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开学第一课》邀请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之一吴尊友,讲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央视《开学第一课》吴尊友谈疫情事迹(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截至北京时间8月22日0时48分,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2536278例,累计死亡病例789197例。关于国内外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的境外输入风险是否会加大?北京新发地疫情溯源进展如何?新冠肺炎愈后复阳患者是否有传染性?秋冬季节疫情会卷土重来吗?新冠疫苗对控制疫情是否真的有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详解新冠肺炎疫情风险。
境外输入病例是常态化防控中的最大风险
截至8月20日,我国连续51天有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4月份出现了第一个输入病例引起的高峰,5、6月份有所缓解,7月份以后境外输入病例又有所增加。从全球疫情形势来看,3月份以后一路上扬,对我国“外防输入”造成巨大威胁。吴尊友认为,在中国控制疫情以后,最大的风险点来自境外输入。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家逐渐放开国与国之间的人员流动,中国也面临着新的开学季、留学生的走动、商业需求等等,人们担心人员流动会加大防疫风险,造成境外输入病例的增加,引发乘法效应。
对此,吴尊友认为,由于我国在外防输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在限制人流量方面,很好地控制了境外输入风险,只要输入的病例人数以及需要隔离的人数在可控范围以内,就能够保证少量的输入病例,不会引起局部传播。
吴尊友同时表示,随着复工复产复航,更多的境外人员可能会流入中国,都会控制在疫情可控的范围以内。
北京新发地疫情溯源基本排除由感染者带入
北京新发地市场于8月15日复市,全面取消零售功能,不再向个人消费者开放。吴尊友认为,采取这个措施很有必要,不再进行零售,减少了人流量,也降低了呼吸道传染病以及其他传染病流行的风险。
通过参与北京疫情溯源工作,吴尊友表示,排除了由动物跳到人的可能,也基本排除了由感染的人带入新发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 吴尊友:
我们对新发地多个环境样本和一些进口产品进行检测后推测,多种进口的水产品以及外包装持续污染,工作人员接触这些污染物后又造成手污染,也就是接触感染。最早由接触感染,从业人员发病后,又污染环境,形成了人传人的综合传播模式。
做好防控,秋冬季节也能防止疫情再生
目前,全球疫情正处在高流行态势,平均每天新增二十多万病例,吴尊友判断,这样高流行的态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且冬季到来,其他呼吸道疾病增加,会使新冠鉴别诊断和诊疗更加复杂和困难。那么,今年的秋冬时节,全球范围内是否会迎来第二波疫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 吴尊友:
我国有前期控新冠肺炎的成功经验,即使上述情况出现,有新冠肺炎再发生,也不会出现像武汉早期那样严重的疫情。原因有两方面,一是1、2月份返乡人员回到各省的时候,30个省都成功地控制了疫情,没有一个省超过2000个病例;二是当疫情再次发生的时候,各个城市都能够及时发现,短时间内控制。
新冠肺炎愈后复阳患者无传染性
北京市疾控中心相关情况说明,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牛羊肉大厅某工作人员,6月26日核酸检测呈阳性,17日出院并进行集中隔离观察,26日核酸检测阴性之后解除集中隔离,但在出院28天复诊的时候,8月9日核酸检测为阳性,其密接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对此,吴尊友回应:实际上在1、2月份疫情的时候,也有长期出现核酸检测复阳的情况,这种比例很少,对于这种现象也进行了研究。我们尝试对这种病例核酸阳性进行病毒培养,但培养不出活病毒,也就是说没有传染性。对复阳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核酸采样,也没有发现他们被感染。由此可见,长期阳性的人,并没有传染性,不需要按照感染者来管理。
新冠疫苗能够有效控制疫情
现在,疫苗研发整体进入到三期,人们一方面非常急切地盼望,另一方面又担心,因为有的患者治愈之后产生抗体,没隔几个月又有可能再次感染,如果人类本身的抗体不能持续很长时间的话,显然,疫苗也不可能一针彻底解决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 吴尊友:
人类感染不同的病毒,产生免疫力的持久性是不一样的,有些会终身产生保护效果,有些产生的免疫力非常有限。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力,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结果,但对于其他的冠状病毒免疫力的观察,一般能够维持在6个月到12个月。只要疫苗有保护作用,即使是6个月到12月,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有效地控制疫情,把流行高峰给压下来。有了新冠疫苗,就能够压制高峰,使得病例数控制在可控范围以内,对于控制疫情是特别有帮助的。
武汉、北京、大连,三地疫情发现同一问题!吴尊友解读
1.如何研判大连本轮疫情的趋势?
