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特点是内容科学、结构有条理性、语言严密准确。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摹状貌、引言论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供大家参考该页是勤劳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编的说明文说明方法的介绍(优秀4篇),欢迎借鉴。
说明文主要说明顺序是:时间、空间、逻辑顺序。
有时候会综合运用上述三种顺序。如《苏州园林》先从整体到局部,由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的特征,到“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特征;由这一段的概括说明到以下各段的具体说明。在介绍“四个讲究”中,又是按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说明的。
下面分开来介绍下这三种常见的说明文的三种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比如写生物以繁殖生长过程为序,写事物以形成演变过程为序等。
2、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是按实物的空间位置或构成部分,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3、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使用这种顺序。一般按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说明。
一、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对象包括事物和事理。说明对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1、看题目,不少题目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
2、抓总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如何辨识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的考查一般就是句、段、篇中使用说明方法的判定。这可根据说明方法的定义作出判断,同时要注意前后提示语,如举例子常用“例如”“比如”等词,打比方常用“好似”“好像”等词。需要指出的是,每篇说明文,或每一段文字都不会只单纯地使用一种说明方法,各种说明方法往往是交叉使用的。
三、怎样判别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是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和说明目的来确定的,说明顺序决定层次结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来判别,主要是根据表示时间和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要按事物内部的联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来认识分辨。
四、如何准确地判断中心句和支撑句?
中心句是在说明文文段中起着揭示全段中心内容的句子。它在文段中出现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出现在段首,二是出现在段中,三是出现在段尾。了解这种规律,对于准确判断中心句就不会有困难了。有中心句,就必须有对其作用具体说明的支撑句。这种支撑句,往往采用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进行解说。它与中心句的关系是支撑与被支撑的关系。
五、如何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考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严密,主要从时间、空间、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方面去拟题。答题时一般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词语或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二是词语或句子所涉及的`方面在说明语言上总的作用。应注意的是,有些词语或句子,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准确(如用了一些推测的语法、约数、概数等),实际上正是语言准确、严密的体现。
【例文】
①说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多少有些保守:实际上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
②自达尔文写出《进化论》以来,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生命起源于富有营养的水。“进化”是一个必须从水底开始的过程,因为早期的地球没有保护性的臭氧层,水为生命提供了免受紫外线辐射的重要保护。
③水不仅是创造生命的液体,也是一种神奇的物质。
④水的非凡特性包括它作为溶剂的适应性和它能够溶解大多数物质的能力。水的另一个奇异属性是它的稳定性,即使加热到摄氏2000度,也只有极少一部分水分子会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在这一温度下,大多数物质都不能保留原来的分子结构。在水温升高的时候,水还能吸收相对较多的热量。
⑤水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它沸腾的温度取决于气压。海拔越高,水的沸点越低。因此在西藏高原,藏人可以在水沸腾的时候喝他们喜爱的酥油茶。很多刚到印度的藏人常习惯性地端起开水冲泡的茶就喝,他们经常被烫得龇牙咧嘴。
⑥水的最重要特性体现在它的固态上。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增加,但密度比液态时低。当冰在水体表面形成后,它对下面的液态水能起保护作用。随着冰的融化,它释放的潜在能量能使冰下水的温度升高。除了很浅的一些湖泊和海域,所有水体在最寒冷的冬季仍然保留液态水,从而使水中的生命继续活下去。如果冰的密度大于水,那么在地球早期,海洋将冻成固体状态,地球上也就不可能出现生命及生命的进化。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1、该语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水不仅是创造生命的液体,也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这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这篇短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文中运用了“大多数”“ 极少”这样的词语,如果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5、文章中说“实际上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既然水对我们人类来说如此重要,你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一谈你的认识。
【答案】
1、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
2、承上启下的作用。(或“过渡作用”)
3、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
4、不能去掉,“它能够溶解大多数物质的能力”,说明它(水)还有少部分的物质不能溶解。“即使加热到摄氏2000度,也只有极少一部分水分子会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说明大部分不能分解。这些词语正说明了这篇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
5、略。
【解析】
说明文的选材往往以课外的材料为主体内容,内容通常涉及环境保护、现代科学技术等。在处理第1题时,可能很多同学会选择“水”做为全篇说明的对象。而这是不正确的。为什么呢?同学们一定要看完全篇文章才能下结论,切不可断章取义,考虑问题应该全面而仔细,因为文章在第③段开始就用了“水不仅是创造生命的液体,也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这样一句语来衔接上下文,“水不仅是创造生命的液体”是承上来说,“也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文章下面要讲的是水这个物质的“神奇”之处。所以应该写出其说明的对象是“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这样的答案。当然第2题也就顺理成章地就做出来了,是一个“过渡”的作用。在做第3题时,应该很仔细地阅读,并在头脑中集中一下说明的方法都在哪些?比如说第⑤段举出了一个藏人喝茶的例子,这就是属于举例子。第④段中有数字出现,这就是属于列数字。第⑥段有水在固态时的状态的解释,这就是属于作诠释。在做第4题时,应该考虑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准确性一类的特点,因为是说明文,在说明某一种事物时,语言的准确、科学等是先决条件。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所以对于说明文语言的修饰限制性的一些词语尤其要特别注意。第5题,应该说是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展同学的思维,结合现实,让同学们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并思考生存环境。同样的,同学们在回答时,一定要注重生活实际,详实地进行回答。
一、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文从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事物说明文,一类是事理说明文。通常情况下说明文的标题往往就是课文说明的对象,比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这类说明文要求读者在通览全文,把握说明对象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大致内容,深入理解和分析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比如《中国石拱桥》先谈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文章在介绍赵州桥、卢沟桥时,处处强调了石拱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苏州园林》一文。文章首先指出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此后分别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方面对苏州园林的共同点作具体解说。《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事理性的说明文。文章向读者阐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等。
二、理清说明文的条理结构
说明文必须按照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和人们对它的认识过程来安排层次,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说明文大多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大多采用逻辑顺序。
1.以空间为序。例如《核舟记》,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再如《故宫博物院》一文就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2.以时间的先后为序。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是以时间的先后为序,介绍了我国书籍演变发展的过程,从书籍的雏形到甲骨文一直到现在的缩微图书。
3.以逻辑关系为序。例如《大自然的语言》,先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接着便按照“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次序来说明物候现象出现的因素,采取的便是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分析说明文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重在引导学生理解说明层次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三、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或把事理阐述清楚,说明文往往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等。恰当的说明方法能将深奥复杂的知识通俗化、简单化,将抽象思辨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要阐明的道理。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多种说明方法时,要着重使学生了解说明方法的特点,而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更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有效地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征,从而要求学生在习作中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的说明需要,学会选用不同的说明方法。
四、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魅力表现在其准确、简明、周密、生动、形象等方面。品析说明文语言在于其准确之美。如《中国石拱桥》课后练习提到“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文章中“比较”“大约”“可能”“几乎”“当时”等词或表程度,或表推测,或表限定,删换不得,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另外为了更好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还要推敲词语的意义,注意词语运用的次序。
如《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艺术”与“技术”的顺序能否颠倒?通常情况下“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效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度和手法,其效果是具有实际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如果颠倒了“艺术”与“技术”的顺序,就不足以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匠心了,苏州园林的美也就无从谈起了。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等,以下是“小学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小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引资料、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2)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引用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句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是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3)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好处: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5)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方法中的打比方与修辞手法种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好处: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