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日记【优秀10篇】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同春节与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下面是整理的端午节日记【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端午节随笔400字 篇1

今天是端午节,爸爸带我去玩。

上午,爸爸骑着摩托车带我去奶奶家玩,这车风风火火地向奶奶家驶去。不一会儿,到了奶奶家,我一下车便叫冷,慈祥的奶奶拿来一件外套为我穿上,穿后果然暖和多了。我问奶奶:“姐姐在哪呢?”奶奶说:“别理她!”我又问:“那我跟谁玩呢?”奶奶又回答说:“这不是现成的小宝宝陪你玩嘛!”我只好极不情愿地跟玮佳(两岁的小妹妹)玩了,不过,还是玩得挺开心的!

吃完午饭,我和爸爸在奶奶门口打起了羽毛球,首先我发球,把球打到了线那边,爸爸第一次打时,忙得不知所措,球快掉地上来了,他才慌忙跑过去接球,可惜,球已掉在了地上。爸爸输了一分!我鼓励他说:“爸爸,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爸爸得到了鼓励,果然接到了第二球。

羽毛球比赛让我们大汗淋漓,在这炎热的夏天里,运动后吃根冰棒解解热真的很爽。我们又去了体育场,没一会儿,我来了个猴子爬树,哥哥来了个倒挂金钩,爸爸在打篮球。原来我们在体育方面各有各的擅长项目。

啊!今天可真快活呀!能在奶奶家打羽毛球,吃可口的冰棒,能在体育场表演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绝招,可真是爽快极了。

端午节日记 篇2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全家人都在奶奶家过的,我们刚到奶奶家的时候,什么都准备好了,我们开始包粽子。我在一旁看他们包粽子,妈妈包得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爸爸知会包三角形的粽子。

粽子包好了,现在可以煮粽子了,我和爸爸一起看电视,妈妈在煮粽子,爷爷奶奶在看妹妹心里乐滋滋的。爷爷说:“妹妹长得真我。”奶奶说:“那是肯定的”妈妈煮的粽子好了,我们全家吃粽子,爷爷奶奶看妹妹。我们吃完了,爷爷奶奶开始吃粽子,妈妈看妹妹,我和爸爸又看了一小会儿电视,爷爷奶奶吃完了,我们在奶奶家玩了两个小时,爸爸说:“我们走吧”。

我们走了,这一天我们过得很快乐。

端午节日记 篇3

尽管如今过端午节,母亲每年都会包粽子,编络子给我,尽管母亲的手艺一点也不比外婆逊色,但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我真怀念儿时的端午节啊!

端午的粽子:

很多年没有回老家过节了,真是想念那香香的三角粽。老家的习俗很多,而我记着的不多。

系百索子。奶奶每年都会把五色的丝线拧成细绳,很长很长。第二天早晨起来,我的胳膊上早已系上了。不用说,是奶奶第一个来到我的身边。

贴符。每年,门框上都要贴符的。有的是用单色的黄纸折的,有的则是用五色纸编的。奶奶也曾经教我折过,到现在已经淡忘得一干二净了。

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这样的习俗:地里也埋百索子。那时,奶奶说,埋在地里的百索子会变成花蛇,保一年丰收。虽然我很顽皮,却从来没有挖过那些“蛇”,害怕它们出来咬人。后来才知道,那是老人们瞎编的故事,用来哄小孩,怕破了“迷信”。

再别的习俗我真是记不起来了,只是每年端午的百十来个粽子却不能忘记。

粽子包起来不太容易,必须把粽叶折好,否则会“露馅”的。虽说难包,种类也不少:大米包的红枣粽子,小米包的蜜枣粽子,还有江米包的什么粽子。

煮粽子要用大锅,时间也得很长。往往我都等得要流口水了,奶奶还是不给我吃,太难熟了。刚刚出锅的粽子不好吃。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吃饱了,才知道舌头上起了泡。

马上,这些喷香的粽子会被放进盛满凉水的盆里降温,那时我早已吃饱了。

后来的许多天,一日三餐总会有粽子的。

街上卖的粽子可不太好吃,不是米硬就是米不香,吃起来没味。这叫什么粽子,简直就是水米糕。

香香的粽子勾起我的思绪,甜甜的吆喝勾起我的思念。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端午节的活动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

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端午节的日记 篇4

端午节的那天,我和爸爸我的妈妈一起去舅公家。在路上,我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穗,我还看见几台收割机正在地里收麦子,收割机的前面有一个像滚筒一样的东西,麦子不断的被卷进滚筒,麦粒就从另外一头流出来,好神奇呀!

