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的即兴演讲稿学生(精选14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我是高二(9)班的金兆阳,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期中考试留给我们的思考”。结束了秋游的欢声笑语,过完了一个几乎没有什么作业压力的周末,当你重新把课本塞进书包,你的脑海是否曾在一刹那浮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这次期中考试考的怎么样?”
看到试卷以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其实,这大可不必。那些过于欣喜若狂或是愁眉不展的同学可能是对于考试的本质有所误解,我想同学们可能不只一次地听过,考试,是对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的一次检验。没错,它是一次检验,但是如果你对它的理解仅限于此,那你就错了。它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而非结果。它是让你了解这段时间内自身学习情况的手段。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对这次考试进行坦然而冷静的分析了。
语文和英语是靠平时积累的学科,这两门学科的考试结果,会为你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基础和作文孰先孰后,完形和阅读孰重孰轻。拿到理科数理化的试卷以后,不要紧紧盯着上面的数字不放,而是可以看看失分是由于对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还是计算时粗枝大叶,是应该捧起书本对基本概念进行仔细研读,亦或是应该放下计算器对基本功进行磨练。文科也是一样的,我们面对试卷应该挖掘它的内涵,仔细研究蕴涵在它背后的东西。我们要让考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那就是明确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这就好像跑步比赛中掐表记时一样。让你知道自己的成绩,只是更好地提高你的速度的手段,而在赛程结束以前,这绝对不是你最终的成果。
面对考试成绩,我想对大家说的是,要“拿得起,放得下”。所谓“拿得起”,是说我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投入自己的精力,把学习“拿起来”,不要三心二意,有所顾忌;而“放得下”就是在面对分数,面对成功或是失败时,有一种坦然的态度。不要总是归咎于客观的不利因素,而从自身的原因考虑,做到无愧于心,做到过程结果并重。当你在平时的学习中尽自己的全力,在考试中不留余力的作答之后,而又何必一定要把自己的努力等价为分数来衡量呢?
其实,我觉得我们不必将一次期中考试的成绩耿耿于怀,毕竟,狭义地说,我们高中的学习还是为了那次最终的选拔——高考。在此之前,一切的沉沉浮浮都没有成为定论。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加快脚步,向前追赶。而现在,我们又站在一条新的起跑线上,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会遇到更严峻的挑战,也会有更多的机会留给你证明自己。最后希望大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在学习,同时也在各个方面有所提高,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谢谢大家。
尊敬的校领导、
各位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当栀子花开的时候,校园便唱起别离歌。
此时此刻,也许,我该重复你们听了许多遍的寄语:譬如感谢师长、感恩母校、感怀时代等等,那样很合时宜,但我猜想,你们并不爱听。上外的好,老师的恩,大家已经感受了4年,不会因为我的赘述而增减分毫。我所在的150多人的分社,有8名上外毕业生;领导着我们的两位总社副社长也是上外的校友。所以,赞或者不赞,上外的影响力都在那儿,不增不减。
我不是来唱赞美诗的。前几天,上外官网上的一张图片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位叫安来宁的校友席地而坐,倚靠在越野车的轮胎上,拨弄着吉他弹唱原创歌曲《再见,文汇路》。有点文艺,有点沧桑;似在向往,似在回避。今天早上,我特意走在文汇路上,努力地寻味安同学徘徊在此路的心情。我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这图片,是不是某种寓言——关于毕业后的寓言?
如果是,那么,我的发言便有了几分针对性。我讲的主题是:可以不成功,但须负责任!
