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情操得到陶冶,梦想得以放飞。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语文记叙文阅读题(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临窗看柳
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煞是可爱。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
风乍起,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的欢乐。我似乎听到一曲柳哨的歌。歌声中片片柳絮随风飘舞。
一会儿,风停了,柳枝恢复了它的平静,垂了下去,它不能载歌载舞了,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虽是这样,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能再把绿色写在天空中。
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地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变如一条真理。我看了许久,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看窗外,看看柳树,用心去体会,你也会明白许多的。
1、“料峭”的含义是_________;文章开头写“春寒料峭”是为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看,柳枝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首段中的“窗外”和结尾一段中的“窗外”含义完全一样吗?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构思、组材的特点来看,将“飘起、落下”的词序调换为“落下、飘起”可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说“我”明白了许多。据你看,“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章结尾看,作者说因为“我看了许久”,所以“我明白了许多”,并且说“用心去体会,你也会明白许多”。那么,将本文的题目改为“由临窗看柳想到的……”可以吗?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微寒 衬托柳枝生命力的顽强
2、乐观、积极
3、不完全一样。前一个指实景,后一个指更广阔的天地。
4、①本文先写柳枝返绿、随风飘舞时的欢快情景,然后才写它落下时的情态,因此,说“飘起、落下”符合文章的组材顺序。②从构思看本文采用以物写人的方式,主要为了突出说明人不仅在顺利时应尽显才华,更应在失意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因此不能调换。
5、要求:紧扣材料,思想感情积极健康,语言流畅。
6、不可以。①从选材和写作重点看,本文主要落笔在“看”上,而“由临窗看柳想到的”应主要写“想”。②从表达方式看,本文侧重于记叙,而“由临窗看柳想到的”应侧重于议论、抒情。③从文体看,本文属记叙文体,而“由临窗看柳想到的”可以写成议论文。
布朗太太的房子
王若冰
春天开始的时候,我再次登门拜访布朗太太。
布朗太太来开门时,精神明显比前两次差了不()少,但稀疏而发白的头发却打理得很整齐。她还是礼貌地请我进门,将我让到沙发上,不过她开门见山地对我说:年轻人,我还是无法改变我的想法,房子我不能卖给你。抱歉。我这一次并没有急着回答她,而是看着布朗太太说:布朗太太,您知道您的这套房子已经50年了,一套50年的木房子,按照现在这个区域的价格,只值50万澳元,可是我上一次已经给到您150万澳元,您还是不同意。布朗太太,您今年多大岁数了?
我直视着她,内心有一股无名之火在往上蹿。但是我还是尽力地往下压了压。谁知,布朗太太却似乎一点也不急。她很淡然地在沙发上坐下,看着我说:我今年已经85岁了。我明白你的意思,有了这150万澳元,我的余生会过得很轻松。但是,我还是那句话,房子,我是不会卖的!请回去吧!
布朗太太的话再次深深地激怒了我。可是,我知道,面对这样一个固执的老人,我除了忍耐,别无选择。去年初,我在这个区域看上了包括布朗太太家在内的6套老房子,这虽然是个老区,但是位置很好,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其他的家庭都很痛快地答应并把房子卖给了我。因为每家我几乎都是双倍或者三倍的价格买下的,因此每户人家都非常高兴地拿着钱去买新房子了。但是,当我来到布朗太太家时,却在这里卡住了。尽管我说尽了好话,布朗太太也不松口,让她出价,她也根本不理会,只对我说:年轻人,我不会把房子卖给你!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这一次,我是抱着必胜的信心来的。我知道布朗太太无儿无女,布朗先生已经过世多年,她一个人在这世界上孤独度日,生活得并不富裕。况且布朗太太的房子在中间,我一旦改变了计划,损失将难以估算。就因为布朗太太不同意,我在这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难以进行,如今都快一年了,还毫无进展,我这一次要是再不成功,后果连我自己都难以想象。
布朗太太,我知道您对这座房子有感情,毕竟住了这么多年,留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您的心情我都能理解。不过,这房子毕竟已经50多年了,其他的几户都已经搬走了,您看看现在您的周围已经夷为平地。您一个人在这里不寂寞吗?我可以出价300万澳元,这是我最后的底线,如果您同意,我们现在就可以签订合同。我甚至还可以帮您找到一套合适的房子,帮您搬家。我保证您会满意的!
