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吃粽子作文13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据说这个节日是人们为了纪念投江的屈原演变而来的。端午节还有龙日、龙舟节、天中节等的别称,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
吃粽子的节日又到了,大街上许多扛着扁担的老奶奶正在吆喝着卖粽子。家家都在包粽子,奶奶也不例外。我凑近厨房里,帮奶奶一起包粽子。“奶奶,为什么端午要吃粽子和赛龙舟呢?”我好奇地问。“这要从一个传说讲起了呢”奶奶意味深长地讲到。传说屈原投江自尽后,百姓哀痛异常,人们怕水中的屈原挨饿,把饭团投进江里。但多数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叶包饭,外缠彩丝,来防止蛟龙吃掉饭团。后来随着时间的改变,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粽子。“原来端午节还有这样一个悠久的历史啊!”我不禁惊叹到。说着奶奶已经将粽子包好了。“快来吃粽子喽!”奶奶叫着在房间里看电视的爷爷。我、奶奶、爷爷、弟弟以及妹妹坐在餐桌前享受着美味的粽子。粽子的形状是一个近三角形,外面包着一层粽叶,打开粽叶,一股浓浓的粽艾香扑鼻而来,咬上一口,糯米和粽叶的香味融为一体,堪称完美。加上芋头、虾仁、黄豆等佐料的点缀,那味道无与伦比。吃完粽子,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在电视机前观看赛龙舟。突然,哨声一响,咚咚咚的敲鼓声响起,龙舟比赛开始了。船员用尽了全身的力量,奋力地挥动着船桨,溅起晶莹的水花。六条龙舟像“猛虎”一般往前冲,赛得不分上下。摄像机转移到龙舟的'尾巴,乍一看,如同六条蛟龙在水中游动。
“快到终点了,六队不分上下,究竟谁会取得最的胜利呢?”主持人激动地说到。离终点仅有几米之差,三号龙舟的船员们卖力地挥动着船桨,以惊人的速度超过了原本遥遥领先的四号龙舟。我在电视机前惊叹道:“还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啊!”弟弟、妹妹兴奋地喊道:“赢喽,赢喽!”
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我以快乐的心情来欢迎你!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一家去外公家过节。
我们一早就到了外公家,一进门,我就看见外婆正在包粽子,于是我蹑手蹑脚的来到外婆旁,看着外婆包着粽子。外婆先拿了一片粽叶,她把粽叶裹成了一个三角形,下面不留一点缝隙,然后 外婆用勺子勺了一勺糯米放进了三角形粽叶里,到了一半的时候,又用筷子夹了块红烧肉放在糯米上,在肉的旁边洒了些红豆,最后又放糯米,直至满了为止。这时候外婆用粽叶把裹住糯米,然后一手 拿住粽子,一手拿着一根长线,用嘴巴咬住一头,一手拿着绳子在粽子身上来回的绕着,把粽子绑得严严实实后打了个结,这样一个完美的小粽子就包好了。看着这个小巧玲珑的粽子,我连忙叫到,“ 外婆真棒!我也来帮忙包粽子吧?”外婆听了,高兴地点了点头。
于是,我拿起一片粽叶,照着外婆的样子,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包起粽子来。由于是第一次包粽子,开始的时候总是不注意糯米从底部漏出来,绑绳子绑不好,在外婆的帮助下,我终于包好 了一个粽子。虽然这个粽子歪歪扭扭,长相实在古怪,但是这是我包的第一个粽子,所以我还是很满意。我拿着粽子问外婆:“外婆!我包的粽子好不好?”外婆看了看我手上的粽子,点了点我的鼻子说 :“包的不错,就是难看了点,看来我们的小闻璐也会包粽子了。”
过了不久,我和外婆包了三十多个粽子。外婆把粽子放在高压锅里煮,过了一阵子,粽子熟了,香味从锅子弥漫出来。外婆把粽子拿了出来,放在盘子里。我马上冲了上去,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 “嘶!好烫!”我被粽子烫了一下,连忙帮粽子放在了盘子里,对着我的小手吹了吹。真是应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话!
外婆看了,连忙剥了个粽子,放在一个盛了砂糖的小碗里透了透说:“刚出锅的粽子烫着呢!外婆帮你剥好了,现在不烫了,可以吃了。”我连忙咬了一大口。啊!真香!
