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时5分钟的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是需要准备好一份合适的演讲稿的,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职业生涯规划5分钟演讲稿范文,希望对你有用。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早上好(中午好),很高兴能和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首先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下面是我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些见解。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听完能够对我进行指导。也希望对同样即将走出校门的各位朋友有所帮助,从而共同进步。
我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就好比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到出路。有人说,你与后天之间,永远只隔着明天,你离饥饿,永远只有三天,就连众所周知的微软,距离破产也永远只有半年。由此可见,对于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或者团队来说,计划是多么重要的一部分。我个人比较喜欢在做事之前预先拟定好计划,这样才不会手忙脚乱,关于职业生涯,也不例外。
首先,我觉得,初入社会的我们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职业规划?相信在座的各位在孩童时期一定写过关于将来的理想或者成为_家之类的命题作文,而那时的我们只是由当时的兴趣来独断的幻想着自己将来的职业。我认为,有梦想是好事,但是当梦想脱离实际之后,便成为纸上谈兵的空想。我们常常能看到生活中一些天赋、能力都相差无几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人生便迥然相异。成功和失败,通常只隔一线,毫无疑问,职业生涯的规划会给我们的发展指明方向。
我认为,职业生涯的国画,首先要从自我分析开始。正确的自我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而更好的在工作与生活中来完善自己,从而更好的与同伴交流并沟通。其次,要正确的分析社会环境。就目前来说,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_年加入wto后,大量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的企业也陆续的走出国门。而由于中国的管理科学发展相对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继续管理人才,特别是经过系统培训的大量本土化的改造型管理人才,这位我们的就业,又或者说发展的方向,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与选择性。
不知道各位是否玩过nbalife。其中有一个球员生涯模式。你可以自创球员,进行培养训练并参加比赛,最终取得冠军。而目前的我们,也经过了漫长的学生时代,被创建在了我们自己的生涯模式里。相信各位和我一样,一定不会拿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开玩笑。一定会通过努力,取得我们自己的冠军。
最后,我想送给我自己以及在座的各位新老朋友一句话:如果这世界是个水潭,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将是石子,都能并且一定能让这水潭荡漾起属于我们自己的波纹。谢谢。
尊敬的各位评委、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彩绘职业蓝图 塑造完美人生》。
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其结果出乎意料,乌龟居然赢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起点比别人低并不可怕,只要认准目标,付出努力,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想起初中毕业时,觉得上技校学不到有用的东西,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来到技校刚刚一年,我意识到自己的看法错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学校优雅的学习环境,培养出的一批批技术骨干,使我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可以理直气壮的说:“上技校不但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同样可以成就我们的事业。”要想有前途,要想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关键是靠自己,靠自己的信心、决心、坚强的毅力和永不放弃的干劲。
我天真、活泼、开朗、好奇心强,面对困难总是想去闯一闯、试一试,不管结果怎样都想去尝试,从不向困难低头,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风雨过后必是耀眼的彩虹。
我学的是数控专业,我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数控领域的高技能人才。这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并不容易,但是我的选择我不后悔。我的大伯是一名车床操作工,我从小就希望自己长大后像大伯一样能熟练地驾驭车床,加工出各种各样的零件。现在学习了中国十大高技能人才的事迹,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工人专家李斌,革新高手鲁宏勋,焊接巧匠高凤林都是技工学校毕业生,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通过在校学习,我知道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企业中数控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我们潍坊地区,是全国机械制造业的中心,因此将来一定有我发挥才能的舞台。
知愈博则思远,知识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宝藏。为实现我的职业理想,在校期间,我会分秒必争专心致志地学习数控理论,将知识学精学透,利用实习课掌握好数控车床的操作要领。课余时间我要多读书,读好书,储备各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艰苦的地方也是最成就人的地方。走向工作岗位后,我要从生产一线最苦最累的操作工做起,在生产实践中不断锻炼和发展自己。像楷模们那样,肯吃别人不能吃的苦,肯钻别人钻不进的技术,肯动别人不愿动的脑筋,肯牺牲别人不愿牺牲的时间,让自己成为技术拔尖的工人,当好开展技术革新、解决生产难题的带头人,当好提高劳动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的带头人,努力创造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业绩,成为企业的耀眼明珠。
选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事业成功的开始,而事业的成功是自己人生价值的直接体现。我知道人生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自己的理想航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前方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对于这点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无论如何坎坷,我都会勇敢去面对。巴金说得好:“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中。”
谢谢大家!
