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
目前,各国专家正积极倡导使用绿色能源,比如用太阳能、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还有一些科
学家则更进一步,开始寻找更“绿色”的能源,那就是用水藻提炼燃油。科学家乐观地预测,只需种水藻提炼燃油,就能让我们摆脱对天然石油的依赖。科学家很早就提出用植物来提炼燃油,比如从油菜籽和大豆中提炼燃油,不过很少人会想到用水藻来提炼燃油。但是,这种绿色植物现在却异军突起,成为最有力的竞争者,因为它有许多品质是其他植物所不具备的。
水藻是由简单的水生有机体组成的,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光能,生产植物油。而植物油可以被转化
成“生物柴油”,可以为任何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水藻有好几个重要的优点是其他油料植物所不具备的,比如水藻可以种植在更广泛的地方,而且能够迅速繁殖,更难能可贵的是,水藻几乎不需要特别的养分,它们需要的只是阳光、水和二氧化碳。此外,水藻生长的面积和体积比率是最高的。水藻不仅能生产绿色油料,更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事实上,
许多发电厂在厂区和周边地区种植水藻,吸收发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这方面,麻省理工大学的“绿色油料公司”做得最好,他们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水藻。小规模的实验发现,这是一种可行性的概念,他们下一步要进行大规模的实验。
不过,要想进入后石油时代,让水藻油成为畅销产品,需要解决许多问题。生产“生物柴油”,首先遇到的就是选择水藻品种的问题。水藻有数千种,选到正确的种类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水藻生长的速度极快,必须控制好种植的数量,如果太多,阳光就会不够,造成大批死亡,而如果太少,则达不到所需要的数量。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助计算机来控制水藻的生长速度,也就是控制营养成分,不过这样做会增加成本,减少水藻业的经济利益。
即使成功地收获了水藻,还要面临着另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把油提取出来。从大豆、油菜等植物中提取油是用冷压法,而水藻却不像大豆、油菜那样有那么多的纤维,不能使用这种标准的榨油方法。不过从理论上说,从水藻中提炼油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美国科学家证实,在绿色的水藻中加入化学添加剂就可以提炼出油来,在水藻浆中加入甲醇或者乙烷是目前最好的选择,相对来说又有效又节省成本。但观察家对此有一种担心,那就是这可能会影响土地和水的使用。
(选自《北京科技报》,有删改)
13、下面不属于“水藻将成为最绿色能源”的优势的一项是(3分)
A、水藻可种植在更广泛的地方,能迅速繁殖。
B、水藻需要的养分只是阳光、水和二氧化碳。
C、水藻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D、水藻可以通过使用化学添加剂提炼出燃油。
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植物燃油,都是专家倡导使用的绿色能源。
B、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水藻的经验,已经被成功推广。
C、水藻通过光合作用生产的植物油,可直接为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
D、用绿色植物生产生物柴油,均可使用冷压法这种标准的榨油方法。
13、D(这种提炼方法会影响土地和水的使用,并不环保,不“绿色”,因而不是它的优势。)
14、A(B文中只说“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水藻”还处于小规模实验阶段,并未推广;C植物油要“转化成‘生物柴油’,才可以为任何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D文中说“水藻却不像大豆、油菜那样有那么多的纤维,不能使用冷压这种标准的榨油方法。”)
①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②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
③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báshè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④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⑥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我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⑦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它是一种“美味粘合剂”,内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3、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báshè______
14、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指______
15、面条的普及与发展有哪些原因?请概括。(6分)
16、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B.阿拉伯人是最早发明干面条的。
C.全球年消费方便面100亿块左右。D.人们经常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
17、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本文哪一段末尾?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在一幅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油画上,有一名妇女正在揉面,而另一名妇女在把又细又长的生面条挂在架子上准备晾干。这表明距今1000年前,面条又神秘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欧洲。
参考答案:
13.跋涉手
14、面条这种食物丰富了饮食文化,并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世界。
