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精选31篇)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精选31篇)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1

为深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推进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加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立场教育,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为民意识和廉洁意识,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贯彻到整个工作当中。

我们的权力是为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

常有这样一种说法,“基层干部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摒弃杂念、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常思肩头之责、常念组织信任、常感群众期望之重,时刻将群众的利益诉求放置在心中,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要拥有“舍我其谁”的魄力,在困难、矛盾、风险面前,把责任扛在肩上,敢啃“硬骨头”,遇难不畏、见险不退,努力让自己负重前行。

其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是唯我独尊,滥用职权,而是谦虚为怀,忠诚履责,甘当公仆。不断地自我革新、自主学习,坚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也”,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走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扑下身子办实事,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时刻铭记自身共产党员的身份,炼就一身硬作风,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2

群众是相对于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而言的一个广泛社会群体,是中国共产党的立身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践行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既是党的从战略思维、政治高度、全局视野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中共中央关于作风建设八项规定的延伸。这项活动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都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牢固确立群众意识,随时想着群众,处处依靠群众,事事为了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党性观念的源头。把群众意识贯穿于我们党工作宗旨、方向、途径和目标的各个方面,是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和关键。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确立群众观点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同志1943年10月在《切实执行十大政策》一文中指出:“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同志20xx年12月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指出:“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到群众之中,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在群众最盼的时候慰民心,在群众最急的时候解民忧,在群众最难的时候办实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总之,党的群众观点就是承认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群众观点这个被社会理论和社会实践铸成的认识基石,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成为我党考虑问题的第一前提。

到群众中去是正确决策的科学阶段和必要部分。各级党委政府、各执法工作部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除了必须坚持依法决策、按规则和程序决策、决策权责统一之外,还必须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到群众中去,切实落实群众在决策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并形成系列制度。

为群众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独具的思想作风。同志指出:“一些领导干部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很重要的是政绩观出了问题,个人主义思想在作祟。”因此,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确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以群众愿意与否、满意与否、高兴与否作为评价政绩的唯一标准,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姿态察民情、消民怨、解民需,回归干群的鱼水关系。渭南市多年来把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民生,抓好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医教保等切身大事,使得群众的幸福指数与GDP同步得到增长。此外,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渭河综合整治任务,加大渭北旱塬和中部盐碱滩涂地区扶贫攻坚力度,着力推进秦岭北麓避灾扶贫移民搬迁,让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高了最低层群众的收入,扩大了中等收入群体,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宗旨服务群众,时刻想到群众,事先谋划为了群众,是已被历史证明的中国共产党考虑问题的思维特征。

主动为群众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同志20xx年11月在《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一文中指出:“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一论断为我们主动服务群众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也是我们“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基本尺度。“照镜子”主要是对照学习党章,深入基层调研,顺应群众要求,查找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正衣冠”主要是严明党的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端正自身行为,维护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查找“四风”产生的原因和背景,自我净化、自我提高,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治治病”主要是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作风方面有问题的党员、干部要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要及时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只有如此,才能逐渐增强为群众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参与。

建立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是党的工作规律。首先建立与群众的协商对话机制。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是到群众中去的第一步。群众相信我们,寄希望于我们,才会把心中的忧虑、怨气、困难表达出来。其次建立岗位践行机制。从上到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必要的,在此过程中,还应注重每个人本职岗位的具体践行。不能办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甚至“吃拿卡要”,与党的群众路线格格不入。要把全体机关干部岗位践行群众路线、提高工作效率、开展“马上就办”的活动长期坚持下去。此外建立制度保障机制。一般而言,制度是由人制定或自发形成的,具有普遍性。它是激励、支配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和规则体系。只有把践行群众路线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以及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结合起来,形成检查、督促、举报、反馈、奖惩的良性机制,群众意识才能牢固而持久地表里如一地形成。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3

雷锋同志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青年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要以民为主,以民为盾,以民为师,以民为镜”。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造和基本方针,是党的传家宝,是中国共产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心系群众。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是一部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新的胜利,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并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走好群众路线,不仅是我们时代的要求,更是历史的使命。

心系尊重就是要坚持以民为本。党的报告提出:“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要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时时刻刻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处处、事事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着想,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掌好权、用好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不能喊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干着谋一己私利的勾当。切实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做到廉洁奉公、忘我工作。把无私奉献当作人生的幸福,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

心系群众就是要联系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则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群众在你心里有多重,你在群众心里就有多重。当你的主张不能得到群众理解时,首先该把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上,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立场来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承受能力。带着深厚感情,走到群众中去,才能集思广益,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心系群众更是要服务于民。焦裕禄、孔繁森、万立春等等一些党的好干部,凭什么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凭的就是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凭的就是一腔真抓实干的热血,凭的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品格!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只要心中有人民,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 时至今日,将历史的、辩证的、实践的群众路线作了进一步诠释和发展 ,在答记者问时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干一寸胜过说一尺”,这不仅仅是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也是一个道德品行问题。光靠两片嘴唇会说,没有行动,组织不会信任,群众更不会拥护。

积极走好群众路线,大力开展党的教育实践活动,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工作作风,既是时代所需,更是时代所“逼”。跨越赶超的号角已经吹响,宏伟的蓝图振奋人心,神圣的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一起,心系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用我们的智慧和激情,铸就明天的辉煌!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4

曾说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一个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上,一个词汇打破历史性记录地出现了145次,而这个极普通的大众性词汇,就是“人民”,而这个举国瞩目的大会,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充分而彻底地体现着这个执政党崭新的人本理念和为民情怀。作为这个成立92年、拥有近8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她的“三大作风”的法宝之一,就是“群众路线”。她号称其不断践行和实践的群众路线,是该党不断壮大、兴盛发展、具有不竭动力和永久旺盛力的生命线。

中国共产党曾向中外媒体表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它在今天被赋予了更加崭新的涵义。“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的报告更加明确了走群众路线、做群众工作的新的重要含义,更加有力地证明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中国革命的斗争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回顾我们党在战争年代能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和颠覆。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党依靠群众,依靠信念,勇于胜利,取得了历史辉煌的伟大胜利。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佐证。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具体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群众路线是我党发家和发展的传家宝,既有理论上的成熟,更有实践上的检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管时代怎么变革、经济如何发展,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放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改变,否则,我们就会丢掉执政的土壤、丧失执政的根基。党的群众路线关系着民心向背,左右着党群脉动。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执政环境的优化,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人民公仆”变为“群众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从心理上拒绝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诚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其行为却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要保证群众路线不失其根本实质,必须要提高走群众路线的能力,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党员干部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党的所有工作和一切发展都需要群众参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党的领导、实现科学执政的最好“助推剂”。党员干部要发挥宣传的作用,通过建立党群思想沟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见、建议的新平台,把群众组织、调动起来。

新时期,新任务,党给我们广大党员提出了更高的奋进目标,要求我们从更加善于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管任何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撑和基础,这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新生动力。群众路线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思想,把党的奋斗目标凸显集中地概括了出来,认真学习领悟,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具体工作之中,切实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在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完善的社会福利,愉快和谐地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着力树立群众观点、着力解群众决突出问题、着力改进工作作风、着力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努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这正是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

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走好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群众变得尤为重要。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是要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地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当成我们的衣食父母,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群众路线不是简单的送温暖和施恩惠,是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时刻关注大众民生,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真情为百姓排忧解难。“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群众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最有力的后盾,这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坚持群众路线,将权力用于群众之中,权为民所赋,亦当为民所用,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服务和奉献,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多干实事、多办好事,努力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职能优势,将权力化作服务群众的工具,引导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队伍积极为群众服务,当好群众的“勤务兵”。

就国企而言,存在着企业效率与职工个人利益、企业盈利与职工劳资待遇、企业利润与职工生活福利、企业条件与职工生产环境,以及企业管理发展模式与职工切身利益的享受分配等错综复杂、相互制约和情感交结的操作环节及法规流程。作为国企党员干部和领导,更应该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和职工的沃土之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企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职工、政治上代表职工、感情上贴近职工、工作上为了职工,一切从职工群众的利益出发,多为职工群众着想办事,大走群众路线,实施厂务公开,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以调查研究为基本手段,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不断解决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分配等各方面的基本问题,达到均衡、和谐、有力、成效,才能使企业和职工群众共同品尝到改革发展的硕果、享受和谐进取的乐趣、体验恪尽职守的快乐、拥有积极奋斗的希望,才能得到职工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才能在国企建设和事业发展中取得新发展,迎得新胜利。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5

市委全会明确指出,成都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依靠群众和为了群众有机结合”,这实际上回答了改革“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

改革的唯一价值,是为人民而改革。如果改革红利不能惠及最广大群众,改革将会失去动力、丧失意义。回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每一次的重大改革突破无不来自广大群众的实践和智慧,也无不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次市委《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了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生态权益,让全体成都人民更好更公平更广泛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贯彻过程中,尤应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对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改革的决策,要建立社会稳定评估机制;遇到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时深入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情况怎么样,群众诉求是什么,改革能给群众带来利益有多少。要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进一步把发展的“蛋糕”做大和分好,使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成为群众普遍受益的过程。

