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新青年心得作文800字

其实知行合一真正意义我认为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知行合一新青年心得作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知行合一新青年心得作文1

知行合一,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是一个国家未来的脊梁,青年教育尤其是在大学阶段尤其重要,我们青年大学生要学会在大学期间努力提高自己,知行合一,实践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同志在五四青年节时说:“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习近平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当代大学生逐渐从象牙塔中走出,走入公众的视线中,并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角色。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需要。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

辨是非;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转型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客观要求。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大学生知行脱节,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更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青年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容易接受。实践证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力量教育广大学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应该抢占先机,集中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的先行军” 我们青年承载民族的希望,代表国家的未来。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关键时期的广大青年,只有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之作为人生的基本遵循,勤学以增智、修德以立身、明辨以净心、笃实以为功,才能“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成就自己别样精彩的人生。

从善如登。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作于易,作于细,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才能让核心价值观在心灵深处扎下根、长出芽,直至叶茂枝繁,结出累累果实。做成一件好事、践行一次高尚或许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下去,时时行,处处为。不断增强理想信念的引领,巩固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恪守道德准则的规范,校正逐梦前行的航向,定能不断锤炼品格、增进修养、提升境界,实现更加高远的人生追求。

人生的道路不会全是坦途。当代青年尽管身处和平年代,拥有良好的成长环

境,但也面对激烈竞争的压力和各种社会现象的纷扰,经受升学、择业等现实问题的考验。能否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勇毅笃行的行动执着追求,决定人生道路的轨迹和人生价值的高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生标尺,牢牢掌握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把总钥匙,就能筑起不惧风吹浪打的精神堤坝,拥有明辨世事、洞若观火的远见卓识,从而走出疑惑、超越平庸、突破自我,作出无悔青春的正确选择。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离不开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和本领直接决定了科学发展观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甚至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命运。所以,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光,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多学知识,多增才干,多长见识,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一定不能在大学里虚度光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充分利用优越的学习条件,趁自己年青精力充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技能、本领和才干,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践既是培养大学生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他们改革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既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化转化和体现外化以及外化推动内化和巩固内化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目前许多高校利用寒暑假开展的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很好的形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服务山区和服务农村为重点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道德、法律、科教、文化卫生“四进社区”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农村,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富有社会

责任感的人。 马克思说过:“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我们青年人要将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更好的结合自身去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自己成为一个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知行合一新青年心得作文2

知行合一——做一名合格教师

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标。

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强调的就是知识与行动的统一。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标。

一、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做一名合格教师忠诚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教育寄予了厚望,也对教师职业操守提出了近乎完美的要求。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支柱,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者,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者,必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育者价值体系的灵魂和具体化。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所以,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不是动听的言词,而是切实的行动。

二、关爱学生

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发展。”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学生平等相待,坦诚相处,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切实感到老师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从而很自然地对老师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老师,并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和指导。

三、教书育人

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归宿。育人,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可以被认为是我们实现这个终极目标的过程、手段、和方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参天栋梁需要用心血栽种,用汗水浇灌,用精神培育。要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技能精湛的人才,人民教师对学生的教书育人至关重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毕生追求。

四、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能否收到实效,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学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一点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千方百计组织好教学,学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动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书育人的效果。

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我们常讲“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重要的道德影响力。

知行合一新青年心得作文3

王阳明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因为潜意识是人行为的动力,所以,如果“知”进入了潜意识,就一定会表现为行动,即“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反过来,如果“知而不行”,显然“知”还是显意识层面的“知”,尚未进入潜意识,就不一定会付诸行动,即“知而不行”,因此,王阳明说“只是未知”,非“真知”。由此可见,王阳明所弗的“知”是“真知”,是进入潜意识的“知”,只是他未能使用潜意识概念而已。而后人因为体会不到他所说“真知”的内涵,所以误解他的“知行合一”为“消行归知”。而王阳明的“真知”,即知行合一的境界正是通过“存天理”、“去人欲”功夫达到的。且看王阳明弟子徐爱的记录:“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先生日:‘试举看。’爱日:‘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先生日:‘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5j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王阳明认为知行合一的境界是“知行的本体”境界,而知行的本体境界就是“不曾有私意隔断的”境界。而“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就是因为“已被30私欲隔断”,脱离了本体境界。为什么会被私欲隔断?用现代的心理学解释就是潜意识中原有的观念以私意居多,这些私意的观念往往暗中控制着显意识,又通过显意识指令行为,致使行为呈现出“不能孝”、“不能弟”。但是,如果通过“存天理”、“去人欲”的途径“复那本体”,也就是将道德观念输入潜意识,将潜意识中的私意克制,自然就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而“存天理”、“去人欲”的方法,就是前面论述的“立志”、“专一”、“省察克制”的心理暗示功夫。也就是说,对象在经过长久的心理暗示后,自然就会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王阳明将心理暗示法应用到他的心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使哲学与心理学合而为一,既体现了王阳明心学的独特个性,也使心理暗示具有了哲学方法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双重意义,而这正是王阳明心学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独特的贡献之一。