好多农民伯伯用耙子将收回来的麦粒摊在马路上晾晒,爸爸我的妈妈告诉我:麦子晒干后交到面粉厂,我们就会吃到面条、馍等面制食品。

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已经到舅公家了,时间过得很快呀!

我和表弟表妹才刚刚玩了十几分钟,姨妈就叫我们三个吃饭。饭可香了,是搅团,我都吃了两碗呢。下午三点就回家, 我依依不舍的跟表弟表妹拜拜了。坐上车,爸爸就把车开走了。在路上,安安静静,谁也没有说话。到了秦镇,我们还吃了凉皮,今天我们过得很愉快。

端午节日记 篇5

我们有许多节日,其中,最让我流连忘返的是端午节。

端午节有有趣的习俗和美食。最典型的食品是粽子。粽子有甜有咸,甜的粽子里面包着红红的红枣和白白的糯米,放在大锅里一蒸,那红枣就没有了深红色,只剩下火红火红的、喜气洋洋的鲜红的颜色,而且枣肉饱满,像一颗红宝石镶嵌在细密的白珍珠里。一口咬下去,糯米那浓郁的米香味便让你陶醉,红枣边上的米微微有一点点甜,红枣也不是那么甜得腻人了,因为它的甜味儿已经渗透到糯米里面去了。咸的粽子也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它的主要材料仍然是糯米,但里面包的陷儿是五花肉。五花肉被糯米裹在一起蒸,蒸得那肥肉一点也不腥一点也不腻,只有一种细腻的感觉。糯米吃尽了油,一粒粒油光发亮,散发着棕色的光泽。每当临近端午节,我总是吵着让妈妈去买粽子。

端午节的美食是粽子,端午节的习俗是赛龙舟。这个古老的节日来源于一个故事。

端午节是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富国强兵,联齐抗秦,但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他在流放中,写下了《九歌》等不朽诗篇。后来秦军攻破楚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屈原死后,人们非常悲痛,纷纷到汨罗江边去。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一位医生则拿来一坛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被龙吃了,人们便用楝树叶包饭,逐渐变成了粽子。

所以,每当我们高高兴兴地坐在沙发上,边吃粽子边看赛龙舟时,不能忘记屈原和他的故事。我爱我们的节日!

端午节日记 篇6

过了元宵节,就盼端午节。其间虽然也有清明节、五一节,甚至六一儿童节,但只有端午节才是与吃有关的——小时候,我们最开心的事就是吃和玩,其他的,一概没有大兴趣——所以,我们又把端午节叫粽子节。听大人讲,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总也搞不明白,本来是怕鱼吃了屈原,而把粽子投到江里给鱼吃的,怎么变成人吃粽子了?至于为什么要纪念屈原,那就更不明白了。

打棕叶是件快乐的事。左邻右舍的男孩女孩,大家一哟喝,就提着篮子上路了。叽叽喳喳一路走过县城的大街,像郊游,像野营。大家由近及远,见了苇塘就一拥而上,像蝗虫吃庄稼一样会“吃”掉能够摘到的所有苇叶。别看芦苇塘很大,能摘到的好苇叶却不多,因为又大又好的苇叶都在深水处。大家围着苇塘周边转,先摘大苇叶,再摘小苇叶。摘完了,再朝更远的地方走。常常是,越走苇塘越多,苇叶越摘越大。于是扔掉一开始摘的相对小的,满载而归的是又大又肥嫩的苇叶。

