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关于弘扬延安精神发言稿(精选3篇)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延安精神是我党,也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促进自身成长,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中国梦的快速实现。为此我结合自身生活和工作,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
一、 始终坚持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最核心的内容,是延安精神的最集中体现。艰苦奋斗既是一种思想和精神境界,也是一种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面对生活和工作,我们要不怕苦,要积极进取,敢于奋斗、敢于拼搏。中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没有不继续艰苦奋斗的理由,即使以后发展起来、富强起来了,我们仍然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的教育事业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枯燥的,如果我们没有这种精神,我们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就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服务,就很难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只要不怕苦、不怕累 ,踏实奋进,才能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二、 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对于我们党员教师,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切实维护学生利益和学校利益。要尽可能多地深入学生群体,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认真调查研究学情,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使他们不但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而且尽快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就是解放思想,只要与时俱进才能开拓创新,有所发展。我们党员教师要解放思想,深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向优秀党员和教师学习、交流,全面提高自身水平,为祖国培养新时代的栋梁之才。
四、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的灵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无论是坚持艰苦奋斗、与时俱进,还是坚持为人民服务都必须坚持都要靠实事求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党员、教师只有坚持了实事求是,才能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际,才能把教育真正搞好,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五、坚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虽然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国家并不富裕,人均水平还很低。所以依然有必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员要起到带头作用,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不要铺张浪费和超前消费,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长期坚持,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同
时也要教导孩子们勤俭节约,不要随意浪费纸张,教育他们保护环境、爱护森林。
六、坚持真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必须始终坚持的三大优良作风。批评是为了团结和进步,自我批评是对自己的剖析和反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能够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水平,培养良好的心态,促进自身不断完善提高。我们要时时刻刻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不论是生活问题还是工作问题,都要用心的反省。只有经常的深入反省,并且不断改进,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在教学中,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孩子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只有如此真正、彻底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更加茁壮地成长。
总之,通过这次“弘扬延安精神大讨论活动”,我在思想深处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决心从自身做起,从当下做起,真抓实干,改进工作,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政党更要有一种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壮大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创造出影响深远的精神力量,成为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精神支柱,成为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就是这样一颗璀璨的精神瑰宝。伟大的延安精神体现了我们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其灵魂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前进方向。回望延安时期,那真是一个革命理想高扬、革命激情燃烧的年代。尽管当时延安的物质条件是那样艰苦和匮乏,却成为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人们所景仰所奔赴的精神高地。同志高度重视理想信念问题,他的许多讲话把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讲得很透彻很深刻。今天我们弘扬延安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同志的要求,立根固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挺起精神的脊梁。只有这样,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才能经得起各种诱惑和风浪考验,防止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延安精神蕴含的最宝贵内容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毛泽东思想到延安时期得到多方面展开从而达到成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4卷本,延安时期写的占总数的70%以上。贯穿这些文章乃至《毛泽东选集》的思想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说过:“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发展的。地球是在发展的,太阳是在发展的,这就是世界。停止了发展就不是世界。”我们所要的“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这些话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今天我们弘扬延安精神,就要传承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和发展实际相结合,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不断在实践上有新突破、在理论上有新发展,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
