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天宫课堂第二课小学生观后感400字(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3月23日随着王亚平阿姨一句熟悉的开场白,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我端坐在书桌前,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本次太空授课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富光三位航天员老师,一起帮助我们了解关于太空小知识。这次授课讲了讲许多知识,各种实验如液桥演示实验……
其中,我最深刻的实验是水油分离实验。航天员老师手拿一个小瓶子,里面装着饮用水和食用油,只见老师在那一直摇晃摇了好一会才停停下来。按理说,水的密度比油大,应该是油浮上来,水沉下去。可在太空中,水和油却紧紧的抱在一起不分开。后来水油在离心力的做用下才分开这真是太神奇了!
终于到了“天地问答时间,在这个环节中,大家题出了许多问题,如在地球看月亮和在太空看月亮在什么不同?老师的回答是;“在地球看月亮和在太空看月亮没什么不同,不过在太空上看到的月亮更加清楚明亮。”还有……
这次课堂给了我们非常大的收获。我们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车知识,也体会到中国航天科技的强大。我今后也要好好学习,为航天事业做贡献!
代航天,个强国梦。代航天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建国初期中国航天从零起步,从在洋彼岸的钱学森冲破百般阻挠回国筑梦,到以孙家栋为代表的中国第代航天,将我国第颗造卫星“东红号”发射升空,线电传播出的歌曲《东红》,再到第五代航天逐步完全主研发出载航天技术,“嫦娥”“天问”“祝融”呼啸来,“中国印迹”如今已闪耀苍穹,在载航天、探程、深海程、超级计算、量信息等领域取得批重科技成果。中国航天,是靠代代航天青春和命换回来的,论是“两弹星精神”,还是“载航天精神”,都将代代相传、不息。
天地迥,始觉宇宙之穷。归航不是终点,对于宇宙的探索,我们刻未曾停歇。新的“太空出差三组”即将搭乘神三号飞船即将启航,开启为期6个的太空之旅。不断接续的载航天精神,必将让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梦想。
今天我看了空间站第二课,看到了好多好有趣的实验,通过上课我也了解了关于失重、牛顿的万有引力、冰雪实验、液桥板、水油分离、太空抛物(我最喜欢的冰墩墩)、高微重力实验柜、悬浮柜、无容器材料(锆金属熔化与凝固)等等好多好多有趣的实验,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呀。
在最后的天地互动提问题中,好多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又让我知道了在空间站皮肤会不会变好,在空间站中流眼泪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在无容器实验柜做实验,空间站里时序是如何设置的,在空间站里看到的月亮和太阳是一样的吗,在太空中能烧水吗,能不能把果蝇送到太空做研究吗,空间站在飞行中会不会受到阻力,航天员在空间站每天要花多长时间进行实验,如何成为一名可以到空间站里做实验的科学家,我也特别想知道在空间站是怎么睡觉的,所以我会谨记空间站老师们的教诲:以后好好学习,好好锻炼身体,未来去探索更多未知的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