我极力地想说服布朗太太。
但是,布朗太太似乎一点不为所动,她扭过头,望向窗外,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那是一个大大的葡萄架,上边已经长满了绿油油的叶子。布朗太太的目光在葡萄架上游移了一会,转过头对我说:年轻人,我知道这些。我都看到了,几户老邻居都搬走了。我的周围已经变成了一片平地,没有一点烟火气息了。但是,我要告诉你,我一点也不孤单,相反我比以前更加充实与满足了,是发自内心的满足。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还有多少时间,但是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不会离开这套房子的。她说得异常坚决,然后又把目光落在窗外的葡萄架上,久久不肯离开。
显然,这一次我又失败而归。
因为再也不能等待下去,我放弃了布朗太太的房子,只能改变了建筑计划,决定绕过布朗太太的家,分成两部分来建筑。
可是,施工还没有开始,就传来了布朗太太过世的消息。布朗太太的代理律师给我打电话,让我去一趟。再次走到布朗太太的家,一种发自内心的凄凉感不由得升起。律师掏出一封信递给我。信是布朗太太写的,在信中,布朗太太说,她不把房子卖给我,与价格根本没有关系,因为这套房子是她的丈夫亲自盖起来的,她的丈夫布朗先生的骨灰就葬在后院的葡萄架下,这些年,她觉得丈夫一直在身边陪着自己,她已经习惯了每天坐在葡萄架下与丈夫对话的日子。布朗太太还说,她死后愿意把房子赠给我,只希望我能保留后院的葡萄架,并把她的骨灰也一起葬在那里,她就心满意足了。
我读完后,内心长久无法平静。我依然按照后来的计划施工,保留了布朗太太完整的家,并且将布朗先生与布朗太太的爱情写出来,将房子免费开放给人们参观。每天,葡萄架下都会有一些伴侣拿着鲜花来祭奠!
我总在没事的时候,走进后院的葡萄架,心里默默地说:布朗先生,布朗太太,愿你们安好!
(选自《2018小小说选粹》)
12.下面关于小说内容与手法的解说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布朗太太是一个固执而愚蠢的人,“我”给她天价赔偿,她不为所动,在死后,却把房子送给了“我”。
B.“我”没花一分钱就得到布朗太太的房子,“我”很高兴,于是“我”总拿着鲜花来祭奠布朗夫妇。
C.就算布朗太太不同意卖房给“我”,“我”也没多大损失。因此,布朗太太把房子送给“我”,“我”就将房子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D.这篇小说运用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13.“我”读完布朗太太的信后,为什么“内心长久无法平静”?(4分)
14.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具体分析。(4分)
15.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可以去掉,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2.D
13.(4分)答:①被“布朗太太”默默地捍卫,坚守自己的爱情感动或被“布朗太太”“情胜于利”(感情比金钱更重要)的价值观感动。②因为自己对“布朗太太”的误解而感到的愧疚之情。(一点1分)
14.(4分)答:①追逐利益的人。为了追逐更大利益,几乎都是双倍或者三倍的价格买下了另外五家的房屋。不惜天价收购“布朗太太”的房屋。
②有眼界的生意人。“布朗太太”他们这个区域是个老区,但是位置很好,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看上了包括布朗太太家在内的六套老房子。
③有耐心有教养的人。多次去说服“布朗太太”卖房,都被拒绝,心里有怒火克制情绪,保持绅士风度。
④有爱心和良知的人。知道“布朗太太”不卖房的原因而感动,让房屋完整保存下来,还写了他们夫妇的爱情故事,让大家来参观布朗太太的房屋。
(每点2分,答到两点即可。)
15.不认同。(1分)有了文章最后一段更能突出“我”的形象。(1分)“我”因误会“布朗太太”而内疚,“我”被“布朗太太”捍卫、坚守爱情的事迹感动,因此常去看看房屋,更能体现出“我”是一个有良知的生意人。(2分)
(答对认同,给3分;答对不认同给4分。)
初三学期的学习知识范围更广,课程的内容更加抽象,更加难以理解,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
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看待。即:内容+作者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 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或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二、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
5、总分总(掐头去尾)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四、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
为文章拟题目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为文段拟小标题技巧: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五、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具体、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六、分析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 结合语境分析结合内容分析语意的变化(主旨、人物心理性格、感情等)从修辞、语气、句式、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如问能不能换,则答题格式为:××用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换成××,就没有这种效果了,所以不能换。
七、分析句子的作用和评析句子
1、划线句的作用
答题格式:结构上承上启下(结合文章内容,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内容上为下文写什么铺垫;与下文什么对比,突出什么的的特点;揭示了的中心;语言上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的特点(感情)
2、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3、评价、赏析一句话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1)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
(2)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八、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达方式有: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议论:是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
段与段之间的议论,能起到承上启下和突出中心的妙用。
2、抒情:是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融情于叙、融情于议、借物抒情、借梦抒情等
3、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
九、常用写作手法及作用