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要谈的主题是大学生涯与职业规划,这个主题最好在今天,也就是你们刚入学的时候就开始谈。你看,你们虽然已经是大学生了,但由于刚经过冗长而疲惫的军训,看上去灰头土脸的。(笑声)可能是因为你们只是经历了身体训练,而不是文化洗礼、思想熏陶,所以现在脸上还没有什么神采。但是很久以后,也就是三四年以后,“腹有诗书气自华”,你们每个人的面色和神情都会不一样,不仅会比以前成熟、聪慧一些,而且气象会高华一些,你们会比现在自信、能干。是因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你们上了大学。
一、何谓大学?
大学是什么?我给出几个要素你们参考一下。
大学首先意味着一种文化传统,尤其是像南大这样的百年名校,肯定是有传统的,而且传统是她的主要财富之一。我也去过一些大学,你要讲有钱,南大可不如清华北大,更不如港大台大。不过南大用清华北大几分之一的财政拨款做出了不输清华北大的业绩,这是令人自豪的。要讲有钱,一些新富起来、有经济外援的大学花很多钱做教育,专项投入比一流名校还多,不过,树小房新画不古,其文化价值还是不如历史悠久的大学。南大虽然现在不太富裕,历史上还几经浮沉,但传统深厚。南大的前身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之前可以溯源到一百多年前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的大学是“北大、南高”并立的时代,三四十年代,则依然是北大、中大并立的时代。至今,南大在多次分化、并且从未并校的条件下,仍然雄踞中国第一流大学的前列。按照学者一乙所论:北大与南高都以太学正统自居,北大自认传承了自西汉太学起的历朝历代国家最高学府,直至清国子监,转而到京师大学堂;而南高则以“南雍”自称,认为南京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南京太学,如明朝南京国子监(太学)、东晋南朝太学,直至西元258年东吴建立的国学(南京太学)。按照这种认识,南京大学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五十年的历史了。
不管考据如何,南大传统悠久,学统贵重,肯定是不争之论了,我以为那其实就是各位来到南大读书的原因之一。这种传统,意味着文化的自我认同,大学的自我认同,就好比是教育的门第,你来到这个门第,这意味着你就将继承她的传统,在今天的南大就包括要继承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风。这在某种意义上,比一切言说、一切知识、一切资料文献更重要。
第二,基于这种传统和教学理念,大学意味着教育品牌,品牌大致相当于外部认同。大学的品牌,意味着出了门之后,在外人看来,你和其他大学的大学生是有差别的。在外部环境中,如果一所大学质量好,而你又是合格的毕业生,那么你将是外部认同的受益人。然后,这种外部认同又在强化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要求。我们还不清楚这种社会心理的影响过程是什么,但它至少意味着在你挂校徽的时候,在你工作的时候,你会多给自己的名誉几分尊重,也会多赢得几分尊重,并且为了赢得这些尊重,多付出一些努力和奋斗。南大对学生有一个口号:“今日你以南大为荣,明日南大以你为荣”,说的就是这种内外认同的相互作用。
第三,大学意味着更专业化的教育设施。设施还是重要的,虽然没有重要到第一的程度。西南联大的梅贻琦校长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也就是说,一个学校更依赖有大师。60多年前,西南联大在竹板房里、茅草屋里上学,但出的大师,培养的顶尖人才的数量,在中国是首屈一指的。不过,对于当代教育来说,尤其是一些科学性强、应用型强的学科来说,专业教学设施确实也是基础,没有“大楼”,也不行。新闻传播学院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也有设施的问题,比方说,你要学摄影摄像你得有设备,学后期编辑得有编辑系统,学播音主持要有演播厅,就说是培养报社记者,你也得有相应的采编平台,出门要有采访机、传稿要有网络设备。设施是一种载体,它承担着某种培养人才的工具功能。
