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别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议论文,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那么议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整理的议论文写作技巧方法归纳【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一忌:陈词老套
有些文章开头总是从形势写起,言心称"在xx的领导下,在xx的支持和关怀下,在xx的帮助下"有的文章开头总是"太阳"、"月亮","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些调子老唱,这些套路老用就成了令人生厌的陈词老套了。
二忌:故弄玄虚
有些文章开头,故意耍花枪,兜圈子,有意让人琢磨不透,进入"迷魂阵",不愿将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
仿佛这就是文章新颖巧妙的所在,见水平、见功力的地方。
其实这种故弄玄虚的作法,恰恰是写作的弊病。
三忌:开头突然
有些文章开头,缺乏应有的交代,显得突如其来,没头没脑,不知所云。
如写读后感,有的文章在不作任何交代的情况下就开始"感"起来了。
写供料作文一开头就说"读了这个材料我有深刻的体会……"材料内容只字不提就这样写,太突然了。
四忌:不必要的解释
文章开头,突如其来、不作交代不行,作不必要的解释也不行。
如写《女排五连冠给我的启示》,要是一开头就用较长篇幅去说明女排的组成、女排五次获冠军的时间、地点,同谁争夺冠军等情况,就不必要了。
当然,根据需要,适当对所写的问题作些解释也是必要的。
五忌:凭空抒情
有的文章的开头,特别是议论文的开头,不管与中心、主题有无关系,议论还没有展开,问题还没有说清,就"啊""呀"不断,感慨万端。
这种凭空抒情,只能叫无病呻吟。
六忌:绕大圈子
有的文章开头,不管中心需不需要,与主题有关无关,就先秦两汉、前村后店地谈开了。
不着边际,空发议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绕了好大个圈子,才说到正题上来。
七忌:堆砌名言锦语
有的文章,开头想先声夺人,想不出好的办法,于是就把格言、警句等一股脑儿地搬出来,以为这样就算是个好的开头。
其实这种做法带有很大盲目性,效果往往很差。
八忌:开头重复
文章只能有一个开头,可是有的文章有两个开头。
比如有的文章本想从引用写起,写好后又觉得扣题目谈更好,于是又开个头。
有的文章一开头就介绍背景,写好后又觉得首先应该揭示文章的中心,于是又开个头。
这样都会出现两个开头。
出现这种情况,可根据题目或中心的要求,取其一个开头即可。
九忌:盲目写景
写景的主要目的,或是为了突出主题,或是为了刻划人物,或是为了烘托气氛,如果与此无关,一般来说这样的写景是没有意义的。
有些文章一开头就"花儿"、"鸟儿"、"草儿"地写一通,实在是不必要。
十忌:盲目引用
引用应根据主题、中心的需要,盲目引用应尽量避免。
特别是供料作文,供给的材料如果很长,要是一开头就不加选择地大量引用,或全盘搬用,必然重点不明,主旨不清,文字不精,陷于盲目性,而且下文再谈到它,必然还会重复,所以引用应有所取舍和选择。
一、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1、注意平时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像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2、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事物特征。
“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
3、注重阅读,丰富间接生活积累。
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但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因为大量的知识要从书本中来获得。同时,使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大量阅读,善于积累,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丰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认识。
二、分析题意,提炼素材
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写不好文章。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仍然也写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
1、审明题意,选取材料。
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在选择材料前,必须要明确文章的体裁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们有些学生往往不舍得割舍材料,有用没用一起上,这样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所以,在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主题。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课文题目,培养审题技能以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简短的文字,即提炼出“主题句”。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是十分有益的。
其次,要选取典型材料,即那些反映事物本质,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材料。同时,还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2、立意要深刻,创意要新颖。
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需要通过材料烘托主题。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地,即立意要深刻。
其次,在立意深刻的基础上,还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则没有新意。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应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要做到创意新颖,关键是写作的角度要新。因为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物千姿百态,即使是同一生活现象,同一人物或同一景物,只要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因此,角度新也就是立意要新,观点要新,构思要新。
三、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文能力一般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1、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是不能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讲提纲,可让学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纲大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如,可采用讲故事、谈感想等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言而“有物”,还要言而“有序”。否则七嘴八舌,前后无序,虽训练了说的能力,却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或辩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领。
2、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书面写作能力。
写作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应首先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有益于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有效地解决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写真事、说实话的好文风,以及快速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它一向是中学语文教师作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
