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日志《寄情山水,静悟流年》(2【优秀4篇】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蓝天碧水、青山净土,恢复发展和谐生态带来的不仅是绿色经济效益,还有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经典日志《寄情山水,静悟流年》(2【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山一水皆画卷主题征文 篇1

今天是星期六,妈妈带我到她的外婆家吃午饭,我就称妈妈的外婆为老太太了。

来到老太太家,见她家收拾的干干净净,可不时会闻到一股酸酸的、臭臭的味道,那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老太太家住在老城区,门前有一条小河,臭味是从那里发出来的。听老太太说,她小时候这条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每天清晨,周围的人们都聚集在这小河旁淘米、洗菜,其乐融融。

听老太太这么一说,我便走到河边,仔细地观察了一下河水。现在的河水是黑黑的,散发着阵阵恶臭,河里一条鱼都没有,河面上漂浮着易拉罐、塑料袋……

正看着,那边走来一位叔叔,手里拿着一大把垃圾,来到河边,竟然没有丝毫犹豫就往河里扔了进去。再看旁边的墙上贴着“请保护环境,禁止乱倒垃圾”这十一个大字。我想:这叔叔难道是文盲?或许他没看见?或许他看见了,只是把垃圾丢到河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可真是一种可怕的习惯啊。

从河边回来,我想了很久,这条河估计不久就会枯竭,那么其他河流的命运呢?这可是我们自己美好的家园——地球,人们为何要破坏自己的家园呢?难道保护自己的家园那么难吗!而地球又经得起这么多人的折腾吗?到地球遭到彻底毁坏时,人类将怎么办呢?难道会真的出现那种可怕的现象——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我不寒而栗。

其实,每个人只要少摘一朵花,少践踏一次草地,随时注意不乱丢垃圾,不就是在保护环境吗?我们作为小学生,人类的下一代更应该注意从小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理念,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和相应的道德行为规范。让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保护小环境,爱护大地球,是我们没一个人的责任。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护生态环境,创建绿色家园吧!

《一山一水皆画卷》主题征文 篇2

我渴望人类能保护自然环境我渴望人类能保护自然环境。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环境不够好吗?现在九龙大道以基本完成了,也种植了很多花花草草了,环境好的不得了,不必费心去保护自然环境了。”我认为他们说得不对,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环境虽然好了一点,但人类不去保护自然环境也不行啊!

听说近几年来某些地区在春天还有巨大的沙尘暴,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那些地区会在春天出现沙尘暴呢?春天不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吗?春天不是鸟语花香、百花齐放,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的吗?他们问这些问题是很正常的,因为在春天里所有的动植物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为什么某些地区会出现沙尘暴呢?那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还不够深入,由于人类不懂得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重要性。而且还由于某些地区乱砍乱伐、滥用、过度捕捞动物······造成了泥土疏松,没有树的支撑,风一吹,泥土便四面八方的跑步而走,就造成了沙尘暴。沙尘暴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可多了。

如在街上行走还要撑着雨伞,带着口罩去行走,多不方便啊!还有吃饭还要掩着饭碗吃,带来生活的不便。

所以人类要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也是拯救人类拯救地球啊!我渴望人类能保护自然环境。能给人类和地球妈妈一个舒适、绿色的生存环境。

《一山一水皆画卷》主题征文 篇3

相信大家对气候剧变的事件并不陌生,也因为如此,目前已上映了几部脍炙人口的灾难电影,使全球日益关注到环保议题。

有一则新闻:相关部门的鸟类调查里显示,迁徙鸟类中杜鹃数量减少了,研究人员说,山杜鹃并不会自己筑巢,而是把蛋产在别种鸟类的巢内。因此他们评断因为气候有极大变动,导致杜鹃来时,没有碰到其他鸟类的繁殖期,找不到“保姆”;或是环境有变动,无法下蛋,所以才有数量锐减的问题发生。

气候剧变真正的罪魁祸首——人类应要反省,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让生态无端陷入危机,唯有灾难波及自己的性命时才会稍有悔意。但这就是人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如何与大自然和平共处。不论是喷洒农药或是滥垦滥发,还是日常生活中省水、电的小动作,都可以做调整。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积沙成塔,就有机会拯救生态。

这篇新闻向我们传达了大自然发出的呼救警讯,提醒大家的自己的方便后面,天涯海角内的人、事、物面临了怎么样的窘境。我觉得我也应当要做好自己的本分,才能称的上是地球居民的一份子,和世界同心让地球恢复盎然的绿意。

希望这篇报导可以让人发觉自己的错误,并且使人警惕,不要让自然承担我们的过失。

山一水皆画卷主题征文 篇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要努力使保护母亲河行动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态环境道德、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

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广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动、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与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

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