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议论文最新6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关于高中议论文你知道怎么写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中生议论文最新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高中生议论文 篇1

例证法的运用,首先要明确两点:

一、所选材料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恰当性。

真实的才可信,才有说服力量;因为实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所以它必须是恰当和典型的。尤其是“恰当”的要求很重要,证明不同的观点,选用不同的实例(材料)。这就意味着,同一个观点,可以有不同的材料来证明,同一个材料,也可能多角度审视,来证明不同的观点。总之,所选用的材料,通过笔者的转述,要能证明文章的观点。

二、例证法不等于简单地把事实摆出来,而是要在摆出事实后进行分析说理,所谓“摆事实,讲道理”就是这个意思。

事实叙述之后必须要有道理分析,因为这个议论分析是连接事实材料与观点的纽带,缺一不可。缺少了它,就会使材料与观点之间失去联系,文章就会缺乏内在的逻辑性,也影响文章的说服力。所以,在运用例证法这一论证方法时,要做到材料叙述与议论分析相结合。总之,以上两点是议论文材料有效转化的关键,只有做好恰当运用材料和叙议相结合,才能让例证法真正发挥强大的说服力量。

要想使用好例证法,有效进行材料的转化,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合理裁剪材料,做好对材料的转述。

作为一个例子,或一则材料,它可能有很详实的内容,但作为议论文中的材料却不能够娓娓道来,不分轻重。例证法中的材料叙述其实是一种转述,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按照“什么人,什么事”的大致模式来转述,清晰明了。转述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概括、提炼材料的过程,并且尽量以旁观者的口吻来讲述材料中的人和事,避免在引用材料时把背景材料、人物经历、评论文字、交谈语言等内容加进去,造成语言不简练、主体内容不突出。合理裁剪的标准,是做到语言简练精当,而又不遗漏主体信息。用有限的字数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这就对语言锤炼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必修四课本上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曲折动人,人物活灵活现。但若引用为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则需要进行加工,如类似以下的转述:

蔺相如出身舍人,却凭借超人的智慧和勇气,不辱使命:出使秦国,完璧归赵;渑池相会,智斗强秦。终因功劳大,被赵王封为上卿,位在宿将廉颇之上。廉颇鄙夷蔺相如的口舌之劳,时常扬言羞辱相如,而相如始终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私仇。廉颇终于认识到自己的狭隘和错误,负荆请罪。最后,两人结成刎颈之交,“将相和”的美名由此传开。

当然,以上只是对事例的初步加工、压缩,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论证观点,进行不同侧重的转述。

二、明确所论证的观点,转述材料有所侧重。

在做好对材料的恰当转述之后,还要对材料进行概括提炼,压缩出主体内容。但要把它用在文章中,还要看所论证的观点是什么,再对内容进行适当增删。材料的内容要根据观点来调整,与观点有关的多说,与观点无关的少说,甚至不说。并且,还可能有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审视,有不同的内涵,所以更需要有所侧重地转述。

面对不同的论证观点,同一则材料应该有所侧重地转述。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材料更具有针对性,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在、材料叙述与议论分析相结合,完成材料与观点的链接。

高中生议论文 篇2

应试化的教育给高中语文教学到来了许多弊端,尤其是在高中语文作文上,学生为了保稳,而选择千篇一律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思路,这也造成了高考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故而,当前高考语文能够拿到高分的,都是在作文上具有独特思维的人,这就需要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在高中生作文方面,加强对于学生思维独特性的引导。

【关键词】

高中语文;作文;高中生;思维

在千篇一律的作文当中,具有独特思维的作文往往更加能够获得阅卷老师的喜爱,故而,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更需要对高中生的思维模式进行独特性的训练,让高中生能够写出不一样的文章,吸引高考阅卷老师的注意,成为当前的语文教学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一、高中生语文作文现状、原因以及需求