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也必须依靠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基层是最好的课堂。比如“北改”这场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破解旧城改造难题的探索与实践,解决的难题不仅在一案一例,而且为旧城改造、创新社会管理探索了行之有效的经验,也汇集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正能量,其中“群众自主”就是一个最大的亮点。还有龙泉驿的生态移民工程,也是从群众利益出发,激发基层智慧,对城镇化中“人往哪里去”的深层次问题作了有益探索。实践证明,凡是从群众利益出发的改革,就能激发群众最大的参与激情,就能创造令人惊喜的改革新招。正如省委书记王东明所言,“再好的改革,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很多看似复杂棘手的问题,只要真正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老百姓参与讨论处理意见,难题就能够妥善平稳解决。”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全面深化改革这部鸿篇巨制,就是要靠广大群众共同谱写,共同描绘。

特别是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每一步怎么走、为什么这样走,都要让群众知道,让群众理解;改革的好处,也要让群众看得到,更能摸得着。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改革的共识。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离开群众的支持就仿佛唱独角戏,最终会唱不下去。只有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群众充分参与进来,方能干群一致、上下同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革只有一个指向,为人民而改革,这是改革的根本价值;改革只有一个标准,尊重人民意愿,这是改革的基本立场。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鼓声已经敲响,改革任务越是繁难复杂,越要善用群众的参与热情、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完善群众的参与机制,让一切推动社会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6

从下半年开始,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重点在于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使广大群众受益。领导干部是为人民办实事的核心力量,是否能够走好群众路线,对于党的事业来说至关重要。然而,作为下一梯队的年轻干部后备军,增强群众观念,也同样需要比量齐观。

一、要正视年轻干部 “群众路线”的缺课问题

上一个世纪以来,我们经历了超越一般速度的革命、改革和发展,社会环境的剧烈转换使每一代人都形成了鲜明特色,不同年代的党员干部也是如此。“80后”干部成了一批年轻干部的代名词,这个称呼里有对年轻干部自信、个性,有想法,有激情特点的褒扬,也包含对其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的描述。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称呼中,“群众”这个词的感情色彩并不浓,年轻干部在众多的课程中缺了“群众路线”这一个必修课的学分。

1.部分年轻干部缺少对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感情

逢入必考的制度使得公务员队伍更加规范化和高素质化,但是也产生了一批年轻的考试专业户。这样产生的年轻干部,从出家门到进校门,再到机关门,成长环境较为单纯,与家庭、学校及工作单位以外的社会接触较少,缺乏与群众深入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很难与老百姓产生深厚感情,难免造成群众观念淡薄。还有少部分年轻干部由于生长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和平安逸,滋生了高人一等的错误观念,认为群众受苦劳累理所当然或命运使然。这样的后果就是,年轻干部在工作和实践中容易忘记党的群众路线,自己拍脑门决策,按自己的好恶办事,难以从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满足群众需要为出发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身在群众却不能心系群众,自然与群众逐渐疏远,工作作风也日益为群众所诟病。

2.部分年轻干部缺少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认识

众所周知,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回顾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90年光辉历程,无一不是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而推动社会发展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然而大部分年轻干部缺乏对这段长久曲折历程的感性认识,无法体会到没有群众的汗水、泪水、血水争取到的物质、精神、政治文明条件,就不会有现在生活、教育、成长的良好环境;无法参透群众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同时,年轻干部普遍对个人的将来前途考虑得多,对群众的力量作用思考得少,这从思想认识上有了漠视群众的漏洞,脱离群众的危险,更遑论主动为人民服务当做工作的根本宗旨了。

3.部分年轻干部缺少对自身性格问题的认真反思

新一代的年轻干部有其优势,自信、主动、理想、有激情有冲劲,但是缺点也同样突出,平和的时代、优渥的环境、父辈的宠爱造成了年轻干部一代一些共同特征:以自我为中心,自恃过高,缺乏自知自省能力。特别是一些晋升较快的年轻干部,年轻气盛,往往容易对自我评价不准,定位过高,自认为拥有高学历,高智商,拍脑袋思考,想当然行事,但事实上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与群众交流时不讲究方式方法,最后工作做了很多,成效却没多少。本来是要深入群众的,最终却让群众更疏远了。一个干部的优秀与否,群众看得最准,也最有发言权。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考自己的问题,不总结工作中的教训,不承认错误,眼睛始终朝上,就很难从根本的提升能力和水平,很难真正赢得群众公认。

二、年轻干部如何补上“群众路线”这一课

“群众路线”课程的学分关系到我们能否在个人和党的事业大学顺利毕业,因此必须要拿到这关键的一分,然后把缺的课补上并不容易。要在思想上加强重视,把广大群众当成老师,虚心请教;当成同学,互相交流;当成亲人,心存感恩。要在修为上有所收获,正视存在的问题,改变心态。要在成绩上有所提高,把日常的工作、生活当成课堂,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具体的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群众意识

要抛弃漠视群众的心态,一步一步从零开始培养群众意识,从敬畏群众力量到关心群众疾苦,最终建立血肉联系。首先要看清群众历史主角的作用,对群众力量心生敬畏,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其次要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深刻认识关心群众疾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同群众建立血肉联系,把对“衣食父母”的感恩之情化为工作的动力。随着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年轻干部不断面临新的考验,始终保持与老百姓的血肉联系,牢固群众观念,是不断赢得挑战的关键所在。矢志为大多数人谋利,绝不谋一己之利,这才是是年轻干部人生的最大的追求。

2.深入基层,努力培养群众感情

同志在最近的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形成一种风气,年轻干部都应该争先恐后到艰苦岗位、到基层去,要以此为荣。”这一方面是要给年轻干部压担子,进行能力锻炼,另一方面的作用就在于让年轻干部有更多接触基层、与群众沟通交流、了解民间疾苦的机会,明白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政策,期待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领导干部,从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工作要求。在日后的工作中,制定政策,必将能考虑到政策是否是出于为群众干实事,排忧解难;提供服务,必将能考虑到如何操作才能让群众满意,减少群众的麻烦;监督考核,必将能够判断什么样的领导干部是群众的眼里的好干部,知人善任。通过在基层的经历,深刻了解工作的目的和今后方向,并让这份对群众的感情始终贯穿始终,不仅达到了提升本领的目的,也能防止在从政道路上走歪走偏。

3.正视问题,重新调整工作心态

年轻干部有缺点,在群众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视,不解决,必须要有直面问题、开拓进取的建设心态。这种心态体现为一种不逃避,主动承认错误的态度,体现为一种不畏难、积极解决问题的愿望,体现为一种不后悔、渴望得到结果的期待,这是推动思考、推进发展的正能量心态。有了这种心态,年轻干部才能摒弃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工作作风上的投射,才能放下架子,虚心向群众学习,不“讨巧”,不做“表面文章”,要做铁匠“硬碰硬,实打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学习与人民群众交流的方法,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努力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以“实干”精神,练就“真本领”。

4.着眼长远,不断创新群众工作

年轻干部在正视问题,承认错误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有冲劲,有想法的长处,努力寻找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项工作都面临许多新的实践、新的变化、新的难题,迫切需要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超前研究、及时跟进、闯出新路。群众工作是最需要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事业,年轻干部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7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强化群众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感情观、公仆观、政绩观、名利观,扎根人民,帮民解困、为民谋利。

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做实群众工作是新时期每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是我们干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基础、是前提。 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写下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凝聚着革命先辈毕生的追求。为了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有人比喻说,共产党人的思想灵魂是金子,那是因为他们的灵魂都牢牢地扎根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之中,它是特殊材料铸造而成。而这个伟大实践的根本落脚点就是“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人民的儿子”。共产党人都应是人民的儿子,人民的儿子为人民服务,既在责任之上,又在情理之中,一辈子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而不做坏事,那是多么高尚、多么的不易。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灵魂要在无限的为人民群众服务之中锻造而成。我认为在群众观点工作中要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实践群众工作,贵在贴近群众。群众工作要从大事着眼,从小事做起。而大事小事都应贴近群众办事。从大事看,相信群众的觉悟和智慧,依靠群众的力量,解决社会一切重大问题,这就是服务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而决不能与民争利。共产党人只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只要条件允许就要尽一切可能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暂时不能解决的也要向人民群众解释清楚,让党的政策贴近群众,为群众所了解,并得到群众的支持。俗话说“老百姓的事比天大”,但真正做到很不容易。如果我们能经常不断地贴近群众搞好服务并且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认可,那么我们的形象就会更好和干部群众的关系就会更亲密,群众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就会更明显。

二是群众工作要求真务实、要讲实效。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作风,群众观点的思想和行为,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真实的检验。群众工作中坚持全心全意就是最真心的体现,也是最根本的要求。群众的愿望、要求、困难是什么?群众的喜怒哀乐是什么?必须首先明白。只有明白原因,群众观点工作才有针对性。才能舍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真心为群众服务,就不能怕条条框框的限制、怕得罪他人,怕苦、怕累;嫌要求过高,嫌条件过多,嫌麻烦,嫌过份,等等怕这闲那。真心为群众办事,就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位置上,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求,认真考虑方法措施,及时解决困难问题。 群众工作不仅要有服务的过程,而且要有服务的结果。为群众服务的效果是最重要的。每办成一件事,办好一件事,让群众满意而归,都是群众观点工作的实绩和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地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就是最好的群众观点工作,就是最真最实的为群众路线。