今年端午节的粽子真好吃!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伴随着骄阳似火的五月如期而至。端午这天最重要的就是吃粽子,我最喜欢吃粽子了,那又甜又粘的 糯米,美味可口的陷料,让人一想起来就流口水。
端午节还没到,我就嚷嚷着让妈妈给我买粽子吃,我专门挑我最喜欢的“叉烧”味粽子,一下子买了一大袋。到 了端午节那天,我家“召集”了超市里的所有种类的粽子,什么“薏米果仁”啦,“蜜枣山药”啦,等等等等,应有 尽有。
妈妈先端上来了一盘“三全龙舟棕”,我哪里顾得面子,只是抢。爸爸好像早有预谋,也没有伸手拿粽子,清清 嗓子,慢条斯理地说:“今天我们别只顾吃,来点新花样,咱们来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能说出来的,就可 以吃粽子,说不出来的,就不可以吃粽子。”我心里闷闷不乐:吃个粽子嘛,干嘛搞那么多条件。唉,父命难违,为 了吃到美味的粽子,我只好讲一段了。于是,我放下了刚抢到手的粽子,便眉飞色舞:“粽子源自于屈原。屈原是春 秋时期楚国人,在楚国当宰相,可是由于当时楚王昏庸无能,听信奸臣的挑拨离间,把屈原放流到了江南一带。屈原 在江南教人们读书,给人们分发他那仅有的一点积蓄,当地人都是分爱戴他。当屈原得知楚国灭亡后,十分悲痛,就 怀抱一块巨石跳江自杀。当人们知道后,连忙驾船到江上打捞屈原的尸体,可是怎么也捞不到,只好失望的回到了岸 边,可人们又怕河里的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就用芦苇包了几个饭团投入江中,让鱼和虾饿了就吃饭团,千万别吃屈原 的尸体。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吃粽子的原因。”
听完我的演讲,连爸爸都给竖起了大拇指,不过我才不关心呢,我只是埋头吃那令我朝思夜想的粽子,过了一会 儿,妈妈又端上来一盘粽子,我一看,不禁大叫一声:“我的妈呀,这也算是粽子?”原来这几个粽子又长又粗,还 是圆筒形的,不论大小还是形状都酷似我最爱吃的“天冰小神童”冰淇淋。我拿起一个尝了尝,味道还不错呢!
品着这独具风味的粽子,我真为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农历五月初五到了。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小蓝的家人也不例外。早饭后,我妈妈和其他人去山上摘粽子叶。当他们回来时,他们准备棉线包粽子,并开始包粽子。我看见妈妈先把两片叶子重叠起来,把大脑袋折叠成漏斗状,然后用勺子把糯米放进漏斗,在上面放上两片蜜枣,然后放上一勺糯米,然后把叶子折叠起来盖住米饭和枣子,沿着叶子的方向折叠,直到糯米和枣子被紧紧地包起来,最后用棉线把包好的粽子绑起来,防止粽子在蒸的时候散开,然后粽子就完成了。看了一会儿之后,我也学会了装几个。我妈妈称赞我的聪明。
母亲用锅蒸包好的粽子。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喊道:"粽子蒸好了,快来吃!"母亲的哭声吸引了每一个人,一家人迅速围坐在餐桌旁,等着粽子端上来。奶奶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粽子,从远处闻着它。爸爸抓起一个大粽子,咬了一口,吹嘘道,“味道好极了!这个粽子真好吃,大家应该多吃点!”小蓝和奶奶也抓了一个粽子,剥掉叶子准备吃。我妈妈拿着一盘粽子,高兴地站在旁边看我们吃。她高兴地说,"别担心,慢慢吃,还有更多!"