但,将来你们必然会遇到一个疑惑,为什么我们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设施不太完备?有些地方还不如本地其他学校?其实不是不如,是远远不如。你一会肯定会问我这个问题,我会说,就是这样,南大不够富裕,有些专业教育设施是不够好,好在,有大学环境和传统作弥补,培养的学生还挺优秀的,譬如我们的摄影专业装备就非常不足,可是很奇怪,每年都培养出不少顶尖的摄影人才,每年都有毕业生和校友获得全国及国际大奖。所以我想,如果设施改善了,想必你们将来会更优秀。这就是南大之所以成为南大,这就是对你们未来可能有的疑惑的答案。
好消息是,一切都在变化,本院的新大楼在鼓楼落成了,办公、教学实验用房面积扩张了六倍。其促进的结果如何,值得期待。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职业生涯规划5分钟演讲稿范文
第四,大学意味着丰沛的知识生产与知识消费。一个大学像一个知识的大工厂,知识的饭堂,熙熙攘攘,隆隆作响,始终在生产知识,而学生在消费知识。如果把教室里面的所有声音都加起来,就是隆隆作响的老师上课的声音,以及隆隆作响的各位咀嚼知识的声音。(笑声)各位同学,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当你来到南大新闻传播学院来上学的时候,你千万别以为你需要读的书就是你正在读的那几本课本,你要听的课就是学院要求你听的老师的那几堂课。你错了。你如果没有在一个大学上课,而只是在一个学院上课,那就空入宝山了。我们这个学校是几万人的大学,教授也有两三千,其中颇有饱学之士,这些老师可能是历史学的、文学的、人类学的、社会学的、经济管理学的、政治学和哲学的,不计其数,他们来自各门学科,你能想到的知识他们大多都能提供。你就相当于来到了一个超级市场,你应该好好在这里逛逛,自由贪婪的逛逛,汲取对你们未来有用的养分。关于这一点,请记住,别以为大学还是中学——跟你们家门口那小卖铺一样。(笑声)
第五,大学意味着图书。我没有把图书算到设施里面,因为图书是非常不一般的教学资源。图书是南大的骄傲,当时我上大学的时候,南大的图书馆馆长给我们介绍,说我们南大图书馆是全国第四,现在听说藏书全国排名第三了,且藏书种类齐全,数据库也很先进。这么多图书,一看不到边,你得好好利用。我家所有的书架量出来只有十七米长,可就我那点儿书我也没看完,你到南大图书馆去看看,书架长度没量过,估计和南京城墙长度差的不远。在这么浩瀚的知识海洋里,你要拼命地遨游,有方向的前进,那是你的使命!
第六,大学意味着全方位的交流。跟老师交流,跟同学交流,还和校外来宾交流。和老师交流,上课时候听课,课余,你还可以和老师聊天,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个性化的培养。和老师谈话,不要胆怯。你去超市买东西,不敢和营业员聊,去医院看病,不敢和医生聊,后果如何,可想而知。不过,现在老师迫于条件,一般都不能走访同学了,很多师生是在线聊,或者电话聊。我们学院的很多师生交流是在MSN和QQ上,以及学院的教学平台上。我本人经常登陆校内网,认识了你们中许多不认识的“好友”。另外,同学之间彼此鼓励,彼此激荡,彼此竞争,那也是交流,从成长的体验来看,或许是更重要的交流。
第七,大学意味着教师的课堂讲授与自我修炼相结合。大学生的上课不限于本学院本专业。像我们学院, 30多位老师,能开几门课?最多30门吧,你也不可能全听完,听个10多门专业课也就毕业了,那才多少一点知识啊。因此,如前所述,外专业的讲座,你都可以根据兴趣和需求去听,但是,更根本的是:与此同时,你要加强自我培育和自我塑造,包括社会活动、专业阅读,包括自己积极的专业实践,这对于大学生非常重要!
所以各位未来的学业基于以上七个方面,而不是你们设想的只有上课。我预先给你打防疫针,我不希望以后听到这样的抱怨:某个老师课上的不好,我的大学生活很郁闷,诸如此类。如果这样,一定是因为今天这讲座你没来。大学这顿饭,七道菜,不要有个土豆丝没做好,你就绝食了。(笑声)
我以为,大学就是这七个关键词。这是关于大学定义的解析。
二、如何适应大学教育?