其次,可进行模仿性写作练习。因为我们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在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技法、特点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自行命题。如,学习了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可让学生模仿其笔法,写一些抒情性文章《烛火赞》、《粉笔赞》、《雪》等等。如学习了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可以让学生模仿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或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后,写成说明文。像这样类型的写作训练,既结合了教材、范文,又可跳出教材范文的框框,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所学的文体能做到较好的掌握和训练。
再者,教师可收集一些材料、漫画、哲理故事等,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内容进行写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认识程度,既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语言教学中能力的培养,重在写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核,实际上是对其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能力与智力的综合性考核,这种考核能在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如何写好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议论对象,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是议论的说服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议论文呢?下面就来跟着笔者一起看看吧。
首先、议论文展开议论是以说服读者为目的的。它无论对什么问题、什么事物展开议论,无论在议论中表达什么见解,提出什么主张,讲述什么道理,或者反驳他人的什么观点,都是为了达到说服读者,令读者信服的目的。如果说,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是它的解说性,要把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向读者解说清楚,那么,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则是它的说服性,从思维类型上来说,要回答出“为什么”,要讲出道理来说服读者。叶圣陶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文章例话》)这正说明了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其次、紧扣中心论点用好论据。对所用的事例论据进行分析,对所用的理论论据进行阐述。但很多作者不会用事例,简单地认为写议论文就是提出个观点举几个例子就行了。这是不行的,于是在文中出现的常是有“例”无“证”,以“例”代“证”,写成的议论文是观点与例子的简单叠加。
再次、列举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事例,古今中外,正反事例均可。要紧扣分论点。写法上简要叙述即可,不要过多描写。
最后一点、使用层进式结构,层进式结构也称递进式、层递式,就是按照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开掘的一种结构方式。层进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时,这些分论点之间构成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这种结构俗“剥笋法”,一层一层地“剥壳”,最后显出其本质。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运用层进式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层进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恰当,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可随意颠倒;
二、层进式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
三、在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写作时,要明确回答各部分的内容。
议论文的结尾
1、总结法
总而言之,《截错了》这幅漫画正是以其生动的画面,深刻的内涵和动人心弦的生活共鸣深深地吸引、打动着欣赏者。确实,正因为诸此种种,我更喜欢漫画《截错了》。-----《我更喜欢漫画<截错了>》
2、回应法
“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这两名言恰为“飞瀑之下,必有深渊”的含义从反面作了最好的诠释,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一些“飞瀑”精神,那么成功决不会是遥远的了。我赞扬“深渊”,我更赞扬“飞瀑”。我期望有“深渊”似的成就,我更愿付出“飞瀑”似的辛劳。“深渊”啊,你使我神往倾倒;“飞瀑”啊,你催我奋发自强。-------《飞瀑之下必有深渊》
3、照应法
(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
(《守卫精神的火种》)
4、建议法
我们都是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就会学得更多知识,浪费时间就等于毁灭自己的前程。漫无目的的闲谈更是在埋葬自己;要知道“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我们时时刻刻地勉励自己,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朋友们,生命是有限的,让我们珍惜时间吧!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要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要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闲谈不过五分钟》
5、引用法
马克思曾引用过这样一句话:“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站起来吧!”是啊,让我们正视自己,相信自己,不要跪着,站起来,站起来吧!------《谈自信力》
6、引申法
当你看着满湖鲜艳美丽的荷花,可曾想到她们是从湖底黑色的烂泥中长出来的吗?改革开放,国门打开,鱼目混杂,泥沙俱下。愿没每一个有自己人生原则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都能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近墨者未必黑》
英语议论文的结构一般较为固定,通常包括以下三部分:
1. 在导语部分提出需要议论的议题;
2. 在正文部分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议论;
3. 在结论部分对以上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或者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中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问题,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还可以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
在具体写作中要注意下列几点:
1. 议题的提出要开门见山,不要拖泥带水。
2. 议论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摆出正反两方面观点,进行对比;也可引经据典论证作者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从而使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亦可提出一种错误的观点然后论证其错误,最终提出正确的观点。正文部分是写作的重点,论证方法可用归纳法、推理法、比较法等。
3. 在结论部分必须表明作者的观点,对讨论的问题做出总结。
4. 注意连接词和过渡词等词语的使用,以增强文章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常用的过渡词和连接词包括:first, second, third, finally, in addition, furthermore, besides, what was worse, more importantly, in contrast, because, since, now that, therefore,consequently,in that case, as a result/consequence, in conclusion, to sum up等等。
一、常用论证方法
(一)事例论证
1、注意材料真实与确切
2、注意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丰富性:古今中外、历史现实数字
3、注意叙事简介,概述重要主要情节
4、注意顺序:时间、空间、说理逻辑层次
5、切忌以叙代议,一定有议论!
