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回首,望到了那张照片,让我想起了在北京吹糖人的那天,我的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祖国的心脏”——北京。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的一天,那天我在颐和园里游玩,柳枝称着波光粼粼的昆明湖。走着走着,在路边看见了一个小摊,好多人围在那儿,爱凑热闹的我便挤了进去,我一问,便知是在“吹糖人儿”。
吹糖人是旧时北京的一个行业,北京话为“吹糖人儿”,是中国民间手工艺品之一。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个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的一个大勺里面放满了糖稀(是美牙糖融化所得)。据说,吹糖人儿祖师爷是明朝宰相刘伯温。
来北京,当然要尝尝老北京的美味。于是,我便亲自体验了一下吹糖人的乐趣。
摆小摊的是一位老爷爷,他有一头白中掺着黑的头发,穿着一件白体恤。他身前有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有一个炉子,里面正在煮着糖稀,炉子旁放了一个作文铁盒,铁盆里只剩下小半盆糖稀,糖稀是黄黄的,有点儿硬,盆子前面摆着十几根竹签,盆子后面有两个铁罐,一个铁罐是黑色的酱,用来点眼睛;另一个罐里是红色的酱,用来画猴屁股。
开始吹糖人了,老爷爷先在盆里挖了一点糖稀揉了又揉,然后用手指钻了一个洞,把口的顶端捏牢,然后拉,再在电扇前吹干,把一端在盆里一弹,一根管子就出来了,他把管子一头递给我,让我朝里面吹气。我轻轻地,慢慢地,小心翼翼地吹,生怕小猴子被我吹成一个猪八戒,我一边吹,他一边捏,先捏出了两个小耳朵,又捏出了手和脚,再把管子一弹,尾巴就出来了,最后点上两个小眼睛,一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小猴子就出来了。
我拿起自己吹的糖人,笑呵呵地走向妈妈,骄傲地说:“你看,我吹得,馋吗?”
这次吹糖人儿让我收获满满,但在北京,吹糖人的已经很少见了,我希望人们继续把这种民间工艺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后代也能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