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观后感优秀15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

《红高粱》观后感 篇1

看《红高粱》我深深的喜欢上九儿,九月初九生的丫头,不甘被控制命运的质朴农家女。痛恨父亲将自我与一头大黑骡子相提并论,绝望的愤怒吼叫:“你跟你的骡子过去吧,我再也不回来啦。”推翻了桌子,就如推翻了整个封建礼教,包办婚姻的束缚。她是叛逆的,但却是有思想的,用剪刀护卫自我的贞洁,热烈而执着的追求自我的幸福。

是的,她早已芳心暗许那个抬轿的,有黝黑结实身躯的北方汉子,锃亮的光头是粗犷而不羁性格的缩影。她是勇敢的,因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感情或许已经变成反抗的最好载体,所以她不顾世俗的偏见和闲言碎语,早已在心底下定了决心。作为一个女掌柜,一个有家业的女人,她是大气,真挚和勤劳的。她用她的诚恳和聪慧挽留下了那一大帮兄弟,用自我的勤劳和能干,是家业在发展钟整整日上。

高粱酒,红红似火又似血。血染日,她倒下的身躯却是毅然的坚定和无怨……没有悲伤的流泪,却依然记得她淡定从容的微笑,是美的如此动人。她是镇定的,当日寇来侵,她和高粱地里的人选择了战斗,保卫家园,这是怎样的毅然决然啊

红,火一般的热烈,血一般的惊心。红红的高粱地,红红的落日,红红的让人惊心的热烈女子啊……我在那般活力燃烧的岁月里遇见你!

观红高粱观后感1300字 篇2

一部好的电影首先应当有一个好的剧本,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获得国际A级电影节-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影片,《红高粱》改编自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家族》。小说《红高粱》正是当时80年代初期流行文学的产物,是一部混合了“寻根文学”与拉丁美洲“魔幻文学”表现手法的小说。作者用艺术的手法,讲述了三四十年代我爷爷和我奶奶的传奇故事,赞扬了敢爱敢恨和洋溢着活力的生命。

随着越来越多的无厘头的搞笑片和毫无思想内涵的商业片的流行,反过头来再看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早期代表作《红高粱》,发现影片的艺术贡献是十分突出的,紧凑的故事情节以及富于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和造型还有豪放粗野的音乐,总让人感到一股强烈的原始的冲击力。

我奶奶被逼无� 认识了作为轿夫的我爷爷余占鳌;三天后,我奶奶回门走过高粱地,蒙面的余占鳌将她拉进高粱地里,波澜壮阔的红高粱地代替了帷帐,在倒塌的红高粱上,两人活力迸发,诠释了人类最原始的情欲和生命力。从此,余占鳌成了我爷爷。我爷爷杀死了李大头,我奶奶撑起李家的烧酒作坊。我爷爷在一坛刚酿好的酒里撒了一泡尿,之后这酒成了好酒。奶奶给它取名叫十八里红。我爹九岁那年,日本鬼子来了。他们为了修路,用刀逼着乡亲们踩倒高梁,又将我罗汉大叔吊在树上,逼着狗肉铺的伙计剥他的皮。我奶奶让伙计们喝下埋了九年的十八里红,大家唱着《酒神曲》去埋雷炸日本鬼子,我奶奶挑着担子去送饭,被日本军车上的鬼子用机枪打死。高梁地里发出怒吼声,我爷爷和众伙计冲向了日本军车。

在艺术色彩上,整部电影富于红和黄两种色调。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美满,也代表革命、激进。从红高粱酿的红色德高粱酒到我奶奶的红色袄裤到我奶奶死后出现日食时铺天盖地的红,这种浓烈的色彩是肆意和张扬的。在中国不管是黄河还是黄土高原还有炎黄子孙仿佛黄色就是代表中国的一种颜色。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导演会把故事的发生地点从山东高密改为大西北的黄土高原,我奶奶出嫁的路上经过了一片尘土飞扬的黄土地,我奶奶的酿酒房前是广阔的黄土地。在红和黄两种主色调里又糅合了绿色和蓝色,高粱地里是满眼透可是气的绿色;在月圆的夜晚,天空是宁静高远的宝蓝色。

影片中的音乐处理也是十分到位的,在我看来唢呐是表现大喜大悲的最适宜的乐器之一,在广阔的黄土高原上,震天的唢呐声是孤独而又充满力量的,影片有多次情节中的配乐都使用了唢呐。还有影片中的两次出现的两首歌曲,没有丝毫的矫情和做作。第一首是我奶奶和爷爷在高粱地里野合之后,我爷爷用自我粗犷嗓音送自我女人的情歌:“哎——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哇哎——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头从此后你,搭起那红绣楼哇抛撒着红绣球哇,正打中我的头哇与你喝一壶哇,红红的高粱酒哎,呀嘿——。”还有就是九月初九敬酒神时候豪放野性的《酒神曲》。《酒神曲》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其一是刘罗汉和伙计们唱的,其二是刘罗汉死后,我爷爷和伙计们唱的。同样的歌曲在两次情节中表达的感情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次的歌表现的是一种喜悦,第二次出现就是要表现一种悲愤和坚强。

红高粱观后感 篇3

不得不说,张艺谋的电影总是那么质朴、纯粹,总是有着简单不拖沓的剧情,不浮华,亦不庄重,透着一股淡淡的岁月的味道,沉淀着岁月的香味,历久弥香……

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在这个压抑、昏暗的午时,我欣赏了那一段感情的壮歌——《红高粱》。

没有可歌可泣的感情故事,亦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有的,只是一个个细微的眼神,一串串平淡无奇的动作。也许,感情就是这样。来了,挡也挡不住;而若注定没有,更是无法强求。

影片中,新娘看着轿夫稳健的步伐,久久深情的注视,哪怕只是一双被尘土飞扬覆盖的脚。就在那一刻,便绯红了少女的脸蛋,电流全身。感情就这样来了,毫无先觉,亦不知是否有后文。

