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一般指由大岩体遇外力而脱落下来的小型岩体,多依附于大岩体表面,一般成块状或椭圆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质地坚固、脆硬。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砌墙的砖头歇后语是什么精选2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关于石头的歇后语
搬石头上山 ———— 费力不讨好;又蠢又笨
抱着石头跳深渊 ———— 死不回头
背石头上山 ———— 自找麻烦;硬吃亏
背着石头上泰山 ———— 受累不讨好
踩着石头过河 ———— 脚踏实地
从石头里挤水 ———— 办不到
大路上的石头 ———— 明摆
稻草堆里埋石头 ———— 软中有硬
稻草绳子担石头 ———— 两头怕
顶石头上山 ———— 多此一举
飞机上扔石头 ———— 一落千丈
粪缸里泡过的石头 ———— 又臭又硬
擀面杖钻石头 ———— 纹丝不动
钢钎打石头 ———— 硬钻
钢钎凿到石头 ———— 一捶一个眼
锅里扔石头 ———— 砸啦
河滩的石头滚上坡 ———— 无奇不有;天下奇闻
鸡蛋碰石头 ———— 自不量力;不堪一击;粉身碎骨;自取灭亡
酱菜缸里泡石头 ———— 一言(盐)难尽(进)
买石头砸锅 ———— 自寻倒灶
茅坑里的'石头 ———— 又臭又硬;臭硬
蜜饯石头子儿 ———— 吃不消;好吃难消化
摸着石头过河 ———— 稳稳当当
摸石头过河 ———— 稳稳当当;摸索着干
南山滚石头 ———— 实(石)打实(石)
屁股上拴石头 ———— 累赘
泥潭里滚石头 ———— 越陷越深
泉水坑里扔石头 ———— 一眼看到底
泉水里看石头 ———— 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山里的石头 ———— 雷打不烂;风吹不动;数不清
山坡滚石头 ———— 砸啦
山上的石头,田里莠草 ———— 不足为奇
上山背石头 ———— 真笨
深山的石头 ———— 有的是;多的是
生气踢石头 ———— 吃亏是自己;自己吃亏
绳子拴石头 ———— 穷得叮哨响
石头出汗 ———— 回潮了
石头打的锁 ———— 不开窍;难开窍
石头打着乌鸦嘴 ———— 硬碰硬
石头蛋子生病 ———— 不可救药
石头蛋子腌咸菜 ———— 一言(盐)难尽(进)
石头缝里长竹笋 ———— 憋出来的
石头缝里常春藤 ———— 两受夹;两头受挤根子硬
石头缝里挤水 ———— 异想天开
石头缝里捉鳖 ———— 十拿九稳
石头开花马生角 ———— 没人见过;没有的事
石头脑袋秤砣心 ———— 死心眼
石头脑瓜子 ———— 难开窍;不开窍
石头人开口 ———— 说实(石)话
石头人嘴里灌米汤 ———— 滴水不进
石头上磨刀 ———— 硬对硬
石头上绣花 ———— 起头难
石头上栽葱 ———— 劳而无功;白费工夫
石头上栽花 ———— 得不偿失
石头烧豆腐 ———— 软硬不均
石头锁子 ———— 一点心眼也没有;缺少心眼;没心眼;没法开
石头心肠 ———— 又冷又硬
石头压咸菜 ———— 一言(盐)难尽(进)
石头扎针灸 ———— 没反应
石头子地里摔跤 ———— 碰得头破血流
石头子孵小鸡 ———— 一成不变
石头做的心 ———— 无情无义:
石头做屋基 ———— 永世不得翻身
石头做枕头 ———— 自讨苦吃
水煮石头 ———— 难熬
挑石头登泰山 ———— 谈何容易
推人下井还要滚石头 ———— 害人不浅
小河里捞石头 ———— 摸底
灶王爷扔石头 ———— 砸锅
竹笋冒尖顶翻了石头 ———— 腰板硬
竹笋冒尖顶翻石头 ———— 腰杆子硬
属猴子的 ———— 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见圈就跳;会跳;顺竿爬
属孙猴子 ———— 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属孙猴子的 ———— 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七十二变;变得倒快
抓住石头打月亮 ———— 不知天高地厚
自扳石头自压脚 ———— 自害自
自搬石头压自己脚 ———— 自讨苦吃
自己捡石头进自己的篮子 ———— 自作自受
搬了石头砸自己脚 ———— 自作自受
搬起石头打脚 ———— 自讨苦吃;自作自受
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 ———— 自作自受
搬起石头打脑壳 ———— 自讨苦吃;自找苦吃;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搬起石头打天 ———— 办不到的事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 自讨苦吃;自找苦吃;势所必然
搬起石头压自己脚 ———— 自作自受;自讨苦吃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自寻苦
搬石头打脑袋 ———— 自讨苦吃;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过不去
搬石头打脑壳 ———— 自讨苦吃;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过不去
搬石头打天 ———— 自不量力;不自量;办不到;够不着
搬石头进山 ———— 枉费力气
搬石头砸天 ———— 够不上
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 怨不了别人;自找的
半天空里掉下块石头 ———— 到底是咋回事
抱起石头爬山 ———— 费力不讨好
豹子啃石头 ———— 白啃
背起石头上山 ———— 多余
背石头上泰山 ———— 受累不叫好
背石头下河 ———— 摸底
背石头游华山 ———— 累赘
背着石头上山 ———— 自找麻烦
不倒翁掉在石头上 ———— 成了没屁股的孩子
菜锅里炒石头 ———— 油盐不进
厕所里的石头 ———— 又臭又硬;屙石;把式;臭而硬
长江里的石头 ———— 经过风浪
朝粪坑里扔石头 ———— 屎尿溅在自己身上
朝粪坑扔石头 ———— 屎尿溅在自己身上
朝茅师头丢石头 ———— 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撑了石头打浮湫 ———— 干稳当事
撑石头打浮秋 ———— 干稳当事
