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如流的成语故事(3篇)

从善如流的成语故事 篇1

从善如流的成语故事讲的是郑国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楚军进犯郑国,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占楚国的蔡地。他们催请栾书元帅下令行动,但“中军佐”知庄子不让栾书元帅发兵,栾书元帅觉得有理,毅然命令大军撤回晋国。

从善如流的成语故事

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占楚国的蔡地。他们催请栾书元帅下令行动,但“中军佐”知庄子不让栾书元帅发兵,说:“楚军已撤,郑国转危为安,我们就不该进攻楚国。”栾书元帅觉得有理,毅然命令大军撤回晋国。

对此,《左传》称赞栾书的举动是“从善如流宜哉”!

“从善如流”指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自然。

【出处】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左传·成公八年》

【解释】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从善如流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cóng shàn rú liú

【解释】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 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出处】《左传·成公八年》:“从善如流;宜哉!”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近义词】改过自新 疾恶如仇

从善如流的成语故事点评

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占楚国的蔡地。他们催请栾书元帅下令行动,但“中军佐”知庄子不让栾书元帅发兵,说:“楚军已撤,郑国转危为安,我们就不该进攻楚国。”栾书元帅觉得有理,毅然命令大军撤回晋国。“从善如流”指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自然。

从善如流的成语故事 篇2

从善如流的意思是指采纳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畅快而自然。

比喻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出自《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公元前585年,郑国不敌楚国的进攻,求救于晋国。晋将栾书奉命前去救援,使楚军退兵回国。

后栾书又去攻打蔡国,蔡国急忙向楚国求救。楚国只好派公子申和公子成率军救蔡。

晋大将赵同和赵括向栾书请战,准备率兵攻打援蔡的楚军。

这时,栾书的部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阻止说,此次与楚军交战,胜了也不光荣,败了则会令人羞耻,于是建议收兵回国。

栾书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军中有人对此持异议,认为辅佐栾书的有十一个人,只有知庄子等三人主张收兵,而主战的人占多数,因此应按多数人的想法行事。

栾书回答:“正确的意见才能代表多数。知庄子他们是贤人,他们的正确意见便能代表多数人的想法。”

于是,他下令退兵回国。过了两年,栾书率兵攻下了蔡国后,又想去攻打楚国。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等人分析了具体情况后,又建议栾书暂时不要攻打楚国,而去攻沈国。

栾书又一次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栾书能正确听取部下的意见,时人便称赞栾书以从善如流的意思说:“栾书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而又自然。”

从善如流的成语故事 篇3

【出处】

《左传》。

春秋时,一次楚军攻打郑国。郑国因抵挡不住,便派人向晋国求救,晋景公马上派栾书率领大军去救援郑国。楚军见晋军来势凶猛,立即退兵撤回楚国。

栾书对楚国的侵犯非常恼火,就领兵去攻打楚国的盟国蔡国。蔡国连夜派人向楚国求救。于是楚国派公子申、公子成二人,率领申县、息县的军队赶来救援。

晋国大将赵同与赵括,向中军元帅栾书请求出战,迎击楚军。栾书正要答应,这时他的部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劝阻栾书说:“楚军去而复来,一定很难对付。

如果是我军胜了,也只是打败了楚国两县军队,不值得炫耀;如果我军败了,那就耻辱到极点了,因此不能与楚军相争。”

栾书听后,感觉很有道理,准备收兵。可是栾书的其他部将不同意知庄子三人的看法,他们对栾书说:“元帅卿佐共有十一个人,只有他们三位反对出战,可见还是主张迎击楚军的人占多数。元帅怎么不按多数人的意见来决策呢?”栾书回答道:“多数人的意见不一定正确,正确的意见才能代表多数,知庄子他们的意见深谋远虑,是正确的建议,所以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因此,我应当接受他们的意见。”于是。他下令退兵。

《左传》的作者在讲述了这个故事之后,感叹地说:“听从正确的意见像流水一样迅速啊(从善如流)!”

释义

形容乐意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