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这里是爱岗敬业的小编惊云帮家人们整理的6篇有趣的一件事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
童年中,有许多有趣的事 ,使我一想起来就禁不住哈哈大笑一会儿的事,可使我最难忘的就算这件事了,保证你听完后哈哈大笑。
记得过年的前一天,爸爸给我和哥哥买了一串五百炮响的鞭炮,准备年三十晚上放。可我和哥哥却把绕在鞭炮上的线剪了,想多响一会儿,埋出一个头来,像河面上的乌龟一样,探出一个长脖子。然后留意翼翼地把一只只小鞭炮拆了下来。我要一只只放,这多有趣呀!
我截了一小段蚊香,点着了,然后拿出一只小鞭炮点着火线,眼看火线要烧到头了,我猛地往地上一扔,“啪”地一响,小鞭炮在我身边炸开了,震得我和哥哥的耳朵“嗡嗡”作响。
放了几只鞭炮,我和哥哥觉得没劲透了。便想出一个新花样:做“地雷”。我和哥哥蹲下身子把地上的黄沙堆成一堆,然后在上方插了几只小鞭炮,点着了火线,“轰”地一声响,我和哥哥也“啊呀”一声跌坐在地上,鼻子里,嘴巴里全都是些沙子。我和哥哥“呸呸”地吐掉,可按捺不住心里的兴奋,高兴地跳子起来。“噢!‘地雷’爆炸啦!‘地雷’爆炸啦!”我和哥哥高兴甚至有点疯狂的说。我望着被小鞭炮炸成一个小坑的沙堆,心想:也许抗日战争时期的时候,八路军叔叔也是这样做地雷的吧
这天,我和小宇打羽毛球时一不留意,羽毛球“飞”上了屋顶。用球拍扔了好几次都没有见效,羽毛球停在屋顶上正“狡黠”地晃动着身子瞧着我呢!我急了,拿着两个球拍“轮番上阵”,结果连球拍也上了屋顶,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这下可把我们急坏了,要明白我和小宇是难得能打上一回球的,何况这副拍子还是新买的呢!对了,用小石子投,哎呀,没用的。跳上去又够不着。这怎样办呢?
正当我们急得团团转时,一位正在打扫的清洁工阿姨给我们出了个好主意:“想拿东西就四处瞧瞧,有没有能够利用的工具呀!”于是我们四处“侦察“了一下,发现花园门口的不远处有一根敬启者:长长的竹竿静静地躺在墙壁上,好像正等着我们的重用。我急急地对阿姨说了声“多谢!”,便飞快地跑了过去,拖着竹竿来到了屋顶下,小宇得意地对屋顶说:“嘿嘿,这回你可别再神气了,看谁高!”
竹竿太重,我们俩齐心协力,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最后把竹竿举过了头顶,靠在了屋顶上,轻轻拨动,球拍和球都乖乖地落了地……
我拿着竹竿正高兴时,屋顶的主人从阳台上走了出来,气势汹汹地对我们高喊:“小孩,快把竹竿拿走!留意弄到了人……”我和小宇被吓呆了,心想怎样这么凶啊?是不是把我们当贼了?于是我们像机器人一样,听着主人的使唤,胆战心惊地拖着竹竿,放到了原地。还好,他就责怪了我们几声,没对我们怎样样。
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暗自庆幸着:挨骂不要紧,球拍和球最后回到了我们手中。
这可真是件有趣的事啊!