吃了石头块 ———— 心硬
吃石头,拆石子 ———— 顽固不化
吃石头拉硬屎 ———— 顽固不化;死顽固;屎顽固;顽固到底;犟汉
赤眼看见火石头 ———— 怒火冲天
厨房里落石头 ———— 砸锅
刺笆林里打石头 ———— 无牵挂;无牵无挂
刺柏林打石头 ———— 无牵无挂
从麦加啃了块石头来 ———— 功德无量
粗石头的性子 ———— 一碰就起火
粗石头性子 ———— 一碰就发火;一碰就起火
打灯笼搬石头 ———— 照搬;照办
打靛的把子吊了柄 ———— 是没把的个石头
大海里扔石头 ———— 不见影儿
大路上的小石头 ———— 踢过来踩过去
大石头沉海 ———— 一落千丈
大石头压死螃蟹 ———— 以势压人
【解释】后来的超过先前的。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示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四:今老矣,乐不预少年文酒之会,——,又不知其为谁?
一、关于“砖头”的歇后语:
地上的砖头——踢一踢,动一动
长城上的砖——未知经过多少风雨
大门外的砖——踢出来的
出了窑的砖——定型了
二、后来居上
(一)关于“后来居上”的歇后语: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泥巴匠砌砖——后来居上
稻田里插秧——以退为进;后来居上
刀茅变枪炮——后来居上
(二)关于“后来居上”的典故
【版本一】
汉武帝时,朝中有3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3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两个人还只不过是个小官,职位低得很。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政绩显着,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直到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汲黯这个人原本就业绩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心胸狭窄,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官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汉武帝慢步踱出宫,正朝着通往御花园的花径走去。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武帝说:“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汲黯说:“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有些不解地看着汲黯说:“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说:“你看,公孙弘、张汤那些小官,论资历论基础都在我之后,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后来居上,职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吏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农人一样吗?”
几句话说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如此简单、片面地看问题,是不通情理的。他本想贬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压住火气,什么也没说,拂袖而去。此后,汉武帝对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职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后来者居上,原本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就要看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了。汲黯认为提拔人才一定要论资排辈,反对后来居上,是不可取的。
【版本二】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汉武帝因为自己的显赫业绩,自视为千古一帝,因此做事喜欢独断,听不进其他人的建议。每次汉武帝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大家都不敢讲,只有一个人敢向汉武帝提出劝谏,他就是汲黯。汲黯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
汲黯为政,以民为本,同情民众的疾苦。有一次河内发生大火,烧了有一千多家,汉武帝就派汲黯前去视察,等他回来的时候,向汉武帝报道:“失火的事情,地方官员已经处理好了,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我这次途径河南的时候,发现那里的人们正在遭受旱灾,都没有粮食吃了,于是我就开仓赈济那些灾民了。”汉武帝心想赈济灾民固然是好是,但是没有得旨意就善做主张,也太没有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了吧,于是,汉武帝就把汲黯贬为荥阳令。
汲黯心中很不服气,就借病回老家去了。武帝听说后,觉得让那样的人才回家太可惜了,于是又把他召为中大夫。但他遇事好谏的性格还是没有改掉,有一次他又冒犯了汉武帝,于是汉武帝又把他外放为东海太守。汲黯出任东海太守期间信奉黄老哲学,不论是官府大事或是民间小事,都以“无为而治”的办法处理。当时汲黯身体不好,因此常常生病卧床在家。不过,汲黯“无为而治”并不是不做事,而是不做那些欺压老百姓的事,这样可以让老百姓有一个安定的生活。在处理老百姓的日常事务上,汲黯虽然经常卧床,但是他规定:百姓进衙告状,任何人不得阻拦,可直接到他病榻前当面陈述。没几年,东海在汲黯的治理下,人们生活安定,社会发展很快。汉武帝听了后,就又把他召回京城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