被歹徒劫走的那一瞬,又是那样充满期望、略带几分挑逗的眼神,便早已将两人的心紧紧牵在一齐,那样真,那样深……从此,两人的命运开始一次又一次的交集、重叠,一向到最终的紧紧相连……感情,来得如此匆忙,却也来得如此浪漫,如此戏剧。新娘出嫁,但新郎不是他,他只是一个轿夫,注定将心爱的女人抬向遥远的与幸福无关的深渊。我不明白,新娘的那一位病秧年长的麻风新郎是否成为了感情的祭品,但我只相信,感情是完美的,当然,他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在那一片密密的高粱地,清风吹拂下的大片高粱,窸窣作响,像是在吹响一曲感情的壮歌。一波又一波的高粱,凄凄抖动,似是在互诉衷肠,共同许下长相守的的诺言。此情、此景、当然少不了那赤膊的汉子和那位一袭红袄的美人。从此,升腾出一波又一波火红的活力与故事……

任何完美的感情注定摆脱不了那残酷的历史现实。在血与火的战争里,注定感情无法完美到底。在日本军队的侵袭下,大片大片的高粱倒了下去。当那一袭单薄的身躯倒在代表现代礼貌的机枪之下,当那火红的高粱酒洒落一地,当那熊熊的大火燃烧了日本军车,我读懂了生命的意义,我似乎看到了喷薄而出的对自由的向往和期望。血红血红的高粱酒、满天红色的火焰、短暂日全食过后火红的太阳、还有那一朵朵鲜血染出的生命之花,将那一刻的世界染成了永恒的红色。就这样,那一片火红永远定格在了男主人公的心中,从此,他的眼中一片鲜红!

当然,片子的灵魂所在,还有那低沉转合、婉转悠畅的中华古曲和那一首热情奔放充满活力与男性魅力的敬酒歌。在那一曲曲摄人心魄的《颠轿曲》中,心灵不断与那跃动的音符共同起舞、跳跃、震颤,升华出一曲感情的壮歌。那恢弘洒脱充满野性的敬酒歌更是直击心灵,引起对野性的呼唤、对力量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久久难以忘怀那一片火红!记忆中,早已复制了那一抹火红的印记!

红高粱观后感 篇4

《红高粱》看完,一闭上眼睛,脑海里晃荡的全是一片红,那是残阳,是血,是红色海洋。

剧终的时候高粱还没有到丰收季节。可是当那血从胸膛里迸射出来,那血红的十八里红酒从破碎的酒罐里肆意流淌出来,当那红艳艳的肚兜在画面里跃动,当镜头直愣愣杵准高悬的血色残阳的时候,高粱本身是什么颜色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只记得,它是红的,一切都是红的。在剪破的日影下,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籍,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深红的稀泥。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的血海。九儿安详地倒在血泊中,高粱齐声哀呜。太阳被暗红色的血抹成深红,燃烧着,世界都成了红色?

这是大爱大恨、大悲大喜、大彻大悟、大执著、大解脱,这样的红,这样的,勃勃的生命力。

红高粱是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不可复制的文本。八十年代思想解放,那种农业社会里长出来的赤裸热辣的性意识,在长期政治压抑后发出了第一声低吼。

“我给你们讲的是我们家乡那块高粱地发生的神奇事儿。” 虽然讲述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儿,但是,正是有了前面十年的精神、文化、思想全方位的压制,才会迸发出这么鲜明强烈的情感,借着民国和抗日的背景,呼唤张扬的、无拘无束的`、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同时也是对原始生命意志、生命力之不可抗拒的赞颂与褒扬。

粗枝大叶、抗旱抗涝、生气勃勃、充满了野性“洸洋血海般的红高粱”,是理想中的人的纯种象征物,在电影中也就成了意象。这种对“红高粱精神”的赞美与对现今人们呈现出精神上的、身体上的孱弱的“种的退化”的感叹贯穿在整部电影中,借由色彩(即红色)本身对于人的视觉的美感效应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表现出来,而且愈加变得浓烈感人,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无疑是一种把民间作为理想的生存状态的思考。民间是自由自在无法无天的所在,民间是生机昂然热情奔放的状态,民间是辉煌壮阔温柔淳厚的精神,这些都是人所憧憬的自由自在的魅力之源。以这样一种民间的理想状态来对比现实生活,那压抑黑暗的思想禁锢,却发现这种状态只是过去时态的存在,这不得不使作者、编剧、导演和我们感到遗憾,不能不发出文明进步隐含种性退化的感慨。这种遗憾与感慨反过来又强化了对曾经存在过的民间自在状态的理想化与赞美,从而使其呈现出了更为灿烂夺目的迷人色彩。

对自由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对现代人生命的回归和蓬勃生命力的呼唤都以有着鲜明性格的红高粱为载体,由这种充满野性生命力的红高粱传达了出来。它是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一种暗示甚至是一种崇拜。

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银幕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和壮美。在这红色的海洋里,流淌的血液既是死亡,又象征着新生。

《红高粱》观后感 篇5

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在血色残阳的笼罩下,随风讴歌出一种人性原始的情感。这是对生命的礼赞,对蓬勃的向往,粗狂的表达一种生活。

本片是采用追忆的思路,说的是我奶奶的那个时候的故事,导演张艺谋这样布局的安排显然是成功的,配上当地特有的唢呐,土屋,酿酒缸,方言等成功使观众走进电影的资料。使观众更愿意相信自我看的是一部自述式的纪录片,增加了电影的真实性,让观众心甘情愿融入电影,感受张艺谋准备的讴歌原始蓬勃生机的电影《红高粱》。

色彩美学是本片的最大亮点,红色充斥着所有的镜头,却有不一样的作用。开场时巩俐饰演的我奶奶表情凝重的坐在红色的婚轿中颠簸,是一种对被禁锢的反抗;红色的高粱酒的艺术的杰作,却和我奶奶的窗花,烧家具的一窜窜火焰有机的结合,是人性的释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剥人皮那场戏,罗汉的鲜血浇灌着红高粱,是铮铮铁骨的爱国情怀;我奶奶在给罗汉爷爷报仇的前夜,召集酿酒厂里的人团体以十八里红酒示信念,他们被造酒厂的腾腾的红火焰笼罩,这是革命的号召。

