浓妆或淡抹几乎都诠释地恰到好处。小说到最后,也讽刺地写出了社会的畸形。在中国乃至放眼世界,生殖崇拜都是一脉相承的。计划生育稍稍地阻挠了这一脚步,但是只要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这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就源源不断。
小说把镜头定格在了农村,更加突出了这一矛盾。通过蝌蚪与日本作家的来信来贯穿整个始终,虽然比较传统,但也很好地引出了姑姑这条线。特别是姑姑在小说中多次不同场合不同语气,每每搬出与日本人作斗争的事情,让人会心一笑,可爱与可悲。比照现实,周遭也存在很多这样的人,一件事从小讲到大,每次都能恰如其分的表达。而故事的开始就新颖逗趣地写到“命名”。名字在每个娃娃身上,可真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如此重要的事,在高密乡这个地方,居然以如此普及如此诙谐的形势存在,好像我们小时候随口给别人起的外号。
故事从一开始的阴暗到后来的荒诞,只是从蝌蚪与小狮子的来回高密乡就完成了,又通过堂吉诃德来串烧,虽然我觉得衔接有点困难,尤其是蝌蚪性格的变化让人惊讶,作为一名军人,怎么会被一小破孩追跑,而这人早前还能用军人的身份劝架?总之,最后我觉得是愈往荒诞发展,可通读下来,也能与现实接轨,不得不说现实与荒诞也许只隔一线。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那部《百年孤独》,通篇的荒诞奇幻,真真假假,演绎了触目惊心的现实。
总之,这也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小说,值得一看。
暑假里本人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一本书《蛙》。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有三点:
第一、语言平实有趣,个人语言口味浓重而又通俗易懂,很有个人特色。比如:“王肝与王胆是一卵双胎。王肝身体高大,但王胆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袖珍姑娘——说得难听点吧,是个侏儒。大家都说,在娘肚子里时,王肝把营养霸光了,所以王胆长得小。”这里把双胞胎说成一卵双胎,虽然不是很雅致,但听起来即通俗又可笑。就算是刚懂事的小孩子一听都明白四五成了。
第二、故事真实性强,取材于身边的人和事。真实的故事给人的感觉总是无赖可击,描绘起来是那么地贴近生活,是那么是自然流畅。比如“譬如我曾讲过的吃煤的故事。许多人以为是我胡乱编造,我以我姑姑的名义起誓:这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确凿的事实。……第二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边听于老师讲课一边吃煤。我们满嘴乌黑,嘴角上沾着煤末子。”以前生活穷苦,孩子都是饿着肚子上课的,连煤都吃。但在莫言平实的描绘下就显得很真实,很有童趣。
第三、人文关怀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但小说里面没有提出更有思想性的个人看法,未能领引读者向更高更宽的方面去思考。比如文章最后,只提到姑姑末落的尾声,但没有在更高更深远地去看待计划生育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莫言的这篇小说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对计划生育好坏参半那样,显得平淡奇。
莫言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中国目前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当代作家。但是说起来比较惭愧,对莫言的产品我其实没有怎么看过,趁着休息,我看了莫言的作品——《蛙》。
这是一部直面中国近几十年来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小说。在这本书中莫言首先讲了他们那个地方的特别习俗,很多人的名字都是用人体的器官来命名,比如王肝,祝胆等等。只是现在中国人都不愿意这样起名字,而且许多人都把之前的名字改了。在这里作者暗喻社会在变化,时代不同了。
作者年轻的时候赶上了大饥荒,作者饿的都吃碳了。如果有人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他就以他姑姑的名义发誓。而现在这部作品就引出了主人公“姑姑”。她是一位坚决捍卫计划生育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对于超生,她六亲不认。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超生,她想了很多办法。在对待超生的问题,她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设置她还用铲车拔树拆墙。她还利用心理手段,她说如果邻居超生就要拆自己家的房。就这样政策执行的很到位,上千个孩子因此流掉。
看到这里我非常痛恨这个“姑姑”了,然后,莫言说他的“姑姑”其实是个好人。因为她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在当时中国人口太多,国家又贫穷,这样的话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姑姑”当然也是有另一面的,她对过去的行为开始忏悔。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到伤心。“姑姑”既捍卫了国家的政策,又得罪了好多人,要知道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传宗接代那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政策必定有利有弊,一个人无法左右。读了《蛙》以后我佩服莫言的文采。也为生活在变革年代的人感到无奈。
没有读过,因为莫言的书太火了书店没有货。
听朋友说《蛙》是莫言讲述他姑姑从早年的接生婆开始的一段故事,开始是见证生命的奇迹,那时鼓励多生孩子的时代,她们也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一样。后来时代变迁来到了计划生育人人有则的环境中,她的。姑姑又开始疯狂的为人们进行打胎,其中的描述让人不寒而栗。一直到最后到了人到暮年时候,回想起当年干得那些事~开始为那些在她手中折损了生命的胎儿们供奉灵位。.。.。.
