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时间眼看就要结束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日记里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日记很难写吧,
无意间翻开很久之前的日记本,发现,字字句句里写满了忧伤,然后自己就忍不住再想,大概从很久之前开始,自己就是一个矫情的人吧!
想一下自己当初有好多好多的日记本,然后在结婚的时候,因为自己是远嫁,但是自己想着也想给娘家留自己的一点东西,就是想着以后还去的时候,娘家还有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吧!
所以就没有往回拿!
后来那些日记本好像被小妹他们翻开,再后来也就不知道去了哪里了,有的时候自己也会忍不住在想,那是自己的青春啊,就这样过去了,好像就这样被自己给丢掉了!
也许吧,自己从来都是一个比较无情无义的人,总是做出一些无情无义的事情来,就比如说自己初中时候高中时候的那些同学关系并不是特别好的,毕业时候留的那些照片好像都没有在了!
而留在自己身边的,也只是现在还联系的几个人的照片!
也许真的就像某人说的,自己真的就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就觉得有的人如果值得,那么就有处下去的必要,有的人如果要是不值得的话,那么就老死不相往来也无所谓!
完了,这学期总算完了。这对我来说就是一部正儿八经的屈辱史啊。
今天我又看懂了一个人——韩寒。虽然这学期提到他的次数很多,但以后的周记作文里,我不会提到他的名字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今天我将他写的文章做了个总结,发现他的文章无非就是在标新立异,张扬个性。他的文章里似乎透漏着对世人对社会的不满,好像别人做的都不对,只有他自己是对的。这种思想肯定是不好的。
翻了翻前面写的文章,又想了想,这个学期热爱韩寒的文章爱的死去活来,学了点什么?学会了“笔伐”。然后开始用笔攻击周围的所有人。这学期写的周记作文十有八九写的都是阴暗面。看书也还是需要有自制力的,我看他的文章,开始也就是无聊打发一下时间,随便翻翻,谁知这一翻就再也合不上了,后来也可以说是“走火入魔”“无法自拔”。以至于写作风格开始变化,文章倾向于批判,妈妈以前也给我说过,这样写文章写多了心里啊就不阳光了。
有时候我想啊,把它们记下来做什么,怀念过去吗?或者说是逃避过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当你翻阅的时候一切似乎都淡了,远了,烟云般地散了,可能所有换来的也不过是一声淡淡的叹息或是一笑而过罢了,有写故事没讲完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辩真假……
日记中也有好多未完成的,只有一个开头,已经揣摩不出后面是怎样一个故事,而我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它们叹气,我是个惰性很强的人,或者说人是一个有惰性的动物,不想写的时候会对自己说明天写吧,然后明天没写,后天也没写……最后那一页永久地空在那里,只独独留下一个日期罢了,如同一道永远不可修复的伤口,那写失去的岁月,谁还能挽回?
我是一个安静去饿很敏感的女孩,不太喜欢张扬,不太愿意把内心的东西向别人倾诉,因为我觉得被别人太了解,总是藏不住东西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就如同一杯清水一样透明,一见到底,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啊?自己拥有的别人也拥有,那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还剩下些什么呢?
可能是我太普通,甚至是有些懦弱,我怕或者说是不敢把内心深处的东西写在日记里,因为我觉得有些东西永久性的放在心里珍藏远比写出来要好,最起码,它只属于你一个人。
有人说喜欢写日记的人是喜欢念旧的,怀念过去的人,事,过去的快乐和悲伤……而我认为喜欢写日记的人是很容易改变自己的人,它很受情绪影响而左右自己。所以有时候我的行为让人很诧异,因为那时候的自己连自己都不了解。
十字头的年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二字头的年龄也才刚刚开始,却发现我已经在变老了,以往叛逆张扬的棱角已经被时间磨平。在大学呆了两年,一直都过的很平淡,循规蹈矩,是文字让我蜕变,年少的轻狂与叛逆已经被冲的无影无踪,剩下的更多是成熟与理智。我是该感叹自己的成长还是悲哀自己的老去。
我想,这些抱怨没有什么可写的学生,如果不是读书少了,就是他们很少走出家门去接触大千世界。
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里,充满了感人的经历、有趣的故事,到处都是可写的内容。只要走出门去,与人接触、交流,善于观察和发现,就能很容易地解决没有什么可写的问题。
那街头卖大饼的夫妻、路口值勤的警察、拖着一大篮子水果的郊区妇女、等着挤公交车上学的孩子,他们都会有看似平淡但蕴含深意的生活可写。
学生也许还小,不能独自出门,家长和老师要积极地帮助孩子走出门去,接触现实的生活。
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去看看野外,观察动物、植物是怎样生长的。
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少看到月亮和星空了,高楼和路灯遮蔽了夜空,所以他们的作文中很少写到这些自然壮美的事物。如果居民区缺乏植物,孩子们大概都叫不上几种植物的名字,甚至连四季的变化也感觉不到。很多小学生写作文,都是写家里的金鱼、宠物和阳台上的花等。他们对其他的事物知之甚少。
