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年的11月9日是消防宣传日。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增强全民消防安全责任和消防安全意识”。提到消防,同学们自然会想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火灾”二字。对于我们校园内的小学生们,遇到火灾时,该如何逃生自救?针对这个问题,消防专家介绍了在公众聚集场所遭遇火灾逃生自救十法。
请同学们仔细听好:
一要了解和熟悉环境。当你走进商场、宾馆、酒楼、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太平门、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疏散和灭火。
二要迅速撤离。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被火围困时,要立即想法撤离。
三要保护呼吸系统。逃生时可用毛巾或餐巾布、口罩、衣服等将口鼻捂严,否则会有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的危险。
四要从通道疏散。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五要利用绳索滑行。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滑到下一楼层或地面。
六为低层跳离,适用于二层楼。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的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户,身体下垂,自然下滑,以缩短跳落高度。
七要借助器材。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网、气垫、软梯、滑竿、滑台、导向绳、救生舷梯等。
八为暂时避难。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可利用卫生间等暂时辟难。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把房间内一切可燃物淋湿,延长时间。在暂时避难期间,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
九利用标志引导脱险。在公共场所的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都设置“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和逃生方向简头等标志,被困人员按标志指示方向顺序逃离,可解“燃眉之急”。
十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和前拥后挤现象,要坚决制止。只有有序地迅速疏散,才能限度地减少伤亡。
关于消防安全的常识还有很多,请大家本周在家或在电脑课上老师的许可下,登陆“中国消防网”等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识。
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梦想》。
鸟儿因为有了梦想,能在天空和白云之间翱翔;鱼儿因为有了梦想,能在大海更深处漫游。每个人都有梦想,它是人人所向往的。没有梦想的人生将是空虚的,人生没有梦想就如飞机失去航标,船只失去灯塔,终将被社会所淘汰。但梦想总是随着思想的前进而改变的。碌碌无为是庸人所为,奋发图强是智者之举。
我也有自己的梦想,我想当一名音乐老师,带着我的学生们每天都快乐地唱歌,唱出我们美好的生活,唱出我们远大的理想,唱出我们对未来充满的希望。美妙而动听的歌声让我感到快乐、幸福。唱歌是我快乐的源泉,是我消除烦恼的方法。
梦想像一粒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很小,却可以生根开花,假如没有梦想,就像生活在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有了梦想,也就有了追求,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梦想,就有了动力。梦想,是一架高贵桥梁,不管最终是否能到达彼岸,拥有梦想,并去追求它,这已经是一种成功,一种荣耀。在追求梦想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在成长。它会催人前进,也许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中,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没关系,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自己的梦想而前进,毕竟前途不仅靠运气,也靠自己创造出来。相信,通过我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实现我的梦想!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新学期,新起点》。伴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在我们的眼前冉冉升起——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年开始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就要把假期中放飞的心给收回来,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新学期,要有新的高度。每一位同学的举止言行关系着学校的形象,为此,我倡导大家做到以下点:
一、争当勤奋好学的好学生:有这么一句名言: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新的学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要从开学第一天做起。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做到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二、争做文明守纪的好孩子:对每一个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要发扬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好风貌,做到平时不说脏话,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下楼梯不讲话、不拥挤,排队用餐文明有序,两操安静、认真,课间不吵闹、不喧哗,做一个诚实守信,对自己负责任的人。
三、争做全面发展的永乐好少年: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它需要的是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我们应当从小培养自己的特长和技能。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养成勤于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练就强壮的体魄。
同学们,新的学期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新学期为起点,认真学习,踏实走好每一步,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开始!最后,祝新学期各位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每位同学快乐成长,学习进步!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