15.商贸的繁荣促进了面条的普及与推广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促进了面条的发展人们赋予面最美好的象征意义促进了面条的普及
16.C
17.这段文字可以放在第2段末。这段文字阐述了距今1000年前面条在欧洲出现的情况。
从内容上来看,是阐述面条的历史,与第2段的内容相同。此外,这段文字中“又抻秘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中的“又”“另一端”是相对于第2段中说明的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来说的,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也照应了第3段韵首句“面条横跨亚欧”。
①淘米水很不起眼,平时常被白白倒掉。可是你知道吗?它在生活中却有许多妙用。
②淘米水是天然的去污剂,与一般的工业去污产品相比,淘米水不仅洗净力适中,而且无任何副作用,比如,浅色衣服用淘米水浸泡一下,然后用肥皂洗涤,就会洁净如新;起霉斑的衣服,放入淘米水中浸泡一夜,可退斑洗净。又如,面对一堆有油污的碗、碟、瓶子时,与洗洁精相比,淘米水是更好的选择。淘米水经加热后,其淀粉质变性,而变性淀粉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和亲水性,所以油污一旦遇到淘米水,就会被淘米水中的淀粉吸附,从而脱离碗碟。
③淘米水是不花钱的化妆品,淘米水里含有淀粉质、维生素、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对皮肤起到保湿、抗老化美白的作用。经常用淘米水洗手、洗脸,皮肤会变得光滑白皙,淘米水还具有护发、亮发的功效。据说,傣族姑娘的一头秀发就是淘米水的佳作。傣族姑娘常用糯米的淘米水来护发。不过,她们用的淘米水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使用。因为淘米水经过沉淀发酵以后,含有非常丰富的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的色素颗粒。所以经常用淘米水洗头,可以营养头发,使头发变得乌黑亮丽。如果你想保持美好的形象,又不使身体受到任何伤害,还想节省费用,那么淘米水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化妆品。
④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淘米水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搔痒,等等。
⑤此外,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质、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上等饲料;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成分,可用作上好的肥料。
⑥淘米水有如此多妙用,你还会白白倒掉它吗?
1、请将选文所介绍的淘米水的妙用依次填入下面的括号内。(3分)
()--()--()--(做肥料、饲料)
2、傣族姑娘用来护发的淘米水,为什么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使用?(3分)
3、选文④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3分)
4、选问⑥段在全文的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1、(3分)作去污剂、作化妆品(护肤美发)、有药用价值(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2、(3分)淘米水经过沉淀发酵以后,含有非常丰富的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的色素颗粒。(意思对即可)
3、(3分)不可以。(1分)因为加着重号的词语起限制作用,说明了淘米水药用价值是有限的,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分)(意思对即可)
4、(3分)强调人们要重视对淘米水的使用;(2分)呼应开头。(1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5题
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的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虽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讨上,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节选自《陈从周园林随笔》)
13、下面的内容,不能直接体现“静中生趣”的一项是()(3分)
A、绕池一周,有时走走,有时可驻足
B、止步槛前,细数清水中游动的鱼儿
C、坐在亭中,迎着清风等待欣赏月色
D、透过轩窗,注视墙上花影随风摇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的内容属于“动中生趣”
14、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我国造园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中国园林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B、用拙政园和瘦西湖的例子作对比,说明中国园林移步换影和动中生趣之妙
C、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的例子,说明中国园林的建造要与大自然完全一致
D、中国园林的亭台楼阁和山水花木余味悠长,符合传统的民族欣赏艺术特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与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作者从我国园林的风格来介绍中国的园林的B、用网师园与瘦西湖的例子作对比,说明中国园林移步换影和动中生趣之妙C、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的例子,也就是说明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
15、文中说“中国园林是一个综合艺术品”,其艺术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案①亭阁建筑富有诗意;②山水交融显美妙;③花木布局有画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对“中国园林”的介绍来概括其艺术性的具体体现即可
