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见闻作文【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学校放了假,我和爸爸买了纸、香、鞭炮准备给老祖宗上坟。
一路上,桃花开了、杏花也开了,小蜜蜂在树下飞。一幢幢新楼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在绿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记得往年这里都是一座座低矮的平房。经过了一片核桃林到了坟地,我们几个人诚心诚意的上香、烧纸、爸爸还领我磕头,在一阵阵鞭炮声中我们祭奠完了祖宗。
回家的路上,爸爸和二伯在谈论家乡的变化。是啊,“5?12”大地震以后在国家的支持和好心人的帮助下人们住上了宽敞的楼房。就像二伯说的一样我们要学会感恩。我们生活在和谐美好的大家庭里,我们需要的是爱,更是需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与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题记
悲伤。惆怅。凄风。苦雨。
满怀追忆,悼念亲人。窗外是清明节的雨,是恬静的,是雅致的。那淅淅沥沥的雨此刻很安静,静静地润湿了乡间一条条小路,静静地滋养了郊外一亩亩稻田。一切都是静静的,就像目前一件件无声的黑袍,祭奠着,祈祷着……思绪翻飞,至亲人不老的容颜。
不去扫墓,因为在碑前伫立时,全无了清明的雅致,只是一番彻骨的寒风,透凉的,凝固了雅致的雨。在清明最缺少的是温暖。所以,我泡了一杯热茶,冒着气,已在窗外的靠椅上,以我自己的方式,去怀想、去思念、去追忆……
清明节似乎总就是与雨分不开的。这个清明节便就是一个不下雨的雨天。
那就是周二的上午,阳光明媚的清晨丝丝柔和的光照在我迷茫的脸上美妙极了。
远足一直走到陈辉陵园。咦?我这个长跑历来不及格。体力超差的人怎么一点也不累?据说人沉思时不会累。那我呢?总在沉思陈辉吧?
天空中艳阳高照,可我的心却愈来愈低沉。静立在碑前,心想“为什么这革命烈士如此好的人,却没得好报呢?好人真的有好报吗?”
台上的那位老师还在说着,不过语速越来越慢。我想那不仅仅就是身体上的影响,而就是更深层的心理上的创伤。
回去的路上,阳光灿烂地直射我的眼,刺地我会不过神来。
蓦地回头,依稀还记得我身旁的阳光强烈而远处那痕痕丝线般的光线却轻轻抚摸着身旁的柳枝。柳枝刚刚长出嫩叶,但已颇为可爱。
猛然想起,“不就是不报,时机未到”。陈辉烈士的好报也许还未开始?兴许报效祖国使祖国便就是他的追求。他所期望的包袋?
天空依旧万里无云,但我心中的甘雨却已在浸润我的心田。
每当梨花落尽,油桐花开的时候,清明就到了。今天又是清明,这是我在同升湖过的第五个清明。我认为,城里没有清明,清明只在农村。每到清明的时候,我思想的野马便奔腾着飞回那遥远的故乡。在儿时的记忆中,清明不独是晴和的,也是令人快乐的。
在家乡,“挂青”(家乡的俗语,上坟的意思)是清明的头等大事。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便煮“神福”(祭肉),并在上一“场”(农村把集市叫“场”,每五天或七天开一次“场”)就置齐了供果、香烛、冥纸、冥旗和鞭炮。祭酒是自家酿造的米酒。盛放祭品的器具,首选的是竹篮,竹篮轻巧,上了油漆之后,红光可鉴,挽在那些村妇村姑的臂弯里,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我们便进进出出地催促着。一会儿跑去告诉母亲:“二婶家准备好了!”一会儿又跑去告诉母亲:“五婶家准备好了!”有时催得母亲心烦,便会骂:“催魂啊!没见正忙着吗!”但骂归骂,母亲的动作却明显加快了。早上九点左右,便一切准备了妥当,于是三五家一齐向坟山走去。大人提着篮子在前面领着,小孩子跟在后面追追打打地闹着,三婶在这边大声地打着招呼,五婶在那边清脆响亮地应着。父亲有四兄弟,到我们这一辈,竟有二十个堂兄弟堂姐妹,可谓人丁兴旺了。所以我们这一家“挂青”的队伍之庞大,自然是别家所无法比拟的,热闹自不必说,似乎连天空里充满的也是热闹和快活。
春天,田间的小路上没有尘土,也没有湿泥,干净净,润滋滋的。油菜已经结荚,肥大的籽荚压弯了粗壮的茎杆,低低地垂着。一只狗欢快地从田边掠过,像箭一般,撞倒了田边的几株,遭来三婶的骂声:“老虎拖的,跑风啊!”水渠里的水静静地流着,里面有蔚蓝的天和流动的云,看起来是那样的高深莫测。燕子在田野上低低地飞着,轻快的双翼不时地掠过水面,扇起阵阵涟漪。四围是静穆的青山,那儿是鸟鹊的天堂。那种性子急躁,一连十五声不歇气地叫着“狄公威”的是足鸡。那是一种主要在地面活动的鸟,很笨,一个中等水平的猎人,一个春天就可以用简单的绳子套,捕上几百只。那种声音宏亮苍凉,抑扬顿挫地喊着“哥哥提水”的是鹧鸪。这种鸟很神秘,通常只闻其声,难见其形。还有那声音格外清脆、凄婉地叫着“李桂阳”的,就是杜鹃了。这种鸟生活在千山万壑之中,也极难得一见。此外,还有“画眉”,“酸菜婆”,“光棍好过”,以及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鸟,在山间此起彼伏地欢唱着。