现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都会有模拟训练,但是,即便是模拟训练,为了能够练习成为考试标准的答题模式,高中生们也都是给予自己的作文以固定的模式,排比开头、名言起段、故事、理论评价、总结性发言,一篇文章就这样结束了。尤其是当前的语文作文多以议论文为主,所有文章的格式都是相同的,更何况,在统一的教育模式之下,高中生所接收到的训练,只是他们对于议论文的主题,也有着高度相似的理解,而平时的阅读量也是一样的这就造成了从议论文的选题上、结构上、素材的引用上,每一部分都有着几千万人的雷同试卷,绝大多数的高中生都无法从中脱颖而出,只能够获得一个一般的分数。为什么现在的高中语文作文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一方面是为了让高中生应付高考的语文考试,为了能够不跑题,好让自己的作文能够获得考高阅卷老师的通行证,故而绝大多数的高中生,都会用最常通用的作文形式,以进行自己的作文写作。但是,千篇一律的作文其实只是一个稳妥的途径而已,在这个信息化爆棚的年代,千篇一律的作文已经难以让高考阅卷老师受到吸引。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老师给高中生们进行的训练模式错误。通常,语文老师为了训练高中生的语文作文,大多都是从体裁方面进行训练,而体裁也就只有议论文、记叙文、游记(抒情描写)、书信格式这几方面的训练,交给高中生的也是这几个体裁的写作格式,至于内容,大多数的老师只会按照市面通行的作文素材教给学生,通常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年级的高中生,他们所掌握的素材都是一样的,能够写作出来的内容也是一样的,这就造成了高考作文内容的大量相似。而且,高中生学习较为繁忙,很多老师甚至不让学生看课外读物,其余时间也被家长、老师看着成为学习的时间,无法获取社会上更多的素材,难以写出让人眼前一亮,不落俗套的作文。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群体人数的增加,社会信息的飞速发展,不论是高考阅卷人、高中语文教学老师还是学生自己,都无法接受审美疲劳,那些李白、杜甫的老梗也不愿继续沿用,千篇一律一眼望去就能明了的写作格式也不再被人看好,想要在高考当中脱颖而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当中,据需要发展高中生思维的独特性,写出不一样的好文章,这才能够让其在高考作文当中,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更多的分数。

二、发展高中生作文思维独特性的必要性及办法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独特性的必要性

首先,当前高考人数急剧增加,每一年每一个城市的考生都达到上万人,甚至几万人,这无疑给高中生带来不小的压力,但是,每一个高中生的学习经历、社会阅历都是相似的,接受的作文教育模式也是一样的,这就造成了绝大多数的高中生们的作文也大多雷同。更何况,一个阅卷老师每天都要看大量的作文,在短时间内,看见如此多的相似习作,更是造成了审美疲劳,相似格式的作文难以获得更好的分数。想要让高中生获得更高的分数,就需要在教学当中对高中生进行思维训练。另外,千篇一律的作文,不仅是给高中生和老师带来审美疲劳,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严重的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性,这对于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缺乏创造性的高中生,将会比具有创造思维、独特思维的学生缺少更多的优势,很难再大学、甚至社会上,有更多的进步。这强烈要求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当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二)发展高中生作文思维独特性的办法

培养高中生思维的独特性,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进行一定的思维训练,开设简单的逻辑思维的课程。这有利于高中生在语文写作当中更加具有逻辑性,让议论文的论点、论据的表达,更加真实可靠,让叙事文的行文,也有着一定的逻辑框架,达到形散而神不散,让抒情类的作文,也表达的深入浅出,将高中生的个人感情得到更好的表达。二是加强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如,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进行一个话题的探讨,让学生自由地发散自己的思维,随时补充说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有利于高中生在高考作文写作的时候,不局限于几个单一的观点,而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于主题进行解读,从而选择出一个更加新颖的观点,吸引高考阅卷老师的注意。三是加强对于高中生辩证思维的训练。辩证思维的最本质的一点,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加强这一点的训练,有利于高中生将自己的作文写得更加具有内容,而不是泛泛而谈,不仅没有新意,还没有更多值得深入思考的内容。辩证思维的训练,有利于让高中生的作文更加深入浅出,富有韵味,这给高中生今后的写作也将带来极大的影响。

【结语】

高中生在高考当中的语文作文,总是千篇一律,让人审美疲劳,同样,这样的文章也很难帮助高中生在万千的试卷当中脱颖而出。而当今的社会,也需要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中生,有更好的创新和独特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加强对于学生辩证思维、分散思维等的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曹娴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智敏。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需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

【2】杨武。新课标下高中作文质量教学有效策略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高中生议论文 篇3