棕叶打来,大人夸了几句后,就忙着将棕叶捆扎成一把一把的,放在洗衣服的大木盆里浸泡,用不了的棕叶送邻居。

我们把包粽子的糯米叫黏米。黏米平时买不到,只有端午节时,才有定量的供应。现在记不起一家人可以买到几斤黏米了,但肯定是僧多粥少,因为包粽子时,常要在黏米中加一些普通的大米。母亲说是掺和一下,不要太黏了,其实还是纯黏米的好吃。每次包粽子,母亲总会用纯黏米请手巧的邻居包上十来个小巧的粽子,做上记号,每人分两只品尝。哈,那个黏啊,那个香啊,那个软啊,在红枣和白糖的作用下,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也不会再吃到的美味。

黏米也要提前浸泡。棕叶和黏米泡透了,就要开始包粽子了。包粽子是巧活,不会包粽子的四处请人,会包粽子的四处出击。大家团团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拉着家常里短,包着粽子,洋溢着的是浓浓的邻里情。

煤炉煮粽子火候不行,临时支起地锅,吃罢晚饭就将粽子上锅,烤起旺火来煮。煮开后,再用闷火整夜慢慢煮。煮的时间越长,粽子越黏越香越好吃。但嘴馋的我们,总是流着口水围着地锅团团转,还不断地对着母亲叫着“熟了吧熟了吧,早该熟了吧”,母亲被缠得没法,只好隔个把小时,捞出一个来,大家分吃,一直吃到睡觉。

天刚亮,母亲就揭开地锅盖,立时粽子香味直刺脑门子,大家从酣睡中一跃而起,奔向院子中的地锅。这时地锅边已摆上小方桌,粽子剥好放在盘子里,桌子中央,是盛白糖的小碗,还有煮熟的鸡蛋和大蒜头——为什么粽子节要吃鸡蛋和大蒜头,一直是个谜。粽子随便吃,而鸡蛋和大蒜头,每人最多分三四个。吃饱了粽子,大家拿着鸡蛋和大蒜头,和左邻右舍的孩子们,边吃边玩去了。而母亲,则端着粽子挨家去送,当然,邻居家的大姨大婶大娘们,也是如此。

用过的棕叶是不会扔的,洗净了十片一把扎起晒干,掖在锅屋的梁头上收藏起来,等明年端午节再用。据说老棕叶味道特别,至少可以用三年呢!

我下放时的村子,两面环水,棕叶是我从未见过的好,于是摘了一大化肥袋,送回县城的家里,分给左邻右舍。大家齐夸乡下棕叶好,夸我能干。

端午节日记 篇7

一提起端午节,大家一定会想起端午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喝雄黄酒、吃粽子吧!让我最开心的是在这一天吃到刚学的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大家知道端午吃粽子的由来吗?哈哈!还是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在战国时期有七个国家,在楚国有一位大臣,名字叫屈原,他是个忠臣,而楚王却是一个昏君。在公元前278年时,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被他国吞并,就写下了名诗“离骚”、“天问”、“九歌”和“怀沙”之后跳入了汩罗江。屈原死后,人们为了怀念他,不想让鱼虾糟蹋,吃掉他的尸体,纷纷将好吃的米团、雄黄黄酒等食物投入滔滔江水中,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所以端午节也叫诗人节。这简短端午粽子由来大家还没听够吧,好,那么就让大家再听我讲讲我亲眼所见、亲身体会包粽子的有趣情景吧!