但最欢快的还是一群淘气的孩子。本来就野惯的了男孩,到了野外简直像脱了缰的野马,在长满“草子”(书名“紫云英”,一种用来肥田的绿色植物)的田野里飞奔,跳跃,打滚。女孩子则掐“草子”的花来做花束。
到了坟山,大人们便一齐动手,割净坟墓四周长得很深的野草,砍掉伸展到坟墓上空的刺篷,修剪坟墓上长得青翠葱郁的坟竹。然后便开始“挂青”。“挂青”有一定的顺序,先是太公的,太婆的,然后是爷爷的,奶奶的……依次地“挂”过去。排列好祭品供果,就焚纸,点香,挂冥旗。父母们神色肃穆,小孩子们依旧嘻嘻哈哈地闹着,手忙脚乱地给他们帮着倒忙,或是打翻了酒杯,或是扯烂了冥旗。不一会,便看见缕缕青烟在上空飘舞,便听到阵阵鞭炮在山上响过。“挂”完之后,却并不急着撒祭,而是坐在草地上歇息。男人们三五一堆吸起了旱烟,妇女们四五成群聊起了家常,小孩子们则满山疯跑去摘野果。这个时令野果并不多,常见的是“半春子”,一种带刺灌木所结的果实,像红色的珍珠,肉薄,味酸,每年春半的时候成熟,因此得名。还有一种就是“三月莓”,植株长条形,常长于斜坡向阳的地方,红色多汁,有淡淡的。酒味,味道比“半春子”要好得多。
这就是我童年时的清明,是我记忆里的一首歌,一幅画。
鲁迅说:“回忆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每到清明,想起这些童年的往事,我感觉到的不仅是寂寞,还有悲伤。细算起来,已有很多年没有陪父母去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挂青”了。最近几年里,先是患哮喘病的四叔最终没能挺过那个寒冷的冬天,咽下了他最后的一口气;再是在地里劳作的五叔,突发脑溢血,栽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还有我的大姐,由于庸医的误诊,在医院里匆匆走完了她才四十五岁的人生历程;又有一个只比我大一岁的堂兄在广州染上恶疾,回家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短短几年间,坟山上又多出了好几座新坟。当年的十几个堂兄堂姐,到现在,或是像我一样在外地谋生,或是早已出嫁。今年的清明不知由谁带着那帮侄儿侄孙们去“挂青”,没有了当年那庞大的“挂青”队伍,在地下的大姐他们会不会觉得失落和寂寞?
晚上,睡在床上,我久不成寐。于是给在复旦读书的一个学生发了这样一条短信:
今天是清明,请点一柱心香,祝福在另一个世界的那些亲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到了,我和爸爸一起去扫墓。走了不久爸爸难过说:“这是我爷爷坟墓。”说完爸爸把妈妈事先准备好东西摆在了太爷爷坟前又把纸钱烧了。我好奇地问: “爸爸这样您爷爷就可以收到这些钱了吗?”“是”爸爸回答。不一会爸爸跪在他爷爷坟前磕了三个响头,说:“悦悦你也磕。”我也只好磕了。
在回家路上很安静爸爸好像回想起了和他爷爷在一起时光,我虽然不知道可我看出来很美好,很值去回忆。我这一天很沉默我不喜欢这样沉默。
今天我去了太爷爷坟墓。令爸爸回想起了和他爷爷在一起时光。
清明节前下了一场大雨,整个世界像洗了个澡。太阳分外明亮,天空分外湛蓝,空气分外清新,树木分外翠绿,花朵分外鲜艳。
我们来到烈士陵园。那里已经有很多人,有的在敬献花圈,有的在参观烈士事迹,表情都非常严肃。我们也把采来的鲜花献在烈士碑下,表示我们对烈士的敬意。爷爷给我说:“荆门有五千多位烈士,其中还有你太太的舅舅(张葆仁)和姨父(叶云)。”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爷爷还给我讲了很多有关清明节的典故,可惜我年纪太小有些听不懂。只记住了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祭祀节日,清明节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我还能背出二十四节气了。
同学们,你们看我请明节过得怎么样?有意义吧!
清明节的见闻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镇 曹文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了,市场上祭祀用品琳琅满目:苹果六,艾派克卡、迪拉克等现代用品也登上了祭祀的用品市场也不知道去世的亲人们会不会与时俱进。
我的亲人去世后,家人给糊了大别墅,一个小孩开玩笑地说:“我爷连洗衣机都不会用,饭也不会做,到那边突然换了折磨多新东西也不适应不适应?”“那小汽车里有司机,别墅里也有佣人,一辈子挨苦受累,到那边该享享福了。”
鲜花市场更是火爆,50元-200元的不等,一大清早一片鲜花不到两个小时就空了。 花炮市场更是花开满园胜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