从整部电影的民俗表达来看,是十分到位的。苍茫的红高粱环绕着青沙村,青沙村是以喝酒吃牛肉著称的村子,十八里坡是专门造高粱酒的地方,所有的人都住在泥土砌成的屋子里,一方水养一方人,高粱孕育着这个村子。除了本片发生的地理环境,更多的是人文情怀,比如:接新娘时要有壮汉颠轿,吹上唢呐,打上锣鼓,地上的尘土没了壮汉们的腿,如同一只自由罗汉队;新娘子嫁过去之后得回一次娘家,坐骑是只驴子;还有每隔一年就有敬酒神,壮汉们站成一排,双手捧着大碗酒,唱着厚实朴素不羁的敬酒神的民歌;村上有一个恶霸别名神枪三炮,是这个地方的大哥大,却也不把得罪的人干净杀绝。

思想上观念的碰撞是一个小插曲,巩俐饰演的新娘子是一个开放,明主的掌柜的。她勇敢追求自我的真爱,让酿酒的伙计叫她“九儿”,应对伙计的大碗高粱酒也一饮而尽,这一系列的细节描述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特�

“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自咱的手,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娘,娘,上西南,骝骝的骏马,足足的盘缠。”想必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对这几句民歌的旋律和歌词都记忆犹新,这也正是电影的独特之处。后期的配音基本没有,都是同期声,使观众更加融入电影的氛围。

顾长卫是摄影师起家的,他在这部《红高粱》充分展示了他用镜头展示故事的才华。“我奶奶”在高粱地里的奔跑,镜头用了平视和跟拍,加上比人高的高粱混淆了视线,使情节紧张,却又不失紧凑。同样也是在高粱地,姜文饰演的“我爷爷”和巩俐饰演的“我奶奶”在一片踩倒的高粱上野合,镜头移向随风摇摆的高粱,加上鼓声敲打着节奏,落日的余晖洒在高粱的顶端,无不暗示着原始生命的张扬。剥牛皮师傅的徒弟精神失常后,镜头拉远,交代已经没有村民和日本人,他坐在倒塌的高粱地中间,镜头不断延向远方,蒙太奇的镜头告诉观众以往的茫茫高粱地如今被糟蹋的体无完肤,这时“我”的旁白响起,一串串的数字记录着日本人得草菅人命。

比较也是这部戏的重要手法之一。电影中出现了若干次的日落,日出,残月。除了用于时间的转换,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传达,最终出现的日全食是艺术作品中的巧合,一家三口,妈妈倒在路上,爸爸神情坚毅却在晚霞中显得空洞,孩子豆官的哭闹。日全食来了,红色的天空在隐隐的歌声中渐渐变暗,然后太阳新生,重新笼罩着大地,孩子豆官擦干眼泪,为妈妈唱最终的完美祝愿,营造出来一种灾难过后的不屈服的精神。

其实,每一部成功的电影并不是一千多字的评价就能概括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才是电影的语言。

《红高粱》观后感 篇6

像交一篇观后感一样写下这些。看电视的初心是因为大一的时候看了莫言先生的原著,专业的原因在莫言先生获奖之后读了大量他的作品。当时像是为了完成任务一样去看,小说里的情节大都已经记不清了。电视翻拍的主线跟小说一样,但又有些不同。增加一些情节或是改编一些情节使之故事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富而又适合电视的播出。电视给我最大的感动是我可以从每个人物身上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毫无疑问主人公是九儿和余占鳌。九儿身上有那时候女性所没有的敢爱敢恨,她嫉恶如仇却又心地善良,会容易原谅一个深深伤害过她的人。最初的时候是不太喜欢她的,在她被花脖子绑架之后她对俊杰的不理解不信任,到后来为了气嫂子与余占鳌做出的出格的事让我对她喜欢不起来。对于余占鳌,为了九儿杀掉单家父子实为我不能理解之处。后为了兄弟被县长逼上梁山做了土匪,虽然为土匪,但确是个劫富济贫的土匪,不欺负无辜百姓,到后来的抗日,他是一个真正的汉子。再来说说朱豪三,他也应该是一个褒贬参半的人物形象,不得不说他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好官,不贪不抢,一心为民,可是他也有他迂腐或者说固执的一面,剿匪可以说是他全部工作的重心,可是为了剿匪也牺牲了许多无辜的人。

但后来为了抗日他也愿意向他,最不愿低头的余占鳌低头,在那一瞬间,我也甚至可以觉得他以前做的一切错事都可以被原谅。还记得有几处情节特别打动我,一个是罗汉被日本人处死,大嫂打扮成新嫁娘的样子要陪罗汉一起,九儿想拦住她,可她说那是她一辈子最欢喜的时刻,那句话真的触动了我,一个女人,守了那么多年的寡,终于找到了那个人,幸福时光虽短暂但仍然让人动容。还有一个是最后朱豪三与他夫人面对塚本,他们早就准备好了死,那时候他们的脸上很平静,甚至可以看到幸福,他也让塚本看到了什么才叫真正的胜利,在他们的眼里我看不到一点惧怕,而且一份从容,而后来他们拉开炸药要与日本人同归于尽也不愿意死在日本人手下,我在他们眼里看到信仰的力量,那是无数中国人可以为之奋斗的力量。电视似乎刻意去挖掘人性中最本真的真善。恋儿做了很多不好的事可是在死前还是愿意让琪官能逃走。花脖子是十恶不赦的土匪可是在余占鳌与日本人对抗时,他本想趁机灭掉余占鳌终究还是不忍心,也最终没有投靠日本人。我想这才是电视的成功之处吧,不管它与原著有多少差别,可是它宣扬的是一种正能量,不是为了博眼球舍弃了浮躁的外在去追求最真实的人性,于我而言,就是特别成功。