(二)引用论证
1、要准确、贴切、自然
2、要精辟
3、切忌以引代议,一定有议论!结合引和议
(三)比喻论证
1、本体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
2、用来比喻的事物使人们所熟知的
3、一定要有分析
4、用故事作比喻要概述故事内容
(四)对比论证:分纵横两类
1、对比要鲜明
2、正反对比应有主次
(五)引申类比:运用某个材料的引申义,通过类比,来论证文章的观点
1、类比论证是同一类事物或问题的相比,不同于比喻
2、引申的材料要完整简洁
3、要有分析!
二、常用的说理方法
1、因果分析
2、意义分析
3、揭示实质
4、点面分析:有代表性的论据——概括性一般性结论
5、假设分析
6、条件分析:多用于分析解决问题时
7、正反分析
议论文写作容易出现的错误
1、审错题,立意错误
我告诉你,你完了……
多读几遍题目,找找关键词,争取不要审错题
2、中心论点千呼万唤始出来
简单点,提论点的方式简单直白点。老师看那么多卷子很累的。
3、过于追求标新立异
年轻人,你这种做法很危险啊
4、文体似是而非
不要考验老师对于文体的认识。千万别写“四不像”的文体。
5、论据太多却缺乏论述
不要过多描述论据,论据要简洁有力,更多的是要对论据进行论述。要一直提醒自己啊,平时看到论据,要自己概述一下。
6、论据不贴切
其实提问者的第二个例子我觉得有点不贴切。平时多注意积累论据。千万别觉得某一个论据特别好,到哪都想用它。
“一句话开头”文章开头勉强,写起来就会觉得没劲,议论文的定作尤其如此。
如果文章的开头是没有经过思考,顺水推舟的,对议论的对象、论证的方法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目标方向不明确,议论也就会不着边际,文章的随意开头还会造成写作中缺少自信。
这种“随意开头”的情况常常出现在限时命题作文中,教师要求当堂交卷,“写不出来也得写”、“不喜欢的题目也得写”,于是有的同学就省却了审题思考的时间,“先坐上船再说”,然后在“游动中寻找目标”,这个“游动”,往往就形成了无话找话。
譬如写《谈习惯》,他就这样接:“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习惯有两种:好习惯与坏习惯……,当然,也有不好不坏的习惯……”;写《苦与乐》,则写:“世界上的事,有苦就有乐,苦,就是指……,乐,就是指……,人们一般都喜欢乐而不喜欢苦……”——看起来,“接话”似乎很通畅,但这些话都是可有可无的话,800字的文章,写到一半还不见观点,这是文章的一种常见病。
治这种“游动中寻找目标”的毛病,办法是有的,如学会剖析材料,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拓展联想思维等等,也就是说,要练好基本功。
但有没有更直接一些的训练方法呢?有的。
“先上船再说”最明显的毛病,就是开头罗嗦,这里介绍一种开头的方法,即“一句话开头法”,即,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自己逼自己,只用一句话作开头。
这样做,对纠正文章开头言不及意的毛病大有好处。
由于只能用一句话,那就一定要考虑明确地亮出自己的观点,逼使自己从对题目的思考中选取最有份量的话作开头,促使自己对思考的内容作出比较筛选,这样的开头,既简洁,又明确。
一句话开头,有利于尽早进入议论,使中心部分突出。
一句话开头,也能使人产生一种写作激情,如有位同学在写《读〈祝福〉》一文时,以一句“太不公平了!”开头,这样的启动,犹如找准了感情的闸口,能有一泄千里之势。
经常能想到以最简洁的语言开头,对克服“游击”的毛病是大有好处的。
铸炼你的语言,同样的命题,比较接近的观点,类似的论证结构,文章为什么还会有高下,有的中看,有的不中看(放在考试中则出现较大的得分差距)?这主要是语言问题。
时下中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不重视提高语言水平几乎成了一种痼疾。
议论文语言先求平实,这个原则是不错的,前提是要论述清楚。
一种观点,一个道理,希望人家能接受,“说清”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这个观点这个道理并不深奥,是浅显乃至尽人皆知的,这时候的“平实”就有可能变成“寡淡无味”。
用朴素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真理固然很好,但能用精彩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的真理将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学的议论文,观点是明晰的,结构是严谨的,但习惯于用极幼稚的语言去论述,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很像成人穿了件小孩子的衣服。
