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这次为您整理了自己眼中的自己作文(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我是这个教室的窗户,我是这个教室的眼睛。我看到了一片青涩的青春。
那年,阳光的他和温柔的她信步在走廊上,两只手早已暧昧地躲在了一起,脸上露出了温暖的慌张。他们就这样走在走廊上,走在阳光里。忽然,手凌乱了,各自躲在了各自主人的身后,拇指和食指紧压在一起。前方是教导主任的身影!他们俩显得有点慌张,却还是故作镇定得从教导主任身边走过,然后又跑开了。我看到他们脸上似乎意味着胜利的笑容。我看到了他们那温暖的犯罪。
那年,热情的他们在教室里自习。风扇用它固有的频率赶走夏的燥热,空中的白云酝酿了一个乳白色的午后。夏风挥舞着自己的快乐,吹过我的身旁,吹进教室,吹在灰色墙身上,吹舞了男生的小胡须,吹歪了女生的黑刘海,白色的裙摆也在风中大声舞蹈。十六岁的他们带着将褪去的稚气和对未来的倔强,在我眼前的骄阳下,写着青春的诗。
那年傍晚,池塘被大雨润洗之后显得特别凉快。树上的知了,把星星叫醒,夜晚也黑得特别明亮。他们决定去抓住夏天!总会有几个勇敢地男生爬上树,寻找蝉的足迹。他们可不愿疯狂的摇树,只怕那满树的昆虫会让他们开始一场浪漫的逃亡。在这里,挥霍汗水使他们最初和最终的梦想。而女生们,则蹲在树上寻找,寻找他们眼中最温热的夏天。更有几个诗意的人,倚在池塘的栏杆上,对着被月光染亮的湖水,口中嚼着几首认为可以配上此时此景的诗。这一刻,天的温柔,地的温柔,揉合在一起,溶化在这份潮湿的空气中,映在我眼中。
许许多多的那年,都在我眼中。我看到了青春的模样,内敛而疯狂,挖开自己的胸膛,装进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我还是在这里,当一扇窗户,一双眼睛,我安慰一下自己饥渴的视觉细胞,看青春创造一个巅峰的疯癫,不让青春随意流淌而去,我挽留那美好的,激情的却总是让人感觉不真实的场景,就算回忆起来。也是一字一句一篇都灿烂。然后呢,我们一起走吧!盛夏的青春,正要一天一天的灿烂!
她,一个平常的十岁小女孩,来自温州,是瓯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南瓯校区三(1)班的一员。
乌黑光亮的头发披在肩上,如星星一般的眼睛“照亮”了脸蛋儿,鼻子下面有一张甜甜的小嘴巴,人人称她“马屁精”。别看她的肚子鼓得像西瓜,跳舞可是她的强项。每年艺术节舞蹈节目她都报名呢!
“我们去玩吧!告诉你,现在……”听到这热情似火的声音,准是爱说话的她又贪玩了。先给小读者们打个预防针,如果跟她做朋友,那你可要小心啦!因为她的语速真得很快呢!
她!一个对文字敏感的小女孩。一个普通的文字就让她的大脑像工厂一样制造出许多想法,再像垃圾场一样将它们整理干净。不只是文字,数字也是如此。比如“7为什么读七、为什么写作7”等问题从脑袋里蹦出来。因此,每当我看到她时,她的脑袋里总少不了问题。总之,她的大脑就像电脑,有时打开有时关机。关机时连2+3等于几都不知道。所以,她一会儿聪明,一会儿笨,真是个奇怪的人。
她喜欢吃冰棒(吸吸冰),一天可以吃两根冰棒。她的姐姐也爱吃,所以她们俩姐妹被称为“冰棒姐妹”。她十分想吃“白色恋人”冰激凌火锅,可惜吃不到。
你一定想问,这个人是谁?哈哈,她就是我!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是丰富的、多彩的、绝妙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方面渗透着传统文化,只是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寻找,用心灵去感悟。告诉你们吧,我们学校就是处处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气息,你感受到了吗?