三是要取信于民、工作上依靠群众,干事要发动组织群众。《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我们党9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是一部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的任务越艰巨,越需要依靠群众,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推进“创新转型”等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于党的旗帜之下。在切实改进领导作风中解决好“在不在岗,在不在行,在不在状态”和“为谁服务,怎样服务,怎样服务好”的问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用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取信于民,不断巩固我党长期执政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用实际行动和为人民服务的业绩来取信于民。

四是要对民怀敬畏之心,生活上接受群众监督,处事让群众做评价。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兴旺发达,也为了党员干部不在政治上摔跟头,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要始终保持廉洁勤政的品格,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观点。要充分认识到,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对党员干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工作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一个政府只有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才不敢松懈,才不至于人亡政息。一个干部只有自觉地接受群众监督,才会防微杜渐,不犯或少犯错误,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人民群众充分地行使监督各级党员干部的权利,主人翁地位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和巩固,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要强化自警意识,对人民群众怀着敬畏之心。邓小平同志指出:“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陈毅同志有诗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一个政治上成熟的党员干部,必须具备这种清醒的自警意识。要致力于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制度,保证人民群众监督的权力、监督的范围、监督的渠道、监督的方式和监督的效果。我们要坚持和推行职工代表会、村民代表会、居民代表会制度,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群众意见建议征集制度,干部收入或财产申报公布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群众评议领导干部制度,社会承诺服务制度,群众代表质询听证制度,群众监督员制度,群众监督奖励制度等,并不断地创造一些新的制度,增强其操作性和执行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政治透明度,减少权力运行的随意性,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群众依靠制度监督干部,干部遵照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我们必须要紧跟时代,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服务群众,贴近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顺应群众期盼,立足群众满意。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群众观念,把群众观作为自己的价值趋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取信于民、对民怀敬畏之心,做一个无愧于党和人民党员干部。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8

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相信群众,就是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真正动力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放下架子,走进群众,同群众交朋友,虚心向群众学习,老老实实拜群众为师。相信群众,还要支持群众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凡是群众能办的事情都要放手让群众去办,坚决破除和摒弃束缚群众手脚的各种条条框框。依靠群众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听取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使形成的决策、部署充分体现群众的意愿和利益;实施决策、完成任务,要做好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完成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形成干群齐努力,凝心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认识与行动、知与行的统一。依靠群众首先要相信群众,只有相信群众,才能尊重群众、自觉依靠群众。群众看一个干部是否相信和依靠群众,不是只听他说得怎么样,更重要的是看他做得怎么样。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口头上相信群众,实际上相信自己,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结果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有的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只求领导满意,不顾群众意愿,损害了群众利益。还有的对群众的建议、要求充耳不闻,漠然置之,甚至堵塞言路,压制群众意见。

是否相信和依靠群众,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实到基层,关系到党的各项工作能否得到有效开展。因此,坚持群众路线,根本问题是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切实解决好对群众态度和群众感情问题。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摆正人民公仆的位置,把群众当亲人,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我们也只有真正做到思想上相信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坚持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执政党的根基,直接关系到政党的盛衰兴亡。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党领导的事业才能永远兴旺发达。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9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态度以及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彻到党的各项工作中,融入到党的全部奋斗实践中,团结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前不久,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概括和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每一个层面所反映出来的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就是我们党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既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维护好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永恒主题,又是党凝聚强大正能量,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一)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中逐渐形成的,其核心内涵即“人民群众主体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基础上,第一次把对人的关注从抽象的人转到直接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广大劳动者方面来,从而形成了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理论观点。概括地说,就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从未表露出“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理念,剥削阶级的政党更是从未关注过这个真理,仅仅把人作为“会说话的工具”而已。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点上向人们揭示出了社会发展史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发展的历史这一最简单最不容否定的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终于找到了打开人类历史发展之谜的钥匙——离开了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160多年前所指出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这彻底颠覆了以往哲学家把物质世界的一切变化,甚至人本身的一切活动都视为神灵、上帝的产物的谬论;有力驳斥了资产阶级思想家既主张“天赋人权”,又把人民群众看作低俗、愚昧、缺乏理性的代名词,故需要通过契约把权力让渡出来,交给所谓社会精英的怪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正是在对历史唯心主义进行彻底批判的基础上向人们证明了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即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把人作为现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这既是遵循唯物史观的必然结果,又与无产阶级政党终身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完全一致,为无产阶级政党更好地领导人民群众,发挥出创造历史的作用,肩负起推动人类社会最终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历史重任提供了根本的精神支撑。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彰显中国共产党奋勇前行的鲜明立场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试金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实践中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站稳了群众立场,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生动呈现了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自觉追求,深刻诠释了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价值理念。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初就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把“人民主体地位”作为自己坚守的理想信念,并以此为核心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发出了“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的铮铮誓言。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曾深刻指出:“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正是坚定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以“星星之火”嘹亮整个神州大地,建立了新中国。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也正是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我们党才能够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篇章,不仅创造了经济腾飞的“中国奇迹”,还交出了人民满意的“中国答卷”,书写了人民幸福的“中国故事”,迈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征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样始终要求全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雄辩证明,虽然时空适时变迁,但亘古不变的则是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意。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决定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核心价值理念,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时刻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坚持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的需求为中心来成就党的事业,才能冲破前进道路上的藩篱,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汇聚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党的以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号角。同志强调指出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把追求人民幸福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价值目标,这本身就充分体现了人民性的本质,蕴含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价值理念一脉相承。只有人民,才是美好未来的创造者,才是最终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

无论是从我们党的历史发展经验看,还是从长期执政的现实经验看,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所有美好的目标和梦想都无从谈起。当前,我国正向开放、多元的现代社会急速迁徙,已进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着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较量的新态势;面临着广大人民群众对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面临着利益多元化背景下价值观念多元多变的新特点;可以说,只有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认同,才能够赢得改革的最终成功。那么,我们究竟要用什么样的价值理念来实现这种认同和共识呢?对此,同志明确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三个“共享”把个人梦想融入到国家民族的最终梦想之中,将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辩证地统一起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价值理念,涵盖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找到了当今时代协调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中国梦”。“中国梦”是团结凝聚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精神旗帜,而人民群众则是最终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我们只有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极端重要性,运用实践的标准,反映人民的愿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人民群众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积聚起推动改革、攻坚克难、成就梦想的强大正能量。

历史是客观规律性与主体创造性的统一。展望未来,美好的光明前景与现实的发展忧患并存,改革发展的持续动力与前行道路的困难阻力并存。如何化解矛盾、规避风险,引领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亿万人民群众的美好未来?归根到底还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坚守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家园,在新的发展实践中传承和运用我们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融入到自己的肌体里,真正把党的事业融入进自己的血脉中,才能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它从历史观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群众观的群众主体性地位、群众意识和群众路线等一般规律和原理,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深刻理解我们党以人民群众为本的价值观内涵,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群众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 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种观点, 列宁把创造自己历史的人们进一步解释为人民群众, 从而提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命题,指出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历史的英雄,是社会前进的动力等科学论断。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主体论思想向我们揭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相信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社会变革中的根本作用,必须要顺应社会历史发展大趋势和人民群众心意所向来确定自己的行动,要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集中群众的智慧和经验, 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调整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关系,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正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工作目的,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指导思想。

我们党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了党的群众路线,它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具体运用。从行政工作决策的层面看,群众路线要求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好民主协商制度,强化协调统一,约束行政权力,扩大监督权力,从制度和机制上做好设计和监督管理。行政决策必须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具体说来,就是不仅要充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以确保决策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同时还要求决策者在做出决策以后,必须再次回到群众中去,用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决策的效果,检验决策的实质正义,确保决策得到修正,真正把各项行政决策做到群众的心中。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 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我们党作为执政党, 要做到利为民所谋。共产党人要多学富民之术, 多想富民之策。各级党员干部要做到利为民所谋, 就必须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工作中要始终带着“为民”情结开展工作, 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自觉做到灯红酒绿不迷眼, 不义之财不伸手。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只有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融入并支配权力观、事业观、利益观,使得群众意识与干部的工作价值观念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转化为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11

中国共产党93年的光辉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人民,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我们需要进一步树牢群众观、践行群众路、做实群众事。

一、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必须牢固树立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根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我们共产党人必须树牢以下群众观点:

其一,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创造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调,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变革与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创造经济的、政治的和精神的各种条件,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发挥历史主体作用。连云港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去创造,其中,我们要责无旁贷地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其二,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来自人民。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认识事物、探求真理、孕育智慧的主体作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人民在一起,以人民为师,向群众问计。现阶段,我们连云港要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推动港城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进程,必须从人民群众当中凝聚智慧,汲取力量。

其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顺应民心,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反之不然。我们党93年的奋斗历程,始终坚持权由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地方党委,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这是一种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

其四,人民是否满意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原则。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人民是否满意,这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委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连云港的贯彻落实者,无论是抓改革,还是抓发展,还是抓稳定,推进工作的路径有所不同,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全市500万人民,这是努力的方向,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

二、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必须自觉践行

早在9月,中央在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就明确提出“群众路线”这一概念。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将群众路线写进《党章》。实践证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各级党委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革命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建设年代如此,改革开放年代亦是如此。

第一,切实把践行群众路线作为生命线。顾名思义,生命线就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一条线,就如毛泽东同志阐述的那样,“我们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只能是鱼水关系,正如鱼不能离开水一样,我们的党一刻也不能离开人民群众”,“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如果没有唤起农工千百万,同心干,就没有我们党的今天。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永葆青春活力,无往而不胜,背离这一点,我们党就会失去群众的根基,我们的事业就会举步维艰。

