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尤其作为作文里的重要分类的议论文,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拒绝浮躁 拒绝浮躁议论文分论点及素材(精彩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虽然不太喜欢去看那些负面的信息,但是现在的网络真的是铺天盖地,除非你直接就是断网,不看任何电子产品,只是沉浸在书本当中,以及那些可以不用电子网的兴趣爱好当中。否则,或多或少都会接收到每天不同的更新信息。
不管那些信息对你是否有用,即使你不去看不去听,身边的人也会告诉你。
现在的我们就是笼罩在这样的一个信息网之中,不像以前的生活那么地单纯,只是简单地面对眼前的工作与学习,偶尔听听人家聊天,说说报纸或者电视上的新闻,忙的话,那基本上是没什么杂七杂八的信息收录了。
然而现在,不管是世界上哪个角落,但凡有一点儿的风吹草地,就会被大肆的宣传,巴不得所有人都要知晓,其实并不一定所有的信息你都要去了解,更不需要天天去了解,尤其是一些较为负面的信息。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开始学会了信息断舍离,这是特别必要的一件事,因为过多地把自己置身其中,真的会让一个人心境浮躁,反而不会静下来独处思考。
所以,这也是需要了解与考虑的一个角度。
疯狂的法兰西之夏日渐远去,以“大力神杯”成为法国人囊中之物而告终。当人们的视线再一次去关注远离世界杯赛场的中国足球时,我们才发现世界杯留给我们的思索实在太多太多,而留给中国足球的机会却太少太少。
中国人从1957年起就开始了世界杯的预选赛。一次次的冲击,一次次世界杯梦想的破灭。让中国足球黯然神伤的世界杯啊,让一代一代球迷撕心裂肺的世界杯。这种“世界杯情结”,让中国足球越来越加地浮躁起来,越来越加不着边际地编织起中国足球的美妙花环。
浮躁的足球理论,浮躁的足球根基,浮躁的足协官员决策,浮躁的亿万中国球迷的足球心态……种种浮躁,造就了今天畸形而盲目的中国足球,造就了今天心比天高要一步登天的中国足球。
世界杯给中国足球的最大启示便是要摒弃急功近利,拒绝浮躁。
拒绝浮躁,向中国足球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应具备一整套切合实际的科学有效的足球理论,明确指导思想。其次是要大力营造足球环境,“从娃娃抓起”、“从足球的全民性抓起”,注重足球的普及,同时,各俱乐部要致力于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这是中国足球腾飞的先决条件。三是花大力气加强足球俱乐部的建设和管理,逐渐与“国际化管理”接轨。四是切切实实地办好我们的职业化甲级联赛。五是要“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就是虚心地学习国外先进的足球理论、先进的足球技战术思想,请高手当老师;“走出去”就是让我们更多的中国年轻球员诸如范志毅、孙继海、杨晨等走出国门,到群英荟萃的国际赛场(诸如意、英、德、法等国高水平的足球联赛)中去闯荡,去磨练自己。六、足球就是足球,除了足球什么都不是,中国足协官员应解放思想,以市场为中心,把握足球发展的规律,建立包括足球俱乐部、球队、球员、裁判以及球员转会、联赛赛制等等全面的管理机制,规范中国足球市场。七是中国必须拥有一支自己庞大且充满激情的高素质的球迷队伍,理解中国足球的“球迷”,才是发展中国足球真正的坚强后盾……
只有摒弃浮躁,正视现实,中国足球才能在新的世纪里走向成熟,以创造出中国足球的辉煌。
好了,我们先别去想世界杯。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为了中国足球,拒绝浮躁吧。
坐在沙发上,徐徐翻开一本书,蓦然注视着一句话许久——“光阴这么好,光影这么俏,何必为了盲从的浮躁,忘了内心的明月照耀。”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做事心总静不下来,容易被手机、游戏等打扰。这就是浮躁的表现。那究竟何为浮躁呢?《六部成语注解》解释道:“浮躁:性不定曰浮,性急曰躁。”可见,要想不浮躁,就要做到心静而性温。
这一点,对于现在的我们又何尝不重要呢?考试中,遇到难题,我们往往脸红心跳,心里无数次默念着“完了完了……”;学习时,还未完成任务,就不自觉地玩起了手机;生活中,因一些小事斤斤计较、暴跳如雷。无论何种情况,只要浮躁起来,一定就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远离浮躁呢?