一出我家门,便是附小。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因此,我和附小有无法割舍的情结。你看,那古老的安禅寺和那饱经风霜的老槐树向我们诉说着从前附小的沧桑,每次站在大殿前的古槐下,听着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就好像穿越到了几百年前。百年老校这个称号我还没入学就已经引以为豪了。
升入一年级时,学校开设了礼仪课。每节课老师都给我们讲一些二十四孝故事,带领我们诵读《弟子规》,让我对经典有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每节课我都会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老师越说越传神,我越听越着迷。从那时起,我便决定走进传统文化智慧的大门。缘分真奇妙,如今我五年级了,带我们礼仪课的 刘 老师一直陪伴着我们,现在带我们品德课,但她的品德课总少不了传统文化的味道。
去年,校园东面竖起了孔子雕像,是我们学校的传统文化氛围更浓厚了。每次我站在雕像前,看着他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和那慈祥的脸庞,就感觉在聆听他老人家的教诲一样,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学校长廊里张贴着二十四孝图和一些古诗词,那种神奇的力量总把同学们的脚步带到长廊。同学们的眼球就被这些图文所吸引,久久不忍离开。一来到学校,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往那里看一看,别看我的步伐一直往前迈,但我的心早就飘到那儿去报到了。还有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本学期我们学校在主楼前安置了一台大屏幕电视,课前、课间、课后都有经典的成语故事、弟子规故事轮番滚动播出,就连下雨天同学们都会打着雨伞驻足欣赏。
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中华圣贤经》的。背诵展示。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点一点背诵,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后,那些浅显易懂却又耐人寻味的句子同学们便能脱口而出。还记得每逢展示时,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简直是鱼贯而入,那场面真是激动人心。古诗背诵更是我们学校多年来坚持不懈的一项活动,每学期十五首左右,试想,小学六年下来就可以积累二百余首。吟诵这些诗句的时候,似乎在同诗人亲密交流。
妈妈看见我十分喜欢经典,就给我买了一套经典丛书。于是,我每天清晨早起去校园和伙伴们一起诵读。现在我已经背会《弟子规》、《三字经》、《朱子治家格言》、《大学》、《千字文》,《中庸》和《蒙求》正在背诵中。我每日的进步使爸爸妈妈惊讶不已。这些圣贤书滋养着我的心灵,丰富着我的内涵。班主 任原 老师好不容易给全班同学借来了经典书籍,从此,我们班的早读时间也在背诵里面的内容,那朗朗的读书声传遍整个楼道,让其他班的同学羡慕不已。
记得前几天我有幸走进军营,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则标语:学以立德,学医增智,学以修身,学以致用。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句话,总觉得是讲给我自己的,尤其让我联想到自己钟爱的传统文化,这个不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吗?所以,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沿着传统文化之路走下去的决心。
我想,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为龙的传人,更应该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人。
篇三:我眼中的云南 曾瀚仪
今年寒假,我来到了美丽的春城云南。说起云南,和黄岩真是天壤之别,下面就来听我讲讲吧!
浅蓝的天空和宝<>蓝的水
每次到外面旅游,最吸引我的就是风景,就是自然景观,这次也不例外。云南有着浅蓝色的天幕,就像一幅洁净的丝绒,嵌着一轮金光灿烂的太阳,就像镶着黄色的金边,几片薄薄的白云,像被阳光晒化了似的,随风缓缓浮游着。云南不只天蓝,连海水、河水、湖水、溪水都出奇的蓝。就说玉龙雪山山脚下的白水河和蓝月谷好了,它们就像两颗硕大美丽的蓝宝石镶嵌在玉龙雪山的山脚下,阳光照在波光细细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蓝绸缎。俯下头,你便会看到各种各样,大小不一,颜色不一的小大理石。而且,你很难在水中找到一些垃圾,这是为什么呢?第一,因为云南常年干旱,水源十分缺少,所以,云南人都很珍惜水源。第二,游客们大多来自城市,很少能够看到如此蓝的水,所以,人们都不忍心往那扔垃圾。
古老的历史建筑
云南是一个古老、历史悠久的城市,那儿有丽江、大理古城,有张家花园,有木府。就说大理古城吧,由大理古城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长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多姿多彩的民族风俗习惯
云南是一个拥有许多少数民族的省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先说说他们对男、女的称呼吧。在石林男的是叫阿黑哥,女的叫阿诗玛,在大理白族,男的是叫阿鹏哥,女的叫金花,而在丽江纳西族男的是叫胖金哥,女的叫胖金妹。再说说白族的习惯吧,就说他们招待客人吧,白族人招待客人都喜欢为客人奉上三杯茶,所谓的三杯茶就是一杯苦茶,一杯加上红糖、米花、乳扇的甜茶和一杯回味茶。这三杯茶诠释人的一生,一开始是努力的奋斗,那是苦的,然后苦后甘来,便是甜。最后回忆自己的一生,就是回味。最后说说纳西族的饮食吧,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原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云南真的有很多我们黄岩没有的东西。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听我说了这么多,你有没有对云南十分向往呢?如果有,那就赶紧去云南吧,看看它的庐山正面目吧!