第二,切实把践行群众路线落到实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群众路线渗透于三大法宝的各方面,贯穿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反映三大法宝的核心精髓。人们常说,延安红色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根据群众创造搞出来的”。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凡属正确的领导,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点我们必须始终坚持。

第三,切实把践行群众路线作为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吹响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号角,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继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而且要求我们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经受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谱写中国梦,包括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历史篇章,依然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一起携手奋进。这一点,在连云港的具体实践中,我们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三、树牢群众观、践行群众路,关键一条就是做实群众事

作为地方一级党委,如何造福一方百姓,是义不容辞的政治使命。我们连云港市委注重把做实群众事,作为树牢群众观、践行群众路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和抓手。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做到大中小三个层面并举,立体式解民忧、惠民生,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1.在“大”的层面,坚持重大民生问题集中专办。对影响大、涉及面宽的重大民生事项,坚持党政联席,书记市长会办,召开民生事项专办会,集中精力推动问题解决。比如,连云港处于水系末端,城市水质差,针对长期困扰我市、群众关注度很高的饮水安全问题,我们坚持沭新渠送清水工程、蔷薇湖应急水源地工程、城市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三管齐下,目前,沭新渠送清水工程已经竣工,蔷薇湖应急水源地工程和城市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城市饮水安全保障体系逐渐形成。比如,针对行政审批环节多效率低的问题,正在按照“审批事项数量降到100项、基本建设审批用时控制在100天、审批事项集中率100%”的“三个一百”目标加快整改。比如,针对农民工进城住房保障问题,我们把优秀农民工纳入申请市区保障性住房范围。比如,针对市区低洼易涝片区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今年将16个片区列入年度整治计划。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召开3次民生事项专办会,对49个重大民生问题集中会办,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及时跟进督查,确保事事见到实效。

2.在“中”的层面,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听民声、重民意,才能得民心。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实施“百件惠民实事、百案攻坚化解”、“双百”工程,在全市排出100件具体的民生实事和100件信访积案,按照分级负责、联动推进原则,实行档案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目前,“双百”工程的办理责任和时序进度,正在逐项分解和落实中,100件民生实事,95件按序推进,100件信访积案加快妥善化解。与此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面对面、心贴心”服务群众“七个一”活动。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挂钩1个村(居)、帮扶1户困难家庭、资助1名困难学生、联系服务1家企业、解决1件信访案件、参加1次农村生产劳动、开展1次社区志愿服务。目前,全市100多家单位和部门的100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都分别建立自己的联系点,累计下基层调查研究2410余人次,参加农村生产劳动610余人次,帮助困难家庭、困难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560多个。这些民生工程,维护群众利益,得到群众的拥护,增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

3.在“小”的层面,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民生事情无小事,再小也能以小见大,我们注重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事做起,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在全市组织开展“实现群众微心愿”活动,积极征集群众微心愿,认真办理群众微心愿,帮助达成群众微心愿,将“群众有事我来帮”、“群众心愿我来办”转化为机关部门的具体行动。我们在市委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网站设立“群众微心愿”留言板,在12345政府服务热线开通微博征集。对市本级和各县区征集到的每一个微心愿都严肃对待,认真交办,在汇总、合并的基础上,已经办理群众微心愿743个,对合理的微心愿做到件件有回音、有办理。例如“路灯不亮”、“道路坑坑洼洼”、“小区不通公交”、“小区菜园子占了绿化带”,“施工车扬尘”、“自来水不正常”、“垃圾堆没人清理”、“小区停车难”、“噪音扰民”,以及家庭困难需要电视机、电动车、电饭煲……一个个看似不大、但又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心愿得到解决,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教育实践活动的认可度、满意度。同时,这些生动鲜活的事例,正是我们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坚持惠民利民的民本思想,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实实在在的体现。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12

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已有半年。半年来,以同志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力倡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连续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发表讲话、走访调研等方式带头践行群众观点和路线,新政新风已脚踏实地地扑面而来。

一要充分尊重群众,做到倾情关爱、倾心帮助。

尊重群众,就是要心中装着群众。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要视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视群众需要为第一选择、视群众利益为第一责任、视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要始终坚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和群众有共同的利益追求,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群众利益的最大化。

尊重群众,就是要充分依靠群众。就是要充分尊重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始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善于集中群众的聪明才智,重视发挥群众的聪明才干,真诚向群众学习,相信群众的整体觉悟和思想境界,决策时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把为民服务和对上负责统一起来。

尊重群众,就是要强化利益保障。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出发,从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着眼,在制定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时,都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保证和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充分尊重和保护广大群众的政治地位,确保全社会的和谐有序,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二要真心贴近群众,做到倾注感情、满怀热情。

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干部,绝不是好干部,也绝不能做好工作。对于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执政党来说,疏远群众,就是自断根脉,脱离群众,等于自掘坟墓。当前,一些干部群众观点淡薄,官僚习气严重;一些干部群众观念扭曲,主仆位置颠倒,“公仆”变成“主人”,“为民服务”变成“让民服务”,“鱼水”关系变成“油水”关系。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地破坏了党的建设,破坏了执政党的声誉,破坏了党同人民的鱼水深情,与时代的要求格格不入,与人民的诉求格格不入,与服务的本质格格不入。

党员干部来自于群众,植根于群众,只有把群众当亲人,才能真心贴近群众;只有把群众当“主人”,才能真心服务群众;只有把群众当老师,才能真诚学习群众,只有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心贴近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真诚学习群众,才能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心暖心,更好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只有坚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群众生活,体会群众甘苦,体察群众的忧乐,体味群众的情感,才能真正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获得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合理性基础。

三要倾情关心群众,做到体察民情、倾情奉献。

“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又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我们不仅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始终坚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还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创新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去破解发展的难题。真正做到体察民情、倾情奉献。

关心群众,要抓住谋求发展、造福于民这个根本点。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关键是要加快发展,只有加快发展,我们才能不断壮大经济总量,才能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但发展只能作为方法,而不能成为目的。只有在做好发展这篇文章的同时,不断优化分配体制,完善保障机制,才能做好共同富裕这篇文章,才能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才能为群众谋取更大的利益和福祉。

关心群众,要找准察其疾苦、解决问题这个切入点。进一步深化四群教育活动,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多办雪中送炭之事,少做锦上添花之举。优先考虑群众利益,优先安排民生项目,优先解决民生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使群众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解决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全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心群众,要打好为民服务、创先争优这个主动仗。要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让群众知道什么事能办,什么事不能办,什么事该咋办,让党的惠民政策惠及千家万户,防止灯下黑,增强透明度;要强化镇、村干部服务群众意识,实行干部包村、联村制度,推广便民日志、民情日志、民情洽谈会等好的做法,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心与心沟通,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愿,随时掌握每家每户每个时期需要办理的事项,把替群众办事、帮群众办事作为自己的份内职责,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13

勇于胜利首先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只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会激励人们产生出巨大的勇气,克服艰难险阻,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只是满足个人的狭隘愿望,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终究会被历史淘汰。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朱德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因为有对中国革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才会产生在艰难困苦环境中战胜一切困难的超凡勇气,产生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顽强斗志,产生在敌人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勇于胜利还要有敢闯新路的勇气。任何人做任何事都希望胜利,甚至渴求胜利,但是在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有的人因为困难和挫折中途放弃了,这不是勇于胜利。勇于胜利是无论前面多么艰难险阻,不管脚下多么羁绊重重,都能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克服困难,争取最后的胜利。土地革命时期,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遭到严重挫折,以毛泽东、朱德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燃起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独特道路,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勇于胜利,还要依靠群众。勇不是匹夫之勇,只有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关心和帮助群众,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和群众一起,爆发出战天斗地的勇气,克服一切困难,取得胜利,这种勇才是真正的勇。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依靠群众,才能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连续击退了反动势力的四次“进剿”和三次“会剿”。

井冈山精神的勇于胜利,用在今天,仍然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理想集中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激励我们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这样崇高的共同理想,足以让我们产生一往无前的勇气,克服前进途中的重重困难,最终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在今天,勇于胜利,还需要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在前人没有走过的地方,开辟新路,这本身就需要有一种大无畏的勇气,需要实事求是,反复实践,取得第一手资料,为最后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从没人走过的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勇于胜利,更不能害怕失败,也许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会有一时的挫折,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最终的胜利必定属于我们。

在今天,勇于胜利,还需要我们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不是一无所惧,不是单打独斗。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紧紧依靠群众,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勇于取得最后的胜利。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前途可能还有挫折,还有崎岖,但是我们将坚定自己的信念,克服艰难险阻,勇于取得胜利。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14

同志们:

党的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出,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各级党组织当前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一、深刻认识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涵和意义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具体表达。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正确运用的典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核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强调了实事求是,要深入基层调研,深入群众学习,集中民意,科学决策,再回归群众贯彻落实。所以说,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不断巩固和扩大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执政基础和长期执政才有根本保证。坚持

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妥善应对考验,化解风险,运用马克思建党学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进程的一项基础工程。

