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遭受的伤亡最重的自然灾害,举世为之震惊,无数国人为死难同胞落泪。一起来看看汶川地震后演讲稿中学,欢迎查阅!
5月12日是汶川地震8周年。两年来,类似的地震灾难在全球范围内不时发生,而对灾区万里驰援的国际救援场景也每每出现。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过程中,人类用行动诠释和证明了这样的道理:人间有爱,生生不息。
两年间,从汶川到玉树,从海地到智利,每一次山崩地裂、屋毁人亡之后,总有无数满怀爱意的救援者克服重重险阻,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救助生命。募捐箱前排起的长队,机场、码头堆积的援助物资,令人感受到世间的浓浓爱意。有些数字值得铭记:汶川地震发生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个国际组织先后向中国提供了44亿多元人民币的现金援助及救灾物资;海地地震发生后仅1个月的时间,国际社会就已向海地捐助6亿多美元,得到食物援助的人员超过100万……
爱如潮涌,何以生生不息?在灾难面前,人与人的互助跨越国界和种族,超越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它使得爱不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向付出,而成为人类大家庭所有成员之间双向或多向的互动,爱意在互动中渐浓。
中国汶川遭遇地震后,废墟中有国外救援和医疗队员并肩抢险的身姿;海地太子港被地震袭击后,第一批赶到灾区的救援者中就有中国救援人员,将曾经受到的支持和关爱回馈世界。这样的相互援助,凝聚了人类应对灾害的力量,加深了彼此间的沟通和理解,令不同国家和民族心手相连。
爱意的源泉在哪里?它来自对生命的同情和珍视,它来自每个普通人的勇敢担当。汶川地震中,中学教师谭千秋在生死瞬间张开双臂把四个学生掩护在身下,自己却献出了生命;经历这场地震的“90后”青年田芷铭在谈起两年间内心世界变化时,深有感触地说:“灾难教会我关心别人”;英国外科医生赛义德曾在汶川震区救助伤员,当时做手术从早忙到晚,他所感受到的感恩之心和互助精神,也让他至今难忘……正是无数平凡而又高尚的人,用行动撑起爱的天空,人间大爱永不衰竭。
人间有爱,生生不息。在5月1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涌上人们心头的不仅有对遇难者的追思和哀悼,也有对曾经得到过的帮助的感恩。悲痛可能随着时光流逝而沉淀心底,来自全球各地的爱意却应当随着生命延续而惠及他人。铭记得到的爱,并为别人付出爱,世界将因此更美好。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5.12”汶川大地震8周年到来之际,我对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致意沉痛地悼念。
8年前,也就是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了罕见的里氏8.0级大地震。14时28分,一种山崩地裂般的声音打破了这沉静多年的大地。房屋、大厦顷刻间倒塌;商店、学校霎时间被摧毁,就连平时最牢固的医院也变得摇摇欲坠。几分钟后,人们的喊叫声和呼唤声逐渐变成了绝望的哭喊声和翻动石块、瓦砾的碰撞声了。当时大多数的灾区在大城镇,可还有一小部分的重灾区在道路不通的偏远乡村。地震发生后,由于有的石块阻碍了前进的道路,所以救援队进不去,灾区群众出不来,为救援工作耽误了不少时间。更让在安全地带的人们始终悬着一颗一直掉不下来的心。道路打开后虽然救出了不少的人,但是还是有一些人不幸遇难了。有的是因为自己缺乏在地震中的自救意识和知识,有的是因为在倒塌的废墟中没有食物和水,有的是因为在狭小的空间里没有了氧气……由于房屋被摧毁,所以人们只能暂时居住在临时帐篷里。政府、国家和国外调集了大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食品运往重灾区,使失去家园和亲人的人们不再伤心、孤独。在大地震的救援中,更是有许多的少年英雄:“敬礼男孩”郎铮,“可乐男孩”薛枭……
现在,灾区人们的生活好起来了,汶川灾区的板房搭起来了,临时的学校建起来了,人民的生活又有保障了,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人走出阴影了,在地震中受伤人员的伤好起来了!在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人们对灾区的人民重视起来,至今还在不断地向灾区捐赠衣物、棉被、食物、书籍和生活用品,领养在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孤儿……
记得在地震后,我在书上看到过几幅漫画。第一幅上面画地是:几个学生和一位老师被埋在了废墟底下。学生想喊救命,但被老师制止了,直到救援队来了,老师才大声呼喊救命。第二幅上画出了这样的画面:一些学生正在上课,突然地震来了。于是,他们便集体趴倒在桌子底下。掉下来的石块和瓦砾竟一块也没砸到他们。第三幅上面画了:一些人在间什么也没有的空房子里。地震来临时,他们飞快的跑向墙角。没有人受了什么重伤。
我相信,通过灾区人民的努力,有国内国外的支援,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坚强筑起民族的脊梁 》
