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观后感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党史思政大课观后感2021(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40多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xx届xx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从此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这40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40多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中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作为一个80后的青年教师,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巨变。我见证了食物、衣服、玩具、学习用品等的多样化以及城市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回首来路,豪情满怀,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创美好未来。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社会的改造便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今天的课堂上,专家们分不同阶段、篇章为我们讲解了500年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不断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中汲取养分,持续壮大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有曲折艰辛、也有收获,中国共产党通过代际接力,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数次伟大飞跃,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为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特别是从文化的高度进行新的认识,是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通过回顾世界500年社会主义发展史,会重新唤醒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的认知,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引我们走向未来的科学指导思想。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领会,而且还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我们学习社会主义的切入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记录了中国社会主义的艰辛历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篇章。通过学习这堂课,我深深明白,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要更好、更快、更稳地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__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__周年的大喜日子。我们伟大的英雄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掌舵人!
忆往昔峥嵘岁月,百年历史浸满了多少屈辱的泪水。九十年前,中国革命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党以七月的名义,呼唤八月的南昌风暴,呼唤秋天的井冈星火。是党带领我们斩关夺隘,历尽风险夺取胜利,在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翻卷着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涛,流淌的是为保卫祖国而澎湃的血浪。
历史的烟尘,掩盖不住世经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共产党人已将希望的种子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片鲜艳的火红。党领导人们为建设国家而不断努力,从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起,青年在党的带领下站在爱国的前沿,当时,北京和各地贫困学生为了维护国家民族挺身而出,肩负“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任务,与工人阶级一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运动的光辉胜利。凭着一股力量,学生们站了起来;凭着一股力量,他们勇敢地游行示威不怕军警的镇压和逮捕。这股力量,是从筋骨里迸出来,是从血液里激出来,是从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真纯而可贵的爱国思想。这股力量是多么伟大啊!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又该怎样去做呢?
爱国高于一切,但真正的爱党和爱国不应该仅仅表现在漂亮的言辞中,而是应该表现在为祖国,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中,我们要崇尚科学,坚持真理。我们作为学生,更应该讲科学,树理想,用科学的人生观筑起防线!让我们用知识加汗水,以满腔热情,拥抱新希望,迎接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滔滔远江边,巍巍阳山下,我无数次重复自己年轻的誓言……哪怕我只是一块砖,也要去构筑祖国兴旺强盛的大厦;哪怕我只是一颗螺丝钉,也要去铺设民族走向辉煌的路轨;哪怕我只是一棵小草,也要为祖国的春天奉献自己生命的绿色!
以青春为底色,我们用青春告白祖国!
——题记
我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一路成长,见证中国的发展。20年来,我用青春见证中国的繁荣昌盛;祖国用强大臂弯,护我无忧无虑,天真无邪!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深刻学习了大会内容,贯彻领悟大会精神!本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大会总结道“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它不是从书本上抄写下来的,不是从别的国家借鉴来的,而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的代价而得到的,蕴含着成功和失败,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党引领中国未来的科学指引!
百年以来,启航看中国,看英勇的中国人民,砥砺前行,从容自信。看此刻的中国,昂首阔步,收获喜悦!
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我们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1920年腊月23日,那一天是农历小年,在海河的河岸上,站着两位先生,身着长衫,戴着围巾。河岸上,到处都是逃难的灾民,寒冬腊月,这些灾民缺衣少食,瑟瑟发抖,哀鸿遍野。两位先生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两位先生含泪举拳宣誓,“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这两位先生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他们就是——李大钊、陈独秀先生。
1927年,李大钊先生被反动军阀杀害于北京,时年仅38岁。敌人绞杀三次,历时28分钟。当先生的死讯传到每一个中国人耳中时,悲痛之情渲染了祖国大地。“为中国寻找一条救国之路,乃是我李大钊毕生所求”!先生铿锵有力的说道:“100年以后的中国,必将证明我的观点,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之振兴,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先生宣扬马克思列宁主义,向当时处于思想蒙尘的国人,吹向振兴中国的风。先生您看,100年后的中国,这盛世,如您所愿!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民主、富强,达到小康!
今天的中国,国富民强。彻底打赢攻坚脱贫这一仗!