更有一种常见病,就是盲目模仿报告腔,高调官腔,靠标语口号、假话空话虚张声势,明明是请他谈观点,发议论,他却要在那里自作多情地空喊,休说读者讨厌,认为他没有自己的思想,他自己也有可能认为言不由衷。
自己空喊一阵倒罢了,教师看这样的文章,连看七八篇,必然会头脑发昏。
议论文写作中,要有铸炼语言的意识,不能仅仅满足于“说清”。
“说清”是基本要求,“说好”、“说透”是高标准要求,不力争达到高要求,满足于“说清”,这样永远不要想提高语言水平,甚至连“说清”的要求也达不到。
一句平常的句话,能不能换个引人入胜的说法?一件事,能不能描述得形象一些?一个传统的说法,能不能用个新颖生动一些的表达方式?一组既定的句子,能不能调动一下顺序?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可不可以用一用铺陈渲染的手法?可不可以用排比的方法不增强文章的气势?可不可以借用口语俗语来陈说?可不可以考虑来一个有力的反问?……
只要常常能有这种铸炼语言的意识,提高语言水平就不是一件难事。
写文章也如同烹饪,一样的材料,怎样能把它做得“有味儿”,自己不给自己提点要求是不行的。
这个道理并不深奥。
我们不少同学的“味觉”很好,但往往只用于品味人家的手艺,唯独自己下手的时候,就马虎了事了。
铸炼语言非一日之功,但不行动起来就永远不会有长进。
举例要清楚明白议论文的举例,为的是证明观点,增加说服力。
例子是否与观点吻合,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力求“鲜活”,不要“陈芝麻烂谷子”,一论“勤奋”就是“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论“发现”就是“瓦特的水壶盖”、“牛顿的苹果”,——这些,也已经是基本道理,这里就不多说了。
写议论文举例,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能把个人特有的经历当成人所周知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的阅读积累,都存在于不同的环境之中(尤其是不同的教学环境之中),因此写文章举例时,就不能认为自己知道的东西别人一定知道。
这种疏忽一般较多地反映在“略说”上,——因为误认为人所周知,就一笔带出,结果让人摸不着头脑。
如教师甲上课说过的一件事,学生写作时不加细述,在教师甲看,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让教师乙看,很可能莫明所以,认作语焉不详。
尤其是在运用典故时,由于个人的`阅读经历的局限,如果不加说明就会形成理解上的障碍,如“这就和没买到鞋子的郑国人一样了”、“锯了竹竿进城门式的自作聪明”,是化用“郑人买履”、“鲁人锯竿”两则寓言,由于都只有一句话,让读者在理解上产生了障碍。
其实,如果能稍稍加上一两句话,甚至加上几个短语,就能把例子叙述得比较清楚。
这“郑人买履”和“鲁人锯竿”是典故,尚有据可考,稍加说明便可理解,有些事例不细说清楚则根本让人不知所云。
例如,“像二十四桥的设计,就显得很单调”,“袁隆平学的就不是屠龙之计”,——离开了一定的生活环境,这样简略的例子就无济于事,因为非但让人理解吃力,而且有可能产生歧义,其实这里说的“二十四桥”不是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是近年南京人对新建的二十四座人行天桥的戏称;而著名农学家袁隆平(杂交水稻发明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南京师大附中校对南京师大附中的同学而言,他的大名可能是如雷贯耳,但是离开这个环境,读者可能一时就反应不过来了。
不但是这一类的例子,如果是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在用于举例说明时也要表述清楚,因为你注意到的,感兴趣的东西,别人不一定注意到或是感兴趣。
近年以来,有些同学常在议论文中写进一些歌词,借用流行歌曲歌词,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最好能点明是歌词,如果加上一句“有首歌中这样唱道……”,则可以让读者知道这是在引用。
有位同学曾在文章中写道“一想到‘我在阳光下辛勤地劳动’,我就激动无比”,教师怎么也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搞不懂为什么这里要加引号,也不理解这句极平淡的话为什么会让自己的学生激动成那样,后来才知道这是那个月最流行的一首台湾歌手演唱的歌曲,但不是每个学生都熟悉,而教师就更加莫名其妙了。