只有爷爷没有吃。他拿起一些大粽子,用线把它们串在一起。他沉着脸说,“你不会一个人吃,你知道吗?关于吃粽子还有另一个传说!历史上,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名叫屈原。他听说秦军在农历五月初五占领了楚国的首都。他认为楚国要灭亡了,他无家可归。活着有什么意义?因此,他来到汨罗江,跳进河里自杀了。这个消息传到了楚国。人们尊敬屈原,担心鱼虾会吃掉他的身体。他们把粽子扔进汨罗江。当鱼和虾吃饱了,他们停止吃屈原的尸体。后世也设立了端午节来纪念屈原。吃粽子和划龙舟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听完爷爷的介绍,小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原来是这样!看来我不仅要学做粽子,还要记住端午节的这些习俗。”
端午吃粽子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 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端午节的粽子品种繁多,在黔西南州最受欢迎的是肉粽、板栗粽、 火腿粽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调节,如加入桂圆、蜜饯等甜口味的粽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于端午节 吃粽子的由来,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将它视为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在我州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一位药 王,因为民间说法五月是“毒月”,这位药王就将药材包裹在粽子里分发给群众们吃,人们吃了粽子后都一直平平安 安,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个端阳节的时候包上粽子,除了具有纪念意义,更是希望自己及家人都平平安安。
挂艾条和菖蒲。艾,又名家艾、艾蒿,它有一种奇特的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 草本植物,它也是一味中药,能提神醒脑、杀虫灭菌。每年端午节,黔西南州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头上挂上艾条和菖蒲 ,菖蒲可以驱魔祛鬼保平安,艾条则代表招百福,更可使身体健康,在安龙等地,尤其是妇女,在端午节这天都会随 身带上一两片艾叶,据说能僻邪驱瘴。
饮雄黄酒。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因此,黔西南州民间认为雄黄酒能让蛇 、蝎、蜈蚣等毒虫畏惧,于是在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让身体健康。
“游百病”。“游百病”是黔西南州端午节一种很特别的习俗,就是端午节当天人们总要到中草药市场逛一逛, 看看各种中草药,闻一闻满街的中草药味道,顺便带上一些菖蒲和艾叶回家挂在门口,据说这一闻就能驱除百病。
佩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每年的端午节,大人们就缝制一些小动物挂在孩童的胸前,以祈求驱邪避灾。在香囊中有的塞入艾叶,有的 撒上一点雄黄,以避除秽恶之气,因此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今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有很多习俗,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端午节不仅要吃咸蛋、鳝鱼、粽子、红苋菜、喝雄黄酒,还要带香囊、彩蛋和彩带,门前要挂上艾草。这些寓意可大了,比如挂艾草和洒雄黄酒,不仅仅可以驱鬼辟邪,还可以驱蚊虫,还有苋菜吃了可以让人在夏天少出汗。而粽子呢,它还代表着美好的祝愿:包粽(包中)!哈哈,我要祝我的姐姐早日考上一个好的中学。
今天端午节,妈妈买了三袋粽叶和两斤糯米,一切都准备好了,但是我总觉得差了点什么。突然我恍然大悟地叫了一声,我这个“肉食动物”,怎么可能吃素呢!于是我慢慢的悄悄地放了几大块五花肉“埋”在糯米盆里。啊,想想都美滋滋的。
开始包粽子了,我三下五除二的学了妈妈包粽子的技巧就开始自己包。结果可想而知,简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仅没包成肉粽,米还撒了一地,还被妈妈发现我“藏肉”了。不过妈妈只是轻轻一笑,说:“杨炯需不需要我的帮助呀?”我傲气的说:“不需要。”我又包了几个粽子,还是没有成功。
看着我包的东倒西歪的粽子,它们好像在说:“杨炯,要是你想包好粽子,就要虚心地向妈妈学习,知道了吗?”于是我悄悄的拍了一下妈妈说:“妈妈你教我吧。”妈妈把包粽子的过程,全部都慢慢的说了一遍,并且手把手的教了我一次。这次我信心满满的说:“我会了。”我快速的包了几个粽子,虽然不算是很标准,但是比我之前包的好太多了。我回想了一遍妈妈包粽子的口诀,又包了几个,已经跟妈妈的粽子差不多了。突然,我的心里冲出来一首诗:
包粽子,(现)杨炯,
五月五日包粽子;
包的粽子不好看,
虚心向人来求教,
包得一手好粽子。
这就是我的端午节。今天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还学会了要虚心向人请教学习。这个端午节对我来真是太有意义啦!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我们家就开始包粽子,准备好喂我肚子里的“蛔虫”了。说道端午,大家一定不知道端午节的知识,就让我这个大博士来告诉你们有关端午节的知识吧!