我的记忆像一片沙漠,许多事情都像一粒粒黄沙被遗忘了,但有一粒黄沙在仙人掌的护卫下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这件事就是我遗忘不了的——灭螂记。
有一年夏天,妈妈单位办公楼里面蟑螂特别猖狂。它们在抽屉、门口、角落里安营扎寨,繁殖后代。妈妈和同事们天天一起琢磨如何消灭掉这“四害”之一。那几天妈妈回到家,天天向爸爸和我汇报“战况”,并且向我传播有关蟑螂的知识。原来蟑螂的学名叫蜚蠊,是动物界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中的有翅亚纲,属于蜚蠊目,是昆虫界中地球上古老的昆虫之一,不善飞,能疾走。而且蟑螂对人类的危害极大,还传播许多种疾病,一旦发现就要斩草除根。
一段时间以后,由于蟑螂的繁殖速度极快,妈妈单位办公楼的蟑螂数量不但没有减少,还在继续增多,这让她们产生了恐惧。在恐惧之余,不知什么原因又让她们放松了下来,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难道她们有灭杀蟑螂的武器?我每次问妈妈,妈妈都笑而不语。
几天后我们在家吃晚饭时,发现一只蟑螂在餐桌边上静悄悄地趴着,我们分析它是把妈妈挎包当作“顺风车”来我家的。它的家族已经在我妈办公室安营扎寨了,它是被派到我家来侦查地形的先遣部队,一旦时机成熟将大部队迁移到我家准备繁殖后代。可惜“螂算不如天算”,对于它们的恶行,老天给了我们惩罚它们的机会,让它们碰到了我们——正义的灭螂战士。
我们开始对它实施围追堵截。别看它个头小,但是跑得特别快,而且很狡猾。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激烈斗争,这只不要命的“小强”终于被我们捉拿归案。爸爸把它扔进马桶,从此它就消失在排水道了。
第二天妈妈下班回到家,手上拿着一个红色的塑料盒,里面有许多小方格,每个小方格里面都有一点蛋糕屑。妈妈告诉我这就是她们的秘密武器——蟑螂诱捕器。蟑螂闻见香味就去吃诱捕器里的蛋糕,但是想要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了。
如果我的记忆像一片蔚蓝的星空,它将是一颗明亮恒星;如果我的记忆像一条河流,那么它就是一块坚定不移的鹅暖石;如果我的记忆像一个璀璨的人生,那么它就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如果我的记忆是无知的童年,那么它就是童年中最有趣的事情!
要说起有趣的事,在我们家有很多,但我总觉得那次做饭的事最有趣,你们想听吗?
记得那是一天晚上,爸爸的肚子饿了,让我去给他找点儿吃的。可是,我把厨房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吃的。于是,我告诉爸爸厨房里没有食物,“那你就给我煮三个鸡蛋吧!”爸爸还没说完,我就一溜似地钻进了厨房。
这时,无数个问题涌上了我的心头:“爸爸,用哪个锅呀?”爸爸答道:“用那个新买的!”于是,我把那口新买的锅吃力地拿了起来。突然,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爸爸,放多少水呀!”“放少半锅水!”我接了少半锅水,又从冰箱里拿了三个冰凉鸡蛋,一摇,里面的蛋清和蛋黄上下动起来,真好玩!“哎?对了,爸爸开多大火啊?”我又问。“中火到小火都行,注意火别太大呦!”爸爸回答道。
我把锅坐到火上,又把鸡蛋放进了锅里。过了一会儿,水开始沸腾起来,我用手指一摸鸡蛋,“哎呦,好烫啊!”这时,鸡蛋裂开了一条条小纹条,我请爸爸这一级厨师来帮我看看,爸爸说:“行了,鸡蛋煮熟了,拿出来放进凉水里,就能够为我解解馋了!”我照爸爸的话做,端到餐桌上,敲开一看,我们全都傻眼了,鸡蛋全部都是八分熟的。我最奇怪了,明明已经煮了二十分钟,怎麽全都是这样的呢?哎,伤我自尊心。
我做得这件事是不是超级有趣?是,只可是是没读过的人不明白罢了。
人生要经历许多事,高兴,难过,悲哀,快乐,有些会像浮萍一样,飘过大脑,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有些事,却会像树根一样牢牢扎在心里,记忆犹新,每个人都不会望记我也不例外,那我就让大家来分享我快乐情绪吧!