写到这里,我想这部电视带给我的还远不止这些。有些心情是文字记录不出来的。那种震撼与感动只能在心里细细回味。只想说,在我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看这部剧不算浪费时间,我想这就足够了。最后,还想说一句,周迅真的好美。

红高粱观后感 篇7

伤秋的情怀喷薄而出的是一种火似的壮烈,就如整个电影所表现的浓重而悲壮的红色基调。似乎热烈的有些许压抑,那是灰暗的现实所带来的压迫感。在陕北的黄土地上,用民谣唱出它的质朴和热情,用最直接的“野合”宣誓着对旧礼教的反抗。高高的红高粱,红红的高粱酒,一切都似乎暗喻着某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即将要展开。

《红高粱》主要是通过颠轿、野合、祭酒和埋雷炸日本鬼子等故事情节来向观众展现出一种敢爱敢恨,敢生敢死,没有太多理性羁绊的原始生命力。唢呐、花轿、土坯房、剪纸、年画、门神、酒篓子,肥棉裤、高粱地,石头小桥,肚兜,粗瓷碗以及黄土地尽处的血一样的红太阳、黄土高原上望不到头的蛇一样的羊肠小路?它们被最大程度地赋予了生命、生殖、情绪、梦想等等的一切,对生命的美好以及繁衍生息的追求,从来没有这样凝重张扬过。

这部影片中,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同一个形象,全身古铜色,皮肤饱满,棱角分明。甚至还有大部分为光头,正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展现了男子的野性和人们敢爱敢恨的一面。男主角强壮的身体,沙哑的嗓音成为一个典型“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莫回头,莫回头?”

看《红高粱》我深深的喜欢上九儿,九月初九生的丫头,不甘被控制命运的质朴农家女。痛恨父亲将自己与一头大黑骡子相提并论,绝望的愤怒吼叫:“你跟你的骡子过去吧,我再也不回来啦。”推翻了桌子,就如推翻了整个封建礼教,包办婚姻的束缚。她是叛逆的,但却是有思想的,用剪刀护卫自己的贞洁,热烈而执着的追求自己的幸福。高粱酒,红红似火又似血。血染日,她倒下的身躯却是毅然的坚定和无怨?有悲伤的流泪,却依然记得她淡定从容的微笑,是美的如此动人。她是镇定的,当日寇来侵,她和高粱地里的人选择了战斗,保卫家园,这是怎样的毅然决然啊?

这部影片抒发了大众渴望自由生活的感情,并对生命做出了考究和礼赞。正像张艺谋说的那样:“我觉得中国人活的太累了,顾虑太多了。”正是这样一种思想贯穿了整个影片。这是一部牵手自由的神话,诠释生命的影片。

红高粱观后感 篇8

罗汉大爷麻木的过着一辈子,但再麻木的人心中也得有所寄托,人� 当日本人牵走骡子,当他逃跑时听着骡子叫时,本能地就想维护心中的寄托,选择继续“看着”骡子;而当骡子认不出他时,他心中的基石轰然倒塌,寄托了一生的理想突然“背叛”了自己,做出那么疯狂的杀死骡子的举动理所当然。其实像罗汉大爷这样的人现实当中也有,他们多半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执念。这样的人需要保持距离,性格的缺陷伤人伤己。

再谈谈奶奶,奶奶16岁时怀着花季的美梦却不得 其实我并

余司令是典型的草莽英雄,胆大狠辣,为了奶奶杀掉了单家父子。在日本入侵中国之际果断拿起枪反抗,没什么文化智谋的他注定会有惨痛的'失败,但这样的热血永不褪色。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的都是英雄,就像《追风筝的人》里阿米尔的父亲在前往巴基斯坦的途中勇敢的为了素不相识的女子站出来一样,生死之间有大恐怖,那一步之遥值得我们一生仰望。(阿米尔的父亲是书中我最欣赏的人物,不管是他之前对阿米尔软弱的不满还是前往巴基斯坦的途中的勇敢直至在美国从头开始经营生活,他都深刻的诠释男人的样子:坚定勇敢)。

就像莫言自己说的,他是个讲故事的人,这本书其实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一些再简单不过人,时代的洪流,命运的纠缠展现的都是相识的故事,不同的不过只是读者而已。悦己而后悦世人,知世人而后知己,这或许就是描写现实的小说的意义。

红高粱观后感 篇9

极少追剧的我噙着泪水看到了六十集的红高粱大结局。主角是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女人!

九儿命运多舛,从小家庭毫无温暖可言,败家无赖的父亲,软弱至自尽的母亲,不成器的哥哥。在这乱七八糟的环境中,长成十七岁的少女,她心灵手巧,剪的窗花小有名气,主要是她非常坚定的与张家少爷俊杰谈着甜蜜的恋爱,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在各种阻力跟前,她不卑不亢的化解危机,与俊杰父亲的交涉,恶土匪的智斗,在与有正义感的民国县长的辩论中还赢得好感,认作干亲。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如大多数人一样,在命运的安排下,九儿嫁到了酿酒大户单家,直接开始了两个寡妇当家的日子。九儿一改往日因病导致的沉闷的单家大院,里里外外彻底清理,阳光顿时普照了所有的伙计!在各种的斗智斗勇中,她都坚定与人友善,保持正直。被名利冲昏的二叔三叔,在找茬儿过程中被九儿感化,唤醒了犹如槁木生存着的寡妇大嫂,都不再敌对,两次在恶匪花脖子的手里全身而退,最主要的贡献是,三番两次周旋于县长和义匪余占鳌之间,化解矛盾,最终在大是大非中,顾全大局的撮合此有冤仇的二人统一战线,一起抗日!

九儿与被敌人控制了的不知情的女儿诀别时,这个柔弱的母亲只能好好的记下女儿的模样,赶出城拦截住失去理智的一心救女儿的余占鳌,才撕心裂肺的大哭“我闺女没了!”这种画面,谁还能忍得住泪水?

