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500字【9篇】

很快一天又过去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日记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日记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民情日记500字【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民情日记 篇1

5月13日下午,我来到4-6-211刘建平家走访。这是个一户多残的家庭,刘建平智力二级、其妻赵玉惠肢体三级,儿子刘家豪也是智力三级,一家三口都依靠低保金生活,家庭很贫困。这次去他家就是因为如此,我们对社区残疾人向重残和一户多残倾斜,去倾听他们的想法,为更好的解决他们的需要做了解调研,从另一方面来说,入户虽然我们麻烦了,但让他们这些残疾人感受到了社区和政府的温暖。

来到刘建平家其妻赵玉惠因为去年底摔倒骨折打石膏在家休养,现在还好一点,当时由父母来家照顾,生活一下多了开支,我当时知道情况后给她立即申请了必要的待遇,加上亲友们的帮助,让他们一家渡过了难关。询问了得知目前儿子刘家豪除了每个星期六、天休息,其他时间孩子一直在红山街道残疾人日间照料站生活学习,给他们解决了很大物质和精神压力,赵玉惠说这几年政府对残疾人帮助很大,给他们家庭解决了很大问题,让他们才能有信心的活下去,她也表示社区现在好多活动她也想参加,只有自己融入到了生活中,才能让自己活得开心一些,忘记自己是残疾人。当我让她说说现在自己最需要什么时,她说:“钱再多也是其次,还是希望一家人能安安全全的呆在一起才幸福。”我笑着点着头,社区会一直关注着你们的,全家一定会安全健康的生活着的。出门后,我走了很远还是在想着刚才的话。

民情日记 篇2

慈坑村山林茂密,整个村落都潜伏在一条林间沟壑,村里田不多,而且都穿插在山林之间,光照不算强,也缺乏河流的滋润,但涓涓细流涵养这万亩绿林,所以这个拥有2千余人的小山村,走着“靠山吃山”之路,据说多数人也算得上温饱有余。

近日来的走访,我们看见村口附近的村民生活得还不错,但深入村庄会是怎么样呢?于是,今天上午,我们几个在村党支部书记钟宝明的带领下,深入到铜钹山下,来到了离村部较远的木斗山、梨坑两小组,准备看个究竟。这两个小组林业资源丰富,而且村民有种植油茶和毛竹林的习惯,但是这两项产业却至今未形成规模。带着好奇,我们工作组挨家挨户登记种植面积,了解林农的顾虑和困难,才发现抑制村内形成“一村一品”规模的原因是林农们没有足够的发展基金,不敢轻易扩大规模,这使我想起了九堡镇的“九宝”之二:生姜和方竹子;这两项都是稀罕之物,受着水源和土壤因素的限制,不容易形成规模性的经济效益;但油茶和毛竹产业却非如此,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是有条件发展成为慈坑村的品牌,享誉万里的。

当天下午,工作组组长朱伟东便联系林业部门,希望林业部门给予相应的扶持,帮助村民突破发展瓶颈。林业部门经研究允诺会将此列入计划,保证扶持资金到位。

初春的林间,林农终于露出了笑容,紧紧握着我们的手说党的好,这一刻,我们饱尝了为人民服务的喜悦和幸福。

民情日记 篇3

今天,是县医院定时集中做残疾评定的日子,我早早的就起来了,思考起了贫困户郝七金的情况。郝七金夫妻两都80多岁了,早年有一子,在30多年前在劳动时受伤至死,现只有老两口靠政府各项补贴过日子,日子过的相当困难。针对其生产生活情况,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多次协商,因其老两口都没有劳动能力,只能采取社会保障兜底政策,于是我们就一起研究,首先是协调民政局为夫妇二人办理了以户施保,两人享受农村低保;其次,其妻子李小兰患有严重眼疾,向县残联申请,进行残疾鉴定,如符合要求,为其申请残疾人补贴;三是,夫妻二人早年丧子,可以办理独生子女补贴;四是,在征求夫妻二人意见后,针对其住房为危房的情况及家庭经济状况,对其实施了易地搬迁入住幸福院的措施;五是,全家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投大病商业险。

现住房、医疗和饮水都有了保障,今天就可以为其进行补办结婚证和为其妻子进行残疾评定了,一大早我就和村两委成员将夫妻二人接到了县医院,经县医院评定,李小兰为视力一级残疾,可申请每年1962元残疾人补贴。随后我们带领其到县政务中心,民政局工作人员在了解到郝七金年老行动不便的情况后,从二楼办公点下到大厅休息区为二人补办了结婚证。当看到二老依偎在一起,露出开心的笑,我的心一下子不平静了。