延安精神犹如一座富矿,内含着方方面面的执政思考和政权建设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的成功经验。延安时期,我们党在陕甘宁局部地区执政和相对和平的环境,使有些党员干部滋生了追求享乐、贪污腐化、脱离群众等不良习气,严重威胁到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1938年8月,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经过试行后于1939年正式公布。仅1938年到1939年两年间,边区司法部门就严格判处180多起贪污腐化案件。今天,我们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要不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政治智慧和精神力量,注意挖掘延安时期从严治党的经验,特别要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经验中汲取力量,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勇于担当、为官有为。还要全面挖掘那些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契合的成功经验,让延安时期那么一种忘我劲头、那么一股昂扬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精神始终保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延安时期是党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伟大历史性转折的时期,也是中央党校获得空前发展、在党的事业中大放异彩的时期。中央党校是中共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组建的第一所干部学校。从1935年11月党校恢复起,到1947年3月撤离延安,在陕北历时20xx年4个月。延安时期,中央党校的规格规模大幅提升,并在延安整风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央党校兴于延安、强于延安,携带着延安的红色基因,与延安精神相伴成长。这也促使我们党校人一定要在弘扬延安精神上起表率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施质量立校的办学要求,落实从严治校的基本方针,把延安精神蕴含的严的标准、实的要求体现到党校教学、科研、管理和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中,使中央党校在新形势下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延安精神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它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它像一颗耀眼的星星照亮着中国大地,使这种精神世代相传。它是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导下,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高度统一的体现。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其主要之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民主和团结的精神、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等。正如精辟概括的那样:“延安精神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
一、坚持正确的群众观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也是延安精神的精华所在
延安精神是中国我党在延安时期精心培养和全面构成的先进的群体意识。从中国我党的群众线路可以看出,中国我党最根本的动身点是一切为了群众, 最重要的支持点是一切依托群众,最成功的切进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往,最闪耀的闪光点是为民、务实、清廉。宏扬延安精神、坚持群众线路,对推动机关转变作风、展开好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入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冷漠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党眼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情势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这“四风”上,其中最核心的是少数党员干部脱离了群众,思想上轻视群众,感情上冷落群众,对群众的困难和疾苦漠不关心,这严重削弱了党的战斗力。对此,以为的新一届党中心部署全党展开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以整风的精神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深进分析发生题目的缘由,努力解决作风不实不正不廉题目,这本质上就是要整治党的作风,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我党人政治本质,恢复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
二、坚持正确的群众观,就要改进作风,进步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
作为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增强党性修养,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以德修身,切实把服务群众、为广大群众谋取利益作为谋划工作、落实决策、化解矛盾的根本动身点,把群众是不是同意、是不是答应、是不是兴奋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得失的标准。
要关注群众需求,维护群众权益,说群众想说的话、办群众想办的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敏锐感知群众冷热,关心群众诉求,通过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水平、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回属感等多种方式,解决企业职工最迫切、最现实的困难和题目。我们不能为官一任只斟酌如何满足自己的私利,只图自己方便享受而不顾群众的利益,不顾党纪国法的束缚。只有自己的境地高了,没有私心杂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具体而言,就是要增强联系、团结、服务群众的能力;就是要善于听取不同声音、聚集民智、聚集民力;就是要在制度框架内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
三、坚持正确的群众观,就要聆听群众意见、了解真实情况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基层,在实际工作中“看闻问切”,从群众中了解情况、汲取营养,发掘群众中隐躲的聪明,避免“闭门造车”、“唱独脚戏”,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把群众的创造吸收到文件、讲话、文章中来,使我们的思想和举措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解决实际题目。要做“明眼人”、“有心人”,努力获得那些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容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既要解剖麻雀,也要了解全局;既要听顺耳话,也要听逆耳言;既要到工作先进的地方往总结经验,也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往研究解决题目。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当率先垂范,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名,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清正、清廉、清明。
有人说我们坚持过去的传统,很多是左的东西,是只反右不反左。我们坚持按党中央的决定、决议和主导思想来辨别是非,坚持正确方向。今年的《炎黄春秋》杂志第四期上有一篇文章“四千老干部对党史的一次民主评议”,是北大一位教授郭道晖写的,他当年参加过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讨论的记录和简报整理等工作,他把当年中直机关组讨论中一些同志对毛泽东同志的不满意见和评价发表出来,并说“他们‘违心’地接受了最后通过的正式决议”,而正式决议“只是根据领导和主持起草的少数人的判断作出决定”的,就这样否定了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历史决议”。我们认为党内有那些看法,特别是一些挨过整的同志有些不满情绪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在会上说出来说明这次讨论是发扬了民主,是能畅所欲言的。后来邓小平同志在会上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有过几次讲话,我们记得此前黄克诚同志也有过一次重要的讲话,受到欢迎,大家接受了他们的正确主张,因此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获得一致通过。而“炎黄春秋”上的这篇文章并没有举出这些发表不满意见的同志不接受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的事实,轻易地做出否定这个决议的结论是错误的。对于不符合党的决议的这些言论我们应该表明态度,就是不赞成这种说法,我们只能坚持党的决议的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