与余占鳌和张俊杰的关系,九儿处理的分寸那么得体,理智的影响着尤其余占鳌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在被敌人包围的关键时刻,她最后一次做了明确的判断,只身引开敌人,选择与县长夫妇一样,自杀式的与敌同亡,掩护了自己人!

在和� 该片运用了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对人性原始张狂的敬畏,对原始生命无限的崇拜,赞颂了中华儿女坚韧不拔顽强不息的品质,歌颂了不畏世俗可歌可泣的爱情,影片赞美的生命是勃勃生机的,生命是自由舒展的。

伴着低沉的男声,一段独属于这块土地的悲歌缓缓升起,影片显现着人性原始的张狂,在那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地中,娓娓道来爷爷奶奶悲壮凄凉的故事。影片中的。奶奶九儿家庭贫寒,她父亲贪图那一头黑骡子,将九儿嫁给一个麻风病人,爷爷的出现彰显人性的张狂,从而展开了不畏世俗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影片的镜头、画面、音乐等各方面都完美地诠释了影片主题。

影片通过独具特色的音乐来烘托主题。影片中运用了大量旁白来帮助观众更了解影片剧情,推动情节发展。音乐的运用起到了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影片中的爷爷为了得到九儿,将麻风病的酒庄掌柜杀害了,此时九儿悲凉地待在院子里,集密的鼓声反映着人性悲欢交汇的矛盾,表现者人性的反叛。音乐的运用将人物的心理烘托到了极致。敬酒歌的两次运用,营造着不同的环境氛围。当日军迫害着志士时,他们奋起还击,在临行前,唱起了祝酒歌,影片此时的音乐高亢激昂悲壮,表现了生命的崛起,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斗志,烘托了壮志情怀。影片最后,为了民族尊严,他们与日本军队正面对抗,当只剩爷爷和豆儿时响起了最原始的民俗音乐,其悲凉沧桑的风格将该片的主题完美地诠释。

影片通过浓烈的色彩渲染对生命赞颂的主题。伴着黄土地的风尘,一架红轿子徐徐入画,那象征原始色彩的土黄色,有着太阳的颜色,“背朝黄土面朝天”,以黄土地的色彩来彰显影片对这片土地无拘无束的野性的赞颂,一抹血红色与黄土地色彩形成对比,形成了强烈视觉震撼,也预示影片人性矛盾,悲凉的结局。影片的结局是染红的,在夕阳的斜照下,十八里坡伴着一抹血色残阳,染红了整个画面,那血色的海洋给观众一强烈的视觉震撼,那浓烈的红色令人窒息,发人深思,生命的悲剧以红色为结束,高粱地如血色预示着生命的崛起,爆发的民族抗击仍然继续。浓烈的色彩彰显着生命的魅力。

影片通过朴实的镜头来表现爱情可歌的主题。当嫁入酒庄的九儿回乡时,躲在高粱地里的李大头突然跳出来抢九儿。在浓密的高粱地里,女主人公快节奏地奔跑着,此时的跟镜头,采用运动镜头来表现人物的紧张气氛,表现世俗批判的爱情来临的紧张期盼。当日军侵华时,对志士刘罗汉的惨害,激起了以李大头为首的抗战人民,决定最后发出怒吼声。终于,爷爷的众伙计埋伏在高粱地里,此时相互挟持的奶奶九儿,在家中紧张地张罗着酒席,希望他们大捷归来。此时影片利用了平行蒙太奇,将同一时间不同时空的两组画面组接在一起,给人以揪心紧张的感觉。

影片通过独具原乡人风情的音乐,极具震撼性的浓烈色彩,以及镜片独特的豪放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奏响了一曲生命的壮歌。影片表达了对不畏世俗的爱情的歌颂,颂扬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赞扬了生命的美好,以人性最原始的张狂来彰显生命其魅力,让观众在看完《红高粱》影片后怀着人性的张狂、原始来看待生

红高粱观后感 篇10

电影《红高粱》在学习和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在资料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真正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艺术水平。

影片注重突出情绪冲击力和画面的造型感染力,在银幕上鲜明的展现出创作者的审美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黄土高原的空旷视野下,高粱地中的崎岖道路,滚滚的'黄尘,轿夫近似疯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轿中“我奶奶”的表情,鲜活的呈现出了一种张扬生命的力量。

在风中狂舞不止高粱,热血男女活力的云雨,伴随着心跳似的鼓声和呐喊似的唢呐声,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人性的解放和爱的觉醒。

简陋而原始作坊,里面的大酒缸、大海碗,水汽和烟气,伴着来回走动的人,营造出来一种热气腾腾的气氛,来表现一种强烈的力量美。

红色的画面里,“我奶奶”、“我爷爷”们豪情壮烈的牺牲情景,表达对日军侵略的愤懑与仇恨,凸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

这部影片又明显的借鉴了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如戏曲和话本中的传奇色彩,章回小说的白描手法,以及民间民俗文化的野性与活力。

《红高粱》的成功,正好证明了越是民族性的电影,就越具有世界性的朴素的真理。

观红高粱观后感3000字 篇11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就和影片末尾豆儿说的一样,满眼都是红色,最初是爱的红,最终是血的红。