小乌龟听了这番话后陷入了沉思:如果所有的动物都被邀请了,当然也会包括我。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
想了一天一夜,小乌龟拿定主意上路了,它一步一步向前爬去,虽然很慢,却一直没有停下。
路上,它遇到了蜘蛛。得知乌龟此行的目的后,蜘蛛哈哈大笑:婚礼两周后就要开始了,慢得出奇的乌龟哪能赶得上?乌龟满怀信心地看了看自己的\\腿,它们虽然很短,却很结实。它说:“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
蜘蛛充满同情地劝说:“我的腿不但比你的灵巧,而且还多一倍呢。可连我都觉得路途太远了,你还是赶快回去吧。”
小乌龟友好地回答:“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小乌龟走啊走,越过了种种障碍。在池塘边它看到了一个迷迷糊糊的蜗牛。蜗牛用了半个多小时才理清了思路,它难过地告诉乌龟:“你走的方向完全反了。”
“非常感谢你给我指路。”小乌龟说完慢慢地掉转方向。尽管后天就要举行婚礼了,但小乌龟说,只要一步一步坚持走,就一定会到的。
乌龟走啊走,它遇到了正在打瞌睡的壁虎。作为狮王的高级官员,壁虎通知乌龟:“婚礼暂时取消了。由于非常突然的原因,狮王二十八世不得不和老虎开战。你可以回去了。”
“很遗憾,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乌龟说完继续向前爬去。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的中心。(3分)
小题2:从这几段中可见小乌龟有什么性格特点?最能体现这一性格特点的是什么描写?(3分)
小题3:文中对蜗牛、壁虎用什么词语形容?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小题4:犟龟听了蜗牛对它说的话是怎样做的?这符合它的性格吗?为什么?(4分)
小题5:为什么乌龟听说婚礼暂时取消还不回去呢?(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小乌龟在去参加庆典路上遇到种种困难和阻碍,以它的犟劲继续前行。
小题1:小乌龟的性格特点: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有一股犟劲。
最能体现这一性格特点的是语言描写。
小题1:蜗牛:迷迷糊糊,壁虎:正在打瞌睡。突出了蜗牛、壁虎安于现状,懒惰的性格,与小乌龟形成鲜明对比。
小题1:掉转方向,一步一步坚持走。符合。
因为它性格是“犟”但不是绝对不听劝,有助于实现追求目标的正确劝阻,它是乐意听并且接受的。
小题1:因为小乌龟认为婚礼只是暂停,并非没有了。因为它要参加的是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二十八世战死,二十九世继位的婚礼,就是最有意义的。小乌龟参加的婚礼就是从未有过的,最美的。
阅读文章《吸波材料——电磁波的克星》
①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在机场,飞机航班曾因电磁干扰无法起飞而误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工作;电脑的普及应用,使得电脑病、电磁过敏症频频出现。当前,治理电磁污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
②吸波材料是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损耗转变为热能而产生吸收的一类材料。在工程应用上,除要求吸波材料在较宽频带内对电磁波具有高的吸收率外,还要求它具有重量轻、耐温、耐湿、抗腐蚀等性能。
③早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德等国出于各自的军事目的,针对雷达电子侦察和反侦察,开始对电磁波吸收材料进行大量探索工作。美国于60年代开始把吸波材料应用于空军的F-14、F-15和F-18战斗机和F-117A隐形飞机上。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投入巨资加大对吸波材料研究的力度,中国也将其列入九五攻关课题。
④电磁辐射是通过热效应、非热效应、累积效应对人体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伤害。研究证实,电磁波吸波材料中的高磁导率铁氧体吸波材料性能最佳,它具有高吸收频段、高吸收率、匹配厚度薄等特点,将铁氧体吸波材料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则能吸收泄漏的电磁辐射,能达到消除电磁干扰的目的。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从低磁导向高磁导方向传播的规律,利用高磁导率铁氧体,引导电磁波,当各向异性的自旋磁矩与外加的电磁波辐射频率一致时,发生共振,以大量吸收外界的电磁辐射能量,再通过磁矩自身的旋转――耦合,把电磁波的能量转变成热能的形式耗散。
⑤现代电信的发展,使得人类的一切通讯手段都离不开电磁波。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电子商务、网络银行、无纸贸易等日益成为现实。如何防止电磁波泄密、保证信息安全,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而吸波材料的应用,可使这个难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⑥将吸波材料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如电视、音响、电脑、游戏机、微波炉、VCD机、移动电话中,使电磁波泄漏降到国家卫生安全限值(10微瓦/每平方厘米)以下,确保人体健康。将其应用于高功率雷达、微波医疗器、微波破碎机,能保护操作人员免受电磁辐射的伤害。
⑦电磁波吸波材料是材料科学中正在崛起的一个新分支,将在未来的电子信息业崭露头角,为重塑人类洁净空间作出贡献。
13、下列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吸波材料具有吸收频率范围广、吸收率高,重量轻、耐温、耐湿、抗腐蚀等性能。
B、早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德等国就开始对电磁波吸收材料进行大量探索工作。
C、现在人类的一切通讯手段都离不开电磁波,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伤害。
D、吸波材料曾运用于军事,现在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为重塑人类洁净空间作出贡献。
14、指出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及说明方法的作用。(4分)
说明对象:
说明方法:
作用:
参考答案:
13、B