那件事是不久前的。寒冷的冬天里,昨日才下雪,这天依旧在短短续续的飘下雪花。我们这天要来参加唱歌比赛,所以顶着寒风,早早地起来了。
昨晚雪可真够大的,把学校装扮成了白雪世界。地面上雪堆得厚厚的,踩上去发出“咯吱”的响声。我们便决定唱完歌后,留下来在那里玩一玩。
最后,“厌恶”的唱歌结束了,学校篮球场就成了天地中一片银色的乐园,同学们在雪地上尽情“涂鸦”。看呀!那些各式各样的小脚印有序排列在篮球场上,像一个个快乐的音符。不知谁提议“来打雪仗吧!”“好呀!”大家其声赞同。然后开始了激烈又刺激的雪仗游戏。胖胖自告奋勇的来砸,他戴上了一双棉手套,然后把地上雪捧起来,向我们虎视眈眈……小雪球笔直向飞来,她见了好比老鼠见了猫似的四处窜逃。到了安全地带才舒了一口气,竟然没反应过来,直到被困到了中。死角拳头般大小的雪球就在他身上开了花!大家见到此景,都哈哈大笑起来。
小胖头上都布满了雪,活生生变成了一为白发老人。小胖气急了连手套都不戴,握着小雪球就朝砸好想老天故意和小胖对雪球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就自动爆炸了看见了便又一阵笑小胖生气了直接拿起一坨雪来砸这回换我被堵在死角了可是在小雅砸我一瞬间我一转身雪全都砸在了我背上,哎差一点我就成了个白发老人了……一上午时光就在跳呀跑呀笑呀中度过了!
这么有趣事怎能使我忘怀呢?
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吃汤圆,听说这样预示着家庭团团圆圆、吉祥美满。
我们小区每年都会举行欢度元宵佳节的包汤圆活动。这不,刚吃完午饭,我就听见楼下物业叔叔的吆喝声:包汤圆喽!包汤圆喽!我急忙奔下楼,看到不远处几位妈妈们已经开始忙活上了。只见巧手妈妈们两三下就包好了一个汤圆。这些圆圆的、白白的汤圆躺在湿毛巾上,就像一个个小雪球,好可爱哦。第一锅马上就要下锅了,我们几个孩子蜂拥而上,只见小雪球们欢蹦乱跳地滚入锅中……我们睁着好奇的眼睛,望着。
你们想做吗?物业阿姨看出了我们的心声问。
我们可以做吗?小伙伴们都跃跃欲试。
当然可以,如果你们想学的话,我可以教你们!
想不到物业阿姨爽快地答应了。好嘞,我们一个个先把手洗干净,来到阿姨身边,用心地学起来。看完阿姨的示范,我学着自己包。我先拿一点活好的小面团,放在手心,俩手不停地搓着,把面团搓圆。接着,用大拇指在汤圆上面摁一个洞,左手拇指紧按着上边边沿,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不停地捏,把两边捏匀捏薄,把汤圆做成一个窝窝头的样子,然后据个人口味,用调羹舀一些适量的馅,小心翼翼地放进汤圆洞口,我再试着把口捏拢。这时候必须得小心地捏,要耐心和细心。听物业阿姨说,捏得很快的话,很容易把汤圆捏破,使里面的馅掉出来。我捏着捏着,当出现一条小尾巴时,这就意味着汤圆的洞口已经封住,这时候我只要再用手搓,把小尾巴搓没,把汤圆搓得滚圆,就大功告成了!后来,我和小伙伴们照这样的方法做了满满一大盘。
今天是元宵节,我一边吃着自己做的汤圆,一边在心里默默许愿:希望我们家能够像汤圆这么团圆、这么甜美!
诺爸:
这是一篇三年级孩子写事的文章,有详有略地写了看包汤圆做汤圆吃汤圆。其间,孩子用了五个写事的法宝,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小手做,用心感受,还张开想象的翅膀,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童趣。加上开头和结尾,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让小事件有了大意义。
通过包汤圆,孩子不但体验了生活,还像小记者一样教读者怎么包汤圆,这就是写作的价值,分享的快乐。
Copyright (C) 混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