远离浮躁,我们应该学会耐心等待。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唐朝时期,唐太宗的儿子李承乾,贵为太子,只要他肯安分守己,皇位基本是属于他的,但是他却迫不及待地拉着岳父想要逼自己的父皇退位,哪料事情最终败露,落得个被流放的悲惨下场。
远离浮躁,我们应该学会看淡一切是非。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他面对喧嚣与浮躁,选择淡然处之,他认为即使自己变成了一个公众人物,也要像以前一样,心里不能浮躁。他能如此成功,原因何在?正像刘梦溪、余秋雨等学者所说:“正是莫言安静的心灵,对土地和人名的深切怀念,才使他的作品能如此吸引读者和世界的眼光。”是啊,莫言心中那份淡然,面对自己的名气,依然不浮躁,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啊!
远离浮躁,我们应该学会不忘初心、精益求精。一部《泰坦尼克号》成就了初出茅庐的詹姆斯·卡梅隆,当奥斯卡金像奖等越来越多的荣誉与掌声纷纷袭向他时,他仍旧潜心埋头于自己钟爱的电影事业,以求带给观众更多的精彩。果不负众望,历来追求完美的他即使名声大振也依然追求着自己最初的心,推出又一部震惊中外的完美巨作《阿凡达》。
雨果曾说过:“暴躁的人一事无成。”浮躁的生活就是浪费生命,我们应该远离浮躁,静下心来,慢慢倾听这世间的美好。“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远离浮躁,我们才能成就事业,达成目标。
人们总幼稚地认为,自己不愿做的事,总会有人去完成,而别人完成并获得的成功,不过是他的运气罢了。我们总过于盲目自信,而没有用实际行动去抵达成功,却又去怀疑别人的成功,如此恶性循环,日子总被过得潦潦草草。
说到底,这就是浮躁。老师总会说:“我们过于浮躁,沉不下心来,这就是自以为是的典型表现。连一个基础的选择题都做不对,你有什么理由把压轴题做对?”的确如此。当我内心很浮躁时,脑子就像沉在水底,只听见嘈杂的回音,自然是没有心思做题了。归根结底,只有沉下心来,方能以步为基,一步步走向完善。
可有人仍好奇于成功人士是如何成功的。“只有在一个行业上花了超过一万个小时,才有可能成为精英”,著名女投资企业家张京如是说到。张京自述她从小成绩平平,不爱读书,仅在高考冲刺时刻,报了补习班,才上了省重点。大学毕业后,她投身工作,其间她抛开杂念,潜心自学会计,终于考到会计资格证,进入有名的香港投资公司。“在公司里,你应该学到,当领导叫你的时候,你应该是跑过去,而不是走过去。”此外,她现在仍坚持每天工作14个小时。由此可见,精英是一步一步走上去的,需要你先静下心来,驱逐浮躁,不陷入自我怀疑的囹圄。要有沉下来的宁静之心,才能步步致远。
所以,哪有那么多的成功是运气带来的,“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你的每一次努力,都是你在积攒的运气。浮躁之心就如同粉饰残酷现实的伪装,一旦沉浸于此,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么,如何戒骄戒躁呢?
你可以去阅读成功人士的事迹,从中汲取精神滋养。比如:刘强东年轻时在出租房内,为了防止自己睡懒觉,在地板上放满了闹钟;钟南山院士坚持每天锻炼,保持强壮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林肯公园”的主唱查尔斯童年时,每天练习歌唱直到喉咙干渴,这才造就他的专业和实力,让他在全世界都极受欢迎。只要我们精神抖擞,把努力当成我们的信条,锲而不舍,终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外面的世界虽然时时喧哗不已,但为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内心归于宁静。因为唯有在静中,我们才能清醒,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不断修改自己身上的缺陷和不足,不断完善自我,向着目标靠近,甚至超越。
未來道阻且长。我们要静下心来,用心智与能力去自我改进,进一步去触摸那多年来的追求之梦。
读李镇西老师的《浮躁种种》,眼前再现了种种的教育现象,而好多场景的主人公就是身边的同事、是自己本人。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是农业。”农业者,春风化雨顺其自然也。你去问问任何一个农民:“你种庄稼的特色是什么?”他肯定也会说:“什么特色?不就是松土,播种,施肥,除草,把每一亩田种好吗?”
