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的观后感800字高分(优秀4篇)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实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揭示了中国红军的真正形象及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坚定斗争。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红星照耀中国的观后感800字高分(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

很多人看完《红星照耀中国》,会常用这样几个字眼来评价:“热情”、“魅力”、“气质”、“青春”、“活力”等等。斯诺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趣的太多,在这我并不想详述全部。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红小鬼的话。当红小鬼给斯诺端来水,斯诺更正之前的“喂”的称呼,改称“同志”道谢,“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要知道,这些孩子当时只有大概十二三岁。可以看出,即使在那段艰苦的时间里,人们虽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是精神上却有着极高的信仰和信念,这些青年人作为长征中的特殊群体,用自己的青春视角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征程。我想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很大部分跟这股“青春力量”不可分割,因为有数据显示,长征时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青春”无论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还是作为一种实际政治力量,对于塑造中国20世纪的作用影响巨大:一般来说,青年倒向了哪边,历史就向哪个方向前进。

结语

我觉得这种本书其实完全可以当成一本游记来看,虽然是60年前写的书,但是美国人的那股满不在乎的洒脱劲变成文字后真的很有魅力。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身临其境般的为之动容。虽然我们很想拿现在的共产党和以前的共产党来比较,但是我个人觉得是没有可比之处的,毕竟很多时空限制太多。但是我仍然觉得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他们有些孤独,或者是非常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光。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2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出身贫苦,稚号未脱,在剥削和压迫中成长,他们活跃于苏维埃共和国的每一片土地。这些藉藉无名的“红小鬼”们,便是千百万人民群众在革命实践上一个真切的缩影。

初八红区,斯诺并未感受到这群孩子们的独特,穿着大上几号的军装,垂垂欲坠的红军八角帽,极别扭的着装在他们看来是“革命”的象征,因为他们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号“少年先锋队员”全身迸发着一种令人惊异的青年运动所表现的生气勃勃的精神。

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团体,在红军领袖日理万机的间隙,贯注了灵动的色彩和无限活力,在那些名垂千史的领袖身边,从未缺少过这样纯粹质朴的孩子,以至诚热情的心将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词汇”伴着浓重的乡音娓娓道来。看似尚且早幼的孩子,却是带着得意扬扬的语气阐述自己数年前参加红军的履历。他们或许没有悟透何为共产主义,有的只是一个质朴的信念:红军是要解放贫苦人民的!在他们简单纯粹的心中,参加“少年先锋队”,被战士们亲切地呼成“小鬼”,都是从前不敢奢想的殊荣。

但这群小战士们,却与真正的战士无异,他们从未因年少而要求特殊待遇,他们与游击队一同上战场,以致于引起白兵的嘲笑,他们的确是太小太轻了。这样的小战士,也有数百名,在暗无天日的政治监狱里,孱弱的身板经受着严刑拷打,但他们的坚忍与忠诚令人叹服,这样的精神,与他们对红军的崇高推崇息息相关,这只有如此年轻的少年才能做到。

这样的一群“红小鬼”,真正极载入史册的却是寥寥无几,令人痛心哀婉的是,这些年轻的小战士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或许只留下了一个无名无姓无迹的土丘,蔓上生生不息的如同他们一样充满朝气的青草,曾与他们亲密无间的伟人早已名垂青史,而他们也许身首异处,在祭尊了鲜血的土地下,如过眼云烟般消逝……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00字左右初中 篇3

“红星”是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为什么作者,埃德加�斯诺断定其必将照耀整个中国?因为中国共产党有信念、有目标、有志向。人民支持,团结友爱,记录严明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因为共产党有一位优秀的领袖——毛泽东。

任何一位接触过毛泽东的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会为他的学识、性格、惊人的洞察力和思维所折服。

“面容瘦削,看上去 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这是斯诺对毛泽东细致的外貌描写。在斯诺眼中,毛泽东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他所有异乎寻常的地方,都产生于他对民众的关切。他平易近人且十分冷静,即使国民党疯狂追杀,他也依旧能够淡然地与老百姓们在街上逛着。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毛主席深受老百姓爱戴。

毛泽东热爱读书,精通历史与哲学。有演讲和写作的能力。当读了毛泽东在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时,他醒悟了,决心起来反抗。同时,当他在读完有关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之后,心中的愤慨也深表他爱国的情怀。毛泽东对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精力过人,是一个颇为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毛泽东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即便他是共产党领导人,他也并不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他生活简朴,唯一的奢侈物品就是一顶蚊帐。即使在寒冷的11月也依旧下水游泳,锻炼自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学习毛主席的优秀品质。认真学习,建立起自己的目标,向着目标前进,[]争做新时代的栋梁,成为国家的希望!

敬爱的毛主席,正是你优秀的品质、坚定的信念、良好的美德,指引了我,给了我奋斗的目标、前进的力量。您的故事宛如我前进道路上一颗无比闪耀的明星,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正是有你,敬爱的毛主席,正是你给了我前进的方向!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300字初 篇4

张缤文

建党百年,一本厚重而朴素的书,在夏风的吹拂下,没落下了灰,轻轻翻开书页,它开始讲起了自己和党的故事……

——题记

80多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座被人曲解、一无所知的红都。他探索红色中国,向西方说明真实的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地记录了下来,汇编成一本书——《红星照耀中国》。

近日,我重读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以斯诺为第一视角,生趣灵动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和笔杆的力量将那一段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书中还多次提到中共在面对困难时所作出地决策,最著名地就是中共在万般无奈地情况下进行的“万里长征”。斯诺不仅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地谈话。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

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严密的封锁线,接下来就是巧夺大渡河。在这期间,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参加红军。这也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地威望与感召力!万里长征中红军牺牲无数,也是中共革命军经历地最严酷、最壮烈的“生命之征”。长征所折射出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世代人都应该去学习和发扬的。斯诺也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地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共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地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地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当然,这本书中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其中对当时国民党苛捐杂税的描写,对大饥荒造成的死亡人数的统计……令人触目惊心。

但我很兴奋地看到作者没有把这本书的任何人写成具有神性的人,而是写出了许多个终身为了中国革命而兢兢业业,准备奉献自己一身的、有血有肉人。

我觉得这种本书其实完全可以当成一本游记来看,虽然是80多年前写的书,但是美国人的那股满不在乎的洒脱劲变成文字后真的很有魅力。斯诺以他充满热情生动且幽默诙谐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身临其境般的为之动容。

今天的中国,应该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努力发展国际作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们用蓝色的眼睛看着这个红色的国家,见证着这个国家一步一步的崛起和富强。

每当我眼神停滞在这本书上时,我就会意识到中国的过去与现在的骄傲和我们人民密不可分!于是,我读红色经典,用红色经典滋养我的心灵;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这会让我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尾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