14、吸波材料。(1分)下定义。(1分)对吸波材料的本质和它的所属范围,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加以概括说明,使读者对吸波材料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2分)
有人说,美是财富。贫困者因之而富有,浅薄者因之而渊博,愚昧者因之而聪敏,平凡者因之而崇高。
有人说,美是财富。消沉者因之而(A),怯懦者因之而(B),动摇者因之而(C),犹豫者因之而(D)。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自然之美;忧国忧民,兴利除弊,是社会之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美。但是,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种特殊的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1),(2),(3)。作为一个中学生,你捧起语文课本,也难以发现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气象万千的自然美,异彩纷呈的社会美和琳琅满目的艺术美。
因此,要想得到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中学生应该学会发现美,具备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做到既会发现美,又会体验和欣赏美,进而创造一个美的世界。
1、适合本文的一个恰当的标题是[]
A.要学会发现美B.生活处处都有美C.什么是美D.谈“美”
2、根据文意给短文A、B、C、D处各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语
A__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
3、文中(1),(2),(3)处各漏掉了一句话,从下列各句中选出来放回原处。(只填序号)
A.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
B.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
C.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
4、文中划线句子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5、文中“美是财富”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A奋发(奋起)B勇敢C坚定D沉稳(果断)
3、(1)C(2)A(3)B
4、生活中不是缺乏(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5、学习美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可以使我们视野更开阔,素养更高,精神更丰富(意近即可)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劳。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的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喂养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燕子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年能产卵三次,每次三至七枚。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因为燕子是一种远距离迁徙性候鸟。例如,美国的亚种仓燕,它们往往到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在由北往南或由南往北的长距离、不间隔断飞行中,有时有一半的燕子因精疲力竭而死于途中。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取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妇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的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时间和自己的精力。世界各地几乎都有燕子,但各地的燕子种类不尽相同。据统计,全世界共有75种之多的燕子。在古老的传说里,燕子被称为幸福鸟,人们把它们看做吉祥的象征。
1.根据本文内容,用下定义的方法概括“燕子”的特征。
答:
2.根据本文的介绍,概括燕子的生活特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形体上的弱点是_____________,燕子为了战胜自身的弱点,“学会了一切都在飞行中解决的本领”,这些本领包括在飞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这是因为()
A.燕子是一种远距离迁徙性候鸟。
B.它们往往到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
C.它们要由北往南或由南向北的长距离、不间隔断飞行中。
D.在远距离的迁徙、不间隔断地飞行中,有时有一半的燕子因精疲力竭而死于途中。
5.本文有几处运用了描写,请找出其中一处描写的文字,并简要说明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全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中的由________到_________。
7.第三段中说“燕子是益鸟”,请你仿照这一写法,也举一个你熟悉的“人类的朋友”的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燕子是一种勤劳、聪明、善飞的益鸟
2.(1)善飞(2)繁殖力强(3)勤劳(或“善捕虫”)(4)聪明(或“方向性强”)
3.两只瘦小的脚难以支撑其身躯吞食猎获物饮水喂孩子吃饭
4.D
5.“它们一会儿……滑翔几分钟”生动具体地说明了燕子高超的飞行特技。或“甚至在……孩子们”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学会了在飞行中解决一切的本领。
6.举例子打比方主要(主)次要(次)
7.蜘蛛、蜻蜓吃蚊子,蛇、黄鼠狼吃老鼠等。
(1)蝴蝶喜欢飞来飞去,时而“狂随柳絮”,时而“舞入梨花”,但是不论在何处,它们一直腾挪翻转,从来不愿沿着平缓的路径飞行。蝴蝶的这种灵动舞步,长期启发着诗人和画家们的灵感,但也引起了人们的疑惑:既然蝴蝶有着(相对于它们而言)如此巨大的翅膀,应该能够很容易地协调飞行姿态,它们为何还要选择如此曲折颠簸的飞行方式呢?