刚开始看时还是很简单的。看到九儿穿着一身大红的衣裳当了新娘,但嫁的却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了麻风病的老头子,虽然对九儿爹卖女还钱的行为感到不平,但送亲路上的场景却让人感觉蛮欢乐的。九儿掀开轿帘偷看那一眼,我想她可能已经被吸引了。从小到大生活在那么贫困偏僻的地方,她必定也没怎样出过门,没见过那么精壮的男生,更何况她要嫁的还是那样一个病怏怏的老头子呢。余占熬得背影想必已经烙在了春心萌动的少女心里。挑夫们折腾新娘,九儿不肯说话,他们便又颠轿子又唱歌,让人感觉好生热闹。一望无际的黄土地让人感到壮阔,几个西北汉子和一顶红红的轿子给这壮阔的场景添了不少生气。大概余占熬心里对这苦命的女孩也有些怜惜与心疼,九儿仍一言不发,他便要大家别再折腾了。之后电影里那片重要的野高粱地便出现了。说这地闹鬼还配上一些风吹高粱叶子的诡异声音还令人蛮害怕的,原先是要为冒充土三炮的劫匪出场渲染点气氛。毕竟他就那么一个人,还是被挑夫们干掉了。可这劫匪的戏真是挺重要的,否则九儿不会出来轿子。蹲在轿子旁的余占鳌回头,走向高粱地的九儿回眸,眼神恰好撞上,又或许他们寻找的正是彼此,二人这是必定已经是对彼此心生爱慕了。到了十八里坡,余占鳌的任务完成了自然也没有留下的理由,便离开了,但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就应都忘不了他离开时在苍茫天地映衬下那不舍得身影。

九儿这女孩也是很有个性的,虽然她只能认命按爹爹的安排嫁给不喜爱的人,却随身带了把剪子,还要与把一头骡子看的比自我还重要的爹爹断绝关联,这份决绝值得敬佩,又或许也没有什么可敬的,只可是是每个被命运逼到绝路的人的条件反射罢了。回门的路上被劫,本来满心恐惧,看那人摘下方具的一刻,九儿心中的恐惧就应已经被喜悦代替。随后野高粱地里发生的一切,与其说是强占不如说是你情我愿。献身给自我心爱之人总好过被一个老头子糟蹋,重新坐上骡子后九儿嘴角的笑容和藏在高粱地里跟着九儿爷俩的余占鳌唱的那首“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都让我们感到他们心中的喜悦。个性的是,九儿也算个有妇之夫,做出这种事却让人联想不到已婚妇女出轨之类肮脏龌龊的字眼,正因她的婚姻本就是个杯具。

烧酒作坊的掌柜死了,旁白说坚信是爷爷干的,我也信这一点,说也个性,我的内心并没有为一个生命的逝去感到可怜,也没有对杀人者进行谴责,相反却为九儿的自由感到高兴。之后的戏份中对九儿的怜悯完全变成了钦佩,掌柜的死了,伙计们也要离开,一般女孩肯定不知所措落得个悲惨下场,但九儿用她的真诚将大家留了下来,保住了烧酒作坊。这时候该出现的人出现了,若真是余占鳌杀了前掌柜的,九儿成了寡妇他怎样可能不来呢。可这厮却喝醉了,满嘴胡言乱语,虽说他说的是事实,可一个大男生不加修饰的话还是让九儿这个小姑娘感到丢脸,更何况她此刻是掌柜的,要给自我留下尊严。纵然心里喜爱他,也要将他连行李带人推出门外。

被心爱之人拒绝了,醉酒的余占鳌在酒缸里待了三天三夜,一个原因可能是喝醉了,但再罪第二天也该醒酒了,更深一层的原因恐怕是他心爱的姑娘被土三炮劫走,他不愿看到九儿被土三炮糟蹋的事实。九儿这姑娘毕竟坚强,大家凑够了赎金将她赎回来后也就慢慢好了起来。在大家的邀请下她去看了酿高粱酒的过程。汉子们只穿着内裤热火朝天的干着活,红红的高粱酒就这样流淌出来,那清透的红色让人看了甚是喜爱,祭酒神时大家一齐唱的歌也是很有气势。让人看到了物质生活不丰富时人们精神上的充实富足,他们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

这时不速之客又来了。余占鳌可能是想发泄心中的不满,向刚酿好的酒里撒尿又将九儿拦腰抱进屋里,此时九儿也不再反抗了,可能经历了被土三炮劫走的事情后,她已放下心中的尊严与顾忌决定于心爱之人在一齐。万万没想到的是,余占鳌的恶作剧让高粱酒酿出了前所未有的好味道。罗汉大哥将酿好的酒放在九儿门口结果却是余占鳌来开门,他便明白发生了什么,第二天便离开了烧酒作坊。

这时便不得不提一下罗汉大哥这个人物了。他是看着九儿嫁过来的,整天和一群大男生呆在一齐突然身边多了个如花似玉的姑娘肯定会心生好感,虽然可惜姑娘嫁给了一个有麻风病的老男生但毕竟她已经是掌柜的的妻子也就不再好胡思乱想些什么。可之后掌柜的死了,九儿求他帮自我执掌家事,他重新看到了期望,为了心爱的女生,他也爽快的答应了。可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余占鳌的出现让他彻底死了心,再也没有留下的理由,九儿已经不需要他了,他便仅有离开。罗汉大哥对九儿的爱是深沉的,但他的离开也让九儿了解到他对自我的一份情谊。

之后套用一句俗话,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齐,虽说余占鳌不是王子,九儿也不是公主,烧酒作坊更不是美丽的城堡,但与相爱的人在一齐又夫复何求呢故事发展到那里未免太过完美了,这样的故事是不会给人留下太大印象的,故事到那里发生了转折。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九儿认出了远远观望她的那个人影追了过去,她认定了那时罗汉大哥。消失了那么久的人为什么又回来呢恐怕是正因他明白自我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想再看一看以前守候过的姑娘。

之后的剧情发展中,那抹亮红便变成了暗红。日本人来了,为了修公路,他们抓来人,把高粱地踏平。为了让中国人听他们的话,他们要杀鸡儆猴。他们将一个人高高吊起,让一个伙计活剥了他的皮。这人抬起头,原先他是土三炮。当初他劫走九儿,余占鳌去找他拼命时他放了余占鳌一命,可见此人是讲究江湖义气的,虽说是一个土匪一样的人,平日里也做了不少恶,可是在日本人面前,他还是奋起反抗,一个土匪的形象瞬间升华成了英雄,幸而伙计重义气给他了一个痛快的了结。可罗汉大哥却没有那么幸运,他被活剥了,口中却一向咒骂着日本人,至死方休。我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也以前反感电视中没完没了的抗战片。这部片子里没有轰轰烈烈的战争场景,却更让人揪心,他把日本人最残忍的一面展此刻我们面前,让我们为苦难的同胞感到悲痛。

