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三分钟演讲稿集萃4篇

2022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三分钟演讲稿集萃 篇1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日关注》,我是主持人张楚雪。

提到“一带-路”,您会想到什么呢?是“国际经济合作走廊”,还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没错,“一带一路"很大,大到涉及上百个国家和数以亿计的资金。但“一带一路”也可以很小,小到关乎一个男孩,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他的故事

视频里的这个柬埔寨孩子叫沙利,因为能用十多种语言来叫卖旅游纪念品,他成了“网红”。20xx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到柬埔寨,我就发现当地能用多种语言来叫卖的孩子很多,而他们大多都穿着破旧的衣服,和不合脚的旧拖鞋。有的孩子怕卖货的时候把鞋子跑坏了,于是就光着脚抱着鞋冲到游客身边。看到金发碧眼的游客,他们赶紧推销推:“请买一些纪念品吧,我们有很多漂亮的包。”看到能说粵语的也能马上切换:“靓仔,快点来买啊。”但是无论说什么,他们都会加上一句:“我们需要赚钱,养家。”八年的小小卖货郎生涯,让沙利学会了十多种语言,但为了生意,他常常顾不上吃饭,这在他的身体上留下了很明显的痕迹:身高一米四,体重只有四十多斤的他,看起来很像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吧?但实际上他已经15岁了。而如今,这个少年终于可以放下身上沉重的担子了。今年(20xx)五月,在“一带一路”公益基金项目的资助下,沙利获得了免费来华求学的机会。过去只会说中文的他现在可以踏踏实实地坐在课堂上,和来自全球各地的同学们一块学着写中文。而关于未来,沙利梦想着当企业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帮助别人是沙利想做的,也是中国正在做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柬埔寨修建了更快的铁路,获得了更多的投资。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沙利”走进了课堂。读书的孩子多了,卖货的孩子少了。小到关乎一个男孩的“一带一路”正切实地赢得信赖,惠及世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或许就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初衷。

感谢收看《今日关注》,我们明天再见。

2022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三分钟演讲稿集萃 篇2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匠心传承》,我是主持人孔皓。

我手里的这把扇子是中国戏曲舞台上最常用的一个道具。那它的主人是谁呢?照片上的人是豫剧大师常香玉先生的弟子,被誉为“中原第一小生”的王希玲,在生活里我也叫她姥姥。这把扇子就是她在豫剧《风流才子》中饰演唐伯虎时的重要道具。它在台上的每一次翻转开合都是姥姥“不疯魔不成活”的匠心写照。

三十年前,《风流才子》第一次和观众们见面,为了展现唐伯虎诗、书、画三绝的才子形象,排完戏回家的姥姥在饭桌上还忍不住用筷子蘸着菜汤写写画画。三十年过后的今天,七十五岁高龄、装着人工膝盖的姥姥仍然坚持着踩上三寸的厚底靴被人搀扶到台侧,可当鼓点响起的瞬间,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在台上走得步步生风。这种忘我的精神也让我明白,原来匠心就是在重复的岁月里对得起每一寸光阴。

姥姥的匠心就像这扇面上的画一样,一经亮相那就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把扇子在二十年前就曾跟着姥姥把豫剧带出了国门,一位外国观众演出结束后深情地握着姥姥的手,他说:“这出戏精彩得我看两遍都觉得不够。”您看,二十年前我们对于文化自信或许还没有很明晰的认知,但在那一刻,我们也真切地感到了在新时代构筑文化高地的可能。

20xx年我去了美国留学,姥姥郑重地把这扇子交到了我的手里,她说:“都说戏比天大,但这靠的是一代代人的坚守,咱家这根弦到了你这儿可不能断啊。”我知道,这把扇子背后,姥姥教给我的不仅是从初心到匠心的坚守,也是从传承到传播的重担。只身在海外的日子,这把扇子将陪我一同度过。不论是站在这个舞台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我都要把血脉里的文化讲给你听。感谢您收看本期《匠心传承》,我是主持人孔皓,我们下期再见。