6月上旬,高考结束的时候,曾流行一个段子:说是考上大学的同学注意了,要记得和没考上或者弃考的同学搞好关系,等大学毕业了好去他们的公司打工;考上一本的要经常联系二本的,未来家乡的领导没准儿就是他们。二本的要和大专的搞好关系,他们很可能就是你未来孩子的老师。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喜感或者荒诞。在座的诸位同学毕竟是上外毕业,应该不会去没考上大学的同学那里去打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诸位未来的职业生涯顺风顺水,相反,可能充满坎坷。以我不太丰富的经历测度,在毕业后的头三年里,诸位有可能经历三种感觉:
一是失落感。想想自己是堂堂上外毕业的,英语专八,还有一堆社团头衔或者考级证书,怎么着也应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份有前途的工作,最好还要是一份多姿多彩的工作。而现实中呢,过了一年半载的兴奋期,做公务员的可能会发现整日看似忙忙碌碌,但实则一地鸡毛,你的青春就在端茶倒水抹桌子中一点点耗费;做企业职员的,发现周围的同事斤斤计较,自己的上司欺上瞒下。理想和现实落差太大,于是便感到失落和迷茫。
二是孤独感。单位不再是校园,不是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人都能骂的地方。你可能发现,除了今天天气如何、着装怎样、金秀贤又演什么新剧了之外,你无法走进别人的心里,也没有人愿意走进你的心里。所谓的谈心,不过是彼此的窥探与拉拢。你会惊诧:笑脸与扑克脸,喧哗与沉默,在办公室里竟然没有本质的区别。孤独,你突然感觉,被深重的孤独感所包围。
三是挫败感。想必诸位中的不少人都会拟订人生的职业规划,第一年:打好基础,第二年当上单位先进,第三年晋升部门副职,第五年成为部门主管……如此,等等。这固然很好,但现实往往充满嘲讽,若干年后,发现那些预设的目标似近实远,自己一事无成,二十年余来未有之挫败感袭来。
李贺说,“少年心事当拿云”。想当年,从幼儿园而小学,从小学而中学,从中学而大学,一路鲜花一路歌,那种感觉,踌躇满志,信心满怀,深信不疑:“世界是我的!”
现如今,在历经“最难就业季”的种.种碰撞之后,年少的宣言则改弦更张为,“我是世界的”。再后来,历经焦虑、绝望、放弃、逃离之后,甚至开始怀疑人生:“我的世界呢?”“世界是我的”——“我是世界的”——“我的世界呢?”这就是诸位可能经历的心路三部曲。
当然,事实也未必真是如此。倘若真如此,那么,诸位要问,如何走过这段历程?
老实说,我也开不出什么药方。鞋子可以穿别人的,但路必须自己走。我想说,别怕,失落、孤独、挫败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关键是,即便在废墟上,也要让人生花开。
就拿孤独来说吧(现代人特别容易有孤独感),我敢断言,不为人理解、不被人认可、不受人欣赏所带来的“孤独感”,将是诸位要碰到的大难题。怎么面对?你必须牢固地树立一个理念:孤独是走向成功的炼狱场。
你看,莫言的成长就伴随着孤独,但也正是这孤独成就了莫言。因为“_”,莫言小学五年级没有上完就辍学回家放牛了。他除了读书,就是和动物说话来打发孤寂的时光。莫言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说,孤独是他的不幸,也是他创作的财富。他学会了承受、并享受孤独,才能超越孤独有所得。
即便是苏东坡这样的牛人,也有孤独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他在《西江月》中写道:“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那是何等的孤独!但他没有在孤独中沉沦,正如他在《定风波》中所写“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样的泰然自如。
我想,应对上述“三感”,得具备“三心”:
一是初心。在心底,永远为当初的理想与追求留置一方平台。“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这就是初心!初恋之所以那般妙不可言、那样刻骨铭心、那样百转千回,因为有那么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沉醉,厚得刺不穿的纯真。贪官不是生下来就贪的,他们也曾奋斗过,只是在他人生得意的时候忘却了初心!而那些沉沦者,则是在人生失意时放弃了初心!
二是信心。胡适在82年前,给大学毕业生开药方的时候就说,“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今天,它仍然适用。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有这么一位学霸,22岁进士第一名。廷试,与当朝最大的官二代秦埙同场,主考官为讨好秦埙的爷爷,权相秦桧,把秦埙定为第一名,这位学霸“被榜眼”了。皇上(赵构)读他的策论后,认为他“议论雅正,辞翰爽美”,亲擢为进士第一。牛不牛?