今天的中国,昂首挺胸。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一本《邓稼先传》,令我泪如雨下,泣不成声。这本书的作者叫许鹿希,她的名字或许你从未听过,但她的丈夫,你一定认识。她的丈夫就是她书中所撰写的主人公——“两弹元勋”邓稼先。34岁的邓稼先告别了妻子、4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隐姓埋名,义无反顾地走向大漠荒烟。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让胜利的冲击波一次次从西部的大漠传遍全世界!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中国!1985年,许鹿希等待了整整28年后,邓稼先终于回来了!此时的他,是一位61岁的白发老人,是一位癌症晚期的病人。此刻,他的生命仅剩下最后的363天。止疼针从一天一针到一小时一针,而他的工作仍未停歇。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永远的离开了。临终,他留下最后一句话“死而无憾”!在邓稼先去世后,许鹿希追寻他的足迹,走遍全国,采访了100多位他的“同路人”。历史总是有太多令人心疼的巧合,《邓稼先传》出版的时候,距离邓稼先离开,刚好又过去了28年。前28年,等待;后28年,追随。“时光用一种残忍的温柔,带着我走向你可歌可泣的人生”许鹿希的一句话,令我泣不成声。56年,近乎半生的光阴,去等待,去追随,这样的爱情令我动容,令我钦佩!书中,一张戈壁滩上遮得严严实实的照片,让我看到,邓稼先先生惊天动地的功绩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心动魄!许鹿希没有追问过邓稼先究竟在做什么,也从未埋怨过长达28年的等待。全书中,只有对邓稼先及其战友们的赞扬,只有对他们所从事伟大事业的再现和讴歌。他们故事的背后,是中国千千万万科研工作者家庭的缩影。看完整本书,我久久无法释怀。我被邓稼先和许鹿希的爱情所感动,被科研工作者的无私无畏所震撼,更被科研工作者用生命所践行的“奉献到倾尽所有,奋斗到至死方休”的宗旨而感动。
今天的中国,科技发达。航天技术再创新高,神舟飞天,玉兔登月,北斗环绕……
今天的中国,用科技创新,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
今天的载人航天工程设计人员中,航天天团的中坚力量平均年龄只有35岁,这也是让世界各个航天大国为之震惊的!
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
2020年的疫情,来的措不及防。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抗击疫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与00后,他们有一句话,感动了中国。“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怕牺牲,展现出青春激昂向上的精彩,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启航看中国,看英勇的中国人民,砥砺前行,从容自信。看此刻的中国,昂首阔步,收获喜悦。2020年,中华人民万众一心,披荆斩棘,青年一代用使命和担当,再次书写了中国传奇,彰显了中国力量。
作为新时代一名农学学子,我一直在思考谁来养活中国人?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下,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因素均不同程度的限制粮食生产,然而中国仅用全球7%的耕地生产了全球24%的粮食,还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并且在主粮种植领域,创造了多项奇迹。“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这句话出自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专业领域令我钦佩的即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老先生,袁老培育的杂交水稻无疑是水稻研究史上的重彩华章,其不仅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与促进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不断的科研攻关成为科学家的使命,截止目前,袁老种植海水稻的期望也不再是天方夜谭。2020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通过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合理进行区域布局,全国粮食总产实现17年连续丰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逆全球化与疫情的双重影响下,粮食问题再度成为国际热点,我们唯有牢记“饭碗要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新一代农学学子应通过发展智能制造等新技术,反哺农业,加强农业科研,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中国智慧”破局当下的全球粮食难题。
胸怀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
少年时,读过一段话,毕生难忘。今时,我明白了我读书多年的初衷就在于此。为天地立心,继往开来;为生民立命,彰显大爱;为往圣继绝学,接续文脉;为万世开太平,家国情怀!
中国青年,用青春向祖国告白!将青春贡献给祖国,将最美的年华奉献给科研和中国的未来。前行的道路,我辈定会坚强,不畏艰难,担起重任,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这伟大的时代!
