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民情日记600字5篇

水一样流走的是日子,记忆被时间流逝得日益斑驳,人们却没有遗忘这一幕,“五一国际劳动节”成为他们英勇壮举的特别纪念。每日一记,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带来: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1

我没有什么下乡经验,但我认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把贫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

来到贫困户吴光顺家,映入眼帘的是陈旧破烂的土木房,屋前的空地上晒着刚采回来的玉米,堂屋就是一间黄泥巴屋。屋里杂物很多,原始的火坑、老式的黑白电视,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吴光顺全家三口人,老伴50多岁,儿子30多了还没有成家立业。我们详细询问了他家的经济收入、生产生活等情况。他说:“这里交通不便,种的农作物想要换成钱就得上坡下岭往集镇上背,来回三四个小时,够折腾的,我们多希望政府能帮我们把公路修好扩宽。”经过沟通了解,我们工作队商量着制定了帮扶计划,并鼓励他说:“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亲戚,要常联系,有困难就打电话,我们会尽努力帮助你们。相信经过几年努力,你们定会过上好日子的。同时,我们也会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把公路扩宽”。

随后,我们又陆续走访了几户贫困户,从山上回到住处已是下午6点多,我们每人炒了份鸡蛋饭,也许是太饿了,全都吃了个精光。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白天走访的情况,心中泛起无限的感慨:山里人贫困的状况绝非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够想象的,不亲临现场又怎能感觉到山里人那种淳朴、厚道呢?

在走访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让人心酸的故事,深山里村民们的所思、所想、所盼,那淳朴的表情、质朴的语言、简朴的方式,都让我感概万千。

回来的路上,我们还在讨论,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

走访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走访的过程却是实实在在的,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是一次锻炼和情感体验,更是与贫困户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

民情日记2

3月19日晴,阳光明媚,道路两旁的积雪悄悄融化。下午阔额尔敦村副书记革命江带领我们入户,为配合村委会夏力哈低保登记调查工作,我们选择走访低保户家庭。

过了乡西大桥,进入砂石路面,因积雪融化,道路泥泞。到第一户阿不都扎合家里,院里的雪扫过,院里干干净净的,进到房屋,很简陋但是很整洁。初春的天气还有点冷,日常起居的房屋都没架炉子,女主人在较冷的屋子里串珠子绣花,日子过的很节俭。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已经领取计划生育光荣证。男主人因较年轻未能分到草场。经问询:愿不愿意到县城企业打工?男主人说:因父母年纪大需要照顾,不愿意离乡打工。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本地打小工挣钱,维持一家人生计。

又到了第2家,一进门女主人有点面熟,对面的五斗柜里显眼地放着两个杯盘的盒子,哦,原来这个女主人阿依布布在3月10日晚村里组织的庆“三·八”妇女节活活动刺绣展中拿了鼓励奖,做游戏时又拿了一个奖。再看旁边蓝色的墙上,用粉色的纸做了一个心形的卡片,上面用汉语写着:妈妈节日快乐,我爱您!原来是乖巧的女儿为妈妈祝福节日,送妈妈的贺卡,这朴素的爱多么令人感动啊!

下午走访了6户低保户,有4户女主人都在刺绣,有两户盖了新房子,6户男主人都是打小工、短工维持一家生计。可以看出在乡、村两级组织的努力下,妇女们也在积极通过手艺增加家庭收入。如何使村民转变观念脱贫致富?从村民家里出来时我们的脚步变得沉甸甸的,这需要我们住村工作组好好的谋划,为他们脱贫致富找一条好出路。

民情日记3

吃过中餐,大家没有休息,忙着走访慰问贫困户。

到的第一户,是罗国宇同学的对口帮扶户。户主谢召凤,患风湿多年,肢体变形,不能行走。家中四人,两个老人均已年过八旬,且体弱多病,全家生活靠丈夫一人支撑。这些年,在罗国宇的帮助下,谢召凤家进行了危房改造,修通了水泥路,栽种了2亩葡萄、养了10多头猪、100多只鸡,摆脱了贫困。

看到我们到来,谢召凤倚着门打招呼,其丈夫老周立马跑来,一个劲地向我们介绍家里的变化,一个劲地感谢党、感谢政府。大家坦诚交流,相似一家。谢召凤问,象她这样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是否可以享受低保。随行的村同志就低保政策作了解释。罗国宇则叮嘱,对这种家庭要采取大病救助、困难补助、产业发展支助等形式给予帮助,让他们居有其屋、病有所医、致富有路。