说起端午,我们还得请出一位诗人让他来帮我们先开头说起他吧,可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国诗人——屈原呀!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还是再来说说端午节赛龙舟的故事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怎么样这就是我收集到的端午知识,现在大家对端午节有一定的认识了吧,现在大家是不是该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感到惋惜?如果不是楚王的一意孤行我想屈原还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不朽的诗篇,可是屈原的纵身跳入洗干净了人们的心,他留下来的不仅是悲壮的诗歌还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我相信伟大的爱国诗人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奶奶。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
我也想亲手尝试一下包粽子的乐趣,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早上当我赶到奶奶家的时候,奶奶已经准备好包粽叶的东西,有粽叶、有糯米、馅料、还有一些扎粽子的线。糯米雪白雪白的,像白雪一般。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几片粽叶把它们按顺序排好,再把这些叶子折成一个蛋筒型。我放了许多糯米,这时奶奶说:“你放的太多了,蜜枣往哪里放呢?”我连忙倒回一些米,然后选了一颗圆圆的、晶莹透亮的蜜枣放了进去。奶奶又说:“你还可以放一些红豆呀。”我一想,这可是最好吃的红豆蜜枣粽呀。我连忙放了很多红豆进去,然后开始包粽子了,可是这时我才发现,我放的米和红豆太多了,根本包不起来,洒了很多。我都有点灰心丧气了,这时奶奶安慰我说:“不要放弃,倒掉一些米和红豆,再试试你就会成功。”在奶奶的帮组下,我的第一个粽子终于包好了。我再接再厉,又接二连三的包了几个粽子。虽然,这些粽子不像奶奶的包的那么精美,但是我心里还是很喜欢。你瞧,有的像肥肥的小猪,有的像瘦瘦的猴子,有的像圆鼓鼓的青蛙,大小不一,简直就是一个动物粽子展览嘛。
粽子包好了,有红豆蜜枣粽、有豆沙粽、有蛋黄粽、还有猪肉粽。奶奶把它们放入锅中煮。不一会儿,清香、诱人的粽子香味从锅里飘出来,我不停地咽口水,心里想:粽子煮好以后,我是先吃那个小肥猪?还是那个小瘦猴呢?我想来想去决定还是先不吃了。我要把我的劳动成果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让他们体会一下我的孝心。虽然,粽子不好看,但是他们一定会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六月五日是芒种,这个时节,又要收、又要种;忙着收、忙着种。因为靠近端午节,所以大家也开始吃粽子了。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由此有了一个特别的节日,一代代,传给我们一个意味深长的日子。有的地方会赛龙舟,气氛热闹。家家户户吃粽子,温暖团聚。
前几天,妈妈就给我买了甜粽子,可我又想吃咸的,再加上买的粽子又贵又不好吃,所以我们决定自己包粽子。
一大早,妈妈就泡好糯米,然后出去买食材了。我坐在家里等得不耐烦,时不时就抓一把糯米,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才念念不舍地放下,还接连打了好几个电话问妈妈回来了没有。
“叮叮”门铃终于响起,是妈妈提着袋子,满头大汗地站在门前。
径直走进厨房,妈妈就忙着做各种准备,不一会儿,粽叶已洗净沥干,浸泡腌制好的糯米已盛好备用,咸蛋黄、猪肉等食材都一一摆好。
下面就开始包了,妈妈挑了两片粽叶,折成一个漏斗形状,用一只手捏着,然后用勺子挖几勺糯米倒进去,再放一大块肉和少许肥的,还有放入蛋黄,接着继续放糯米填满,压实。最后折好粽叶,用线缠绕、系紧。看着简单,可当我学着照做时,却发现我怎么都捏不紧,底部有漏洞、会漏米。
包好的粽子放到高压锅,锅里放水盖过粽子,压两小时左右,粽子就要出炉啦!我跑进厨房,只见妈妈揭开锅盖,里面的热气直喷出来,热腾腾的,此时,早已分不清妈妈额头上的是汗水还是热气,她就像蒸了个桑拿似的。
蒸好的粽子一个个被捞出来,妈妈剪开了一个,先让我吃,还嘱咐我“小心烫”,我鼻子一吸,糯米散发出来的清香早已让我垂涎欲滴。拨开粽叶,晶莹剔透的糯米变露出来,咬上一口,黏而爽口,再吃几口,肉香、蛋黄香、还夹杂着糯米香,让人停不下口,一个粽子吃完,还是满口留香,回味无穷。
这次的粽子真好吃,因为每个粽子里都包着妈妈满满的爱。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今天是端午节,我亲爱的老妈有事,所以把我“托”到了王别格家。