李镇西老师说:“教育其实很朴实,就是认认真真把每一个班带好,把每一堂课上好,把每一个孩子教好!一切围着这些去做,需要‘特色’干什么呢?特色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实践的提炼,需要时间的积淀。”
可是,没有特色的,挖空心思要弄出点特色来,因为这是时尚,是潮流,也是命令,更是生存必需。为了特色而特色,必然会浮躁。这似乎就是个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社会。太多的形式主义,太多的汇报材料,太多的弄虚作假,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表演作秀。可是,扪心自问,我们真正给了孩子们什么?我们真正为我们的学生们做些了什么?我们真正教会了我们的下一代什么?
“品牌学校”“特色学校”“专家型教师”“名教师”“课题研究”“科研成果”“学术报告”,真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新名词下的虚假东西?大家你抄我的,我借你的,复制粘贴,东拼西凑,又有多少思想真正是自己的?有多少学校真有自己品牌形象?有多少学校真有自己的特色?有多少教师真能成为专家?有多少教师是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成了名教师的?有多少课题研究、学术报告是自己多年心血凝聚?浮躁的思想造就了太多的假冒伪劣,更可笑的是获得这些所谓荣誉的单位和个人都已不再觉得羞耻。
多么可怕的风气。
当所有的工作都成了一场表演秀,只为了应付上面一拨拨领导的视察与评比;当所有的工作材料,都是逼迫老师们放弃了课堂和教学进行恶补来的虚假文字,只成了领导向上面表功领赏的凭据;当“诚信考场”“师生读书”“多媒体使用”这些本分之事也都成了一种形式,仅仅是用来做年终总结的时候能够多些材料,多些政绩而已。那么试问,还有谁肯踏踏实实做些真事,做些实事呢?
这样的虚假之风,浮躁之风何时能止?
读着大师的文章,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是高兴,因为已有人意识到这“浮躁之病”,说明这病离治疗之日不远;亦是无奈,因为我们不得不被这“浮躁之病”缠身,现在,乃至将来。
可是,教育界的确是片净土,应拒绝浮躁!希望我们的同行,我们的领导者共同努力,力除“浮躁之病”,还教育一片真实、纯净、湛蓝的天。
总是向往梭罗的瓦尔登湖,那是一种脱离尘嚣的宁静与自然。于是,瓦尔登湖渐渐演变为一种不被名利所诱惑的心境,一种始终让自己的心灵花园树木葱茏的绿色,始终告诫着自己拒绝浮躁。
一部《泰坦尼克号》成就了最初的卡梅隆,当铺天盖地的荣誉和巨大的名声落在这个青年导演头上时,他却忽然蛰伏起来,以几十年的策划推出了轰动全球的《阿凡达》。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卡梅隆的智慧是一种启迪,那些年轻的女作家,下班路上看见一个谈禅的乞人,便赶紧回家写散文,一周之内便匆匆投了稿。那些高校里的教授们忙忙碌碌申报课题又忙忙碌碌在结题报告上画下最后一个句号。画廊里的艺术学院毕业生一天就能完成一副画作却一年也卖不出去。这时,请想想卡梅隆的智慧。
匆匆之间的灵感一现催生的作品,大多只会如细小蜉蝣,昙花一现。只有将心灵置于静湖之中,将浮躁拒之门外,心无杂念,才能使自己的梦想日渐丰满,最终绽放绚烂之花。
拒绝浮躁,不仅是个人的发展观,更是一个社会的发展观。从“著名”的血癌村,到寸草不生的荒山,太多血淋淋的现实摆在眼前,催促着人们拒绝浮躁,拒绝急功近利,以一颗纯静的心灵构建美好社会。
拒绝浮躁,并不是剥夺人们的梦想,而是以一种脚踏实地的态度、一颗淡然平静的心面对梦想。拒绝浮躁,是一种自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追求瓦尔登湖那般宁静的心灵。