那么,如何适应大学教育呢?前面说了,如果你牢记刚才这七个方面,全面培养自己,那么你想坏也坏不了,想没文化也办不到。但是,这些培养的主体和路径,都存在大学与中学的不同。
你们现在是大一,大一的前一年是高三,说实话,我现在就姑且把你们看做后中学生。你们从中学过来,突然进入大学课堂,仿佛好比似乎从城里来到大都会,从乡镇来到城市,从山沟来到乡镇。换了环境了,甚至好像换了人间了。有些同学没把这事想明白,过了两三年还在课堂上抱怨,说老师的课我记不下笔记来,我想,那你一定是没及早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习惯。我要说的是,刚上大学这个阶段,你一定要过渡好,请你进城,坐上大巴,游览下面几个景点,好好了解大学和中学到底有什么不同:
第一,年龄和政治身份不同。十八岁这一年,是公民权的获得年,之前那是少年儿童,今天是成人,是公民了,其他方面,如生理心理的成长,我就不说了;从政治权利来说,由于慢慢进入了成人社会,你就必须按照成人游戏规则来办事,你可不能说突然摔了一跟头,就哭着喊妈妈,喊妈妈本身也没什么不对,但是你妈妈不在旁边你再哭就不对了,喊辅导员也不能时时刻刻,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那只有叫你自己的名字,遇到困难就要求助于自己。这就是说,你要自我认同为成人,对自己作自我教育、自我爱护、自我帮助了。在这个年龄,必须用成人标准来要求自己。按中国古代传统,二十岁的冠礼是男子的成年礼。这个成年礼不仅仅是你成人了,而且应该能成家立业、撑门立户了。中国当代没成人礼的说法,但是我还是很建议:今天就仿佛是你的成人礼,从今往后,你成了人,成了成人。
第二,学习方式的不同。中学的时候是老师教,大家学,到了大学,尤其是人文学科,变成了没人理你,理科可能有作业你不做老师会生气,但是文科,还真很少听说哪个老师说课后谁没做作业跟你急。你不能指望老师来找你要作业,那是你自己的事啊。我二十多年前上大学的时候,表现不算特别好,也逃过课,但是只要老师说要做什么工作、写什么作业,我从未落下,而且一定要做得让老师特别满意。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变迁,现在有些老师连平时作业也不布置了,我不能说它是好还是坏。因为对好学生来说,宽松的大学教育是大学。他本来就好孩子,你整天让他翻来覆去做题,就不合适了。所以老师如果假设学生很优秀,就只会比较少的布置有思考难度的题目,或者就要求同学课余自学文献、自己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就考验你们能不能学会自我鞭策、自我要求、自我激励。如果你自己没有学习计划,没人对你负责。到了四年级,老师从未点过你的名字,没和你说过话,没和你谈过心,那都是你的责任。特别重要的事,你的功课挂红灯笼也可能没人骂你,除非你连挂七八门,那又是另一回事,因为这时候你就开始忙着找学校了。(笑声)
平时功课监管的比中学少,这往好处理解叫尊重,但这种情况很容易滋生一个问题,很多从严防死守的中学升入大学的学生由于没有了强大的外部压力,他突然就像高压锅的气阀被解开了,蒸气腾腾,液体变气体,最后什么都不是了,最后一锅饭菜也做不熟了。所以你必须要自我约束,你一定要把你这口高压锅管好,保持足够的压强,然后不断上进。
第三,竞争与挑战的不同。我们说,上中学的时候,在平常,是实实在在的但是小模小样的竞争,比如谁是课代表,谁考第一,谁考第二。到大学就不一样了。虽然也有学分上的比较,但那是微乎其微。除非你想保研或是评奖学金,否则没人和你说:你学分4.2,我4.25。大学所比较的是:一生的职业前途!中学毕业的时候的竞争与挑战,那是硬挑战。要么考上,要么没考上。可是到了大学的时候,很多很要命的竞争在表面上看不出来,你不觉得谁在和你较劲,没人和你比学分,你考不好也没人说你,你甚至偶尔逃个课也没人看见。这种残酷的竞争的结果,甚至有时在毕业分配前的一刹那,都看不出来。某某人多做几次练习、多读几本书、多参加几次活动,跟老师请教得比较多,自己做的训练比较多,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不知道。这种竞争叫软竞争。这种软竞争,像温水煮活鱼似的,有人在煮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一直生活在竞争之中,但那时你已经死了,而且很透。(笑声)当你发现时,几乎不可救了。原因就在自打从你一入学的时候,就没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看不见的竞争中。你周围的所有人都在和你同场竞技,而到最后的一刹那,面临毕业分配的时候,其实也是这个社会对人才产品作鉴定、对人才作等级分层的一刻。说起来都是南大毕业生,质量好的有的做国家领导、院士,质量不好的则无处容身。我们新闻学院的毕业生有做主编的,但也有去电台做收发员的。如果你到时候什么都不能干,还不懂事,而且也不会人际交往,那么做收发都是在怜悯你。(笑声)
这三点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我已提前四年和各位嘱咐了,如果几年后你再和我说,我实习没人接受,我毕业分配没人要,该怎么办呢?那我只好给你时光穿梭机,让你回到四年前的今天,再听一下我此时此刻是怎么说的。
三、在大学里你要培养什么?