这次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应该是本书应对了西方对东方人权立场的又一次深入了解,本书选题正对西方人的口味所以才能获奖。
昨天看完了莫言写的《蛙》,大言不惭的写一下自己的感想吧。
1、大爷爷是白求恩的学生,医术高明,他的女儿也就是姑姑,只是一个妇产科医生,虽然技术佳经验丰富,但还是感觉姑姑不如大爷爷。
2、姑姑很聪明。
3、计划生育时候,村民觉得国家不应该干涉自己生孩子的事情,尤其是生了女儿,还不让再生的时候,觉得很委屈。而国家从大局考虑,一定要控制人口才能更好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很有道理的,实在是个矛盾。这个时候基层人员就是最难做了。姑姑挺委屈的。
4、失眠的人不一定是天才,天才几乎都是失眠的。
5、小姑娘被拉过去缠住计划生育执行人员,好让自己的母亲生下男丁;还有政策允许一胎是女儿的人家可以在八年后再生个孩子。我感觉这些事情对女孩子的侮辱性巨大。
6、姑姑后来对工作有走火入魔样的执念,疯狂的搜捕超生的人,强行带走做流产,是这份工作赋予了她权力,大概是这份工作让她有很强的成就感吧。
7、“我”的妻子王仁美在做引产的时候死了,王胆在生陈眉的时候死了,还有那个流氓的妻子也是这样。甚是血腥啊。
8、“我”的第一任妻子死了之后,坟头上的黄土还没干,“我”就娶了第二任妻子小狮子,并在新婚之夜说和新婚妻子更像夫妻,无耻。男人啊。
9、姑姑的对象-那个飞行员,在日记中说姑姑的坏话,说姑姑家里人的坏话,表面上表现的彬彬有礼,让人恶心。在现实生活中擦亮眼吧。
10、“蛙”形容孩子,这本书也是围绕着孩子讲的,书名和内容很照应。
11、这部书有《晚熟的人》中的风格,就是有淋漓尽致、滔滔不绝、情绪波动很大的自我独白,隔着书本能感受到倾诉的音浪很强。
12、陈耳陈眉好可怜。
13、这本书最后真的很有迷幻现实主义的感觉,姑姑晚年将经她手流掉的两千多个孩子都捏成了泥人,并说着谁谁谁投胎到哪里了,神神叨叨的。大概是安慰自己吧,就像是“我”一样,将王仁美没出生的孩子认为是又投胎成自己的孩子了。
14、不得不说,袁腮这个人真是太能忽悠了。要小心啊。
15、做什么事情都是各凭本事。莫言好像总是会把发小描写成投机倒把的人,在文中也是各种讽刺。
作者先讲这个村子里的起名字的风俗,然后引出这些村子里的主要人物,描写他们的生平,描写他们的出身,由此写下去他们的人物经历,这些人之间发生的事情。文章前后到处都是伏笔,都是引子,让人很想知道下面的情节。
就先到这里吧。
暑假,我读了老师向我们推荐的<<青蛙王子副班长>>,被里面的人物与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感受很多。
我很喜欢书中的主人公秦超逸,他长得有点胖,因此同学们都叫他"胖青蛙。他成绩一般,在班里是个不起眼的中等生,但他平时有着自己的乐趣:刻苦钻研电脑知识。他做任何事情都很努力。他的性格憨憨的,对社会充满了责任感。在他担任副班长期间,曾多次受到同学的打击和嘲笑,但他凭借着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帮助患植物脑细胞肿瘤的陈紫杉筹集善款。
从秦超逸身上,我明白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了,无论成绩如何,我们都要对自己有信心。同时,我认为他在博客里写日记来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十分可取,以后我也要试一试。
从秦超逸,我想起了和他差不多大的我们,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知道要去关心别人,我们要学习秦超逸的爱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谢谢阳光姐姐,为我们写了这样一本好书,使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