拒绝浮躁,现代作家路遥将自己关在煤洞数年,在寂寞中耕耘着精神家园,创作出《平凡的世界》;拒绝浮躁,荷兰画家凡·高以一辈子的孤寂生活,忘情地投入到富有激情的艺术创作中,最终锻铸成一位令人仰止的伟大艺术家。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在草早的凡尘俗世中若能拒绝浮躁,向往绿色,心境便能愈发空灵,精神便能愈发超脱。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面对喧嚣的尘世,矜持者始终保持着一份高贵的疏离,那一份恬静怡人,始终拒绝浮躁,清明在心,成为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我想到了“浮躁”一词。浮躁,是我们青少年的通病。不论处世,还是做事,我们都无法沉下心来,安安静静的。年轻人血气旺盛,对于他们来说,浮躁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其实只要我们戒掉浮躁,就会快乐很多。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
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这句话告诫我们,生活中不论是身处顺境,还是身临逆境,都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坦然面对一切,力戒浮躁之气。
那么浮躁到底从何而来?一是当工作、事业发展不顺利的时候,往往表现出情绪低落、怨天尤人、怀才不遇、灰心丧气等一些负面心态,对待工作则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甚至破罐子破摔,感到前途迷茫,前景黯然,整天浑浑噩噩,没有生活的目标。二是在人生春风得意的时候,往往表现出盛气、傲气、狂气乃至霸气,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目空一切,忘乎所以,以致被小小的成功冲昏头脑。
心浮气躁是十分有害的。一是阻碍个人事业的发展。浮躁之气,往往是名利思想在作祟,一旦事情不如人愿,就会心灰意冷,久而久之,必然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二是阻碍工作的创新。“创新来自工作的深入。”这话是不无道理的。浮躁之气的最大危害是使工作或学业浮于表面,阻碍工作的创新和学业的进步。
克服浮躁之气,一是要常修“宁静”之身。宁静可以使人冷静,冷静则能使人清醒。“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说的就是当人生遇到起伏的时候,应该做到“宠辱不惊”,保持宁静之心。生活中,应将起伏之际当做修身之时,恒久坚持,必能致远。二是要常思“名利”之害。名和利是把双刃剑,既能使人大红大紫,也能使人折戟沉沙。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倘若心存名利思想,乃至沽名钓誉,即使“红了”,也必然是昙花一现,直至坠入名利的深渊;反之,视名利如淡水,则能使人摆脱缠绕,志存高远,成就大业。
学学井里的秤砣,一沉到底。戒掉浮躁,不做水面的葫芦。
无意间看到有作者朋友写在看店的时候,如果店里的人很多那么感觉会比较忙,但是人很少的时候就会觉得心里非常着急浮躁,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影响心情。
其实这样的心态、心情我们许多人都会有过,特别是像开店这样的事情,本来就是更多的看运气,有一种靠天吃饭的感觉在里面。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是,这种着急的心态并不能给我们直接带来什么积极的改变,反而是会让生活变得更加不愉快。
担心焦虑是一种情绪,是一种我们身体在特定环境之下的反映,一定程度的情绪能够让我们的一些压力得到释放,但是过强的负面情绪实际上就只能给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也建议能够调控这些焦虑情绪。在我们出现这种心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应该进行一下自我剖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情?我们担心的是什么样的事情,那现在担心的行为能够改变事情的发生呢?