看到外婆忙前忙后的准备好制作所需材料粽叶、糥米、红枣、酱肉、酱油等。只见外婆将粽叶洗净,在煮开的滚烫水中浸泡两小时左右,将糯米洗净笠干后倒入干净的无孔盆子中,放入适量的酱油(按个人口味咸淡量自定),搅拌均匀。然后取来泡好后粽叶两片(小的话三片也行)拿在手中将稍头部分折成三角状,抓一把糯米放入当中,铺平用手按两三下,再放入我最爱吃的鲜香酱肉(也可以放一些自己喜欢吃的别的馅豆沙啊、蜜枣),放在铺平的糯米上,再抓上一些糯米铺平放满,最后折成三角状后用麻皮丝或线绳挷住就成了,一个小巧可爱的横包棕诞生了,整个过程动作熟练麻利,两三分钟就搞定了。我看了也心痒痒的,跃跃欲试,跟着外婆照模照样的学了起来,结果是包是包成了,但是可爱的粽子在我手上变成了一个“歪瓜劣枣”,外婆看了哈哈大笑,我心不服气,下一个一定会更好。就这样,我跟着外婆学包粽子,一个又一个,煮了满满一锅。

熟了,咬一口,粽香四溢,真是太好吃了。

端午节日记 篇8

啊!终于到了放假的时候。叮铃铃,叮铃铃,听到铃声的我们心变得愉快、轻松。

到了家里,我惬意的躺在床上,心里高兴的想: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了这一刻,这次的端午节三天假我既可以吃粽子又可以玩了,心里隐隐有一些小激动。现在也不早了,妈妈一定会说我的,我还是先睡吧……

突然,我和弟弟来到了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见了开心的给我和弟弟拿我最喜爱的馅的粽子,我和弟弟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奶奶说:“慢点吃,别噎着,屋里面还有呢。”我和弟弟渐渐放慢了速度。吃饱之后,弟弟强迫我和他一起看电视,正好电视里播着熊出没,于是我们两个便坐在凳子上兴致勃勃的看着。里面的熊大熊二还有光头强也坐在一起吃粽子,大胃王的熊大熊二吃了好多的粽子,光头强给他们讲人们在端午节这天会吃粽子和赛龙舟,这都是端午节的民俗。于是,熊大熊二和光头强叫了他们的小伙伴一起来赛龙舟,他们自己做龙舟开始进行激烈的比赛……

这时,我闻到了一股香香的粽子味,妈妈笑着说:“快起来吃粽子了,再不吃就没了。”我猛地坐了起来,下来吃粽子。“真好吃!”我开心的笑了。

唉!原来是一场梦,我好想快点到端午节那天,快点吃到我喜爱的粽子。

端午节的日记 篇9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都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有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绸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向江河,是为了让鱼跤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包的粽子,喝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端午节随笔600字 篇10

一年中的节日,我最喜欢的要数端午节了。

每到端午节,我总要起个大早,去感受一年中最香气四溢的一个早晨。清晨的空气格外的清新,满街都是卖香草的农人,推车的、挑担的……他们带来了许多还沾着露水的香草:艾草、菖蒲、紫苏、薄荷、灯心草、车轮叶……他们还带来了一些香花:栀子花、石榴花、玫瑰花、月季花……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这些花草的香味,流连于其间,不光是嗅觉,几乎所有的感官都兴奋起来,让人的心情不能不美好起来。

花上不足一元钱,买上几把香草回来,插在门上,搁在窗台上;再买几枝香花,养在花瓶里,一下子满室清香,神清气爽。家家都是这样,你走在院子里、楼道里,满是浓浓的艾草味、菖蒲味,让人闻不够……

大街小巷卖香囊的小摊也常引人驻足。一个个香囊缝制精巧,造型奇特。你买一个小老鼠的,他买一个小兔子的,挂在孩子的身上,也送给孩子了许多美好的念想。

家家粽子飘香。大大小小的粽子、各种口味的粽子一笼一笼出锅,那种香味真是诱人。剥一个沾满蜂蜜,满口满心都流动着甜蜜。

鼻子、耳朵、额头抹上雄黄酒。因为有着特别的意义,那雄黄、独头蒜泡成的酒在这个节日里也不再令人讨厌了,似乎也成了香醇美酒。

一切一切,都因为这个节日而美好起来。这是个飘香的节日,不仅仅空气中流动着香气,似乎连带着人和各种事物都“香”了起来。

这是大诗人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那个朝饮晨露、赞美香草、行洁志廉的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一个拒绝邪毒,崇尚高洁的节日;这是一个飘香的节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