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观后感作文精选9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建党伟业》观后感作文精选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1

1949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声音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天涯海角,就连海外的侨胞们也都听到了,这也说明了在长达30年的革命斗争终于胜利了!中国 ,又完成了一个统一 ,跨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回首过去,浮现的都是军伐混战的场面;还有热血青年们在街头,高喊着:还我河山,废除条约,打倒反动派等一些爱国口号

巜建党伟业》主要讲述的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厚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和 风云人物。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法国欧旅团的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为主的第一批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故事,最终,布尔什维克的种子在中国发芽,在嘉兴南湖召开了中共一大。

光阴四溅,岁月如梭。我们的党已经90岁了。这九十年是光辉的,是伟大的,是显赫的。虽然现在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不能忘记共产党对人民的恩赐。

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有无限的自由。再也不会有祖辈们幼年时的记忆了。我们生活在21世纪,不用呼吸战火弥漫的空气,只需沐浴在和平阳光下,不需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只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需担忧半夜敌人入侵。这预示着中国已从落后走向繁荣。

展望未来,中国还需改变。当然,不仅是技术要更新,教育方法要改,当代人的思想境界也要有所提升。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它是由无数共产党人的鲜血换来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靠的就是党。所以,让我们张开翅膀,想广阔天空飞去,为未来打拼,为祖国争光。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2

《建党伟业》观后感

2011年10月9日晚上,我们了进行党课活动,观看了电影《建党伟业》。影片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岁月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和知识青年追寻真理的不懈奋斗。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中国长期被西方列强瓜分和欺辱的惨痛教训,警醒了国人, “五四”爱国运动的全面爆发,激发了无数爱国人士的勇气和热情!“声讨国贼”、“救我中华”的呐喊声,让我无比感动,热泪盈眶。整部影片让我感受到在那动荡的年代,革命党人为国家民族的存亡抛洒热血的炽热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它的诞生,正应允了历史和民族的要求。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这一幕虽距现在已有90年的光阴,但这部影片深深地吸引着我,带我走进了20世纪初那血雨腥风的年代,让我体会到一代仁人志士、热血青年激荡的爱国之心和中国共产党建党道路的艰辛与历史必然。

当见到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我们感到雀跃与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宋教仁遇刺时,我们恨不得上前一枪崩了那个刺客;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我们恨不得上去一脚把他踩扁在脚下;当张勋跪在溥仪脚下痛哭时,我们并不为他的愚忠而感动,反而为皇权思想在国人的意识里潜存而忧虑;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与辜鸿铭进行辩论时,我们可以看出新旧思想在当时高层知识分子中斗争的严酷。

当“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在妻子宋庆龄面前长叹时,我们能感受到伟人的无奈与哀痛,也易使人联想到伟人那传扬千古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看到为了反袁而假意拥护袁世凯的蔡锷时,我们为有这样的同胞而高兴,也叹惜他为国为民抛下知己小凤仙,更为他带病出征而感动。当见到朱德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地拼杀时,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代伟人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当青年毛泽东在对着广大劳苦工人宣讲革命的道理时,我们已经明显领略到了伟人的风采„„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一个举着血书“冤”字的女大学生跪在总统府前请愿,当军警问他为什么不到检察厅喊冤时,她含泪说:“冤情太深,检察厅接不了我的状子。”之后痛呼:“我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啊!”----------这一声喊叫,犹如千钧之重的巨石狠狠砸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使人心痛,心碎啊!还有,当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说的那些话:“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时,我们在愤怒、感叹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一个“送”字用的真是太好了!真是一针见血啊!

还有一个片段令我感触颇深。影片结尾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终于如期在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般上圆满结束。看着那12名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战士激昂地读着《共产党宣言》,高唱国际歌,我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中国人民从此有了一个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领导核心。 “一大”代表坐船畅游在嘉兴南湖上,阳光明媚,微风和煦,看起来充满激情和向往,它预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乘船驶向真理的彼岸,取得解放中国的最后胜利,这太唯美了!

今天,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无数革命先驱,无数共产党人,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党对我们的“恩赐”。

党是我们建设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就必须进一步增强党性,坚定信念,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行动庄严履行自己的承诺。作为一名青年,我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必须继承先烈的为国献身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知识技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奉献与忠诚,撑起祖国美好灿烂的未来!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3

牛彦雄

与《建国大业》一样,《建党伟业》也是一部大腕云集的史诗性大片,单从这两部电影的演员阵容便可以看出社会主义中国的优越性来。集最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拍出来的电影,其质量还真是没的说。历史事件裁剪得当,演员表演到位,较清晰地展示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

历史本身是没有主题没有条理的,而写历史的人总会用各种各样的视点去观照同一段历史,视点不同,看到的历史画面也就不同,所以,没有人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历史。不过,历史的完整性本来就不必,也不可能过分地去要求。《建党伟业》便是对无主题无条理的历史在一定视点下做的有主题有条理的整合,虽然这种整合未免有牵强和破碎之处,却也不影响其表达效果。影片从辛亥革命开始讲起,一步步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推向必然。实际上整部电影就是在论证这一个中心。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中心已经不需要论证了,所以,更直观地说,这部电影也并不是在论证什么,而只是在展示,展示出来做个纪念。

清朝的灭亡与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历朝历代,无论是农民起义还是外族入侵,其对华夏文化的影响总是有限的,但清代的状况却完全不同。太平天国欲以与历代相似的手段推翻满清统治,却也要打着"上帝教"这一带着深厚西方色彩的旗号去宣传;再到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外国的政治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日渐加深。这一过程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进行艰难探索的过程,其中虽表现出很多盲目与天真,但其勇气与识见却是不容低估的。