他不仅巨能考,词还填得好。在建康留守的任上,席间赋词《六州歌头·长淮望断》,痛斥主和派不修边备,屈辱求和,搞得同席的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右丞相兼枢密使)、抗金名臣张浚感动不已,罢席而去,饭都吃不下了。
这位学霸不仅词好,字还写得好!他的书法在南宋一代名气甚著,皇上一看他的字就说他“必将名世”。
此人叫张孝祥,南宋名臣。就是这么一位学霸型“男神”,他的职场也非常地不顺啦!起起落落,被贬官流放就像出门打酱油。在他生命尽头的倒数第二年,也就是他36岁那年,从湖南潭州(今长沙市)一把手的位置上,被贬官乘舟北上。屋漏偏逢连夜雨,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遇风受阻,船开不动了,连投宿的地方也没有了。这种情况下,他写了一首词,《西江月·黄陵庙》,有这么几句:“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他说: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江中浊浪滔天,涛声阵阵,在他的耳里,都是美妙的音乐。
这是何等旷达的胸襟!面对人生困境,始终保持积极乐观豁达的态度与信心。
三是责任心。无论成败,无论对错,你必须对你的所作所为负责。所谓三十而立,某种程度上是,在30岁之前,别人为你活着;30岁之后,你为别人活着。为父母,为妻儿,为家人,为社会,这就是人生的责任。
梁启超说,他的人生观拿两样东西做基础,一是责任心,一是兴味。责任心是强迫把担子放在肩上,是很苦的,而兴味是很有趣的。二者对冲、中和,生活才不至于忙乱、苦痛,才有恬静、愉悦。借用孔子的话说,责任心,就是“知不可而为之”,把成功和失败丢在一边,认为应该做的便全心去做;兴味,借用老子的话说,就是“为而不有”,做了,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其实,那也就是生活的艺术化。
告别,或不告别,人生都将远行。无数次告别和重逢组成人生。告别与重逢的连接线就是前行的路。同学们,在前行的途路上,永远保有初心,怀抱信心,负起责任心,即便遇上急流险滩,那也是人生的风景!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独立”。
我们都已经十二﹑三岁,进入中学了,独立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所谓“独立”,就是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独自料理一切。难道在优越的环境中娇生惯养惯了的我们,离开父母就不能生活了吗?不,不,绝不是这样的。我们一定能战胜自己,克制自己,独立生活的。只是还需要勇气与时间。做好一件事情,必然需要信心﹑勇气与一段该有的过程。同学们,十八岁就要成年了,我们距离成年只有五﹑六年了,怎么能再依靠父母呢?难道我们三﹑四十岁了还要依靠已经七﹑八十岁的双亲吗?
我们总有一刻会离开父母的,就像雏鸟长大会离开父母飞向蓝天,蒲公英会在一阵风吹过之后会离开父母,飞向未知的地方﹑充满疑惑的未来。老鹰在雏鹰很小的时候,就将它狠心地丢下悬崖,却只为让它学会飞翔,学会独立,以便生存下去,继续繁衍生息。既然动物们都有独立的时候,离开父母的时候,而且比人类早很多,而我们,又怎能退缩?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当然应该比其他动物具备更多的能力呀!那我们要学会独立究竟是为什么呢?对,为了生活,为了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为了让自己出类拔萃。
现在社会上的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如果不先学会独立,因为想家而耽误学习,便会跟不上社会的脚步,每次落下一小步,最后就会落下一大步,那样就会被社会所淘汰,那不是太不值得了吗?想家是肯定的,但要学会控制自己,不要影响他人和自己的学习。我们必须学会独立,现在只是暂时性地离开父母,每周还能见到他们一面,那以后呢?以后当我们可以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去闯荡自己的世界时,我们又该怎么办?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不断地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家虽然是一个温暖的避风港,但我们总不能一直当缩头乌龟吧!我们要尽早出来接受风雨的洗礼,困难的磨砺,使人生充满酸﹑甜﹑苦﹑辣。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更充实,才更有意义。
所以,我们要有勇气,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独立,更要时时刻刻地鼓励自己:“加油,你能行!”既然选择了实外西区这所寄宿制学校,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到。
每天上学放学,我都匆匆忙忙,根本关心不上周围的事物。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领悟到了一些人对生命的热爱。
那一天,下着雨,我穿着雨衣,照例低着头,急急忙忙往家赶。突然,一个身影闪过,我抬头一看,啊!是清洁工。
也许是清洁工累了,她坐在了石阶上。我仔细打量着她:五六十岁的样子,穿着黄色制服,套着一件盖到脚跟的雨衣;身上的灰尘早已被雨水冲刷掉了,留下的却是满身雨点的污痕;清洁工的眼角已经爬上许多皱纹,眼睛中流露出工作了一天的疲惫不堪。
休息了一会儿,清洁工起了身,拿起靠在一边的扫把,“刷刷”地扫起人行道来。她是那么认真,那么仔细,一丝不苟地扫起带着雨珠的落叶,扫完了再仔细检查检查,没问题了就前进几步,再扫……
我看着这个清洁工,直到她消失在蒙蒙细雨中。一刹那,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个如此平凡的生命,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劳动……她是多么热爱生命啊!在如此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却在创造着如此不平凡的生命价值!