那时候的人们是不会贪生怕死的,余占鳌和九儿回到烧酒作坊,用当年罗汉大哥酿出的十八里红来祭奠他。作坊里的每个男生都喝了一碗酒发誓为罗汉大哥报仇,甚至年幼的豆儿。他们唱起了那首祭酒神的曲子。最初唱这首歌时,罗汉大哥还在,大家为酿出好酒那么高兴,可此时再听到这首敬酒歌,确是另一番味道。“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好酒”这两句歌词最初让我困惑,可细品就好像说那皇帝是日本人,见了他们我们烧酒作坊的汉子不会低头。九九归一像是一种视死如归的誓词,宣告着他们的决心。

可命运不是谁能左右的,九儿在给男生们送饭的路上被射杀了,就死在余占鳌的面前。汉子们伴着长号声端着点燃的高粱酒向前冲,将日本人的车引爆了。可是却没能活着回来。仅有余占鳌幸存下来。他应对着死去的九儿又唱起了当初那首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当初年轻的男女相爱之时表达爱意的歌曲如今却成了对再也回不来的心爱之人的祭奠。“妹妹大胆的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此时,九儿已经走在去往另一个世界的路上了,本是一首欢快的歌,却唱得人忍不住掉下泪来。莫回头,不是不想回,是回不来了。豆儿指着天上的慢慢被吞噬的红日叫爹爹看,那圆圆的红日最终整个消失,好像预示着日本人早晚会在中国消失,而后太阳又慢慢的出现,仿佛给了我们期望。光明的日子就在眼前。故事的结尾,豆儿对死去的九儿唱着,“娘,娘,你上西南,你甜处安身,你苦处化钱”,这是豆儿完美的愿望,可是看完这部电影我却还是不懂,为什么要上西南,要苦楚化钱。

看过这部片子,恐怕以后看到红色,就会想起红高粱,想起一段美丽的感情,想起一群勇敢朴实的人。

红高粱观后感 篇12

《红高粱》是由张艺谋导演的故事片,由姜文、巩俐主演,根据莫言的同名小说《红高粱》改编而成,因其独特的风格,获得了中国首个荣获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影片。该片运用了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对人性原始张狂的敬畏,对原始生命无限的崇拜,赞颂了中华儿女坚韧不拔顽强不息的品质,歌颂了不畏世俗可歌可泣的爱情,影片赞美的生命是勃勃生机的,生命是自由舒展的。

伴着低沉的男声,一段独属于这块土地的悲歌缓缓升起,影片显现着人性原始的张狂,在那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地中,娓娓道来爷爷奶奶悲壮凄凉的故事。影片中的奶奶九儿家庭贫寒,她父亲贪图那一头黑骡子,将九儿嫁给一个麻风病人,爷爷的出现彰显人性的张狂,从而展开了不畏世俗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影片的镜头、画面、音乐等各方面都完美地诠释了影片主题。

影片通过独具特色的音乐来烘托主题。影片中运用了大量旁白来帮助观众更了解影片剧情,推动情节发展。音乐的运用起到了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影片中的爷爷为了得到九儿,将麻风病的酒庄掌柜杀害了,此时九儿悲凉地待在院子里,集密的鼓声反映着人性悲欢交汇的矛盾,表现者人性的反叛。音乐的运用将人物的心理烘托到了极致。敬酒歌的两次运用,营造着不同的环境氛围。当日军迫害着志士时,他们奋起还击,在临行前,唱起了祝酒歌,影片此时的音乐高亢激昂悲壮,表现了生命的崛起,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斗志,烘托了壮志情怀。影片最后,为了民族尊严,他们与日本军队正面对抗,当只剩爷爷和豆儿时响起了最原始的民俗音乐,其悲凉沧桑的风格将该片的主题完美地诠释。

影片通过浓烈的色彩渲染对生命赞颂的主题。伴着黄土地的风尘,一架红轿子徐徐入画,那象征原始色彩的土黄色,有着太阳的颜色,“背朝黄土面朝天”,以黄土地的色彩来彰显影片对这片土地无拘无束的。野性的赞颂,一抹血红色与黄土地色彩形成对比,形成了强烈视觉震撼,也预示影片人性矛盾,悲凉的结局。影片的结局是染红的,在夕阳的斜照下,十八里坡伴着一抹血色残阳,染红了整个画面,那血色的海洋给观众一强烈的视觉震撼,那浓烈的红色令人窒息,发人深思,生命的悲剧以红色为结束,高粱地如血色预示着生命的崛起,爆发的民族抗击仍然继续。浓烈的色彩彰显着生命的魅力。

影片通过朴实的镜头来表现爱情可歌的主题。当嫁入酒庄的九儿回乡时,躲在高粱地里的李大头突然跳出来抢九儿。在浓密的高粱地里,女主人公快节奏地奔跑着,此时的跟镜头,采用运动镜头来表现人物的紧张气氛,表现世俗批判的爱情来临的紧张期盼。当日军侵华时,对志士刘罗汉的惨害,激起了以李大头为首的抗战人民,决定最后发出怒吼声。终于,爷爷的众伙计埋伏在高粱地里,此时相互挟持的奶奶九儿,在家中紧张地张罗着酒席,希望他们大捷归来。此时影片利用了平行蒙太奇,将同一时间不同时空的两组画面组接在一起,给人以揪心紧张的感觉。

影片通过独具原乡人风情的音乐,极具震撼性的浓烈色彩,以及镜片独特的豪放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奏响了一曲生命的壮歌。影片表达了对不畏世俗的爱情的歌颂,颂扬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赞扬了生命的美好,以人性最原始的张狂来彰显生命其魅力,让观众在看完《红高粱》影片后怀着人性的张狂、原始来看待生命,给观众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