民情日记 篇4

按照县委的要求,我们县委办把开展“二对一”帮扶作为开展“作风建设巩固年”活动,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来抓。在我们的扶贫点杏子铺镇泥溪村,办公室每个干部和镇村干部结对帮扶一户人家。  诚心初访。四月上旬的一天,春光明媚,办公室全体同仁怀着一样赤诚的心情来到泥溪村,分赴各自帮扶的家庭进行初访。  我帮扶的家庭户主叫曾买秀,当我和村支书来到他家门前时,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高兴地迎了上来,热情把我们迎进了家门。通过详细了解,原来曾买秀老人一家是几年前遭受山洪灾害房屋财产全部冲毁后移民到泥溪村的,在政府的帮助下才建起了现在的新家,老人现在已年过八十,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另立门户家庭并不宽裕,小儿子身体有病早年娶妻生有一女取名肖丽丽。  肖丽丽还只有三岁时其母亲便出走了,父亲时常拖病在外务工,全靠奶奶曾买秀将其抚养成人 ,现已在读高三。  我一边听着老人含泪诉说着抚养孙女的艰辛,一边心想这个家庭也太特殊了,既有空巢老人,又有留守小孩,更是贫病灾难交加。临走时我不好意思地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小的红包交到老人手上,并留下联系电话叮嘱她保重身体,有什么困难和我联系。  回来的路上我和村支书商量着,这个家庭的希望就在肖丽丽身上了,只有把肖丽丽培养好才能使这个家庭走出困境。

民情日记 篇5

这一段时间很多村民地里的活儿大部分干完了农闲在家,也是我们驻村工作队了解民情,联系群众的时机。

今天早晨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吃完早饭,分组分村进行了入户了解、宣传党的惠农惠牧政策。

在窖卜子村贫困户王召才家,他的妻子高腊娣含着眼泪向我说国家的政策真好,刚从呼和浩特做完手术回家,如果没有享受精准扶贫政策,她已经得了十几年的腰间盘滑落症根本看不起,感谢党的好政策。她还说驻村干部和包扶干部得知她准备看病做手术的钱不够后,积极协助她在中国扶贫网上发布求救信息,共筹集了5000多元,感谢党的好干部。

高腊娣这次在呼和浩特附属医院做腰间盘滑落手术,打了6个钢钉,花费7.7万元。我向她详细讲解了医疗报销流程,同时准备给他们一家尽量争取办理临时救助,以此来减轻他们的负担。

贫困户宁润标、李虎、杨栓罗是这次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中正常脱贫的户子。入户时发现他们担心脱贫后没有扶持措施,及时向他们详细讲解了脱贫不脱政策的内容。

在什丙地村宁俊维家,发现他所居住的房屋属于危房,于是向他们一家详细讲解了国家危房改造政策,并签订了改造危房协议。

这一天下来,总共走访了29户,包括一般户和贫困户。村民们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能现场解答的尽量解答,有不懂的回村委会跟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再给答复。

民情日记 篇6

想要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就要从生活点滴入手,从细微处为村民服务,给村民留下好印象、赢得好口碑。

“小李子,怎么好多天没有见你来我们家了啊,有点想你啊!”我的包户韩有贵夫妇说想我可不是客套,见我来便约我晚上留在家里吃火锅。“您老这几天怎么样啊,牛的出奶量达到30公斤没有?来,我帮您把饲草料加工掉,您就在那边操作机器,我来干剩下的体力活。”夫妇俩极力劝阻我,怕我弄脏了衣服,在我的强烈要求下,韩有贵大叔带着我一起将一吨多的饲草料加工完毕,给圈舍里的奶牛添加了今天的“晚餐”。

韩有贵大叔连声道谢,还对工作队新硬化的路面赞不绝口,我笑着说:“大叔,这都是我们应该干的。以后您出门走路都会很方便的,车辆经过您家门口的时候,不会尘土飞扬了,以后加工饲草料您就给我打电话,我随叫随到。”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了多少真情……”这是央视《走基层》栏目的开卷语,对我深有启发,党员干部进农家干农活,不只是田间劳动,更是做好群众工作、服务好群众的一种工作方法,这样接地气的方法值得推广。