有鉴于此,行文举例时须要三思。
结尾不要装腔作势,以前听高谈阔论的大报告,我们判断报告是否快结束,有几种方法。
一是依据内容,如他一开始就说要谈四个问题,一如我们作文立提纲,谈完了,即使要补充几句,时间也会有限;二是看时间,犹如我们写作文定字数,说了两个小时,到了吃饭时间或是下班时间,不结束也得结束了;比较麻烦的是提纲不明,又不肯受时间限制,那就只有看情绪,报告即将结束,如文章收尾,应有规律,但是如果偏偏报告人的情绪混乱,没有规律,就很难判断了。
比如,他忽然出语铿锵,挥手有力,众人以为他即将激昂地结束自己的呼喊,于是在他每一次的喊话式的话语之后都使劲地鼓掌,哪知他呼喊之后又用舒缓的语调说起另一个话题;你正捉摸不透时,他又振臂高呼起来“让我们……吧!”——这一回你以为无论如何也要结束了,哪知道他又会婉转出下一个“但是”出来……
这种滑稽的情景谁想进来都会觉得好笑,但是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结尾如果拖泥带水,装腔作势,也会让人感到啼笑皆非,进而生厌的。
这里要指出的,是有些同学写议论文,特别爱拉开一个“功架”,很想造出一点气势来,但由于底功有限,于是不得不在结尾虚张声势,或是采用标语口号来呼喊,或是模仿伟人作深谋远虑状,动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吧”或是“争取作出更大贡献吧”——这些话,偶一用之,或许还会有一点激情,倘若只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谈话,未免有点技穷了。
这种“尾大不掉”是一种恶习。
我们提倡利索的结尾:分析阐述完了,结论水到渠成,还有什么可以唠叨的?写议论文,不是作报告,热情与号召力不是靠空喊就能代替的。
其实“热情激荡”不过是结尾的风格一种,而结尾本可以是多样的。
结尾处要冷静。
是否需要强调一下自己的观点,是否需要补充一点什么意见,是否需要说明一下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否有必要提醒读者对某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这些,在列提纲时就应有所考虑。
结尾处要冷静,不同于骤然冷却,要注意语言的节奏。
可以小结一下自己的观点,但不可作过多的重复,写文章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家的重视,这时候行文语言要注意“打动”人。
写文章,尤其是议论和记叙,写出来的话要像是人说出来的话——这样说好像是在骂人了,但确实有些文章的语言不像是人在说话,而像没有生命的机器。
首先是不顺,读也读不通,既没有书面语的谨严,也没有口语的那种流畅。
二是没有活气,冷冰冰的,文章是要给人看的,见其文如见其人,一点生气也没有,这像什么呢?三是生硬,有些同学尽爱写些让人听不懂的话;有的盲目模仿,喜欢用欧化的句子,有的喜欢模仿港台腔,动不动“我好开心好开心哇”;还有就是堆砌词藻,满纸形容词;而有的同学写文章语言贫乏,一下笔就是“十分”、“非常”,一篇短文中能用七八个;也有人背过成语词典,不用足了就好像对不住词典一样,每说两三句话就来一个成语,弄得佶屈聱牙,结果读者的注意力全用于对付文章的成语中去了。
我们平时看同学的议论文,在论点的设立正确、论证方法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文章的语言表达是否畅达是区分“好”或“一般”的重要标准。
有些同学只会简单地模仿别人的语言,而且顽固不化,诸如“做四有新人”、“经过顽强拼搏”、“为四化贡献力量”之类的语言,几乎是不要动什么脑筋的。
——不是说这样的话不能学,但是如果只会这样说话、总是这样说话,谁愿意听你的?
前人评说前秦诸子文章,称赞其“深于比兴”、“深于取象”。
孔子、孟子和庄子即使论说最抽象的道理,也注意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比喻。
《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让学生各言其志,曾晰说的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你看,他用几句话就形象地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治世才会有的图景,这比说“国泰民安”、“繁荣兴旺”、“小康社会”更容易让人接受。