吴尊友分析称,这说明大连疫情发现比较早,很多病例发现时还没有出现临床症状。这提示大连疫情规模已基本锁定,预计不会再有更大规模病例出现。
2.大连本轮疫情中的新冠病毒来自哪里?和北京早前疫情有何关系?
吴尊友介绍,大连有100多天没有出现新冠肺炎病例,从时间判断病毒一定是外面传来的。通过大数据分析,大连疫情与北京疫情没有确切关系,也没有迹象说明境外输入病例与大连有确切联系。更有可能是境外的海产品输入,特别是受到污染的海产品输入可能性更大。
3.大连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哪些因素起了作用?
吴尊友介绍,7月22日,大连最早报告新冠肺炎病例,包括3个确诊病例和12个无症状感染者,如此大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说明疫情刚发生就已被捕获。随后大连市立即开展核酸检测,发现了更多的无症状感染者。后续的新增确诊病例基本都是无症状感染者转化过来的,由于隔离及时,对社会没有太大的传播风险。
吴尊友表示,这与当地卫生部门的应对能力,以及病人出现症状及时就诊非常相关。如果早期轻症患者不及时就诊,将会造成疫情发现延迟,产生严重后果。
4.本次大连疫情中,年轻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居多,有何解读?
吴尊友介绍,首先,大连本轮疫情发生在一个劳动场所,工作人员大多在60岁以下,这个年龄段感染新冠肺炎相对较轻。其次,大连本轮疫情发现比较及时,很多患者在还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时候便被发现了。
5.北京早前疫情和大连本轮疫情都与海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有关,这提示了什么?
吴尊友介绍,北京疫情和大连疫情的相似性体现在都与海产品加工和销售有关。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到北京新发地市场,再到目前出现了30例确诊病例的大连凯洋海鲜公司,三者都存在潮湿、低温环境。这类环境适合病毒存活,只要有污染,病毒就会在局部越聚越多,而且不容易灭活,从而造成传播风险。
研究人员在北京也做了一些调查,在新发地市场用荧光粉“假病毒”做了模拟实验。这提示,在受到污染的环境中,包括清洗等操作所产生的气溶胶可以导致从业人员感染。从业人员感染后再污染环境,进而形成混合型传播模式。
6.从事海鲜加工和销售的工作人员如何防护?
吴尊友指出,从事海鲜加工和销售的工作人员要格外注意加强防护,尤其是保障工作场所的通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北京新发地市场和大连凯洋海鲜公司最大的问题是通风不畅。如果解决通风问题,感染风险就会下降。
基本排除感染者将病毒带入新发地——吴尊友谈秋冬疫情是否会卷土重来
截至北京时间22日0时48分,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超过2253万例,疫情形势依旧十分严峻。如何看待全球疫情走势?进口冷冻生鲜包装屡次检出新冠病毒阳性,如何应对?疫情会在秋冬季卷土重来吗?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作客《新闻1+1》节目,进行权威解读。
1.过去51天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一直存在,疫情境外输入的风险会否加大?
吴尊友: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最大的风险点来自境外输入病例。数据显示,3月至4月,我国出现了第一波境外输入病例引发的疫情高峰;5月至6月,情况有所缓解;7月后,境外输入病例又有所增加。从全球范围看,全球疫情数据自3月后一路上扬,对我国的疫情防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各国逐渐放开国际间的人员流动,这会加剧疫情传播的风险吗?出国人员需做好哪些准备?
吴尊友:在应对境外输入病例方面,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可以说,只要境外输入病例数和需要隔离的病例数在可控范围内,就不会引发输入病例的局部传播。
要出国的人员首先要了解目的地国家的疫情情况,如果该国疫情情况较好,可以前往,抵达后要严格遵守当地的防疫要求。此外,戴口罩、勤洗手、通风、保持距离,这些基本的防护措施必须要坚持。
3.如何看待近期几个复阳病例的情况?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病例1:河南信阳复阳病例
吴尊友:根据我的调查,该病例在日本入境时做了快速检测,这种检测与常规的核酸检测不同。7天后,该病例在日本进行了第二次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当地疾控部门对其所接触的环境和人员进行了跟踪调查,均呈现阴性。我判断,该病例在日本首次诊断呈阳性其实是个假阳性病例。
■ 病例2:北京复阳病例
吴尊友:该病例的情况早在1月至2月的那波疫情时便出现过,当时比例比较小。我们对该病例的核酸阳性病毒进行了培养,并没有培养出活病毒,意味着不具备传染性。对其相关密切接触人员和环境的检测,也没有发现阳性病毒。
4.人体自身抗体的抵抗力有限,而疫苗的功效也不能一劳永逸,该怎么办?