民情日记 篇7

今天,陈大叔告诉我“召斯冷”的汉语含义是夏营地,原来这里水草丰美,牛羊肥硕,人们安居乐业,这也是我和乡亲们现在的愿望,奋斗的目标。

后召斯冷嘎查人均耕地较多,但地力贫瘠,再加上连续2年的自然灾害,种植业收入微薄,一亩地承包费100元左右,贫穷和无奈让村民苦不堪言。增收是扶贫的根本,我与“两委”班子确定了“推动土地集中流转,实现村民稳定增收”的年度发展计划。通过多方努力和磋商,嘎查与首农集团签定协议:流转耕地1万亩,集中连片种植“爱国大豆”;每亩流转金450元,加上国家补贴200元,农牧民一亩地就能收入650元。虽然这是一个听起来谁都不会拒绝的赚钱买卖,但受传统观念影响的一部分村民却迟迟不肯签订协议,负责落实的村干部也打起了退堂鼓。我不甘心,不想放弃也不能放弃,一次次动员嘎查干部:“是个爷们儿就应该有始有终,头拱地、扒层皮,也得把这件事情做成,让理解支持我们的群众得到实惠,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我们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终于大家的激情被点燃了,嘎查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都积极行动起来,分头负责动员自家亲戚签订协议。几轮攻坚后依然坚持不签的4户“钉子户”,今天也以等量置换的方式解决了问题,实现了后召斯冷嘎查历首次土地大面积集中流转,群众也从中得到了高于往年的收益。

民情日记 篇8

17日上午,4小区92栋131号居民李瑞江、李瑞萍来社区反映:92栋121号李华家在污水管道处私设卡子,使自家卫生间污水排放不畅,去广原物业站反映几次均未解决,与121号居民协商几次也协商不通,希望社区出面解决。

我接案后与罗永刚、张新龙立即跟随李瑞江到楼栋单元调查了解情况。经过3天的连续楼上楼下逐户走访,将情况彻底摸清。原来111号居民家下水管道经常堵塞,每次堵塞111号居民就主动找楼上几家协商,共同集资疏通,但多次碰壁后,自己一怒之下出资疏通下水管道,并让维修师傅安装了“卡子”,后续二楼、四楼居民分别也在自家下水管道处也安装了“卡子”。了解了具体情况后,考虑到居民的共同利益,及现实情况,为了尽量维护大多数居民的利益,我立即召集调解小组成员开会研究,最终形成两种方案:方案一:说服一、二、四楼拆除“卡子”。方案二:说服131号居民李瑞江做出让步。随后我积极行动起来,再次找到李瑞江,稍之以礼,动之以情的沟通说服,经过3次的沟通说服,李瑞江最终同意自己疏通自家被堵下水管道,并将自家下水管道处安装一个“卡子”。至此一起邻里纠纷得到解决。

事后,我利用回访的机会,又将相关几家人召集到一起,宣读了小区居民文明公约,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小区居民文明公约,维护好下水管道的畅通,做和谐邻里。为争创平安和谐社区尽一份力。

驻村干部民情日记 篇9

上午十时许,我独自入户走访民情。苟仁福,他是我结亲帮扶的老党员。从与苟仁福老人家交谈得知:他家共6人,三代同堂,苟仁福与儿子苟文忠患病在家,儿媳外出务工,老伴年近七旬,由于苟仁福与儿子苟文忠长期患病,又没有稳定收入,现负债42000元。

一个小时后,我走进了苟仁辉家,苟仁辉身强力壮,妻子患间隙神经分离症,家里家外由苟仁辉一人担当。去年,苟仁辉种8亩烤烟,因种植技术较差,没有好收成,今年,他租地种植烤烟40亩。

下午三点左右,我又来到苟仁 家,苟仁 ,三十来岁,身患颈、腰椎病,行走需用拐杖,妻子就近做杂工,供他吃药,孩子上学和全家生活用,家境日子不好过。

三户的共同点:病人长期在就近医院诊治,日长月久,患者病情加重,家庭主要劳力偿失,家境贫困,三户的共同心声:希望老人、妻子与丈夫能有一个好身体,有一个幸福家。

在与他们交谈中,建议他们一是要有信心,将病人送市级以上医院确诊根治;二是用好农业生产适用技术,科学种植;三是搞好家禽养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