红高粱观后感 篇13

虽然电视剧《红高粱》已播出半年之久,但周迅扮演的那个一身红装的“九儿”,连同那随风起伏的遍地红高粱、热气腾腾的蒸酒烧锅在脑海里依旧挥之不去。

在这部汇聚人性至美、彰显民族大爱的优秀电视剧中,“九儿”无疑是作者、编剧、导演都倾力渲染的一个重要角色。她与匪首余占鳌之间的感情纠葛、与县长朱豪三的矛盾冲突、以及与大嫂淑贤关于家族财产的利益角逐,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一回回、一幕幕被演绎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一个刚强、率真、泼辣的女性形像呼之欲出。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那个时代青年男女婚嫁的法则。但“九儿”对社会环境的抗争则很好地体现了她性格中坚强与倔强的一面。她与张俊杰相恋,但遭到其父亲的极力反对。“九儿”决定与张俊杰私奔,不料落入土匪窝。几番周折后,使她最终忍痛割断了与张的一切,并且不顾世俗眼光与传统伦理观念,依然与靠力气吃饭的余占鳌在高粱地里野合。后来余占鳌被官逼不得以落草为寇,匪首花脖子和县长朱豪三几次三番欲取余占鳌性命,危难时刻,是“九儿”出手相救使他转危为安。她凭借着女性特有的温存和良善感化让余占鳌一步步走向光明之路。

日本人占领高密后,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高密各界在抗日问题上意见不一。与朱豪三有父女之情、与余占鳌有男女之情的“九儿”,抛开个人恩怨,积极奔走劝告他们摈弃前嫌,一致对外抗日,最终赢得了高密土匪与政府的抗日联盟。在关键时刻,“九儿”为了能够保留抗日力量,与敌人同归于尽,“九儿”的壮美形象在烈焰中得到升华。社会给了她不公和灾难,但她并不放弃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抗争的勇气和行为,都是源于她骨子里的坚强与倔强,这让“九儿”的形象愈加光彩夺目。

和众多经典名著中的主人公一样,“九儿”的命运多舛,她的爹爹嗜赌成性,母亲不甘受辱悬梁自尽。“九儿”爹把她当成换钱的筹码,卖给了有病的单扁郎。“九儿”通过认干亲希望干爹朱豪三能够通过官府的力量退婚未果。结婚当天轿夫余占鳌使劲颠轿逼“九儿”求饶,但“九儿”始终都没有说一句软话;单家遭遇变故后,她与大嫂艰难地撑起了烧锅生意;她提议并且促成大嫂和罗汉大哥的婚事。“九儿”所做的这一切,都充满了叛逆。她极端且不合常理的行为,无不凸显她的刚强、倔强和泼辣的脾性,从而使这一形象魅力无穷。

相比之下,她那个守着贞节牌坊过日子的`寡妇大嫂淑贤则是宗法社会压抑下的隐忍、顺从甚至是懦弱的女性代表。县长朱豪三奖励她的“妇女楷模”牌匾,更是加深了她保持名节的信心,她不敢冲破婚姻枷锁,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电视剧塑造的第三个女主角便是恋儿,这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角色。她曾经两次把“九儿”从死亡线上解救出来,可以说是“九儿”的福星。 后来她与日本人合作害死了琪官,自己也惨死在日本人的屠刀之下。她的愚昧无知让很多观众痛恨不已。

总之,作为莫言先生的代表作《红高梁》,以其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倾倒了亿万读者,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了作家前所未有的高度。“九儿”作为作品的女主人公一如高密东北乡酿造的红高粱酒,香的端庄、甜的大方、绵的亲切、静的脱俗。

《红高粱》观后感 篇14

看了电视剧《红高粱》,震撼还是很大的。莫言的书,虽然获了诺贝尔奖,但是我总是扎不下心去认真的读。这次看红高粱,我觉得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九儿。

这个生长在父亲是一个烟鬼,母亲软弱的家庭环境里的女性,从来没有抱怨,而是像一株扎根在高密土地上的红高粱一样,始终向上。母亲被逼死,自己被父亲卖给一个将死的麻风病人做妻子,喜欢的人不能在一起还遭遇土匪。困难、流言、他人的苛责为难都没有将这个柔弱的女子打倒,她用自己的智慧赢得他人的尊重,帮助自己的家人和亲人,和日本人做斗争。遇事的时候,不沉溺于自己感情里,而是有大仁大义的烈女子。

她生孩子的时候,差点被人害死。看她从棺材里爬出来的那一刻,自己瞬间泪流满面。一个女人在自己最难的时候,身边一个人都没有还被人迫害。她没有觉得自己多可怜,而是努力把自己生活过的很好。日本人来进行屠杀的时候,她没有软弱,没有沉溺悲伤,带领大家重建自己的家园,没有吓破胆,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大家,鼓励大家。她女儿被日本人的时候,她知道女儿没有办法救的时候,没有像一般的女生哭闹,而是平静的和女儿道别,继续和日本人战斗;

她也是一个母亲,是一个女人,可是她的生活没有放弃,没有投降,没有抱怨,而是理智的前行。读过很多作品,打动的自己的最终不是达官显贵,不是美女,而是黄土地上一个朴素平凡的女子。没有多少文化,却有自己的秉性,大仁大义,大智大勇,这一切都让我感动。

也会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一样的不容易。爸爸工作忙顾不上,妈妈自己一个人教育我们4个,忙里忙完。小的时候,妈妈干起活来也是没日没夜的,可是从来没见过妈妈抱怨,觉得生活过不下去。妈妈总是鼓励我们不断的向前,为的前程努力,从来没有用儿女情长限制我们姐妹的发展。妈妈没多少文化,却在大是大非面前,从来不犹豫。

不一样平凡的女子,却给我一样的震撼。希望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少一分矫情和小女生的情愫,多一份理智,胸怀大一点,更勇敢的向前,书写出自己想要的模样。我不要在时光的打磨里,成为一个家长里短,局限在自己的喜怒哀乐里的怨妇,我要在一日一日的锤炼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