典范的大学生涯应该由这几个方面构成:
首先,是知识,知识是最浅的层面,似乎谁都能看见,但是,真正理解知识学习的在校生,不多。如果你不读书,不上课,上课也不听讲,那你就没知识,没知识死不了人,但足以让别人看不起你。找工作面试笔试时,书到用时方恨少,你会后悔,难过的连死的心都有了。你想,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死心可比死人更可怕,是不是?
知识的来源很广泛,有些事“非本专业”的,比如做编辑,编标题的水平其实来自于你的文学修养,做选题策划,需要对社会和政治的解读能力,搞节目包装,需要对市场的洞察力和理解力,等等。这些修养并不来自新闻传播学院的课本,新闻传播学院的书很少,就未来的工作要求来说,不够学。如果你只学几本课本,毕业后你会发现你真的没什么知识,也没有什么单位想要你。问题在于很多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一进校会很兴奋,发现那几本书很快就能看懂学会,然后就自鸣得意,然后就无所事事,接下来就消沉,就娱乐去了,再接下来你这条鱼就煮熟了,沦为牺牲品。毕业的时候在几大学科之间一比较,经常会发现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读的书最少,尽管对业务还算熟悉,但是没有底蕴、没有后劲。在新闻界,历史系、经济系、中文系的学生去应聘,人家也会欢迎,所谓业务常规,只要认真学很快就能和新闻系的毕业生一样熟悉起来,而由于知识结构好,在以后的工作发展中,他们甚至会比新闻系有更好的前途。
有一个统计,2000年以前大约50万新闻从业人员中,只有3万人员来自新闻专业,也就是说,差不多95%的从业人员来自其他专业,最近几年的情况,人民大学的高纲院长和我说:“三年来在人大,新闻本科毕业生只有不到36%进入新闻业;《北京日报》去年招收了36位新记者,只有2人来自新闻院系”。所以你要记住,不仅仅是和自己的班级同学竞争,甚至在和全国的文科生竞争未来的职业。你要格外努力,格外,就是不仅正常的白天学习,还要日夜兼程、没有止境。
第二,能力。知识和能力是有差别的。能力要求你能够动手。书念多的人叫有知识,但会念书不代表会干活。比如说能解说足球赛的人不一定踢球就很好,也就是说:他有那个知识但未必有那个能力。上大学期间,知识不容易被忽略,但能力训练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很多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被评价为只会背书但不能干活。上大学要特别注重动手能力,说的坦率一点,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连党报都没有政府拨款、需要含辛茹苦的养活自己了,你就得创造价值的能力,不然只有傻子会收留你。放在更大的就业市场框架中,你得给资方有雇佣你、“剥削”你的可能性,比如说你做广告,工资五千,公司的利润率10%,你的月产值达不到五万块,可能就下课了;你做节目,月平均收视率达不到同时段的平均水平1.0,可能你的节目以及你本人也都要下课了。也许企业不开掉你,把你晾干,那也是很大的失败和挫折。所以你要严防出现这样的情况:书念的挺好,也拿到了本,拿了证,拿了奖学金,但采写编评播音主持公关广告都不能上手、没有业绩,那你到了那单位实习和求职是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同时,你也别指望有关系、走后门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有一次我到江苏电视台,在走廊看到一长排坐着的人,像在医院看病似的,我问:“这都是些什么人呢,都坐在走廊里不干活?”回答说:“都是实习生”。我很惊讶:“实习生你们干吗招那么多,又不派活”,“没办法,都托关系硬塞进来的”“那塞进来怎么让人坐走廊上?”“在屋里没地方,坐在那里也不会干活”“那叫他们在走廊里干什么?”“风凉风凉,等他们不愿呆这了,就另找一家实习去了”。真可怜,他们好多都是大学生,素质都还不差,也有证书,学校成绩估计也不会很差,就是因为不会干活,即使有些门路,到了实习单位都被歧视到如此地步,更别说应聘了。