二、正确看待当前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

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深化认识新时期“群众”这一概念。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群众内部利益主体、利益诉求、利益表达和维护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体性矛盾日益突出,党的群众工作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和极端案件,往往有群众工作或缺位软弱、或简单粗暴的原因。新形势下党统筹协调群众利益关系的难度在加大,很多群众问题不能“一刀切”解决,或只依靠简单行政命令、情感号召解决。一些党员和干部不能很好地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党性原则,不闻民间疾苦、不问群众冷暖,不知民情民意、不晓民忧民怨,不尊重群众意愿、不维护群众权益,在思想意识和决策办事上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迫切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更加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走群众路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三、以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高度认识全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要以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

(一)深入调研,解决群众热点难题。认真研究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

众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和掌握适应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凝聚、激励群众自觉参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维护并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建设和享有成果的主体。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我们群众工作的重点,认真体察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具体事情做起,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二)贴近群众,加强群众观念教育。加强坚持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使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人心,特别是党员干部对群众路线理解和对群众路线作用的认识。一是开展群众观念主题党课教育活动。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上党课讲党史,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开展“领导带学”活动等方式,让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在日常工作中为群众做好事实事。二是重点将群众观念教育纳入各级党校培训内容,让党员干部更系统地接受群众观念教育,更全面认识群众的历史地位和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联系群众,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坚决落实中央政治局的八项规定,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一是坚持从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二是各级党组织要对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制出更具体的细则。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从最能体现良好作风的具体事情抓起,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改进调查研究、改进新闻报道,力戒大而化之,力戒形式主义。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多干让民众得到实实在在利益的好事实事。三是继续深化党群连心工程,形成长效机制,制定出台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依靠群众,着力创新群众工作。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构建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机制。一是扩大群众参与,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变“上访”为“下访”,在基层收集带有原汁原味、带有现场温度、带有鲜明情绪的群众意见,在一线宣讲政策,在一线解决问题。二是接受群众监督,健全工作机制,引导群众监督,强化监督考评,巩固和继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注重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增强党组织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三是服务群众需要,抓好基层政务服务延伸。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15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是执政“生命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主要的要从思想上解决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的问题,正本清源,牢固树立正确“群众观”,回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做官行事轨道上来。

树立群众观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好的方法和最高的智慧。一是要树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观念,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为群众服务,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事为民所谋上来,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去执法、去办事,才能取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二是要肃纪正风,用自身形象感化群众,严格作风纪律,纯洁民警队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公安部党委“十项规定”,严格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和“三项纪律”,坚决反对“四风”,严肃纪律,转变作风,树立良好形象,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民警队伍;三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掌民情、解民意,虚心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了解群众的期盼和要求,掌握做群众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做决策、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让群众做主、少替群众做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四是要换位思考,用真心换民心,对待群众的诉求和呼声,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要多体谅群众心情,多想想群众的难处,不搪塞、不推诿,想方设法帮助群众把事情办好,不让群众多跑路、多花钱,不失信于民;五是要热情接待群众,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当群众来办事或上访时,要热情相待,耐心解答,认真办事,让群众感到公安机关的亲切和温暖,让群众带着期望而来,带着满意而归。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指导公安各项工作根本的工作路线。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一是要树立群众意识,用真挚的思想感情了解群众,用一片诚心换来警民鱼水情深,在思想上解决好“从警为了谁、权利来自谁”的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用良好的形象去影响群众,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依法治警,反对“四风”,肃纪正风,做到“三严三实”,规范形象、规范行为、规范执法,使广大民警成为群众可以依靠的“主心骨”,要把公正执法作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融入到为群众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中,使群众感到人民警察是最可依靠和信赖的人;三是要用扎实的工作作风感动群众,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作为落实群众路线的中心环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的知心朋友,倾听群众的诉求、倾听群众的期盼,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诉求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选择,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真诚的行动搭起警民连心桥;四是要畅通民声渠道,把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作为奋斗的目标。

要提高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拓展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载体,构筑民意研判平台,拓宽民意畅通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召开座谈会、举办警营开放日、开展大走访、设立举报电话、开通微博、微信等,全方位倾听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群众最满意的事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公信力;五是要怀着深厚的感情开展群众工作,要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多为群众着想、多为群众担当,对待群众要克服蔑视思想、歧视情绪、漠视态度,要做到思想上“亲民”“爱民”,行动上“为民”“护民”,实效上“利民”“惠民”,只有这样,群众才会与公安机关形成互动,才会与公安民警形成互信,才能做好群众工作,才能使警民关系更加和谐。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16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和平与发展时期,我们党依靠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在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做实群众工作是新时期每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是我们干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基础、是前提。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行船靠舵,赶马靠鞭,人靠理想。理想对于个人而言,就是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体现人生价值的不竭动力;对于国家而言,就是要精诚团结激发正能量,上下联动弘扬好作风,万众一心践行中国梦。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把“理想信念”形象地寓意为“总开关”,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应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否则,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在学习思考和查摆剖析中,应正确对待理想动摇、信仰迷失、精神“缺钙”、道德失范问题,全面清洗思想灰尘,彻底清除政治微生物,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拧紧螺丝,树立新时代党员干部政治素质过硬、业务工作过硬、工作作风过硬的良好形象。

二要转变工作作风。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是确保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是推动改革不断深化、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共产党人为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作风问题上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标杆。党员干部应在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中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对照“榜样”把“一面镜子照一照、一把标尺量一量、一个标杆齐一齐”落到实处,彻底根除当前民主生活会上“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最后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这一怪象,让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理念,鲜明地、具体地、生动地外化为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以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胆魄谋事干事,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态度造福百姓,真正把利民惠民便民的民生实事办实办好,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向党和人民不断交出优异的新答卷。

三要深入群众基层。走出机关,走出文山会海,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特别是注重走访偏远的地区,困难的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社情民意,可以拉近干群距离。

四要心系群众疾苦。带着深厚的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马克思指出,人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群众工作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依归。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树立干群一家的理念,把人民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来信当成家书,把群众之事当成家事,把群众工作当成家业,带着真心、带着感情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实利。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17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正处在一个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同时也处于一个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各种利益互相碰撞,各种利害关系交织,尤其是政策处理问题棘手、群众工作难度大的特殊时期。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全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机遇,破解难题,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正确认识和有效结合新时期群众工作以及自身特点,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提高领导群众工作能力,为我县实现科学发展、赶超跨越的奋斗目标,以良好的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时代奠定坚实的领导基础。

一、正确认识新时期群众工作和领导干部自身的主要特点

(一)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主要特点

人民群众要求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必须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从而提高工作效果,促进科学发展。

人民群众要求过上和谐小康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协调群众切身利益,大力改善民生,切实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让群众安居乐业。

人民群众要求公正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必须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公平公道办事,从而切实取信于民,维护法律的尊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人民群众要求了解、参与、监督政府工作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履行工作职责中必须更加注重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从而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人民群众在与党和政府的关系上要求平等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必须更加注重人性化,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受尊重、更有尊严。

(二)领导干部的主要特点

责任心普遍较强,但群众观念不够牢固。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责任心普遍较强,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不够牢固。主要表现为:服务意识不强,群众感情不深;不愿做群众工作,怕麻烦、怕辛苦、怕得罪人;不乐意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有理论水平,但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在我县的领导干部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知识水平、理论素养都普遍较高。但是,也有部分领导干部由于缺乏基层、乡镇工作阅历,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办法不多,处理基层事务不够稳妥有效。

学历普遍较高,但群众工作能力不够强。领导干部队伍中绝大多数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由于部分人员是从学校或者军队直接进机关,缺乏基层历练,导致少数人工作决策不能把握大局,工作思路难以联系实际,工作方法比较教条,工作局面较难打开。

机关工作熟门熟路,但基层工作不够适应。部分领导干部在县机关部门工作还算熟悉,但在基层、乡镇工作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适应不了基层的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工作环境,也适应不了基层包括衣、食、住、行、娱乐、交往在内的生活环境。

日常事务处理得心应手,但处理复杂问题力不从心。部分领导干部,特别是青年领导干部处理日常事务完全可以说是有条不紊、得心应手。可是,一旦遇到急难险重、突发性事件和复杂问题,就惊慌失措,不知从何着手,显得力不从心。

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树立群众观念,强化发展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注重实践锻炼,融洽群众感情,努力提升领导群众工作能力。

树立群众观念,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智慧。在庆祝建党90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领导干部务必铭记和实践胡的谆谆教诲,一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牢记服务宗旨,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二要真正明白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取得一切胜利的根本保证,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就会失败。三是充分认识到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心存感恩,知恩图报,以德报德。为官从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竭力谋一方发展、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四要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切问题的解决办法都蕴藏在群众的智慧与热情之中。在群众面前决不敢、也不能“翘尾巴”,应当眼睛向下,扑下身子,拜群众为师,虚心向他们学习。

强化发展意识,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要牢固树立“抢抓机遇、跨越发展”和“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慢发展没道理”的理念,既要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又要进一步加大以“一县双城”为重点的城镇化、工业化、新农村建设力度,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既要树立服务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打造“服务型政府”、培养“服务型干部”,又要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物资、舆论等方面给予大力帮助与支持。既要尽力解决好物价上涨、分配不公、房价过高、就业难、看病难看病贵、教育不公等大问题,又要善于做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生老病死、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天大的小事”。既要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实事,又要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心、解决和保障下岗失业人员、4050就业困难人员、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

