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演讲稿合集(精选3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老子说,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易经》写道,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胡适说,独立就是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才是独立的精神。
生活就像是个原始森林,一大片一大片的树木在大地的皮肤上摇曳着傲人的树冠。一眼望去,你看不到矮小的植物,这些植物要么被庞大的树冠遮盖,要么已经枯萎等待入土。这是个优胜劣汰的世界,不仅是胜者为王,而且是剩者为王。
而我,好几次在这偌大的原始森林里迷失了方向。我回不去来时的路,也找不到出口。无助和绝望充斥了我的整颗心脏,周围仿佛有双无形的手狠心地拉扯着我的躯壳,前方是令我头昏脑涨的分岔路口,我这才发现我拥有的只有双脚的步伐。月光轻柔得像一层纱,温和地笼罩在我冰冷的躯体上,我在微亮中缓慢地蹲下身子却蹒跚一跌倒在地上,然后落魄地用手环抱住膝盖,把头轻轻地靠在膝盖上。我没有哭,真的没有哭,只是有种温热的液体滴落进柔软的泥土里。或许也就只有我清楚,那不是我的眼泪,那是我丧失的坚强和希望。
我想起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美国总统罗斯福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他有句名言:“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他反对孩子们依靠父母成为寄生虫。他让孩子们凭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大儿子詹姆斯20岁去欧洲旅行,临行前买了一匹好马,然后打电报向父亲求援。父亲回电话说:“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儿子只好卖掉了马,作为路费回家。“二战”打响后,罗斯福的四个儿子都上了前线。父亲病故了,他们还都坚守在自己各自的军舰上,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父亲送行。
是的,这是名人的故事,可若是不独立也不过是一介凡夫俗子。
那么,我要成为庸夫了吗?
我的朋友ZY跟我说,她对朋友真的很专一,而且会很依赖。我笑了笑,然后说,可是你很坚强,很独立。ZY寄居在亲戚家中,父母在外工作。在这个“家”里她始终是个局外人,没有什么关心和照顾,哪怕是基本的嘘寒问暖都没有,除了一日三餐难吃的饭菜我不知道这个地方到底还可以带给她什么。可是她从来没有向我抱怨过,只有在我问起她时才会提起,语气中没有不满和怨恨。
也许她从来都不知道,正是因为遇见她,了解到她的现状,我才学会一个人直面孤单,我才深切感受到独立的力量。我可以想象,当她在硬质床垫上睡不着翻来覆去时的孤独感有多么强烈,那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有多么难受,那种咬咬牙暗示自己要坚强要独立的力量有多么令人感叹。我想,是时候改变了。
ZY喜欢陈奕迅,最喜欢的歌是他的《孤儿仔》。
是的,我们都是被孤独偏爱的孩子,都是在这个偌大的原始森林中矮小的、不显眼的树木,都是稍不留意就会被人遗忘的尘埃。我们都曾独自细数点点星光直到天空出现鱼肚白,都曾独自在沉默中度过冗长的夙夜,都曾独自在夜空下仰望一颗烟花无所畏惧地打开自己的色彩。我们终究会习惯一个人在刀光剑影下微笑着直起身子,拍拍衣服上的尘土,继续往前。
我在原始森林里迷了路,更糟糕的是,此时无人在我身边。我在微亮中站起,就站在这广袤的树丛中继续往前。天空开始出现浓稠的白色,我看见光亮一点一点地把黑暗吞噬湮灭。终于,天亮了。而我,终于开始熟悉这座森林的脉络,终于学会独自面对狂风暴雨、阴晴圆缺。
智者的话,大抵就是此意吧;而独立的真谛,也是如此了。我想。
尊敬的xx大家好:
x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的艰辛,更体会到从没有过的幸福。在这个“累并快乐着”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必须带着爱,带着激情工作,但更应该带着理智,带着创新去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童。”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你才能从工作上获得更多的乐趣。今年的九月一日,我又一次站在操场上迎接一个新一年级的学生们。看着一个一个新鲜的面孔,想到这群秩嫩的孩子们也将一点点长大、懂事,我心里一股激情在涌动。
这批孩子有着共同的特点,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我对这样的问题早有思想准备,毕竟已有一些经验了。第一天,一个小家伙的问题就彰显出来。他叫,是个白白净净的男孩,有些文弱的样子,象个小书生。一大堆的问题弄的我有些头晕,然而也就从这一刻起他成了我最喜欢的学生之一。