高中历史课本中涵盖的知识点是十分丰富与全面的,对于古今中外许多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发展等都有着较为详尽的介绍。在这些知识中不乏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对于民生传统的讲授,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能够非常好的帮助培养学生的民生意识,能够让大家意识到重视民生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兴旺的重大意义。教师要帮学生们构建一定的知识体系与知识框架,在基本的知识框架形成后将能够更好的引导大家慢慢理解民生传统的发展与演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那些杰出的人物为了发扬民生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这些不仅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对于这些有价值的史料的认识同样是民生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近代史上孙中山先生曾经为了人民的利益做出过非常艰苦卓绝的努力,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为发扬民生而奋斗。19世纪90年代,孙中山已在倡导改良主义的维新变法,上书李鸿章,希望清廷重视民生问题,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但是遭到拒绝。20世纪初期,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将民族、民权与民生并立,建构为划时代的三民主义。1924年又提出“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些历史演进的过程课本中都有所介绍,这也是我国民生传统的非常有价值的典范。教师要善于对教学素材展开深度挖掘,尤其是要引导学生们对于教学文本中的那些民生传统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只有具备良好的知识背景才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民生意识,才能够让民生教育收获更好的成效。

二、认识民生改善的本质

在培养学生的民生意识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的输出,教师要让学生们明白民生改善的本质是什么,只有对于这个最为核心的问题有非常清晰的认识,才能够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也是学生民生意识具备的重要基石。历史课程的教学并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对于人类历史文明的演进有一定的了解与认知,更为重要的是要在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们具备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这往往是更有价值的部分。教师应当借助对于学生民生意识的培养来不断丰富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让他们形成更为合理的人类史观。课本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一定程度给我们阐述了民生改善的本质,想要对这些要点有更准确的把握,这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们更多积极的引导与启发。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人们开始告别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时代,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电灯、电影、电话、电报、汽车、轮船、飞机等发明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工业化程度不断加快,城市发展以更快的速度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兴起,民生得到极大的改善。这些都非常直观的向我们说明,新的技术的产生、科技创新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才是对于民生本质上的改善,这也是历史带给人类的启示。

三、展开民生专题探讨

想要进一步深化对于学生民生意识的培养,这同样可以展开一些以民生为专题的系列讨论。随着学生们掌握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对于许多问题与现象学生们逐渐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与判断,这个时期正是考察学生的思想理念与价值体系的时候,这些专题讨论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也能够让大家对于许多社会问题有更多的关注与思考,学生的民生意识也会更为深入。这些都是对于历史课程教学的非常积极的推进。不少学生都对于民生的实质含义以及民生的保障很感兴趣,对于这个议题大家也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可以让学生们以民生的保障为话题展开探讨。随着大家讨论的不断深入,学生们慢慢在某些观点上达成共识。学生们都意识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民生问题的解决是随着民主制度的完善实现的。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极其残忍和冷酷,比如美国的西进运动和英国的圈地运动等,虽然这些运动最终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从长远来看有极大的进步意义,但在当时是以牺牲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的。随着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成熟和稳定,资本主义国家的民生问题得到了改善。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福利制度,运用社会服务开支和社会保障政策,来保证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这充分说明了民主与民权才是民生的保障。这也是对于学生一些思想偏差的更正,让大家具备更好的民生意识。

四、结语

高中生议论文 篇4

【关键词】观点材料;区分;发现联系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比较简单是显而易见的,观点鲜明,材料具体。学生学习议论文,如果能够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那做出自己的判断就比较容易。怎样让学生能够从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联系上进行议论文学习呢?

一、让学生在多读上认识观点

应当说入选于初中语文教材的议论文其观点都是比较明确的,有的观点完全就是题目。但也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初中学生还不见得就能够完全理解作者所议论的观点,这就必须让学生去比较充分地读文,当学生能够把简单议论文读到一定的境界,文本所议论的观点学生就可以去感悟出来。这感悟不仅仅就是看到文本题目意义上的感悟,而是从自己的心理真实意义上明白这观点就是人们所必须去崇尚的观点。学生在多读上认识观点,还必须能够在阅读基础上去提炼观点。从相关意义上说,初中语文教材中一些相关性的议论文,其观点有时也不都是直白的,这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提炼出观点。可以这样去说,初中生阅读简单议论文,从教材文本中提炼观点有难度,但也完全有可能。关键要充分信任学生,要敢于放手于学生,要善于引导好学生。譬如教学《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应当说学生从文本中去发现作者所说明的观点,是比较容易的,但不能在初中学生中建立起比较深刻的印象。因此,则有必要在学生学到一定地步时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个人灵魂的高贵的体现,再让学生去比较“高贵”和“高尚”,进而在比较真实意义上去发现作者所阐明的观点。学生便比较深刻地明确一个人灵魂的高贵必须是那样的有思想,必须是那样有丰富的精神财富,更必须具有一种纯正的追求。学生便比较准确地感悟到人的“高贵”强调的应是人要“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二、让学生在多读上认识材料