敬爱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日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礼貌礼仪伴我成长》。
回顾灿烂历史长河,泱泱中华缔造了享誉千年的“礼仪之邦”。“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三字经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做子女的,年少时就应当学会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学习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节。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礼貌修养。人的礼貌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礼貌是一种认识,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文化,礼貌是在内心不断生成、积累而又外显于形的,伴随着社会提高发展的规范,它存在于我们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每个人的仪容仪表和行为习惯都是它体的表现。我们此刻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自身的成长,影响我们将来的发展。一个不讲礼貌的人,一个低级趣味庸俗的人,一个放松了自身思想品质培养的人,一个迷失了礼貌和道德标杆的人,那必须是此刻最需要我们去帮忙的人。礼貌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让我们相互帮忙,相互督促,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着装得体、不求时尚;说话礼貌、举止大方;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尊重师长、学会关爱;遵守交通、讲究卫生等等。
我们既是学校礼貌的创造者,又是学校礼貌的受益者。礼貌的举止,礼貌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好的礼貌礼仪习惯,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仅有具有深厚的底蕴、幽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才能称得上真正有内涵的美。
如果你失去了今日,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礼貌,那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同学们,
让我们一齐努力,
学做礼貌人,学做社会人,清洁环境,礼貌学校,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让礼貌礼仪之花在学校处处盛开,
让礼貌礼仪伴我们成长!
多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思考是风帆,引导我走向成功;思考是阳光,温暖我的心,思考是钥匙,开启我智慧的大门。做事要经过思考,学习要努力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小学时,我总觉得学习就是学习,干嘛要思考。不懂的知识请教别人就行了。我后来才明白:光读书不思考,只会使你成为书的奴隶。我渐渐养成了认真思考的习惯。
碰到自己不会做的难题,就先查阅资料,然后认真思考题目是什么意思,用哪种方法解答,解答的方法、过程对不对,这样解答的根据是什么。只要思考周全、细致,就会获得成功。如果是真的想不出来,就大胆地请教老师和同学,让他们帮助讲解,这样一来收获就大了。所以我做作业时一般是独立做,独立思考,若是真的不会,才去请教别人。这样思考,就会在学习上过关斩将,攀上知识的高峰。
有一次,我在做数学题的时候,被两道证明题卡住了。我仔细看看第一题,好像是老师讲过的。我反复琢磨着,思考着,一遍一遍地理清思路。突然,我茅塞顿开,找到了解题方法。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文明的话题。都说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现在把花里胡哨的衣服,个性的发型,打架斗殴,逃课作为一种个性的追求,我们要遏制这样的行为,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心灰意冷的青年人,因为遭受了巨大挫折,决定自杀。在临死之前,他努力回忆自己二十多年的人生经历,想到自己读中学时的一件事情。那是一节美术课,他画了一棵风中的杨树。这时他的同桌羡慕的对他说:“多么挺拔伟岸的一棵杨树!你也许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呢!”老师也走过来,对他的画评价很高。多年过去了,自己竟然也忘记了继续画画,毕业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同桌。他决定活下来,感谢他的同桌对他的鼓励,成为一名画家。几年后,他果然成为远近闻名的山水画家。
同学一句不经意的话,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重要,可是你的一言一行,其实都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当注重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我们言谈举止的每一个细节入手,自觉遵守文明礼仪。
当你踏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学校的时候,是否会想起那些经常手拿扫帚,埋头辛苦扫地的同学;当你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漫步徜徉的时候,怎么可以漠视那尽情飞舞的果皮纸屑,而不伸出双手?你怎么忍心让干净的墙壁,留下各种笔迹和串串脚印,还发出幸灾乐祸的笑声呢?你怎么能在你同窗好友的面前演刀光剑影、插队哄抢呢?你怎么可以背着老师、家长私自出校门、出家门,全然不顾他们的感受呢?难道你没有察觉到师长眼神中那一丝担心、那一屡疲惫。同学们,美丽的校园不仅仅需要每个人的付出,更需要你我的文明举止呀!