“爱是桥梁,多少没有硝烟的战场,无畏弥漫无名的芬芳,多少危难纠缠的身旁,挺拔起死回生的力量。”耳边荡漾着歌声,爱是桥梁,我们心连心。今天,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四位教授结合我们大学期间四门必修思政课教学内容,解读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讲述防疫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获益匪浅。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行动,基层党组织雷厉风行。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国的疫情状况的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中华民族共和国披着风雨走来,有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2003年非典疫情以及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等等,我们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披荆斩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会轻轻松松,前进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必然要进行许多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许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击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王炳林教授从我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历程出发,分享从磨难中奋起、化危机为转机的历史经验和智慧。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依靠群众的力量,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总结历史的经验,为胜利的凯歌谱曲。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艾四林教授强调各国要互通有无、优势,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当疫情这杆枪打响第一炮,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明白,没有人是赢家。在此次战疫中,我们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千里驰援,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共同抗击病毒。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17年前你们保护我们,现在我们来保护你们。”疫情之下,一个年轻的群体始终活跃在抗疫前线,他们就是“90后”等新生的力量。“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们医学生现在唯有学好专业知识,保护自我,尽自己绵薄的力量为社会做贡献。我们是救亡图存的青年一代、建设国家的青年一代、强国富民的青年一代,大写的青春,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
今天,我们来自全国各地,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感触颇深。“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冲锋在前,战斗在前,坚决打好这场战疫的攻坚战。等待春暖花开,我们再相聚!
以上就是美德网小编为大家讲解的相关内容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美德网。
今天,是您 100 周岁的日子,从建党到 2021 年,100 年的岁月浮沉,都为您化成生日的烛光献礼。
点燃蜡烛的火焰,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仰。
燃了黑暗中的第一支蜡烛,诠释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也正是这些火焰带领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让我们能够看到今天这无数爱国烈士期许的盛世中国。岁月流逝,英雄迟暮,而这“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仰之光,反而愈发明亮,您看到了吗?
甘于献身的蜡烛,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
您从那段烽火岁月中走来,历经坎坷,可每一次的磨难,都有人在默默奉献、始终坚守,党徽也因打磨而更加熠熠生辉。深藏功与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坚持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把青春之花绽放在扶贫一线的黄文秀„„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您奉献着所有的光和热。从百废待兴到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其中,蕴含了多少人日日夜夜的坚守和奉献。治大国如烹小鲜,他们在“大民生”里的各个“小切口”中默默奉献,他们宁愿燃烧自己,也要照亮您的前进征程,他们从未想过被铭记,但却永远不应该被遗忘,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就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最好赠礼,您看到了吗?
万千烛光的凝聚,是“上下同欲者胜”的守望相助。
一支蜡烛的光芒很微弱,可一旦凝聚起来,却能汇聚成刺破阴霾的明炬。新年伊始,新冠肺炎来势汹汹,疫情面前,第一个带头捐款的93岁老党员韩玉卿老人,拄起双拐便回到岗位的沙龙王村党支部书记梁新建,无数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而上的义无反顾,当我问到为什么要义无反顾冲上去时,我听到的只是一个又一个“我是共产党员”这样毅然坚决的回答。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__年底,共产党员总数已经达到 9191.4 万名。一支蜡烛的烛光确实很微弱,可亿万只蜡烛共同吐焰,那便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光芒。疫情面前,谁不怕呢?抗击疫情,谁又不累呢?但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共产党员们的守望相助,您看到了吗?
100 年来路,久久初心。烛光里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万语千言汇成一句话:
100 风华正茂,祝您,生日快乐!
从1921年浙江嘉兴南湖的小游船到2021年宽阔明亮的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100个年头。今天下午与同学共同观看了同上党史思政大课,又不禁感叹共产党之伟大、中国之伟大!
一、富强的中国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过去的2020年,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在过去的2020年,我国打赢了全面脱贫攻坚战。在我党领导下的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是历史性的,是不可复制的!
二、英雄的中国
2020年,我国遭遇了百年未有的新冠疫情,在国家最危险的时候,总有人逆向而行,我们或许没见过他们的脸,但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为我们遮挡的分风风雨雨。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今年党内学习教育的重点,也是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
一、学好“四史”,在鉴古知今中把准规律
总书记强调,对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忠诚。对浩瀚无垠的四史,也要做好深学、细照,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二、用好“四史”,在学史明智中谋事创业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党建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从而实现党建跟人走,人才能跟党走的根本目标。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更好地认识过去,运用好历史这门大学问,才能把握当下和未来。
以上就是美德网小编为大家讲解的思政大课观后感的相关内容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网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了解党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回顾百年党史,不仅仅是百年的血泪与奋斗史,更蕴含着当代中国所需的治国理政经验,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所铭记的初心与动力,更蕴含着当代中国青年需要学习的精神与品质。
党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用青春与热血铸就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信仰与生命奋斗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因而,我们要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面对新时代新考验,做到,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