走出谢召凤家,看到半山腰上一栋相对较差的房子,我们决定去看看。女主人刚从田里回来,还没吃中餐。户主曾令剑多年痛风,不能下地劳动,今天到医院打针了,曾母也是多年生病。一个小孩外出打工,但没赚到什么钱,过年回家是两手空手。驻村扶贫队的同志介绍,象曾令剑这种“因病致贫、打工不赚钱”的家庭,在农村贫困户中很有代表性。围绕这种家庭,大家进行了讨论。大家建议,一要提供一定的资金援助,缓解其生活困难;二要对具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进行技能培训和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尤其是就地就近的就业创业机会,提高自救能力;三要对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家庭,实行兜底保障。

走访完两户贫困户,天空已下起大雨。访贫慰问不能继续进行,我们回到住地围绕滩头村发展开展座谈讨论。

民情日记4

上午虽然下着小雨,大家还是冒雨考察了洪江区的恒裕竹木公司、洪江水电站、嵩云禽业、桂花园小龙虾养殖基地。

在恒裕竹木的生产车间,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一根根楠竹被迅速加工成为长竹块、竹制家具、竹制地板、竹制砧板。公司负责人介绍,恒裕竹木是一家“全竹综合利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竹资源利用率较传统的3%提高到了15%以上,走出了一条“开发楠竹资源、带动竹农致富”的发展路子。滩头村是公司的楠竹原料基地,平均每亩楠竹的年收入在500元左右。在嵩云禽业,我们参观了雪峰乌骨鸡省级原种场的电子监控室。这家被誉为湖南西南部的家禽养殖企业,年自养雪峰乌骨鸡100万羽,带动农户年出笼雪峰乌骨鸡300万羽。

看完嵩云禽业,已近12点,雨已停了。听说我是来自省畜牧水产局的,乡里的同志邀请我们去隔壁的桂花园村指导小龙虾养殖。这片小龙虾养殖基地40亩,是去年底由稻田改成小龙虾养殖的。我详细询问一些情况后,直接下到池塘,查看水质、水草和小龙虾长势。一边查看,一边和养殖老板交流,包括小龙虾的生长习性、养殖技术、苗种投放、疾病预防等,向他提了一些合理建议,感觉老板很受用。

一路考察,一路攀谈。滩头村支书老向介绍,村里有楠竹5000亩,葡萄、柑桔、杨梅等水果1000多亩,全村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近4000元。在这样的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如此好、收益如此高,让我感到意外,也感到兴奋。说起农业情缘,老向更是自豪。他从没外出打工,16岁起便在家里干农业,养猪、养鸡、养牛、养羊、种田、种菜,样样内行,现在办起了“岩砣休闲农庄”,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以上,年纯收入30万元以上。

现代农业大有作为。走在滩头村,到处都欣欣向荣的现代农业景向:葡萄、杨梅、黄桃“花落各家”,土鸡、土鸭、生猪“遍地开花”,农家乐、乡村游“悄然兴起”……滩头村“靠山吃山”,渐渐地吃出了现代农业的“味道”。

民情日记5

这一段时间很多村民地里的活儿大部分干完了农闲在家,也是我们驻村工作队了解民情,联系群众的时机。

今天早晨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吃完早饭,分组分村进行了入户了解、宣传党的惠农惠牧政策。

在窖卜子村贫困户王召才家,他的妻子高腊娣含着眼泪向我说国家的政策真好,刚从呼和浩特做完手术回家,如果没有享受精准扶贫政策,她已经得了十几年的腰间盘滑落症根本看不起,感谢党的好政策。她还说驻村干部和包扶干部得知她准备看病做手术的钱不够后,积极协助她在中国扶贫网上发布求救信息,共筹集了5000多元,感谢党的好干部。

高腊娣这次在呼和浩特附属医院做腰间盘滑落手术,打了6个钢钉,花费7.7万元。我向她详细讲解了医疗报销流程,同时准备给他们一家尽量争取办理临时救助,以此来减轻他们的负担。

贫困户宁润标、李虎、杨栓罗是这次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中正常脱贫的户子。入户时发现他们担心脱贫后没有扶持措施,及时向他们详细讲解了脱贫不脱政策的内容。

在什丙地村宁俊维家,发现他所居住的房屋属于危房,于是向他们一家详细讲解了国家危房改造政策,并签订了改造危房协议。

这一天下来,总共走访了29户,包括一般户和贫困户。村民们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能现场解答的尽量解答,有不懂的回村委会跟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再给答复。


民情日记600字5篇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