我刚一冲进门,就看到了王别格和岳阿姨在餐桌上忙活。王别格一见我来了,就让我一块儿包粽子。怎么办?我可是个包粽子的“大菜鸟”啊!叫我吃粽子还行,叫我包粽子还不如让我去毁粽子呢!我当时那个汗那。我直愣愣的站在那里。“快点过来!”王别格又朝我喊道。我被逼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走了上去,说:“呃,这个嘛,我不会。”王别格不以为然的说:“我也不会嘛,我第一次包粽子的时候还把粽子包成了沙漏,一松手,米”哗哗“的往下流”。我只好拿起一片竹叶跟她学了起来。“首先,把竹叶对折,再折一个小角。”,王别格向我演示完就来检查我折的怎么样。“哎呀。这是吃的,你不要把她当成卡纸折啊!”王别格对我说。我无可奈何,只好重新折了一次。“嗯,这次还不错”听到了她说的话,我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看样子,她不会再叫我重新再折一遍了。“接着把粽叶打开,握住下面”王别格一看,说:“做的还不错,现在要放馅儿了。先放一勺米,再放一勺豆,然后再放一勺米,然后再放半个枣,最后放一勺米。”王别格说的太快了,我有晕,于是对她说:“你直接告诉我要几勺米、几勺豆、几勺枣就可以了,我自己搭配。”岳阿姨说:“其实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搭配。”我说:“那我就光加米,不加豆,也不加枣。”王别格说:“不行,就你喜欢那种口馅,别人都不喜欢。谁知道你你包的粽子是哪个呢?”我立刻反驳道:“做个记号不就得了?”由于往下我不能做了,所以那个半成品被送到了岳阿姨那里,叫她帮忙“整整容”,再“缝好皮肤”。
该煮粽子了。阿姨先把粽子倒进“盆地”(小锅)里,又把一盆水倒进“盆地”里,让水没过粽子,使所有的粽子“溺水”,无一幸免(当然不能有幸免的了,不然,怎么吃呀)。然后,煮上两个小时,再闷上半个小时,粽子就煮好了。
王别格一听说粽子煮好了,便飞也似的跑向餐桌。岳阿姨刚把粽子端上来,她便迫不及待地把一个粽子拨开,把粽子用筷子一分为二,小口小口的品尝完了,对粽子赞不绝口。我被她所逼,原本想“付出无回报”的,但被她硬塞进了大半个粽子。噎的我直翻白眼,不得不以跑步的方式来缓解我那可怜肠胃的压力。
这可真是个有喜也有忧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到了。这天,人们都要吃粽子,纪念大诗人屈原。
小兰家也不例外。早饭后,妈妈等人便到山上去采粽叶,回来后,准备好绑粽子的棉线,就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妈妈先将两片粽叶重叠起来,把大头折成一个漏斗形状,再用勺子把糯米放进漏斗里,在上面放两颗蜜枣,接着放上一勺糯米,然后将粽叶折过来把米和枣盖上,顺着粽叶的方向折,直到把糯米和枣严严实实地包起来,最后用棉线把包好的粽子扎起来,防止包好的粽子蒸时散开,一个粽子才算大功告成。看了一会儿,我也学着包了几个,妈妈直夸我聪明。
妈妈将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蒸。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喊道:“粽子蒸好了,快来吃粽子啊!”妈妈的叫声将大家全吸引来了,一家人快速地坐在餐桌周围,等着粽子上桌。奶奶端着一盆冒着热气的粽子走来,老远就闻到香喷喷的。爸爸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一个大粽子就咬了一口,夸道:“味道不错!这粽子真好吃,大家要多吃一点!”小兰和奶奶也抓起一个粽子,剥开叶子准备吃。妈妈端着一盘粽子,高兴地站在旁边看我们吃,乐呵呵地说:“别着急,慢慢吃,还多着呢!”
只有爷爷没有吃,只见他拿起几个大粽子,用一根线将它们串在一起,面色沉重地说:“你们别光着吃,知道吗?吃粽子还有一个传说呢!历史上,楚国有一个大诗人叫屈原,农历五月初五,他听说秦军攻占了楚国的都城,心想楚国快要亡国了,自己已经无家可归,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他来到汩罗江边,跳进江里自杀了。这个消息传到楚国人民那里,人们敬重屈原,怕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便把粽子投进汩罗江里,鱼虾们吃饱了,就不再吃屈原的身体了。后人为了纪念屈原,还设立了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听了爷爷的介绍,小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原来是这样啊!看来,我不仅要学会包粽子,还要记住端午节的这些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