一般说来,即使是比较简单的议论文,也都是利用具体材料来表现观点的,材料为观点去服务是议论文的一个最为明显的要求。观点与材料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但表现观点的材料也多有不同,表现观点之材料的表现手段也有着一定的不同。学生学习议论文,不仅仅就是知道服务于观点的有着哪些材料,而且应当让学生去思考这些材料是否就能够去服务观点,或者就是怎样去服务议论文之论点的。平时的议论文教学,让学生去多读,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材料。以教学《怀疑与学问》为例,这篇论文围绕“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并以两个分论点进行阐述,第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教学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认识证明论点的具体材料,如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要求学生去细读,让学生去思考:这里的材料有“怀疑、思索和辨析”,这样的材料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学生在读后进行比较,发现这里所论证观点的材料是不能去调整位置的。学生经过比较,不但说出不能互换的原因,而且说出一些比较具体的道理,学生们说出对于书本和学问不容易产生怀疑,人们很容易对传说产生怀疑,只有人们对传说产生怀疑,才有可能对书和学问产生怀疑,这是一种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排列顺序。学生学习议论文,学生多认识材料比较重要,只有学生能够认识材料的议论文教学,才应当是比较实在和有效的议论文学习。

三、让学生在多读上发现联系

议论文围绕论点进行论证是议论文的基本特征,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议论文论证过程的具体体现。初中学生学习的议论文虽然都比较简单,但学生通过学习发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那种逻辑关系是完全必需的。离开了学生的发现,那学习议论文就等于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初中学生所学习的论文一般都是立论性的,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是立论性论文的具体表达方式,这对学生发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让学生去读,学生是很难感悟到论点和论据的逻辑联系的。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多一些宽容》,学习本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领会提倡宽容的意义,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究文本思路严谨结构紧凑上理解宽容的涵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譬如让学生认识作者论述多一些宽容的方法,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悟出了论点和论据之间先总说后分说的处理方式,学生从三个“一种”知道作者对宽容进行了定位。学生从读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分说中,感到作者所证明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得相当讲究。议论文一般都是以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行文的,《多一些宽容》是怎样行文的呢?学生在自己读时,就比较理想地发现:这篇论文是以讲道理为主的,基本没有摆事实。在学生发现后,给了学生这样的机会,让学生为这互谅、互让、互敬和互爱补上几个事实论据,并要求学生所补充的事例具有高度概括性,且能够与上下文比较自然地衔接起来。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时,所选的材料都能够与观点相匹配,比较理想地证明着作者的观点,如有学生围绕“互敬”,举出的一个实例,说总理工作了一整夜,清晨回家时,碰见一个清洁工人,总理主动紧紧握住工人的手说“同志您辛苦了!”十分尊重别人,所以他也得到了全国人民对他的尊重的例子,较好地形成了学生与作者的有效互动。

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联系的议论文学习,作为语文老师还不仅仅只去思考和研究这些,还必须去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予以实践,并做出比较深刻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议论文,使他们形成更为理想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高中生议论文 篇5

【关键词】实用性;创新性;写作技巧

现阶段的教育现状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注重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型。受以成绩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生对语文写作缺乏兴趣,习惯性依赖语文老教师,导致学生的作文不具有创新性,鉴于此,要强化学生作文学习的趣味性,满足提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进一步要求。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教师欠缺创新能力,学生缺乏写作兴趣。高中语文教师在长期教学中形成了共有的教学模式,没有了创新的精神。而新教师在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时,也融入了这种教学模式中,无法轻易改进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师以高考和语文成绩为中心,一味的指导学生学习和模仿范文,而高中生机械的进行背诵和模仿,进行作文写作时将素材死搬硬套,不能融入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情,他们将失去了语文写作的兴趣,对高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教师教学和学生写作重形式轻内容。在高中语文作文课中,一般以高考作文题为范本做练习。高考作文主要是议论文,语文教师要求高中生大量背诵名人名言和经典事例等写作素材,并注重言辞辞藻的堆砌,以得到一篇完整的议论文。这种写作模式虽然可以让作文辞藻华丽、结构完整且论据充分,但是造成了学生对写作资料和素材的过度依赖,进行作文写作时将素材死搬硬套,不能融入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情。并且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没有在作文中表达出学生真实的思想和感情,写出的作文没有灵魂。