2022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三分钟演讲稿集萃 篇3

让国宝来传情,欢迎收看《国宝会说话》,我是主持人刘熙烨。

如果编钟会说话,或许它会对着现代钢琴说:“瞧,我能奏出你身。上所有黑白键盘的音符,可我却比你大了两千多岁呢,而且我在一个钟体上还能够发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声音。”你听,正鼓音,侧鼓音。沉睡了两千四百年的曾侯乙编钟,从擂鼓墩的泥土当中苏醒之后,以它恢宏的气势,丰富的乐律铭文,一钟双音的非凡效果,惊艳了世界。在很多次重要的历史场合,发出了它铿锵有力的中国之声。而我,有机会在曾侯乙原钟的复制件上,带领着外国驻华大使敲响它的时候,我多么想跟它说说话,我想告诉它,我看到了外交官眼里的震撼和惊叹,我想告诉它,我是多么地骄傲呀。

和我-起敲响编钟的是谭军老师,就是他让古老的编钟焕发出了年轻的声音。曾侯乙编钟在出土的时候钟体保存完好,但是所有的钟槌都已经腐烂了,所以他开始在钟槌。上下功夫。不停的试不停的改,有的时候甚至会用上“肉槌”,就是用手去拍打这个钟体,就是为了寻找那个美妙的声音。这些全都是和谭老师朝夕相处的伙伴,当谭老师小心翼翼地交给我的时候,再三地叮嘱我说:“这可都是我的宝贝呀。”这里边有二十多年前在曾侯乙编钟原件。上演奏过的槌子,我来带大家稍微的感受一下。木质的钟槌在编钟上发出的声音可以圆润而饱满,可如果换成橡胶的钟槌,它可以让编钟的声音更加的醇厚绵延。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形状,谭老师已经研究出了五十多种钟槌。这些钟槌让曾侯乙编钟不再是博物馆里面那个冰冷的青铜器,它让我们看到了国之重器的响器之魂。我想带大家来听一听古老而年轻的中国声音。这就是我们当代人发出的年轻声音。

谢谢大家。

2022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三分钟演讲稿集萃 篇4

欢迎收看《瞬间故事》,从瞬间看人间,我是今天的讲述人周瑜。

20xx年8月,甘肃舟曲突发泥石流,--夜之间,小半个县城被冲没了。我去现场报道,两天之后我精疲力竭,随身带的方便食品也吃完了。去买,第一家小卖店连水都卖光了,能喝的只剩下啤酒。第二家,卷帘门已经拉了下来,好不容易敲开了,-看柜台都空了。我正准备走,柜台里的大姐突然用浓重的甘肃口音问:姑娘,哪来的?我顺手指了指袖子上的台标:上海过来的。大姐突然显得有点急,说:“你等等啊。”然后就转身进屋了,再出来时拿着-个塑料袋往我手里塞,说:“谢谢你们从那么远过来报道我们,家里也没多少吃的,拿着。”那个有点旧了的塑料袋里,装着三张这么大,这么厚的饼,很干很硬,真的不能说是好吃,可是那个口感我一直记着。我只是做我的本职工作,却让一个身处不幸的陌生人充满了感激,这份工作我得对得起它。我真的希望当年的大姐能看见今天的节目,告诉她:当你给我饼的那个瞬间,那个初出茅庐的小记者明白了,新闻不只客观的数据和事实,那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有温度在努力生活的人,关注他们的境遇是我的职责。

一个又一个人的命运,也确实因为我们的持续关注发生了改变。20xx年,上海的朱阿婆捡回一个弃婴,小军龙-天天长大,可是因为没有户口,上学都难。我们新闻人一直在持续的发问,制度有没有给这些无辜的孩子一个合理的安排?直到20xx年,户籍制度迎来了改变。20xx年,小军龙的户口和收养关系办下来了。去年他上大学了,18年的故事终于完满告一段落。我自豪,几代新闻人记录的故事里,也有我用力写下的几笔。现在我的工作每天晚上都要进行一场新闻直播访谈。面对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和他们心里的荣耀、幸福、压力、委屈,碰到坎儿,遇到阻力是常有的事。现在我还时常会想起大姐递给我饼的那个瞬间,告诉自己再试一-次再多想一个办法,因为我们的坚持和关注,也许就是下一个故事温暖的开始。

谢谢。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