回过头来说本院,在本院的师资结构中,实务性的教学岗位还是很缺少的。我曾经受教育部教指委委托,很正式地对23所新闻院系的30位专家做调查,专家们普遍认同新闻传播教育界“实务型师资严重匮乏”这一观点,整体态度值接近5.9(最高值是7),呈现出很高的认同度,其中30位专家里共有13位专家态度值为7,对这一观点表示极为赞同,足可见“严重缺乏实务型师资”是在新闻传播教育界中普遍存在并被普遍认知的严重问题。本院也不能例外,理论水平很好,但与你们未来的职业需求相比,实务培养的资源是偏弱的。所以以后你们得时刻提醒自己,要自力更生、增强动手能力。当然,我们是有很多非常好的训练,比如学生记者团,模拟广告公司,DV工作室,有很多成功的实践教学的例子,但是学生多,资源少,时间短,车水杯薪,这点东西非常不够。学记团出去搞实践,我看了学生的实习体会之后非常心酸,他们是这么说的:出去五天就像学了五年一样。翻译过来就是,在实践技能训练的层面上,在学校学了很多纸上谈兵,但远不如出去强化训练有效。
第三,思想和精神。你的大学生涯还应该培养什么?“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这是陈寅恪在王国维纪念碑铭中提出来的,可以说是“五四”文化精神的核心。大学是培养自由意志的地方。你们以后听到讲课可能会感到南大的老师观点比较先锋、比较尖锐,百花齐放,畅所欲言,为什么大学会养着一些富有独立思想的教授呢?其中,每个大学都这样,只要是著名大学,她一定会尊重思想的独立性,知识分子的人格。大学及大学精神的兴衰,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有思想,国家才有理想,大学有精神,民族才有成长。在大学的土壤上,如果大学生不能培养出独立思想、自由精神,这个大学是失败的,当然学生本人更是失败的。与此同时,你要关怀民生,关心民众福祉,杨福家教授评价普林斯顿大学,说这所名列美国榜首的世界顶尖大学,不仅有大楼,更充满着大师和“大爱”,这里的大爱,在我看来,就是精神气质。如果你作为一个优等生,学分级还挺高的,但一跟人谈话,思想很苍白,精神很空虚,对国家对民族没想法,对社会问题对环境污染对民生疾苦没概念,上到现代化,下到粮油价,你什么感叹、什么愿望都没有。那我就要问,我们培养你做什么呢?我们培养的是人才。什么叫人才呢?首先是有思想的人啊。不仅有知识有能力还要有思想的,才叫人才。一个国家、民族的事业是代代相传的,下一代必须比上一代强。就像你们必须比你们的父辈更好,你们家才有希望,国家也是这样,大学也是这样。如果你在上大学期间,你崇拜老师,背诵课本,除此之外别无他物,那就完了。
七十年前,我们中央大学的老校长罗家伦教导学生说:“总要集中精力,放开眼光,努力做出几件伟大的事业,或是完成几件伟大的作品……凡事总须从伟大的方向做去,民族方有成功。”简言之,你要有热忱的思想、公益的精神,学习时朝气蓬勃、志存高远,毕业后要利国利民、经世济用,一个人的价值,与他对社会的贡献度是成正比的。思想要深刻,但不极端,精神要自由,但不放任。
第四,教养。什么叫做教养?我先从故事讲起,一些海归人士告诉我我们说,在海外是非常容易识别亚洲人的,与此同时,最容易识别的就是中国人。为什么能把中国人和日本人、韩国人分开来呢?原因很简单,在公共场合的表现不同。在楼上趁人不注意倒一盆脏水下去的一定是中国人,在公共洗手间里随地吐痰的、龙头没关紧的,或者在餐厅、在机场高谈阔论的,在运动场丢下垃圾的,与人做生意时不时说点谎话搞点小聪明的……常常是中国人。甚至在海外,越南人似乎都比咱中国人显得有教养。听了这个评价,大家一定很不舒服,不过仔细想想,这些事情,其实从我们的校园里就开始了。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几代学人从历次残酷的_运动中失去的,不仅是经营国计民生的能力,而且包括知识界固有的文化教养。这是大学的不幸,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不幸。