今天,即2013年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2008年5月12日,注定要使我们用一生去铭记。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震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那一瞬间,巴山蜀水在呻吟,祖国母亲在哭泣,大地悲歌,那样令人神往的天府之国,顷刻间天崩地裂,无数的生命转瞬而逝,无数的房屋顷刻瓦砾。汶川成为了川之伤,成为了国之殇!
2013年4月20日,又是一个含血带泪的日子,在汶川地震后,相隔五年时间,在中国四川雅安发生的7.0级地震。山崩地裂的几分钟过去后,我发现,我们的周围,我们所能涉猎到的事关雅安大地震的新闻中,有无以复加的痛在弥漫,有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浓浓的爱意在涌动,有悲壮而凄美的人性的美丽让我深深地感动着。许多的瞬间,许多的片段,在阐释着大爱的真正内涵,在放射着人性中最美丽的光彩。
地震可以震倒了房屋,可以阻塞交通,可以中断电讯,但是挡不住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在这一刻,巨大的灾难也让中华民族握紧拳头,凝聚力量,举国上下,全民动员;这一刻我们悲痛着,牵挂着,同时我们又感动着,振奋着;这一刻,党和国家领导人穿行在灾区,决策在前线。这一刻,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不屈不挠,抗震救灾。救援队军民用生命挽救生命,不分昼夜,无私奉献,打响拯救生命的接力战。用顽强回报顽强,用泪水抚慰泪水,用爱心书写爱心。面对无数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中,失去亲人的人们对着废墟呼唤。山悲水泣天垂泪,星暗云浓地含愁。汽笛为故去生灵而哀鸣,国旗为百姓而垂降。这一切的一切,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惊人的凝聚力,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我们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面对灾难,我们坚强,坚信,坚定,坚韧;面对灾难,我们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在挫折中奋斗,在逆境中成长,在悲痛中崛起,在废墟上前行。无数的同胞被救出,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画面。经历了悲痛、镇定、坚强、抗争之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让中华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奋进,更加成熟。精神的力量让我们一次次动容,一次次得到洗礼,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可贵,让我们看到了在和平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一代的责任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未来的希望。
五年了,在历经512后的90后的我们,已经开始渐渐成长起来。我们不再是不懂事的一代,我们对社会、民族、国家、生活、生命和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在灾难中前行,让我们学会了相处与沟通,学会了团结与友爱,学会了奉献与付出,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强。历经过512的洗礼,我们以后的生活必将走得更加从容,我们也必将发奋图强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让我们铭记那些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铭记那些共和国的忠诚卫士、白衣天使,铭记所有为抗震救灾奉献力量的人们。让我们珍爱生命,承逝者之遗志,用爱筑起摧不垮的家园,用我们的决心和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5月12日。初夏的这一天,永远是个纪念日。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是一个让我们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痛彻心扉的时刻。8.0级强烈地震!就在那顷刻之间,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多少田园、厂房、学校、公园夷为平地,无数个幸福的家庭顿时支离破碎,上万个鲜活的生命长眠于废墟之下……
回想起来,去年的那一段时间里,我们有太多的恐惧、太多的悲伤,太多的感动,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汶川尽力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募集、捐款、哀悼……
——为那瞬间消逝的生命
——为那不言放弃的营救
——为那一次又一次生命的奇迹……
今天在这里,当我们不再把当时的一个个让人潸然的故事一一重新提起时,我们依然不能忘记的是,在这个本来应该是鲜花盛放的5月里,在像今天这样的温暖灿烂的阳光里,曾经的灾难和死亡。