我喜爱他的秩嫩,脱下来的外套放学时穿不上,有一天居然把衣服倒着穿了起来,搞的我哭笑不得,开始教他穿衣服,摆着一堆书本不知道往书包里放,要不就找不到书本放到哪里。
我喜欢他的单纯,开学的第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突然告诉我“老师我想到一个最好吃的东西——火腿肠”,我看他实在是吃不进去午餐,就去给他买了面包、火腿肠,让他在办公室吃了,看着他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我喜欢他的顽皮,每当下课同学们都排着队去操场,他就象放飞的小鸟,跑到操场上转着,嬉戏着,尽管经常有值周的老师找我告状,今天你们班的又跑闹了,但是我知道他以前没上过幼儿园,跟小朋友接触的少,没有集体生活的习惯。
我最喜欢他的积极。他是一个非常爱发言的孩子,每当老师提出问题他都要试一试,把手举的高高的,但时有时他的积极也会过了头。忘乎所以的站起来,受到我的“警告”才能坐下。我发给他“发言标兵”的标牌,给他以鼓励。
我最喜欢他的真诚,因为他总是能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在第一时间内告诉我他作业没完成,我最喜欢他的可爱,因为无论我怎么批评他,他面对我永远是满脸笑容,然后天真的跟我说我现在就写不就行吗。
我喜欢他的专注,中午我给学生们播放故事的时候,他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录音机,虽然没有画面,但他就象是在看故事样。虽然他不是班级中学习最棒的那个,但他却是最可爱的那个;虽然他不是班级中最听话的那个,但他却是最敢主动承认错误的那个;虽然他不是长得最漂亮的,但却是永远以笑迎人的。这就是我最喜欢的那个学生。也是他让我开始明白,其实少年天性,本无执着,若方若圆,是在教者。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新的世界,都有丰富而脆弱的心灵,都有哪怕是稍纵即逝的闪光点,有时,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言语,一个会意的微笑,一次耐心的辅导,比起一味地灌输传授更加让学生怦然心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以前这句话在我眼里只是一句口号,如今却成了我的座右铭。我终于明白满树的花朵只源于春天的一粒种子。
中国古人有一句话,叫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本来很好,既然来了,那就安心的好好读书吧?可是在大学里,我对这句话却不敢苟同。
为什么?大学是同学们进入社会前的一道门,至于在大学这四年中你能不能推开这扇门,真正的走向社会,那就要看大家在大学里都干些什么了。
听很多的学长或者以前上大学的前辈经常说,大学里其实就是上网,吃饭,睡觉,谈恋爱,上课这么几件事情而已,而有些同学就直接把上课这一项给取缔了。干脆就不上课了。
其实,我感觉,上大学,不只是学知识那么简单,而是学做人,学做事的一个阶段,无论是小学,初中,或者高中,我们都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我们所要面对的只有学习,到了大学,其实我们的知识都已经学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我们要学一门技术,掌握一门才艺或者多门才艺,学习人际交往,学会做人处事。
如果你把大学看成和小学,初中,高中那么简单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始终认为,在大学里,我们不能在死学习了,如果这样,将来我们一样没有出路,那么我们可能还会去考研,实际上,考研只是推辞,说法,要那么高的学历,却没有那么高的能力的人多了去了,都走向社会,谁能竞争的过谁还不一定。况且很多人考研,那是没办法的事情,大学里光顾学习了,把自己能力的培养放到一边不去过问,不参加任何的社会实践活动,当然没能力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怎么办呢?考研吧……
中国教育注重的是培养通才,其实这种人很少数,大部分人都只在一方面感兴趣,对另外一方面不感兴趣,我进大学的'偶然性就在于,我不是一个通才,却还可以上大学,实属于瞎猫碰上死耗子,那就一个字:该。
要精通一门根本就不难,难的是门门都要精通,所以,很多学生没有上大学的机会,很多大学生没有毕业的机会,虽然有专业课,可是还有必修课呢?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的主旨很明确,我们上小学,初中,高中是学知识的,上大学同样也是学知识的,可是大学不是象牙塔。是不是又颠覆了一项?
可是很多人都把它当作象牙塔,用来躲避外界的物欲横流,外界的尔虞我诈,外面的激烈竞争,上了大学之后,我们都已经是大人了,再惧怕,再逃避,还不是要去面对?
大学就像个小社会,你想考试成绩门门优吗?你想过英语四六级吗?你想拿奖学金吗?你想毕业吗?你想拿到学位吗?
怎么样?在座的各位,你考虑好怎么样去度过你的大学生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