英国作家狄更斯曾经这样充满深情地描述生命的意义:如果我能够弥补一个破碎的心灵,我便不是徒然地活着;如果我能够减轻一个生命的痛苦,抚慰一个生命的创伤,或者让一只离巢小鸟回到巢里,我就不是徒然地活着。那么,如果你是一名朝气蓬勃的中学生,我相信你的信念也一定是:不让自己徒然的活着!
同学们,让我们在生命开始的春天里,在这明媚的三月里宣誓: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引领文明风气、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使我们的大家庭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充满活力!不让自己徒然的活着!
社会正在进步,时代正在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正在提高。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我们就必须讲礼仪,有着高素质才能跨进新世纪的门槛,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公民。
古人云:“自修齐,至治平”。不错,要干大事,就必须先学好礼仪。罗曼 罗兰也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合格中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像普列汉若夫所说的“道德的基础并不是对个人的幸福的追求,煞是整体的幸福,即对部落、民族、阶级、人类的幸福的追求。”
一个有高素质、有道德,懂礼仪的人,必定会引来旁人的赞许和祝福。即使你再怎么不出众,但是你那处处为人民着想,毫无怨恨、纯真的神情,足以让人记住你的名字、记住你这个人。在一个穷困潦倒的乞丐面前,你只要伸进口袋,拿出十分之一或者是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的钱给他,就会在他心中默默的为你祝福。在一个已经失去勇气活下去的人面前,你也许只要给他一个对生活充满快乐的微笑,说一句激励他的话,那么就会令他充满对生的希望。在这一瞬间,你的面容也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在生活中,很多不经意间发生的事,足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礼仪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个很小很小的动作。
“孔融让梨”—— 一个各位再也熟悉不过的故事。四岁的孔融之所以使各位敬佩,正是因为他懂得谦让,懂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懂得使别人快乐,懂得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虽然还是一个四岁的孩子,但是他的那种精神足以让人敬佩一生。比那些满腹经文,却只懂得说,不会做的大人要强上百倍。这件小事之所以会被后人所传颂赞扬,就是因为四岁的孔融做到了道德礼仪。如果一个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礼仪的人,那他也是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人。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会自夸自大,相反一个无修养、无道德的人,将会到处炫耀自己的功勋。就像宣永光所说的那样“无道德,是狗材。无知识无道德,是弃材。既无知识又无道德反自以为有知识有道德,是杀材。”
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情。身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已经不在是一个孩子了,懂得的事情、道理也不断多了,甚至已超过了一些大人。当然,我们就更应该懂法律、爱祖国、尊师长、礼待人。所以,生活处处有礼仪。我们不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礼仪,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礼仪。在校园,在家中,在各种公共场所,都不要忘记礼仪。文明礼仪不是靠一个人遵守的,它靠的是我们各位,一个集体,只要人人都遵守礼仪,讲道德,那么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而一个不讲文明礼仪的人,也将跟不上潮流,被社会所淘汰。在学校,我们应该做到尊敬师长,认真听讲,和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回到家应该孝敬父母,要懂得感恩。在一些公共场所应该讲秩序、举止文明、轻声细语。我们还要爱护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生命。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足。
讲文明树新风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同学及他人交谈时,可能会不经意发出一句简单地问候;做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情;给需要帮助的人行个方便有句名言说得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为一件文明的好事很小,就不做;认为一件不文明的坏事很小,就做。
在电视上,我曾看过这样一个广告:一位年迈的老奶奶上了公交车,没有空位,她提着东西摇摇晃晃。坐在她身边座位上的青年们窃窃私语:你让吧!你让吧!这时,一位好心的叔叔从公交车的后面跑上前来,拉着老奶奶的手,把她扶到自己的座位上。
啊!讲文明树新风就是一个空位呀!