教养,最浅表的层面叫礼仪,就像给上课的老师倒个茶搬个凳子,见长辈、领导的面问声好,等等。懂礼仪没什么大不了,是常规;但是,不懂礼仪就意味着不懂规矩,不体面。我到香港台湾,感到他们的校园里很有文明的传承。尤其在台湾我印象特别深刻,他们的所有文化细节都似乎应验着我对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的原初假设和理解:学生在学校走廊里,遇到老师过来了,只要看上去像老师的,对面过来的同学们都会点头,有的严肃一点的,来一个鞠躬。请教问题,老师回答了,学生一定说谢谢,然后点头或者鞠躬。但在我们的校园里面,这些年,老师之间,同学之间,老师同学之间这种礼节就少了很多。就拿迟到来说,上课同学迟到难免有之,但我们是怎么迟到的呢?有人会大声敲门,喊“报告”,好像迟到了有什么得意的心得要宣布一下似的,然后大步流星走到座位上,左看两眼,右看两眼,还沉思一会,“哐当”把书包甩在座位上,然后再拿出一罐饮料戳在桌上,咕嘟咕嘟喝几口水,这时候沉重的坐下,还喘口气:“哎”。这是什么教养?什么礼仪?不仅无礼,简直是非礼。(笑声)
迟到了,你最好用最小的噪音从墙角溜到你的座位上去,力争像隐形人一样不被别人发现。我在台湾开会,有一次他们副校长迟到了,我看见他差不多是顺着墙角,蹲着,一点一点的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师生们都觉得这是常规。
所以,在教养的深处,不仅是礼仪,而且是起码的公德心,而且是一这种高贵的文化气质。
所以在课上,我要求学生,与同桌可以说话,但是要耳语,不能被别人听见,你说话是私德,被我听见就是公德了。累极了可以睡觉,但是不能打呼噜,你睡觉是私德,打呼噜被我听见就是公德了。(笑声)所以在课上,我要求学生倒茶、搬凳子。在课下,我要求学生写信、发短信、写邮件要有完备的礼貌格式,诸如此类。因为,我觉得在这种积久的训练中,学生终将在教养上、在文化上、在社会交往上收益。
第五,真性情。你要做个有真心、有感情的人。这种真情,大到对国家的感恩之情,小到对家人的人伦之情。刚才讲了四个大学教育的内容,但是,在以上四条都实现的情况下,有一种大学生涯还可能是失败的。这人上大学了,也毕业了,他在这大学生活过,也存在过。但他的生活没有感情可言,好像是为某个机械空洞的目标活着。就是:我来,我听课,我毕业。没快乐,没乐趣,没感情,也谈不上真诚和激情。我怕出现这种机器怪物,饱读诗书却毫无情趣,看见人握个手,握手时很机械,脸上毫无没表情。你讲个幽默故事,他都不会笑,笑,也比别人慢,比别人勉强,好像是给面子笑的。(笑声)就连汶川地震了,也是领导让捐就捐一个,让捐多少就捐多少。同学有苦恼,也不会想到去安慰一下。业余爱好没有,什么都不沾,就爱考试看成绩。这样对社会固然无害,可对你本人这一生是很有害的。在你18到22岁这一人生最好的年龄,没有舒展开你的青春。我觉得,这也是不对的。情趣方面,可以列出很多菜单,你得有爱好,有朋友,有感情。难免的,也会因为好奇心和幼稚,犯点小错误,比如也曾贪睡,也曾早退,也曾喝醉。(笑声)看上去不是很完美,但如果人没有性情,那就可能在成长史里会有更大欠缺。所以我们说,要有好思想,好学问,好教养,同时,人也要有感情,有趣味,有真心。2002年,南大前任校长蒋树生给我们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记者团题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是人生品格的重要元素。这样的人生,将会很有创造力、很有光泽、很有活力。
至于说还有一种极端的人,不讲感情、不爱他人、不爱集体、甚至还不爱父母家人,眼里只有冷冰冰的争权夺利,整天蝇营狗苟,这比机器怪物还要差,这是电脑病毒。(笑声)毫无疑问,学生中最令人讨厌的是既没文化、又没情趣、又没公益心的人。任何活动和自己没利益关系的就不参加,活着主要是为了趋利避害、四处钻营,但谈到公益,则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
总之,我们要的是品学兼优的人,同时也要的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爱的人。在大学里,他的人生很舒展、很健康。在此基础上,他才会有想法,有抱负,有热血。南大和北大一样,是培养热血青年的地方,北大是五四运动的摇篮,救亡图存,可是南大则是四五运动的先驱,拨乱反正;当年北大充当了一二九运动的主力,而南大则是五二〇运动的先锋。谈到中国的改革,就无法不不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这一讨论的发起者之一就是当年南大的青年教师胡福明。如此说来,南大历朝历代,除了字字珠玑的学问家,还有为国为民的热血青年。在这里,我当然希望,你最好两者都是。(笑声)