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科学行政、民主协商、教育引导的执政本领和领导艺术。一要真正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政者,正也。必须弱化“个人权威”、“我说了算”,强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公平办事。在行政执法、司法审判、政策处理、公开招考、利益分配等方面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公道。二要实现由“堵”向“疏”的转变。要更加注重用积极引导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做群众工作。比如群众信访问题,不能习惯于用“堵”的办法,而是要畅通信访渠道,加强疏导引导,及时予以解释、答复、处理。三是实现由“粗”向“细”的转变。工作的调研决策、谋划安排、部署实施要从原来的简单、粗放、教条、随意转变为全面、细致、周密、科学、规范。四是实现由“硬”到“软”的转变。即从传统的强迫命令、行政命令转变为通过民主协商、民主恳谈、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要坚持制止违法违规强制拆迁行为,维护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切实做到依法、文明、和谐拆迁。五是在教育群众中能够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把呆板的说教生动化,把大道理实例化、具体化,让群众入耳、入脑、入心,力求“形势任务大宣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注重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于领导干部,尤其是中青年领导干部尤为重要。一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实践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正视和清醒认识到自己学历虽高,但不一定实际能力,特别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就强。必须自觉补上基层锻炼“这一课”。二要主动适应基层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做到上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什么地方做什么事。不仅要“沉得下身”,不怕辛苦、艰苦,不嫌清苦,还能“安得下心”,不怕难、不厌烦、不怕冤,适应不同环境,自觉与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三要结合“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在解决复杂问题中提升工作能力,丰富经验。非但要敢于参与和承担急难险重以及政策处理遗留问题的处理,而且还要善于从解决征地、拆迁、信访、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推进项目建设等问题中总结分析利弊得失,从中把握哪些经验应该继续推广,哪些教训应该吸取;哪些做法应该坚持,哪些措施应该完善。

融洽群众感情,不断改善和密切党群、政群、干群关系。领导干部怎样才能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呢?最为关键的要融洽群众感情。必须在思想上重视群众。要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坚决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益,摆正“主人”和“公仆”的位置,维护群众的尊严;必须在政治上依靠群众。要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党的事业主要的政治力量和依靠力量,认真地宣传他们、发动他们、组织他们、支持他们,更好地汇集民力;必须在工作上学习群众。俯下身去,放下身价,下基层、去农村、到社区、进企业、走厂矿,虚心向人民群众“取经”,了解民意,广纳良策。听一听群众对制定大政方针的意见,问一问群众哪些事情需要急办,经常向群众讨教工作对策、方法、措施、手段、经验;必须在生活上关心群众。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关注群众的衣食住行,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必须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要尊重群众的人格和感情。不打官腔,放下架子,像走亲戚一样经常深入群众,加强联系,增进感情。像对待亲人一样倾听民声,说长道短,能说能听真话,能道能听实情。要像对待亲人一样,既要乐意做“锦上添花”的好事,也要善于做“雪中送炭”的实事,与人民群众同喜同忧,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不断改善和密切党群、政群、干群关系。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18

指出:“要多办利民之事,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尽力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而不要等到群众反映强烈了,或者上级指示批下来了,才去解决。”

树立群众观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好的方法和最高的智慧。一是要树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观念,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为群众服务,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事为民所谋上来,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去执法、去办事,才能取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二是要肃纪正风,用自身形象感化群众,严格作风纪律,纯洁民警队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公安部党委“十项规定”,严格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和“三项纪律”,坚决反对“四风”,严肃纪律,转变作风,树立良好形象,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民警队伍;三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掌民情、解民意,虚心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了解群众的期盼和要求,掌握做群众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做决策、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让群众做主、少替群众做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四是要换位思考,用真心换民心,对待群众的诉求和呼声,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要多体谅群众心情,多想想群众的难处,不搪塞、不推诿,想方设法帮助群众把事情办好,不让群众多跑路、多花钱,不失信于民;五是要热情接待群众,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当群众来办事或上访时,要热情相待,耐心解答,认真办事,让群众感到公安机关的亲切和温暖,让群众带着期望而来,带着满意而归。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指导公安各项工作根本的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一是要树立群众意识,用真挚的思想感情了解群众,用一片诚心换来警民鱼水情深,在思想上解决好“从警为了谁、权利来自谁”的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用良好的形象去影响群众,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依法治警,反对“四风”,肃纪正风,做到“三严三实”,规范形象、规范行为、规范执法,使广大民警成为群众可以依靠的“主心骨”,要把公正执法作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融入到为群众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中,使群众感到人民警察是最可依靠和信赖的人;三是要用扎实的工作作风感动群众,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作为落实群众路线的中心环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的知心朋友,倾听群众的诉求、倾听群众的期盼,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诉求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选择,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真诚的行动搭起警民连心桥;四是要畅通民声渠道,把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作为奋斗的目标。要提高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拓展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载体,构筑民意研判平台,拓宽民意畅通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召开座谈会、举办警营开放日、开展大走访、设立举报电话、开通微博、微信等,全方位倾听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群众最满意的事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公信力;五是要怀着深厚的感情开展群众工作,要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多为群众着想、多为群众担当,对待群众要克服蔑视思想、歧视情绪、漠视态度,要做到思想上“亲民”“爱民”,行动上“为民”“护民”,实效上“利民”“惠民”,只有这样,群众才会与公安机关形成互动,才会与公安民警形成互信,才能做好群众工作,才能使警民关系更加和谐。

针对以往有些学习教育活动出现回潮现象的问题,指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没有例外。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19

时下,还有部分领导干部对群众工作重视不够、群众观念淡薄,服务群众的素质、本领不高。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群众工作虽然重要,但自己从事机关工作常常忙不过来,以致和群众亲密接触少,缺乏群众工作热情;有的领导干部则宗旨观念淡化,群众呼声充耳不闻,群众困难视而不见。笔者认为,要做到与群众心连心,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群众理念。

立足于爱岗敬业争创佳绩服务群众。领导干部立足本职工作,在平凡的与不平凡的岗位上都发挥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落实领导干部岗位职责,激发工作热情,创造性地在本职岗位上服务群众关怀群众。从群众怨气最大的事情改起,从群众关注度最高的事情抓起,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满意度和公信度。

立足于推进和谐村庄建设服务群众。村庄是社会的细胞,加强村庄建设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好地服务群众十分重要。积极引导领导干部深入乡村与居民一道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解决群众所需,化解社会矛盾,帮助群众找准发展经济、推进乡村和谐的路子,增强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立足于扶持弱势群体服务群众。要从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入手,提高扶贫济困工作实效,切实从单纯的给钱给物的“输血型”帮扶向提供致富信息,培养致富本领的“造血型”帮扶转变。对联系生活困难群众做好定期救助,政策救助、爱心救助等工作,改善干群关系,树立机关形象,逐步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暧。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20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基层干部我心目中的群众观。”这些朴实无华、耳熟能详的话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不仅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而且成为了我党干部的自觉实践,成为了党领导群众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大法宝。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并存的关键时期,社会环境发生多元化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刻体会和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长期实践的结晶。笔者以为,群众观决定着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决定着群众基础。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思想决定行为,只有从思想上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充分认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不折不扣的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他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党员干部,在我们党执政后,要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态度。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党的我们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

如何树立观?一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和成效努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赢得群众的认同和拥护。二是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群众利益想细做实。要以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和抓手,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求,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要求,保证广大群众不断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三是要正确处理党群关系中的矛盾问题。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中的某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方面往往在于党员干部,在于党内某些人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关心群众痛痒,脱离群众,甚至滥用权力,违法乱纪,或者在于某些政策不能被当时当地的群众所接受。因此,在处理党群干群关系时,首先要从党员干部自身找原因,对于群众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不能用唯我独尊、强迫命令的简单粗暴方法,主要是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21

我党从弱到强,我国从贫到富,都是紧密联系群众的结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必要紧紧依靠群众。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政权的兴衰,事业的成效,最终取决于是否以民为本,能否赢得民心。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应自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对人民群众满怀激情,认真服务群众,多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真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有的工作之所以做不好,政策落实不好,不完全是因为群众对政策不明白,不清楚,而是因为干部离百姓远了,干部缺乏感情,百姓对政策执行者不信任、不支持。感情从来是互动的,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理就有你。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基础,就一定能赢得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

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利益就是我们党的最大利益。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事。凡事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在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应该真正把为群众谋利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天职,把实现群众的新期待作为最大的事情;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作为大事,满腔热情地去做。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关注民生,关注群众利益,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实,做好事,解难事,诚心诚意为群众得利益,就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更需要切实解决好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行为,维护群众正当权益,绝不干违背群众意愿的事情。

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坚持群众路线,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但是,有的同志不善于或不愿意走群众路线,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脱离群众,工作方法简单,按照法律和政策办事的本领不强,习惯于发号施令、做表面文章、形式注意、官僚主义严重。我们应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坚决克服脱离群众、简单粗暴等不良作风,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即使了解群众诉求,妥善化解利益矛盾。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凡事能做到的,要积极地予以解决;对一时做不到或政策不允许的,也要对群众解释清楚,宣传到位,而不能简单草率处理,更不能置之不理。只有不断强化公仆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才能适应当前群众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22