我家附近有一棵大榕树。
它十分高大,约有两三层楼高,树干得要三四人合抱才能围住。它枝繁叶茂,生机勃勃,遮住了好一片天空,就像一把绿色的大伞。于是,当在夏季烈日高照时,这棵大榕树成为了人们聚集之处。长长的气生根垂落而下,插入泥土中,与榕树的根基一起,为榕树的繁荣提供生命力。一旁的亭子,与榕树、人影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它虽然高大粗壮,但俗话说“树大招风”,风的力量更是巨大。8月的一天,一场台风来了,附近的树木不是被拦腰斩断,就是失去了翠绿的枝芽。那棵榕树也不例外,它从根部断裂,从土里翻了出来,重重地压倒在一旁二层楼房的屋顶。是这座房子救了它,使它根部没完全断裂,部分还连着。
可是,即使是受到了如此灭顶之灾,可它那强大的生命力,让人为之赞叹。人们将它扶正,在树干处支起铁支架撑住它。同时还给它“挂瓶”,帮助它疗伤。我每天上学、放学经过它,看见它慢慢地恢复了生机。
又过了一段时间,榕树结出了重创后的第一批果实。它们小小的,圆圆的,有着深深的紫色。众多鸟儿飞来,应榕树的邀请,前来参加这场盛宴。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鸟儿们叽叽喳喳的声音,为这幅本就美丽的画,添上一股活泼的气息。我看着这一幕,想起其它被台风刮倒的树,它们不是被拖入木材厂,就是变成了“光头司令”。我就觉得这棵榕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现在这棵榕树又恢复了枝繁叶茂。它在受了巨大的创伤后仍顽强地活力下来,重新成长,重现了“独木成林”的伟大。我们在生活、学习中受到挫折,是否也应像这棵榕树一样,突破困难,努力生长?
是的。这次半期考我没有考好。现在,我也在努力,克服学习上的难关,争取取得学习的进步。我想,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也要像这棵榕树一样,努力“修复创伤”,重新“独木成林”,实现自己的理想。人可以突破一切难关,并释放出自己的所有能量,即使是死路,也能将它打通。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他胸怀大志,年少成名,21岁便率兵抗击,戎马半生后回归南宋,却不被朝廷重用,多次迁职。余生在乡下田园间度过,最终只落得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在历史洪流中,他的一生大起大落,最终归于沉寂,却为我们谱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绝唱。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彼时的辛弃疾,正鲜衣怒马,血气方刚。他心中有巍巍浩然正气。驰骋缰场,以雷霆万钧之势于万人之中,取敌将首级,如入无人之境,从此名声大振,威震一方。飞沙走石,刀光剑影间,热血与意志终铸成一代惊世英雄。他在战场上的峥嵘岁月,不禁令人忆起他的那首《破阵子》,亦雄壮,亦悲愤。壮的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叹的是华发已生,颂的是君王天下事,悲的是大梦一场,枉然一切已成空。
现如今,“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戎马半生,当放下刀刃,卸下盔甲之时,他心中仍是南平的报国之志。于是,他提笔代剑,将心中郁郁不平的愤懑与报效祖国的渴望读注入笔尖。笔墨挥洒间,一首首绝世佳作横空出世。而今的他忧国忧民,识尽了愁滋味,欲说还休,便在断鸿声里,栏杆拍遍,凭栏遥望,怀古伤今。
之后20年归隐,他自号稼轩,每日悠闲度日,报国之志却丝毫未减,直至病榻前,“杀贼”“杀贼”仍是他一生夙愿,可如今油尽灯枯,耗尽毕生,也未能了却他心中的天下事。
我眼中的辛弃疾,“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他忠贞,正义,心怀壮志,忧国忧民,可生不逢时,晚年落寞,却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武艺高超,年少有为,文采斐然,才华横溢,。他的一生坎坷波折,却充满热血与激情,辉煌与落寞交织着他的一生,在千古悠悠滚滚洪流中,他的一生,他的诗将永垂不朽,流芳千古。
我是一个喜欢虚拟世界的人,喜欢在书中游荡,寻找真实的自己。这就是我眼中的我。
书是我忠实的朋友,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都有这位朋友的陪伴。在书里,我一路欢唱,一路成长。从童年起,各种各样的带拼音插图的童话书就成了我的“精神食粮”。年龄稍大,自然就开始了“殖民扩张”,什么《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等都成了我“征服”的对象。在里面,我可以摆脱现实,在书的世界里玩耍。但是父母怕我只顾看书而影响学习。于是颁布了几条“禁令”吃饭时不准看书,睡觉不准看书······我表面答应,可暗地里还是背着他们偷偷地读着,墙角处,楼下花坛里,小树座椅下,都留下了我读书的痕迹。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后还是被父母发现了。尽管被“照单全收”但是我依然我行我素,直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书中的世界对我实在太遗憾了,太妙不可言了。每当我捧着书的时候,总有走进书里的感觉,感觉自己就是“书虫”,在书里的字里行间钻开钻去,沐浴以身香,走进了人物心里,融入了书中。读《简·爱》,我好像自己就是简爱,为寻找幸福而兴高采烈;读《西游记》,我又成为了唐僧的徒弟,为一一次化险为夷取得胜利而欢呼跃雀······在书里就如走在书里,远离现实世界的。喧闹,化身书中,与人物同喜同悲。在书里,如同品味一杯浓香的美酒,时间越长久,味道越醇厚。在书里,我的心灵如秋风流水般沉静,我的生活似彩色云霞般绚丽,我的人生像天际划过的流星一般精彩缤纷······这就是我眼中的自己,喜欢书里的世界,与里面的人物共赴惊险路程,寻找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