二、增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2.1按照类型采用不同写作方式,传授学生更多写作技巧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注重实用性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高考考取更好的成绩,而是应该以培养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为目的。在语文作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教给高中生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式,而不仅仅是高考中常出的议论文。高中生本身的喜欢的文体不一样,只要切合作文主题,相同的作文题目运用不一样的文体可以表达出不一样的效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教会高中生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学生再根据个人喜好选取最擅长的文体。例如,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教给高中生如何分析作文题目和材料的能力,帮助学生找到作文题目的本质和考查点。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向高中生讲授更多的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作文素材和案例,在作文中引用和分析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材料更能让判卷老师认同,也使作文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性。最后,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理解和选取合适的作文素材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进而结合案例进行合理的分析,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除此以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通过动作描述和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展现案例中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等,增强了判卷老师的画面感,增加了作文的实用效果和真实性。

2.2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写作创作思维

创新性是高中生语文作文的灵魂。高中作文是高中生表达思想的主要手段,高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培育和支持高中生的创新思维。高中语文作文题目一般会给一段材料让学生自行分析,并自行选角度定题目进行写作。如果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较强,他们选取的写作角度也将是多样的新颖的。因此,高中生的思维想象能力等不应受到应试教育和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限制,影响学生想象力观察力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通过多角度分析作文题目找到更加新颖独到的主题,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培育高中生的发散思维时,可以通过多角度提问等训练方式,培育高中生多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高中语文教师在培育高中生的观察思维时,可以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人、事、物等发现写作素材和找到写作灵感,培育高中生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进而培育学生发现美和表达美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培育高中生的想象力时,可以让学生用文字描绘他们没见过的事物,培育学生将想象力和自身思想情感相结合的能力,进而提高高中生的创新思维。除此以外,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为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创建写作交流平台,鼓舞学生进行写作创作,并将优秀作文进行课堂宣读,以此鼓励高中生的写作自信心,并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热忱和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之,提高高中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方法,通过更多实用性写作技巧的传授,培育学生良好的创作思维,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得心应手,更能进一步的培育高中生独立思考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为未来的写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等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斌,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现代语文,2015(10)

高中生议论文 篇6

首先,传统专业声乐教学具有时间周期长、目标专业性强、声乐练习时间集中、学生基础好等特点,而高中艺考生声乐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其中还要兼顾文化科目学习,声乐学习时间短且相对分散。同时,学生声乐素质参差不齐,基本没有声乐基础,更有部分学生是因高考音乐专业文化录取线较低而走捷径才学习音乐的。因此,高中艺考生的声乐学习呈现起点较低、学习时间分散不足、阶段性、学习功利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声乐教学必须从基础声音训练这一关键环节出发,而在学习目标、时间、计划上要与传统专业声乐教学有所区别,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如学习时间安排。对文化科目与声乐专业两者教学时间冲突的矛盾,可以利用高中学习阶段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声乐学习情况、学生可以随时听取教师指导的特点来解决。通过把课外辅导和上课结合起来的教学形式创新,使学生面对教师指导的相对单位学习时间延长,取得甚至超过传统声乐教学的学习时间优势,达到强化声乐学习和练习时间的目的。其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合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的系统教材。由于目前高中艺考生没有专门的声乐教材,教学多是选择高校专业声乐教学歌曲或社会编写的高考声乐曲目,教学内容系统性和计划性较为薄弱,随意性大。因此,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没有声乐基础、以高考为目标和处于高中阶段等三个特点、借鉴吸取高校传统声乐教材科学、系统内容优势,以传统专业声乐教学的初、中级曲目为主选编形成相对固定、专用教材进行教学。从呼吸、共鸣、咬字吐字、音阶、三度、五度、基础母音等最基本声乐练习开始。在此,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都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情绪,坚持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习,把基础打好,逐步使声乐艺术基本表现元素综合渗透进每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规范和计划性强的教学内容学习中逐步、扎实掌握好声乐基本功。再次,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在师资上也与传统专业声乐教学不同。由于高中音乐教师基本为普通音乐教师,其声乐教学水平、经历与专业声乐教师有一定差距,在知识全面、多学科综合教学能力和熟悉高中学习特点方面上具有一定优势。因此,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大力发挥本身优势,以较为全面的综合教学能力弥补专业声乐教学上的弱项,另一方面则要不断改善提高本身的声乐教学方法和能力,特别在把握正确声音观念和对学生嗓音认识能力方面上加强学习,因为后者能力的提升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二、与其他科目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学习