邓小平说过: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群众路线这个党的传家宝不能丢。

如今,一些党员干部感觉群众工作难做:办了不少关系民生的好事、实事,群众还是不太领情;而稍有不足或失误,群众就会提出批评。这一困惑的背后是一些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淡化,没能摸准群众的脉搏,没能贴近群众的心窝。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不仅有发展经济这个大需求,还有许多细致入微的诉求,如改善就业、就医条件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这些问题都涉及群众的生活质量,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群众就不满意我们的工作。“百姓心中有杆秤”,在群众眼里,判断党员干部是不是执政为民,最直接的标准就是有没有真心实意地维护和实现他们的切身利益。客观来看,当前,少数党员干部“雁过拔毛”、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办事不公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引起了群众的反感;有些党员干部不愿意深入群众,不愿意到基层去,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致使决策有漏洞、工作有缺陷,群众照样不满意;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持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脱离了人民群众,就如同鱼离了水、树断了根,将会因失去力量的源泉而招致失败。在血与火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虚心向群众学习、善于向群众求教,群众教会了红军用土法制盐,还带着红军上山采草药,使得许多物资供应上的困难迎刃而解;淮海战役期间,数百万群众奔走在通往战场的大路小路上支援解放军,“最后一粒粮,拿去做军粮;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女,送到咱队伍上”,形成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历史证明,真正的铜墙铁壁、真正的英雄是广大人民群众。正是因为我们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人民群众谋幸福,才在各个历史时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群众路线这个党的传家宝不能丢。近年来,我省集中开展“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提高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和针对性,用实干和实效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当前,我们要“在弘扬井冈山精神上走在前列”,更应继承“日穿草鞋、夜打灯笼”的优良传统,在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切实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求,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办事难、办事不公等问题,集中开展整治和查处基层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全省上下凝聚强大的兴赣合力,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向着“绿富美”的美好前景砥砺前行。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只要广大党员干部迈开步子问政于民、俯下身子问计于民、卷起袖子取信于民,我们党就能铸牢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长治久安的基础,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持续接力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23

群众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牵涉全局的工作,需要我们把握规律、突出重点。

当听众,让百姓有地方诉苦,真心理解同情群众。有些干部不愿意面对群众,不注重群众诉求,使群众有苦无处诉,矛盾不断激化。对此,建国街道党工委在设立群众信访接待中心、进行时时接访的基础上,始终坚持重点信访案由书记、主任亲自接待,做到给群众一张坐椅、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句贴心话,用真诚的态度倾听群众诉苦,让群众把“苦水”倒出来,以热心解寒心,以耐心解烦心,从而缓解了其对抗、激动、怨愤等对立情绪,有效地避免了矛盾激化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唠家常,把“道理”讲透彻,让群众明白。农村中有许多矛盾问题往往都是因为群众相互较劲、对政策法规一知半解而造成的。对此,建国街道党工委坚持走村入户做工作,采取与信访群众“拉关系”、“唠家常”等方式,用农村最朴实的办法向群众讲清政策,让他们明白道理,使许多矛盾纠纷在面对面的“家长里短”中得到了化解。肖家村董桂枝与邻居宅基地纠纷案,告状8年,法院四次调解未果,又到街道上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接案后,带领包案干部多次到她家中“唠家常”,讲家中的孩子,唠她的生活,问父母的身体,并帮助解决了孩子上学等3个难题,同时耐心地解劝她:“为10公分地较劲,图啥呢?宁舍远亲不舍近邻,与邻居处好关系,过上好日子比啥都强。”通过真心实意的关心、入情入理的疏导,使这一陈年老案彻底化解了。

交朋友,真情贴近群众,让群众信任。当前,群众工作之所以难做,是因为百姓心里与干部有距离,不信任干部。对此,建国街道党工委始终采取加大感情投入的办法,组织党员干部定期看望村居中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六老”人员,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处感情,让他们了解新形势、新政策以及党工委的工作情况,邀请他们参观设施农业、村居改造等,感受发展成果,从而消除心理“距离”,真正信任党工委和干部,并充分发挥他们在群众中威望高的优势,带动亲朋好友、周围群众增强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信任感。目前,全街道共有40名党员干部与152名“六老”人员结成了知心朋友。

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正确对待和行使权力,真正做到依法办事,依法治国。才有意识的去保护人民权利和尊重保障人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和承担法律责任。真正的“执法为民”。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24

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的认真深入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重要性,更加坚定了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来,这既是历史的昭示,也是现实的召唤!

一、认识要深化

党的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了145次,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理念、为民情怀。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永远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面对新任务,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进一步增强全党同志的群众观念,实干精神和廉洁意识,非常必要,合乎时宜,体现了党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和忧患意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工作就不能展开;没有人民群众的理解,国家所颁布的政策、法令也就难以得到真正的施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实质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政协工作者首先要深化思想认识,应该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灵魂深处,努力践行“履职为民、助推发展”的理念,在履职为民中建言献策,在凝聚民心中发挥优势,在畅达民意中反映诉求,在助解民困中奉献智慧,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一切从群众的利益着想。

二、立场要坚定

毛主席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始终紧紧地依靠群众、扎根群众、服务群众,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历史经验证明,党群关系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和执政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根本问题,所以群众工作是党的工作的永恒主题。

党发展壮大的历史,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程。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从建立之初到创造辉煌,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历史证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党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群众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面对复杂的形势,我们要打牢思想基础,更加坚定的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紧紧依靠群众,把为人民服务永远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行动要自觉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我们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借助鲜活有效的活动载体,让我们走进基层、接触地气、转变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更加知道“我是谁”;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固化为我们的常态行为,一切为了群众着想,更加明确“依靠谁”; 就是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让我们增强宗旨意识,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加弄懂“为了谁”,重点在六个方面增加自觉性:

一要自觉对群众胸怀感激、心存敬畏。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要永远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必须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常怀感激之心、常存敬畏之意。要永远牢记宗旨、不辱使命、肩负责任,务实为民,永无止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永远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试金石”。

二要自觉强化群众观念、真心为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永远以民为本,要务实为民,深接地气,精通下情,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办群众所需。一定要永远以民为先,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责为民所担、事为民所办,把群众当亲人。一定要永远以民为重,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地,人民群众是天,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三要自觉维护群众利益,多干实事。只有给群众办好实事,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得到改善,群众才会支持我们、拥护我们。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尽心竭力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政协工作来说,我们要多聚焦当前工作的热点、难点、焦点开展调研,多围绕群众的最急、最需、最盼开展视察,多结合党委所想、政府所谋、基层所干、社会所望、群众所盼、政协所能开展协商建言,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四要自觉永葆“为民”情怀,热心服务。我们要主动换位思考,多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少点“机关病”、“官僚态”,多点便民“直通车”和“微笑服务”,不作秀、不折腾、不扰民。要坚持好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要正确处理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层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努力开创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要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走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间”,近距离聆听群众呼声,始终把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铭记于心,认认真真加以解决。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不定期开展好“委员走访联系群众”等活动。

五要自觉倡导“务实”作风,真抓实干。“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与人民同甘共苦,同群众心心相印,心里有为民情怀,脑中有利民举措,不仅要“跟着群众转”为民服务,还要“帮助群众赚”脱贫致富。要结合“万名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等特色活动,积极深入联系乡镇、联系村组、联系社区、联系贫困户和联系企业,开展好送项目、送思路、送资金、送技术、送关怀、送服务的暖民心、促发展活动。要真抓实干,实施好为民工程,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真正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让我们真正受教育,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六要自觉树好“清廉”形象,勤政廉洁。“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牢记“两个务必”,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筑牢思想防线,恪尽职守、防微杜渐;要严于律纪、遵章守纪,要克已奉公,奉公守法;要清正廉洁,克勤克俭,历行节约,永葆党员本色。要经得住考验、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要大脑多绷一根“弦”,心房多安一只“眼”,舌头多加一把“锁”,手臂多长一根“筋”,在任何时候都能管住行为、守住清白。

只要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始终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能永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就能永远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就能永远与人民群众携手共进,共创新的辉煌!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25

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

在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新时期的广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能否做好群众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成为这一时期衡量公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尺标和重大考验。做好群众工作,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真心、真情、真话”是根本。

1.用真心来对待群众

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将群众利益作为一切事情的出发点,用真心换取真心,积极妥善的处理好各项问题。始终遵循“从群众角度出发,绝不与群众对立”的工作态度,深入到群众中工作,走到田间地头,正体现了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2.用真情来感动群众

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来做工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设身处地的为群众所想,积极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我们的某些领导干部,在处理群众事件时,能够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到背后组织者家中做工作,苦口婆心的进村入户,感动教育了多数群众。

3.用真话来联系群众

同广大群众讲真话,与群众坦诚相致,做到信息公开,才能更好的得到群众的理解和信任,矛盾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在处理某些紧急事件时,我们的领导干部能够及时召开代表座谈会,不设前体的“把话说开,畅所欲言”使双方得到有效的沟通,及时妥善的处理了问题。

我们党始终坚持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一个伟大和谐的中国。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26

中共中央组织部日前决定,追授毛丰美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毛丰美同志始终把群众装在心上,事事想着群众,赢得群众真心拥护。谁家遇到困难,他都是及时伸出援手。凡是找他解决问题的群众,不管是本村的还是外地的,他都管到底,“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刻体会和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长期实践的结晶。笔者以为,群众观决定着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决定着群众基础。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思想决定行为,只有从思想上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充分认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不折不扣的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他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党员干部,在我们党执政后,要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态度。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党的我们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