记得去年三月,我校以挂提示牌为主题:提醒同学们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爱护校园公共设施、花草、节约用水等。大家纷纷利用废旧物品,经同学们灵巧的双手,设计成各种各样图形,在上面书写着幽默、风趣的文明用语。悬挂在醒目的地方,时刻提醒同学们讲文明树新风。
还记得上个月我当值周生时,曾见过这样的场面:一个个一年级的小同学在操场上捡垃圾。当我走上前问他们是几年级哪个班时,他们只说才入学的,却没有说出班级和姓名。讲文明树新风就在一个举手之劳的动作,不分年龄。
在社区,一个小男孩放风筝时,不小心风筝挂在了大树上。取下风筝只能借助花园的长椅,为了不弄脏长椅,让人们累了能够坐在椅子上休息,他在长椅上铺上一张纸,小男孩儿摘下了风筝。
原来,文明是一张纸的厚度呀!
由此可见,讲文明树新风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也十分广泛。它是沙漠旅行者不可缺的一瓶水;是咖啡中的一块方糖;是一叶方舟。带我们驶向美好生活的彼岸。
让我们携手并进,一起迎接文明使者,在心灵深处绽放出一朵朵沁人心脾、圣洁的文明之花吧!
钻石,拥有世界上最耀眼的光芒。然而,你可曾想过,这块纯碳在被人们发现之前在地下经受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烈火的煎熬?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并不是所有成功的道路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的后面是无数次失败,失败不要紧,重要的是如何对待失败。
古今中外,有多少声名鼎沸的人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在编著医学宝典《本草纲目》时,走遍大江南北,尝遍千千万万种草药,无数次挫折他都不曾退缩。终于为后世留下这医学巨作,流芳百世。像李时珍这种面临挫折和失败,迎头而上,不屈不挠的精神难道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发明大王”爱迪生被誉为是将电的福音带到人间的天使。现在享受着电灯的福音,可曾知道,爱迪生是在多少次失败中才成功的?
爱迪生为了寻找一种适合做灯泡灯丝的材料,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他总共试验了几千种材料但都不合适,不过爱迪生并不灰心,他说:“至少我知道了这些材料是不可以做灯丝的。”在无数次失败后,他终于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材料作为灯泡的灯丝,造福了亿万人类。爱迪生在面临无数次失败,却仍不灰心,仍然坚持着,相信一定会成功的信念是我们走向成功之路不可或缺的,我们要学习爱迪生这种挑战失败,战胜失败的精神。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在失败面前都能如此坦然。
著名文人柳宗元一生也是坎坷的,但他没有做到面对失败,永不服输。他在被贬官后就意志消沉,寄情于山水中,最终因过度抑郁而英年早逝。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在失败面前我们不能像柳宗元一样意志消沉,而应积极进取,相信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失败是成功之母,就像钻石这块纯碳一样,即使是面临如此的煎熬仍不放弃,才能闪出最耀眼的光芒。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记住,人生道路上无数次失败之后总会有最傲人的成功,要有战胜失败的勇气,就一定能通向成功的彼岸。
在生活中,有些人总认为失败是很丢人的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是会被人嘲笑的。但实际上,失败也是有意义的,是有它的价值的。失败也是一首激发斗志的歌。
失败常常是成功的前奏,正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失败是什么?没什么,只是更接近成功,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除非停止尝试,否则没有失败。泰戈尔说过:“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通过。”所以,失败也是一首奋进的歌。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失败之歌的实例。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爱迪生一生有过许多的发明,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电灯,因为电灯的发明与使用,使世界充满了光明,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在电灯的发明过程中,最难的就是找到合适的灯丝,这一过程是艰辛的,爱迪生使用了大约1600种耐热材料和6000种植物纤维,经过一次次的实验,终于在1879年10月21日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使用价值的电灯,不过这盏电灯的使用时间并不长,所以爱迪生还是不满意。因此,他又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终于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电灯,使用寿命可达1200小时。在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不可记数的失败,但这些失败却为爱迪生铺垫了走向成功的道路,当走过了所有的失败之后,最后剩下的,就只有成功。
除了这个例子以外,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那样的事例,例如张海迪,虽然身体残疾,但她对生命依然坚持不懈……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失败,只是因为认识的不同而造成了不同的结果。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它反倒会使我们离成功更近一不,使我们慢慢走向成功。
失败是一首激励我们的歌,失败是一首鼓舞我们的歌,失败是一首振奋我们精神的歌,失败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先导。失败也是一首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微笑着面对失败》。失败,好像没一个人欢迎它的到来。它常常令人一蹶不振,看到它,想到的都是诸如“失意,深渊,沮丧,痛苦,迷茫”等这些让人头疼的字眼。其实,失败并不表明你就是一个弱者了,它只意味着你有敢于尝试的勇气;失败并不能说明你的能力,它只意味这你会变得刚毅;失败也并不表明你应该放弃,它只意味着你还需要加倍努力。大家还记得我和于淼唱的那首名为《微笑》的歌吗?可是,你们知道这首歌女声部分的原唱是谁吗?