这幅图景,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要令人向往,因为只有在治世,读书人才有可能在春风中纵情地歌咏徜徉,故而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论说治世时则有一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道路上不再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用背背东西、用头顶着东西步履沉重地赶路了,这说明什么呢?这就比说“生活富裕”、“民风淳朴”要形象得多。
记得上海有一年选“上海小姐”,最后一轮仅剩下两位选手,得分一样,因而加试一题,题目是:“对上海,你最想看到的一幕是什么?”有一位的回答是:“在白天上班的时候,准时来了一辆公交车,车上人不多,每个人都有座位。”——话一出便赢得满堂喝彩。
上海面临的困难当然不止是公交问题,但是公交车拥挤是尽人皆知的事,这位小姐为大家描绘出了理想的图景,一下子打动了所有的评委,倘若她说“希望上海变得越来越美丽”、“希望上海的公交状况得到改善”,“发展公交事业,争取更大胜利”,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要想让我们的作文语言有活气,就要多注意学习这一类的表达方式。
(一)多用书面语,少用口头语
相对口头语而言,书面语更能增添文章的厚重感和读者对文章的信任感。下列每一组句子中,第二句都使用了书面语言,用词更加规范,因而比前一个句子略胜—筹。
1.We still have the social problems.
The same social problems still exist today.
2.For me,there is no need for further protection of woodlands.
As far as I'm concerned,further protection of woodlands is not needed.
3.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commercial information exchange is becoming easier.
Computers have greatly influenced business communication.
4.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and this problem is quite the same.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and this issue is not an exception.
(二)使用连接词
在句子间使用连接词,能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逻辑关系更加流畅。例如:
1.The water was polluted.As a result,the fish died.
2.However,others think we should have junk food.
3.On the other hand packaging can have many disadva ntages.
4.Firstly many people die of passive smoking(被动吸烟)and secondly it can aggravate(使……恶化)lung diseases.
相关的连接词还有:On the contrary,all in all,in short,generally,worse still,on the other hand,in conclusion,as a consequence,hence,also,personally,furthermore,definitely,surely,undoubtedly,obviously,additionally,in addition,moreover,consequently,clearly,besides,as well,likewise,in my opinion,for the sake of,last but not the least,to begin with,firstly(first),etc.
很多时候,一些常用的句式或句子也能承上启下,使相关的信息得到巧妙的过渡和衔接。例如: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I can't agree more.
Another thing we can't forget is that…
There is every reason to believe that…
As we all 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