所以,在周末或者是假期,应该多带孩子去野外看看,辨认一下那些不同的动物和植物。这样既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又可以给他们改变一下环境,呼吸一些新鲜空气,眺望一下远处,以防止眼睛近视。
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带孩子走得更远一些,去看看大海的潮水、沙漠的日出;去看看长城和黄河,了解一下它们的起源和历史。
可以让孩子去同学家住上两天,感受一下不同家庭的生活。
一项全国性的课外生活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孩子从来没有在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以外的人家里吃过饭、留过宿。他们几乎不知道别人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更难以适应一些突然的生活变化了。
让孩子去同学或者好朋友家吃一顿饭、住上一晚,对他们极有好处,他们会看到别的孩子是怎样跟父母相处的,有哪些不同的生活习惯,进入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也能够发展孩子的感知能力、应酬能力和适应能力,使他们逐渐地接受和适应社会。
可以带孩子回老家,了解一些亲戚们的生活状况。
不同的地域,生活着不同的人们。那些跟随父母回老家的孩子,就像走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老家在农村,他们就能看到牛、羊、猪、鸡、兔等动物,了解一些它们的生活习性,能看到田野里的玉米、大豆,知道棉花是怎样盛开的,花生果是长在地里的。他们还能了解一些亲属间的称呼和关系以及他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
可以领孩子一起去福利院、敬老院助人为乐做点事情。
一位同事的孩子,每个星期跟同学去福利院教那里的孩子学习数学、英语。他发现那里的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督促,大都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他在教他们做数学题时,他们会把作业也塞过来让他代做。福利院的孩子也大都是些脑、耳、眼、四肢等有残疾的孩子,跟他们沟通很不容易,他就用图画来与他们交流。他把这些现象和自己的思考都写进了他的作文中。
让孩子走出门去,有很多好的途径。而只要走出去,就一定会有收获。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读书很重要,走出家门,了解大千世界同样也很重要。司马迁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除了聪慧,读了大量的书,还游历了大江南北,所以他后来能够写出伟大的《史记》来。
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把孩子送到了国外读书。这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历了很多磨难、辛苦,他们也许不一定都成大器,但是他们了解了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能够直接用外语跟这些国家的人交流。这些“国际儿”在阅历、语言和对事物的接纳方面更有优势。
广东省河源上城小学五(5)班李慧渝 日记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台望远镜,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忙拿着望远镜到阳台上看看这边,望望那儿。正当我看得高兴时,脑子里突闪出一个问题:望远镜为什么能望远?
我跑去问爸爸。爸爸说,望远镜能望远,靠的是它前后两块玻璃镜片:前面一块叫物镜,它直径大,焦距长;后面一块叫目镜,它直径小,焦距短。物镜把远处景物反射过来的光线,在它的后面汇聚成倒立的、缩小了的实像,相当于把远处景物一下子移到成像的地方,而这景物的倒像又恰好落在目镜的前焦点处,这样对着目镜看进去,就像拿着放大镜看东西一样,可以看到一个放大了许多倍的虚像。这样,很远的景物,在望远镜里看来就仿佛在眼前一样。
小说里的人物总是美好的,丑小鸭经过自己的努力会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从一个平凡的人群里怎么也显不出来变的熠熠生辉,当然完美的结局尾随其后也会理所应当了吧!
当然小说里的那些虚构的情节出现的几率为0,而且也不可能出现,似乎离我们很近,但又遥不可及。
妈妈总是觉得看那些毫无营养的书本只是在浪费时间,可在我心里,它可以带给我欢乐,教给我坚持不懈,即使敌难重重也要坚持,因为坚持就是希望;它可以把我带到快乐的公主王国无忧无虑的在镜子前搭配自己数之不经尽的百褶裙;可以把我带到和平清静的王国里,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处心积虑。
“也许往前走的道路会很艰难,因为你越往上爬,站在你面前的敌人就越强大,并不是所有人都停滞不前,也不是闯关游戏,他们也在前进,他们也在努力,或许很多人和你付出一样的代价。”“就算差距再大,就算再蠢,再愚钝,只要留下更多的汗水,付出更多的眼泪,总有一天可以有所回报,或许,这就是人类的倔强,因为倔强,所以才会拼搏,因为拼搏,所以才会成功,最终才有成就。”每次我都会对着窗外大喊,因为我相信,成功一定就在边彼岸。”
如果把回忆折叠起来,如果把时间倒转回去。
如果把岁月点燃成黑暗里跳跃的光团。
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