她叫桑兰,是一个残疾人。桑兰原本是国家队的一名体操队员。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造成终身残疾。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运动,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的一名教练探了一下头干扰了她,使她的动作变形,从高空栽到地上,而且是头部先着地,导致她头部以下除双手外都瘫痪了。但这个笑容甜美的姑娘在遭受如此重创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过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桑兰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因为她的坚强乐观,美国院方称她为“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光辉形象”,而那么多美国普通人去看她,并不只是因为她受伤了 ,而是为她的精神所感染。国务院总理钱其琛在看望桑兰时说:“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都知道你这位勇敢女孩的`事。”
美国总统克林顿,前总统卡特和里根都曾给桑兰写过信,赞扬她乐观的精神。虽然,桑兰在体操赛上输了,而且付出了代价,但她那种微笑着面对失败,用自己的毅力战胜失败的品质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有的人失败了,就轻易地放弃了唯一的生命,其实,这样做是最愚蠢的行为,改变不了世界,也改变不了失败,所以,以正确的方式去攀越失败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我知道,有些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但我们也一定要时时告诉自己:失败并不表明你没希望,它只意味着你将有更好的前景;失败并不表明阳光离你而去,它只意味着黎明越来越靠近。失败并不可怕,它只是人生中的一段小插曲,正因为有了它,生命才变得厚重,变得有意义。同学们,昂起头,用微笑——人类最美的表情去面对失败吧!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爱的教育这本书令我思考,在这纷繁的世界,爱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走进书中,和一个意大利小学生去寻找这个未知的答案。
爱像空气,春天在我们的身边,因为无影无踪地被我们忽略。爱是春天的雨,滋润着破土而出的小草;爱是夏天的雷,迎来了美丽动人的彩虹,在假期里,我捧着亚米契斯的著作。
我读着那看似平凡、实则真实的故事,望着那细微而又善良的词句。《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他听说的只是一件件惊天动地、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爱”。这本书把爱写得淋漓尽致,不管是父母的爱,还是老师同学的爱,都让我进入了一个爱的世界。
在一篇篇真诚的故事中,在每月例话中的少年笔耕这片文章这片文章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文中的叙利亚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的父亲在铁路上作雇员。叙利亚每天晚上悄悄地帮助父亲抄写,经常很晚睡觉。早上的叙利亚总是睡意朦胧,功课在走下坡路,他的爸爸一而再再而三地误解并斥骂他。叙利亚听了心如刀割,但他还是这样做。有一天,叙利亚在誊写时不小心碰翻了一本书,此时他的父亲已知道了这件事,充满了懊悔和慈爱。从此,一家人在爱的怀抱下同甘共苦。
读了这片文章,我不禁热泪盈眶。想想文中的叙利亚从小就体贴父母,勇于承担责任。在想想自己,经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爱是什么?爱是当你漂泊时需要停靠的港湾;爱是什么?爱是你寒冷时需要的怀抱;爱是什么?爱是茫茫宇宙中最富生命力的那颗星;爱是什么?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体现在金钱。
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底线。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了楼,他才下楼。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公共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个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就是一个不遵守公共文明的历史教训。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也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又有谁会肆无忌惮地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饮料瓶、食品包装袋,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
当我们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扔进垃圾桶时,在拥挤的公车上让座给老弱病残;在公共场合用轻声细语代替大声喧哗;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懂得宽容待人;在别人处于困境时能够伸出援助之手,文明也随之产生。一个简单的行动,一个小小的改变,一颗博大的心灵,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措,都体现出你的文明,文明的礼赞永远属于你,文明之歌也会为你而演奏。
小手拉大手,文明全社会,从现在起,从我做起,让我们一起掀起文明的热潮,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为学校争光,为祖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