知行合一新青年心得作文4

我一直对于知与不知的分别感到很困惑,一个人不去行难道就是不知?后来读了《传习录》才知道,我们所认识的"知"是“知识”,和阳明先生的“知”是不同的。知和行本为一体,后来圣人为了更好让人们理解和实施就分开来讲,但这也同时造成了人们认为知是知,行是行。阳明先生举过一个例子,就是孝顺父母。一个天天讲如何如何孝顺父母,却不去做,我们能说他懂得孝顺吗?如果这个不太好理解,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吧,就是纸上谈兵。这个故事以前小学都学过,我们能说这个人懂得打仗吗?做到知行合一后,我们就会按照本心去做。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经常被误解为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而,如果仔细读过《传习录》,就会发现,它们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就是将知与行合作一处,才知便是行,能行便是真知。这里的知,就是指知善知恶的良知 。良知人人都具有,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人可以意识到并判断自己的行为,能够辨别善恶,并做出合理的选择,而不是单纯为自己的本能和外物所驱使。只是良知有时被私欲所隔断(宋明理学并非禁欲主义,所说的“人欲”“私欲”往往指的是不正当的欲望,正当欲望也被看作“天理”,例如饮食是天理,暴饮暴食、铺张浪费、公款吃喝就是“私欲”),或为利所诱,或为威所屈,或畏难而退,对善恶也变得麻木,如同一面铜镜上生锈蒙尘,不能照物。当良知不为私欲所蔽而显现的时候,在王阳明看来,这便是行了。例如,当你看到一个遇到困难的人,产生去帮助他的念头,这便已经是行了;如果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你又没有去帮助他,便是良知又被遮蔽。一善念产生,便已是行了,在王阳明看来,一恶念产生,便也是行了伐而绝其恶念,同样是行。很多道理人们自认为从小就知道,可是这些道理并没有体现在他们的行为当中,在王阳明看来,这并不是真知。就像将百科全书储存在电脑里,电脑并不因此而“博学”一样。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是要使良知时刻关照着人的行为和心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使人不会失其本心,不会让意志为外物所动摇,沦为外物的奴隶。

知行合一新青年心得作文5

公务员队伍的出现与发展,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公务员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公共权力,履行国家公务,是国家既定政策的执行者、操作者和守卫者,其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因此,在公务员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上,有着比其他职业更高的要求,在道德建设上意义重大。

《做合格的公务员》一书,得到著名公共行政学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推荐并作序。竹教授说:该书从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政治要求、社会要求、工作要求和伦理要求等四个方面着手,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今天如何为官、为政的道理和内涵,结合中国古代为官伦理以及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务员道德建设经验,对于今天中国公务员道德建设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公务员道德建设的一本实用手册。读后受益匪浅。 张教授提出“官德是做人之本,做官之基”,并从三个层面分四篇来讲述:守住做人道德底线,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崇尚公务员职业伦理道德,才算是合格的公务员。其实这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礼记〃大学》中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最好的说明。真正有作为的人,是能够把自身修养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具备高尚情操的人,才能心正,而后把家齐,进而将国治,最终达到天下太平,使民众幸福。 但是,正如张教授在前言中所说:本书的基点是“合格”的公务员,关键不仅是怎样想、怎样说,更重要的是要怎样做。我的领会是公务员要提高道德素质修养,必须践行为先,知行合一。努力做到政治清醒、思想纯洁、言行合规、工作高效,着重是做

好以下四点:

一、公务员忠于国家,不仅是口号,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行动。 忠于国家是公务员的天职。公务员在具体履行公务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是非分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始终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权威,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确实做到言行一致。

二、公务员必须依法、依规办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 恪尽职守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公务员要弘扬职业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之中。在具体做事时尽心尽责,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不但要说到做到、说好做好,还要注重持续发展、勇于创新、顾全大局、甘于奉献。要发扬职业作风,求真务实、勤奋能干,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公务员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由法律确定的。公务员要忠于国家宪法,模范遵守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办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要有严格自觉的规则意识,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执行公务,遵章守纪,恪守法度。在履行具体公务时,要“合法、合规、合情、合理”,严守职业纪律,严于律己、谨言慎行,不玩忽职守、敷衍塞责,不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拒绝不作为,更不乱作为。

三、公务员不仅要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更要全心全意。 服务人民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公务员要树立和坚持马克思

主义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不仅要为人民服务,更要全心全意。要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服务人民的前提,是取信于民;取信于民的基础,是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脉相连。只有筑牢公务员与群众关系的信任基石,方能为人民谋取福祉,为党和国家赢得民心。孟连事件让我们牢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治本之策。要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近距离开展工作,心贴心为民服务。当前,在全省各级干部中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诠释。通过引导机关干部走出机关,驻村蹲点,加强对公务员的群众观点教育、群众路线教育、群众利益教育和群众工作教育,经常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创造优质公共服务,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四、公务员要廉洁从政,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机关工作最重视的就是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因为国家公共管理工作事关重大,一点点疏漏就可能会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公务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件工作,精益求精,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公正廉洁是公务员的基本品质。公务员要廉洁从政,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办事要出于公心,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作交易,不以权利谋私欲,防微杜渐,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努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要始终牢记“过犹不及”的道理,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位置,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必须清清楚楚。服从命令是公务员的必修课,努力做到不越权、不越位、不缺位,不怕苦,不抱怨,不为失败找借口,踏踏实实地按上级的要求认真执行工作任务。

总而言之,对于公务员这一特殊的行业,被赋予了新时代的使命,如何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如何立足本职,是每个公务员必须时刻牢记的。践行为先,知行合一,要知难行难,知难行易,努力实践,做一个国家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