生命曾经是那么美好,可是血肉之躯在与钢筋水泥较量的时候,怎敌它的坚硬,脆弱的生命啊,不能逃脱地震的“魔掌”。
灾难和死亡最是无情。但是灾难同时也是考验人们灵魂的最好见证,汶川大地震中,那些体现人性中最美好光辉的事例,不断地给我们的灵魂以洗礼,在那个危难的时刻里,我们大家荣幸地看到了中国人团结成远比以往更为结实的一股绳子,而且我们自己也成为了这股力量中的一份子。经历了大地震这样的大灾难,历经了巨大的悲痛之后的坚强和不屈,当然还有震后重生现实和希望,都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也懂得付出和给予,还有来自于血脉深处的团结和奋进的民族凝聚力。正是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毫不犹豫地成为大家行动的一种准则,当四面八方的爱涌向汶川的时候,我们懂得了不抛弃和不放弃的坚持的可贵。博大的关爱之心,不屈的民族的凝聚力,成为战胜各种困难的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成为见证国民意志、国民素质、国人品德的温柔的感动。
所以,在今天这个日子里,当我们将悲伤短时间内淡忘时,我们要永远懂得对生命的崇敬和感谢、对生命的敬畏和期盼,对生命的重视和珍惜;当我们将悲伤短时间内淡忘时,我们更应该把它化作我们行动的力量,重新梳理从地震中延伸出来的精神财富,将爱的主题、民族的凝聚力等等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地传承下去。
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让我们再焚一柱心烛吧,深深地为遇难的同胞祈祷。多年以后,当这场大地震被写进历史之时,当它带来的心灵和身体的创痛逐渐恢复之时,希望:我们自己、以至于我们的后辈,依然能够把这场大地震中的一切的感动和温暖,永远铭记在心。
让我们昂起头,让我们大步向前行,为我们的国家更加昌盛,更加强大。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记住的时刻.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摧毁了无数和平和宁静的城镇, 震动了大半个中国,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震惊了整个世界.那一瞬间,巴山蜀水的呻吟,祖国母亲的哭泣,大地悲歌,那样令人神往的天府之国,顷刻间天崩地裂,断壁残垣 。
然而在神州大地上,天灾无情人有情,在这里,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面对灾难,我们坚强,坚信,坚定,坚韧。
面对灾难,我们不抛弃,不放弃。
我们只记得总理说过:“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
我们相信,有全国人们的支持,有灾区人们的自力更生精神,地震震不垮灾区人民的信心和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战胜,灾区人们一定可以度过难关,重建家园,胜利一定属于坚强的灾区人民!
如今时隔一年,在这一年中,灾区人们积极自救,社会各界人士也踊跃参与在灾区恢复重建的各个领域。地震废墟上建起新小学,宝成铁路新109隧道灾后重生,汉旺新镇正在崛起。灾区人民的脸上洋溢的笑容,无不显现出人们对美好新家园的期盼和重建家园的坚强信心。
然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汶川地震中的遇难同胞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向我们警示,必须提高防震减灾的意识,掌握正确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如地震发生时,可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学校避震应注意: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积极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有利于公众学习、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大家对防震减灾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平安校园。为此,我们向全校师生提出以下三点倡议:
1,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参与首个防灾减灾日的宣传活动,以此为契机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地震自救互救的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加防震疏散演练,学以致用;
3、充分利用地震科普基地资源,锻炼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师生们,积极参加防震减灾活动,是我们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提高防震防灾意识是我们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体现,因此让我们行动起来,构建和谐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