如何树立观?一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和成效努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赢得群众的认同和拥护。二是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群众利益想细做实。要以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和抓手,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求,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要求,保证广大群众不断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三是要正确处理党群关系中的矛盾问题。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中的某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方面往往在于党员干部,在于党内某些人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关心群众痛痒,脱离群众,甚至滥用权力,违法乱纪,或者在于某些政策不能被当时当地的群众所接受。因此,在处理党群干群关系时,首先要从党员干部自身找原因,对于群众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不能用唯我独尊、强迫命令的简单粗暴方法,主要是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27

党的工作路线,从根本上说是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我们的工作能不能做好,根本在于能不能充分依靠群众。市委书记丁巍同志指出:“如何实现我们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呢?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依靠群众就要尊重群众,善于集中群众智慧。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党员干部不论做什么工作,知识缺了,就要到群众中去学习;办法少了,就要到群众中去寻找;工作难了,就要到群众中去请教。当前,我市正处于奋力爬坡、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重、要求高,要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用好群众路线这一传家宝。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到工作一线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请教,广开言路,广集民意,广纳民谏,真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土办法”集中起来,变为我们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金点子”。

依靠群众就要发动群众,善于调动群众激情。群众的激情是无限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就能创造新奇迹、干成大事业。近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离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一切工作将一事无成。在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的生动实践中,需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激情与斗志。我们要用红旗渠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修渠人民那么一股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拼劲,那么一股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韧劲,那么一股团结协作、艰苦创业的心劲,迎着困难上,放开手脚干,别人不敢想的,我们要敢想;别人不敢做的,我们要敢做;别人有顾虑的,我们要毫不犹豫,从而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超越他人。

依靠群众就要团结群众,善于凝聚群众力量。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把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领导干部的本事再大也是有限的,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由群众去做群众的工作,由群众去团结更多的群众,就可以凝聚起一股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一个地方从上到下做到了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就会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成广大干部群众的具体行动,相反,如果是“你吹你的号、我唱我的调”,就会贻误发展良机。当前,我市的经济结构怎么调整?发展方式怎么转变?产业怎么升级?需要全市上下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克难关。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汇聚起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强大正能量。

千难万难,依靠群众就不难。只有依靠群众,才能集聚起推动安阳科学发展的磅礴力量。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28

我们党是依靠群众起家的,坚持群众观点、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防止脱离群众最大危险、经受住“四大考验”的利器。领导干部要从党长期执政的高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做好基层群众工作。

树立群众观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法宝

今天,尽管群众工作面临的环境、对象、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这个传家宝不能丢,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能变。领导干部应保持警觉,牢记群众观念,增进与群众交流,切实对群众负责,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赖。只有主动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才能切准群众脉搏,掌握社情民意,做到耳聪目明、情况熟悉。真正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当作亲人,正确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关系,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树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

牢固树立群众观就是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我们党与人民群众长期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对党群关系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像舟和水、鱼和水、种子和大地、公仆和主人、学生和老师等等,这些强调的都是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一是切实尊重群众主体地位。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善于保护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的群众支持。

二是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幸福。

三是站稳群众立场对群众负责。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绝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

树立群众观要求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不直接,缺乏与群众的直接交流,这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联系服务群众,重在“直接”、贵在“经常”。

一是多攀些穷乡亲,直接联系普通群众。

二是勤下基层蹲点,直接掌握第一手情况。

三是树立阵地意识,直接把群众工作做到网上去。

四是坚持重心下移,直接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在手上。

树立群众观要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当前社会思想多元性、独立性、选择性日益增强,各类利益矛盾关联度大、交织性强、影响面广。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既要坚持有效管用的老办法,又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一是运用公开的方法。凡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都应该公开。

二是运用民主的方法。我们要主动适应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日益多样的新形势,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让群众有地方说话、说话有人听、有事能解决,紧紧依靠群众做好工作。

三是运用法治的方法。越是群众关心、越是事情重要、越是矛盾突出的问题,越要坚持依法办事。要加强普法教育,积极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理性表达合理诉求。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29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强化群众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感情观、公仆观、政绩观、名利观,扎根人民,帮民解困、为民谋利。

树立“鱼水相依”的感情观,真心实意热爱群众。对人民群众的感情,直接检验党员干部人生境界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只有具备真挚而深厚的百姓情怀,才能形成为民利民的自觉自愿。那么,对群众的感情从哪里来?一是心中有位置。始终把群众当亲人,用心接纳群众、用情感化群众,而不能半心半意、虚情假意。二是亲近零距离。放下架子、迈开步子,多到车间班组、田间地头去,与群众交朋友、做知己、心贴心,真切体验群众的甘苦忧乐,与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三是融入敢担当。把群众的事当作大事来办,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群众期盼的事情再难也要真抓实干,在关键处为民作主,于细微处彰显真情。

树立“以民为先”的公仆观,敬业尽责服务群众。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绝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恪尽职守、忘我奉献,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要谨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珍惜人民提供的舞台,顾念人民的疾苦,严防特权思想,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牢记公仆须受监督。把接受监督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觉悟、一种美德,虚心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评判,改进思想作风,严守纪律底线,提高工作成效,让群众贴得近、信得过、靠得住。

树立“功不在我”的政绩观,务实肯干造福群众。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取得政绩,是领导干部必须思考的一个现实课题。应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向群众求教,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始终为民谋利解难,多想想群众的事情办好了没有、群众的困难解决了没有、群众还需要我们做什么,急民之需、解民之忧、纾民之难,使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把领导力量与群众力量聚合起来,把教育群众与组织群众统一起来,在为民务实的工作中团结群众、赢得群众。

树立“豁达淡然”的名利观,克己奉公利及群众。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关键是追求什么样的名、什么样的利。领导干部如果心里只有自己的小算盘而没有群众的大利益,甚至贪图一己之虚名浮利而与民争利,工作上弄虚作假、损公肥私,生活上奢靡浪费、追求享乐,作风上庸懒散奢、虚度光阴,必然遭到群众唾弃,甚至受到法律制裁。应在思想上保持清醒、在行动上恪守本分,兢兢业业、清廉自守,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以精进之心对待事,时刻为百姓谋、不为个人计,追求更多为群众认可的名,争取更多对群众有益的利。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才能真正建功立业。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30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根人民,帮民解困、为民谋利,才能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一、始终把群众当亲人,真心实意热爱群众。对人民群众的感情,直接检验党员干部人生境界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只有具备真挚而深厚的百姓情怀,才能形成为民利民的自觉自愿。要始终把群众当亲人,用心接纳群众、用情感化群众。要放下架子、迈开步子,多到田间地头去,与群众交朋友、做知己、心贴心,真切体验群众的甘苦忧乐,与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群众期盼的事情再难也要真抓实干,在关键处为民作主,于细微处彰显真情。

二、谨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敬业尽责服务群众。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恪尽职守、忘我奉献,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要谨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把接受监督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觉悟、一种美德,虚心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评判,改进思想作风,严守纪律底线,提高工作成效,让群众贴得近、信得过、靠得住。

三、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务实肯干造福群众。领导干部应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向群众求教,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始终为民谋利解难,多想想群众的事情办好了没有、群众的困难解决了没有、群众还需要我们做什么,急民之需、解民之忧,使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把领导力量与群众力量聚合起来,把教育群众与组织群众统一起来,在为民务实的工作中团结群众、赢得群众。

四、兢兢业业、清廉自守,克己奉公利及群众。党员干部应在思想上保持清醒、在行动上恪守本分,兢兢业业、清廉自守,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以精进之心对待事,时刻为百姓谋、不为个人计,追求更多为群众认可的名,争取更多对群众有益的利。这样,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才能真正建功立业。

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篇31

树立群众观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好的方法和最高的智慧。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指导各项工作根本的工作路线。

以来,强调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可以称之为“三部曲”:一是去年12月4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二是今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是6月18日,出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

除了这“三部曲”之外,同志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以及之后执政风格、执政理念之中,可以发现有一条主线(或称之为主题)贯穿其中,这就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所谓群众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所谓群众路线,是指在群众观点基础上形成的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正如毛泽东在1943年6月《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所说的:“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从在地方执政到担任中央领导同志直到担任中央委员会的讲话、调研和发表文章中,可以大致归纳出论述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七个重要方面。

一是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看作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搞好作风建设,必须回答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样几个根本性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前作风弊端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原来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蛙水关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不仅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

我们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包括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来进行,必须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衡量和检验的根本标准。

二是人民群众主体论。在阐发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当代意义时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主体。一方面,要把广大人民群众永远置于社会实践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动员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使他们承担起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历史重任,防止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由全体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和积极发挥作用的伟大社会实践,变为由少数社会精英主导、主演,广大人民群众在一旁观看或被动服从的贵族式的上层社会活动,从而将全体人民的事业变成少数人的事业。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更是着重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人民,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

三是把坚持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可以归结为是不是、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延安整风运动和“文革”结束后的拨乱反正,都是以端正思想路线开始的。对这一结合做了新的阐释,他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在本质要求上完全统一的。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坚持群众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实践基础。一方面,实事求是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从群众中来”才能实现。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又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我们要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坚持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

四是将调查研究作为落实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调查研究工作是群众路线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