高中艺术班声乐学习的另一大特殊性是在声乐学习同时还担负着大量文化科目、音乐基础科目的学习,这就形成了学习时间、内容上的矛盾冲突。建立多科目结合的教学内容综合化学习,是解决这一矛盾、促进声乐、音乐基础、文化多科目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途径。

(一)与文化科目学习的综合

高中艺术班由于文化学习与声乐学习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有较大反差,所以师生都极易形成重声乐学习轻文化学习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发展最终会影响声乐学习。因为声乐学习与文化科目学习在表面反差背后的深层次中其实有着深刻的联系。声乐学习中声音教学和训练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因为声乐表现实质是通过声音的美化去完成对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形象、情绪的表现,而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本身文化素养的积累。因此,在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声音的训练,而应该熟悉高中文科教学内容,挖掘歌曲内容与文科学习内容的联系,将两者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与文化科目的教师保持密切交流,双向结合,建立声乐、文科教学联盟,在不影响本身教学前提下使两科目的教学计划、内容安排尽可能遥相呼应,使学生通过联想、延伸、探究而实现科目综合学习。

(二)与音乐其它科目的学习综合

乐理、视唱、练耳等不仅是音乐高考的必考项目,也是声乐学习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声乐与其他音乐科目的综合化学习同样是必要的。首先,在声乐教学中渗入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对两者学习都有促进作用。艺术班的视唱练耳在音乐高考中占重要的位置,而声乐教学中大量练声曲和歌曲的训练实际也包含着音准和节奏的学习。因此,在声乐歌曲的初学训练中,可先将不同的节奏分离出来,归纳成主要的几种形态进行单独练习,这样既可以提高歌曲教学效率又能同时取得节奏训练效果。其次,单纯的乐理学习比较枯燥,但如果在教学中能有意识的与声乐课歌曲分析结合起来,就能改变这种情况。如常用记号、装饰音等乐理知识,都会在声乐学习中所学的歌曲中大量出现,在乐理的课堂教学上通过结合所学声乐歌曲,寻找、分析、理解这些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就可以很好的将两者具体联系在一起,使原本枯燥的乐理教学生动起来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具有创新教学形式和注重学习心理的声乐教学过程

建立良好的教学过程是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的又一重点,它包括与高中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创新教学形式和重视心理辅导、强化自信心两大方面。

(一)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阶段性结合的创新教学形式

传统声乐一对一教学形式能最大限度地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声音训练,但高中艺术班在教学时间和师资上难以完全支持这一教学形式。因此,选择集体课、小组课指导示范、个别课主攻突破的创新教学形式是解决这一棘手难题的较好途径。

1.集体课。

声乐基础知识的几大要素是声乐者学习统一需要掌握的,而由于艺术班声乐基础普遍为空白,因此,可以用集体课的方式进行“扫盲”教学。如正确的声音观念、歌唱呼吸形态、共鸣、咬字吐字,歌唱位置等。要尽可能凸显对声音判断的教学,这是声乐教学的关键。因为高中艺术生对声音辨别在观念上基本空白甚至是错误的,只有通过集体课的示范、听赏、分析、个人实践体验的重点关注,才能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这对后续的小组课、个别课教学是极为重要的。

2.小组课指导示范。

小组课是将声音条件接近、声音类型相似的4~6人组织进行教学。教师近距离小集体教学通过对单个学生的示范、纠错、训练而使其他学生得到借鉴、启迪从而解决相似问题。小组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学生学习有了除教师外的具体比较者,这对学生间声乐学习交流、激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个别课主攻突破。

由于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在集体课、小组课教学形式解决了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的一些难题后,仍需要针对性强的个别课教学。这里的个别课教学任务是在小组课和集体课的基础上对学生个人声乐学习做主攻突破,如换声点、真假声区的过渡,高音的突破、歌曲的处理等,特别在高中的中后半段学习期间,一对一是保证学生声乐学习水平稳定向上发展主要的教学形式。

(二)将心理辅导、强化自信心作为教学部分纳入教学过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