(2)其实,这是蝴蝶对抗捕食者的一种进化策略,因为飞行的路径越古怪,捕猎者就越难抓到蝴蝶。与那些为了充分利用气体动力学而设计强壮翅膀的鸟类相比,蝴蝶并不是非常专业的飞行员,它们所追求的并不是飞行的速度和高度,而是敏捷的变向能力。而且,蝴蝶“乱飞”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干扰捕猎者的预判,还能让捕猎者难以近身。日本京都2015年铁岭市中考语文试题大学的科学家们对蝴蝶的飞行方式做了流体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蝴蝶在推进自身向前时伴随着许许多多的上升下落,这样可以在周围产生汹涌的气体湍流,这种湍流干扰了捕猎者的攻击路线。所以,毒性大的蝴蝶往往比无毒的蝴蝶飞得更平缓,因为它们不怎么屑于采用这种逃避的策略了。
(3)这种高难度的“乱飞”是如何做到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了蝴蝶的身体特点。人们很久以来就知道,蝴蝶的前翅与它们的肌肉连接,而后翅只是被动地由前翅带动,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科学家们试着通过逐渐消减蝴蝶的后翅,来调查一下后翅的作用。他们发现,即使所有的后翅都被去掉,蝴蝶仍然可以持续地飞行,而且飞行路线仍然可以像往常那样曲折,但是飞行和转弯的速度慢了许多。很明显,蝴蝶的后翅并不用来提供飞行升力,而是专门用来增强身体转弯时的灵活性。
(4)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通过解剖估算了蝴蝶身体各个部分的重量,然后通过高速摄影机记录了蝴蝶的飞行运动,发现蝴蝶在飞行时,除了翅膀,其身体也承担了很重要的作用。蝴蝶可以改变身体和翅膀的相对位置来调整重心,增强身体的可操作性(比如转身),这就好像溜冰选手或者跳水运动员通过摆动手臂和腿来改变身体重力的空间分布,因此可以做出漂亮的动作。帝王蝶尤其精通此道,它们可以在比其自身身长还短的距离内实现90度转弯。
(5)然而,蝴蝶还有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它们大都色彩鲜艳,更容易引起捕猎者的注意,这似乎违反了蝴蝶的进化策略。现在科学家们发现,蝴蝶艳丽的外表体现了它们的生物智慧。蝴蝶最初是从飞蛾进化而来的,飞蛾喜欢夜间活动,它们率先进化出了大翅膀和闪避的本领对抗蝙蝠。蝴蝶只在白天活动,它们也有着巨大的翅膀,对于鸟类而言无论如何都是很容易看到的,于是它们索性将身体进化成很显眼的色彩,以此用作一种宣传——蝴蝶是非常难捉的。如果一只年轻的缺乏狩猎经验的鸟儿看到了一只鲜艳的蝴蝶,它会想“哇哦,瞧瞧这块肥肉,它是我的了。”但很快这只鸟发现,蝴蝶不仅难以赶上,即使抓到了它们,它们也是很滑的,因为蝴蝶翅膀覆盖着鳞片,容易逃脱。久而久之,鸟就会意识到抓获蝴蝶实在是太费力了,渐渐地就失去了对蝴蝶的兴趣,转而考虑其他的猎物了。
(6)所以,蝴蝶以它独特的生物智慧,既保护了自己,又在自然界留下了一道艳丽的风景。
20、你怎样理解(1)段在选文中的作用?(3分)
(1)段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说明了蝴蝶飞行的特点(1分);自然引出后文的说明内容蝴蝶的飞行策略(或:蝴蝶“乱飞”的原因)(1分);结尾用问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1分)。
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2)—(5)段的说明内容。(3分)蝴蝶的生物智慧(或:蝴蝶乱飞及色彩艳丽的原因)。
22、选文(3)段中加点词语“似乎”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3分)
“似乎”是“好像”的意思,表猜测,起修饰限制作用(1分);说明人们对“蝴蝶后翅对于它的飞行方式不起作用”的认识,只是一种猜测,并不确定,没得到科学的证明(1分);“似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1分)。
23、选文(4)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举例子、列数字(2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蝴蝶可以通过改变身体和翅膀的相对应位置来调整中心,完成灵活的转身(1分)。
24、选出下列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B)(3分)
A.蝴蝶“乱飞”产生的汹涌的气体湍流能够干扰捕猎者的攻击路线。
B.蝴蝶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飞行的速度和高度,还有敏捷的变向能力。
C.蝴蝶的后翅能增强其身体转弯时的灵活性,从而帮助蝴蝶加快飞行和转弯的速度。
D.蝴蝶用外表艳丽的色彩向捕捉者传达了一种信息:蝴蝶是非常难捕捉的。
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区生存。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
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至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会变得越来越荒凉和贫瘠。
研究人员还表示,除了沙漠地区,在世界任何高温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
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比如不计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1期,有删改)
1、文章认为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文中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4分)
2、第段画线句子中“头疼的现象”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来源:Z&xx
3、第段主要说明了什么意思?文章是怎样把这层意思说清楚的?
4、第段中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任选一处加以分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