所以,按照以上所说,知识水平或理论水平是一套价值,实践水平又是另外一套价值。这两手都要有,都要硬。除此之外,你还要有思想,有教养,善于领会国家社会对人才的全方面要求。
八年前,网上风传过一个好玩的段子,叫“椅子的故事”,说:一公司原来有三个大学生,分别来自北大、清华和人大。公司老总为了考察人才,发话说:公司决定让你们各做一把椅子,你们三位好好想一想,好好表现。清华学生表现最积极,马上第一个表态说:决无问题!但他实际上也不知道怎么把椅子做出来,只是表现了一下勇气。北大学生呢,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凭什么要做一把椅子,它的合理性何在?在不允许问合理性的情况下,凭空硬要做一把椅子,等于是专制强权,必须坚决反对。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对此的第一个反应是:马恩毛邓有没有说过"要做一把椅子",如果他们没说过,那不能做,如果说过要做,那也要要做一把"有中国特色"的椅子。眼看着这把椅子老做不出来,老总急了。后来一想,这两年冲击力最强的就数南京大学了吧?于是连忙招了一位,把任务一说,南大这位温柔的一笑,什么话也没说,点了点头就下去了。老总感慨的说:还是南大的听话啊!过了三天三夜,熬红了眼的南大学生来了,把纸箱子一打开,里面是一捆论文,题目是:《论椅子的十九种做法》,中英文对照本。于是全公司都来看热闹,南大的这位被嘲笑的够戗,深受刺激之余,辞了职考回母校做了博士。由于四个大学生分别交卷以后,椅子还是一张没有,老总陷入了沉思。这时,一名职员匆匆赶来,手里拎着一把椅子,说:老总,我是东南大学的大学生,我把椅子给做出来拉!老总把椅子一看,哎呦,又结实又耐看,符合力学、建筑学、人体工学、光学等多种原理!东大的这位眼巴巴的瞅着老总,过了一袋烟工夫,老总憋不住了,说:哎哟,没想到你还真就做了个椅子!你原来在那个部啊?小伙子说:原来在业务室。老总一摸脑袋:浪费啊,打从明天起,不用去传达室了,改去木工房吧。(笑声)
这是个编出来的幽默故事,段子的后半部分是我写的,那时候我在网上跟人辩论教育观念,有感而发,就把人北大清华的段子改成这样了,作者当然无意冒犯包括南大在内的这些中国的名校,只是拿着寓言和笑话说说教育的真意。里面有什么禅机?各位仔细辨别吧。从考察人才的角度看,你不能光会喊口号,不能光是思想好,不能光是写论文,也不能光是会干活不思考。
如果我们每天都是那么扎实地训练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那么你到最后会多么的强!南大这个学校,本身人文素养就特别高,将来你又会研究椅子,又会打椅子,又会谈论椅子,思想好,作风学问能力都好,你的大学生涯就成功了。
各位,今天我好像是从未来回来跟你们说话。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看过吗?那里面的老瑞德曾说过一段感人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但并非受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大错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我作为一个教书二十一年的教师,思及学生的未来,常常会战战兢兢,我把你们看成是自己的子弟,最怕你们中可能有人即将蹉跎岁月耽误前程,犯下大错,那时你们就想回到过去和自己谈心也办不到了。好在,我现在能够从未来回来跟你们说话:你们要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南大以你为荣的好学生,做一个优秀的人才。(掌声)
我衷心的期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有一个成功的大学生涯,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方案,有一个远大的前程,有一个光辉灿烂的人生。谢谢大家!(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