吴尊友:人类感染不同的病毒产生免疫力的持久性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会产生终生保护,但有的人产生的免疫力却十分有限。目前,通过对其他冠状病毒免疫力的观察,一般可以维持6至12个月。新冠疫苗并不能终生免疫,只有一段时间的保护作用,只要多次接种就可以达到预防效果。
5.纵观北京和大连的疫情,溯源工作有哪些新进展?
吴尊友:北京这波疫情基本上排除了动物传人的传染路径,也排除了外部感染病例进入新发地市场的可能性,专家推测是多种进口水产品及其外包装持续的污染所致。工作人员接触了这些污染物,造成最初的接触感染,之后形成了人传人的综合传播模式。目前,大连这波疫情的溯源工作还在进行中,相信很快就会有结论。
6.近来,多地出现进口冷冻生鲜产品包装表面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是否出现了第三种传播方式?
吴尊友:其实,近期出现的这些病例,还属于人传人的模式,并不属于第三种传播方式。在疫情早期的时候,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就冷冻生鲜产品而言,病毒在其包装表面可以长时间存活,这就加大了从业人员感染的风险,进而加大了后续传播的几率。
7.国家卫健委日前推出第八版诊疗方案,您关注什么?
吴尊友:第八版诊疗方案增加了我们对新冠肺炎的一些新的认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出“接触污染的物品容易造成感染”。此外,方案还指出,潜伏期病人发病后的5天内传染性较强,这对于传染期的认知更加精准。
8.秋冬季快到了,疫情还会卷土重来吗?威胁有多大?
吴尊友:全球疫情仍然处于高流行的态势,这种态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秋冬季也是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新冠肺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也会变得更加困难。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已经有了控制疫情的有效方法,这个秋冬季不太会出现像武汉早期那样的疫情了。此外,预计到了冬季的时候,我们还会有新的武器,那就是新冠疫苗,相信对于我们防控疫情也是大有裨益。
18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25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北京疫情已经控制住了。
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近期,北京市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生聚集性疫情以来,已有158名患者确诊。连日来,在中央的有力领导下,在全国的支援下,北京全市背水一战,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来抓,争分夺秒,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的措施,坚决阻断传播渠道,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这是吴尊友做出“疫情控制住”判断的重要前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对疫情放松警惕,掉以轻心。
专家基于严谨的调查和模型分析得出的研判,有充分依据。但是,再严谨的分析、再完美的模型,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一旦人出现了松懈麻痹侥幸,再精准的模型都可能失准,大好的局面就可能出现反转。
殷鉴不远。
在新发地市场发生聚集性疫情之前,北京已经连续数十日未发现新增确诊病例。曾经的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每日进出上万人,但到6月之前,市场一直保持零感染,这与当时采取的严密防控措施密不可分。
此后的疫情反弹,也与一些人员出现了麻痹厌战、放松侥幸心态紧密相关。在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六十七次会议曾这样分析:“北京市近日连续出现新增确诊病例,教训十分深刻,再次提醒我们,常态化疫情防控一刻都不能放松。”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为此,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的一些责任人已被问责处理。
作为首都和超大型城市,北京当下战“疫”的任务依然非常繁重。大量的人员仍待核酸检测;病毒溯源还在进行;确诊患者的救治正在继续……这些工作都极端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讲,疫情能否得到控制,要有科学的分析研判,更在于每一个岗位上每个人的执行力。
不仅干部要保持清醒,广大市民也不能因为好消息就放松警惕。新媒体时代,不少人习惯了只看标题,看到媒体报道的“疫情被控制住”就皆大欢喜,以为可以不再隔离、摘下口罩。
事实上,疫情仍在继续,未来仍可能有新发现的确诊病例。而疫情防控是一张周密的大网,每个市民都应积极配合疫情防控需要,遵守各项防控要求,继续保持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聚集,保持合理社交距离。否则,就算疫情得到初步控制,也会随时出现失控的风险。
可以说,经过半年的连续作战,连日来的背水一战,北京抗疫形势能否迎来拐点,仍然取决于每个市民。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看到希望曙光的时候,越不能放松警惕。
2020央视《开学第一课》吴尊友谈疫情事迹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