当我们能够平息心中的浮躁,一种平常的心态来看待生活,并且在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加以安排,比如说在没有这种订单的时候呢,我们就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可以自己掌握生活的节奏了。
我相信我们都是有能力平息心中的浮躁,并且怀着这样一种平和沉稳冷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让自己的每一天变得更加高效率。
心浮气躁是啥?词典里的含意就是指人的心浮气躁,不稳重:。如今,心浮气躁这个词变得愈来愈兴起。当代的心浮气躁这个词早已就以往拥有许多不一样的含意。心浮气躁,一个人心浮气躁,不稳重,而非常容易造成心浮气躁心态的人也通常是欠缺本身归属感的一类人。心浮气躁的人通常敏感多疑,对周边事情抱有太过的戒备心,而且心魄交猝,常常由于小小外部要素而心态大变。心浮气躁心理,在如今的社会变得尤其突显,因为经济发展的迅速发展趋势,大家拥有很多的化学物质累积。而当化学物质的增速超过思想境界的提高速率,人通常会出現心浮气躁心理。
举一个简易事例:当一个人一夜暴富,通常的为人处事个人行为就会通常会变得放码、吓人。心浮气躁心理刚好难题出在“快”的层面,我们知道在这个全世界,快的事情通常不稳定非常容易出难题,心浮气躁心理刚好是体现了大家在迅速发展趋势之中,常常担忧这一担忧哪个,常常不理智地作出挑选。因而,大家倡导拒绝浮躁!应当让大伙儿各有都是有专业知识的提高,根据精神实质的提高,来最后拒绝浮躁。大家的社会发展就会变得更强。
浮躁,即心浮气躁,是一种不良的心态。表面看来,它并非大毛病,但反映在工作中,尤其是对领导者来说,有时会引发大害。
改革开放以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同行动。如今,放眼中国大地,到处是奋发进取的局面,到处是蓬勃向上的景象,到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在这可喜的发展潮流中,只要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有些地方一种可忧的苗头在悄然滋长,那就是浮躁之风。在经济建设中,一些同志本意是想快些发展、快出政绩。他们虽然有着良好的愿望,但却缺乏一种务实的精神。他们往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重速度而轻效益,重数量而轻质量,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眼前而轻长远,重唯上而轻唯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地方不顾当地发展水平,用大量资金建设并不符合地方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既导致资源浪费,又加剧地方财政困难。有的地方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使基层难以招架,无奈之下,只得掺假作假。有些新竣工的工程尚未到保养的期限,为了某种需要,急于提前投入使用,结果质量受到严重损害,甚至酿成灾祸。如此种种,莫不与浮躁之风的影响有关。
浮躁之风所以不可取,因为它容易使人在情急之下,跟着感觉走,而有失应有的耐心与冷静,以致盲目蛮干,背离事物发展的规律。其实,世间万物皆有规律,任何工作都必须遵循规律。比如,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过去总有幼稚想法。人可以征服自然,故不顾一切地向自然界索取,以致造成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灾害频繁,其教训是够深刻了。实际上,大至宇宙天体,小至日常琐事,都得讲规律。比如,妇女生孩子要讲“十月怀胎”,早产儿难以抚养;农民种田要历经春种到秋收,“拔苗助长”绝对是笑话。无数事实说明,顺规律者成,逆规律者败。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发展了,其他一切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但是发展必须是合乎客观规律的发展。当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仍然因循守旧,就会坐失良机;不顾实际情况,急躁冒进,同样也会坏事。
浮躁的另一面是宁静。所谓宁静,就是办事情搞建设要沉沉稳稳。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有建设热情,又要有科学态度。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做到尽量避免少走或不走弯路。尤其要重视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规律。现在有些同志身子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脑子却搁置在计划经济的框架里。嘴里却一个劲地叫发展。试想,这能够发展得了么?
浮躁之风所以发生。其中固然有着个人为利益所驱动等原因。但是一种不良现象得以发生,必有其生存的环境和土壤。为此,应当更多的从社会方面寻找起因。多年来,我们一直推行凭政绩用干部,这无疑是对的。但有的地方对何为政绩,并未能够科学地界定清楚(或许难以界定),甚至错把“虚绩”当“实绩”,这就不能够不对一些干部起了误导的作用。经济工作周期性的规律,要求领导干部任期相对稳定,而有的地方干部任期太短,调动太频繁,这也容易造成负面的影响。看来,浮躁之风虽然反映在经济工作中,表现为短期行为,但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社会机制上的问题。为此,继续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的队伍的思想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科学导向机制,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就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