1、象征手法: 象征,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3、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4、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十、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过程中的一部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节更集中。
十一、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十二、修辞方法及作用
注意: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某种情感或观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增强语势,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议论文中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表达强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十三、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十四、分析描写的作用
1、解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2、人物描写的方法
(1)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其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 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2)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3、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答题格式:
(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产生的原因。
十五、谈阅读的看法、体会、启示等
要用第一人称,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先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再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
最后点明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十六、限字题的解答
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 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 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
十七、句子比较分析题
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
答题方法及步骤:先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再分析原句优点;最后分析改句缺点。
十八、去掉某词或换词比较分析题
先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再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最后点明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十九、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先答:能或否(一般不能)
再分析,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最后说明理由,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定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明确所用修辞手法。
考纲中明确考查六种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可以利用口诀进行记忆
“二比二问一拟夸”。
2、归纳答题模式。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结合句子)
拟人:生动地写现了……(结合句子)
排比:增强了……的语气语势,表现了……(结合句子)
夸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结合句子)
反问: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结合句子)
设问:强调了……,引起思考。(结合句子)
注:以上列举的这些,只是我们常规的一些“帽子”,任何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不论是前
面的“帽子”,还是后面所要表达的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切不可死板硬套。
3、解题步骤
修辞手法+ 帽子 + 对象特征 + 作者的情感(情感是关键)
1、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理解词语的本义;
(2)看该词在句子中的表达对象;
(3)对表达对象做必要的提炼(联系语言环境提炼意义指向概括词);
(4)再看该词表达得怎么样?(起什么作用);
(5)整合梳理答案语言,使表达简洁准确;
(6)把答案代入原文,看语句是否通顺。
2、词语在语境中的作用
看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是否生动或准确表现了句子内容(对该词语表现的内容要提炼意义指向概括词,否则,答题语言不简洁)。
1、主要题型
(1)以辨析为方式的选择题。要求学生能仔细辨析句子的细微差别,作出恰当的选择。
(2)以表述为方式的解说题。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地解说句子的含义。
(3)以赏析为方式的评价题。要求学生能把握词语和句子的呈现特点,对其表达效果作出恰当的评价。
2、解题思路
理解句子含义,要联系上下文
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作品的背景。
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
评析句子内容,要联系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思考作者在句子中想要告诉读者哪些信息。
1、句子或段落在结构方面的作用有:
(1)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此类句子在文章(段落)的第一句话或前面。
(2)为下文作铺垫。此类句子在文章的前面或中间。
(3)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此类句子在文章的中间。
(4)总结上文。此类句子在文章或段落的后面。
(5)照应。此类句子允许在文章的任何位置。
2、句子或段落在内容方面作用有:
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深化主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