辛亥革命虽然很不彻底,却将一种新的政体展示给世人,让人们看清封建帝制的落后,自此之后,不管革命走向哪个方向,人们心中都已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那就是,决不能再走回到封建帝制的老路上去。袁世凯、张勋等人的复辟成为短暂的闹剧便可说明这一点。辛亥革命的教训让又一代的革命者深刻认识到一个道理:没有属于自己的群众基础,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如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在中国人身上,怎样处理这个包袱,影响着中国人前进时要迈出的每一步。

所谓传统,说白了,就是全民族共同的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历史,便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状态,如何从文化根本上改造中国人民,这是留给下一代革命者的任务。

于是,新文化运动应运而起。

要改变几千年的文化习惯,其艰难程度可以想象。鲁迅先生说,()中国人,如果你对它们说,屋子太热了,开个窗子吧,他们肯定会反对,但如果你说把屋顶给掀了,他们肯定会答应开窗。新文化运动所表现出的偏激性,便是因于这种状况。

这一运动的价值可能并不在于立,而在于破。即不在于它将中国文化引向一个多么好的境地,而在于它将中国人从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牢笼中解救出来,至于将解救出来的人们引向何方,这是后来者们要继续努力的任务。虽然在文化上它还未能找出一个满意的方向,但在政治上,对于共产主义的引进,却给迷惘中的国人找到了一剂良药。

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步伐,五四运动爆发了,在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参与下,它以更激烈的方式改变了中国的状况。袁世凯、张勋等人复辟时受到的阻力还只是军伐们为一己私利而发动的,而此时,无论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都将面对更广大的群众的反对。五四运动后,工人这一支强有力的革命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此后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共产主义的一步步深入,随着革命热潮的一步步涌起,共产主义的引进者、宣传者李大钊、陈独秀们意识到了建立共产主义政党的必要性。

于是,经过重重艰难,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做展览,而是为了以史为鉴,为社会的进步总结更多可借鉴的经验。

看着那一代热血沸腾的青年,年轻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自省一下呢?

前面说过,新文化运动并没有给中国文化指出一条另人满意的道路,快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文化何去何从仍然在探索中,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诸多决定,重新提出了对文化的重视。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这一代,如果不把文化的兴盛当作自己的职责,那中国文化还能靠谁?

几千年儒家文化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就是"和"的思想,这本无可厚非,但"和"久了,人的斗志便会消磨殆尽,人们习惯了去习惯一切,随遇而安,不思创新,不思进取。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确是"伟业",但中国的现状,还远不是可以沾沾自喜的时候,电影里陈独秀说了一句话,"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我想这话正可时时警醒我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五四青年当为我们的榜样,大可不必等到国家到了最危难的时候才挺身而起,何不让热血时时在我们身体里流淌?

再看看今日的中国共产党。一切旧的事物都曾经是新事物,都曾经代表历史的前进方向,都曾充满生命力,但这种新生的活力总会随着时代而渐渐消逝,中国共产党亦不例外。虽然一再强调与时俱进,但如今的党员质量与初立时已是天差地别,十八大以来的各路"老虎""苍蝇",可见一斑。党员质量跟不上,如何保证党的先进性?与前面所说的当下青年一代相同,没有建党时风雨飘摇的社会背景,没有步步紧逼的威胁,党的热血也已逐渐消退了。这是我们应该时刻反思的问题。可喜的是,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一问题已经在一步步强化,已经在一步步入心入脑。

建党之所以为"伟业",非止于其建,更要看其恒!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4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片,《建党伟业》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主席、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总理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这短短的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却是极其不平凡的,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间,比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至今在我们的脑海里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虽然电影牵涉的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但导演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观看时随得剧情的起伏,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编剧的功力确实不凡,演员的演出也十分精彩,可以说整部电影删繁就简,详略得当,节奏合理。看完此片,最大的感受就是慷慨激昂,心潮澎湃,作为中国的青年一代,这是一部相当值得去看的电影,让我们去回味那段历史,那段艰苦历程!

《建党伟业》采取了多线叙事的方法。其中一条线是以近代史上的大事记为主线,从辛亥革命讲到五四运动;另一条线是青年毛主席的人生轨迹,以及他的朋友们苦苦寻求救国之路的历程,是《建党伟业》浓墨刻画的另一条主线;此外还有一条线是中共成立前的历史思潮,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探索,以及以胡适、辜鸿铭等国学大师为首的保守思想的辩论和冲突,是《建党伟业》写的很精彩的第三条主线。

在这众多的历史事件和电影片段中,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片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以满腔的爱国热情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保卫主权”、“还我青岛”等口号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一声声的呼喊足以感动每一个观众,让人为之动容,为之雀跃,为之心潮澎湃。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通过观看这部《建党伟业》,我们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旧中国,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终他们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不二选择!

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超过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而作为一名重点培养对象,我为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想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 篇5

历史是一条长河,生无止息。中华历史残卷风云数千年,兴衰交替,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可是这种近乎追求绝对真理的背后,注定是无数人的激情、奋斗和牺牲,而那种在民族存亡与自身生死之间抉择的矛盾,是没有切身体会的我们根本无法感受的,唯一能够将他们同我们联系起来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同胞之情,是一种早已深入骨髓的民族情怀。

影片从武昌起义胜利,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到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恢复帝制,蔡锷在云南誓师讨袁,再到溥仪在张勋的帮助下复辟,围绕这条主线电影给我们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各种错综复杂的思想,各种势力交织纠结的历史背景。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国列强的欺凌侮辱,各路军阀的你争我抢,国已凋零,家何以附,人何以堪!种。种丧权辱国的事实,大大激发了国人寻求国家富强之路的思想,中国的出路在何方?封建主义苟延残喘,资本主义诸多缺陷,共产主义尚在萌芽,乱弱岂可以继续,富强重心使之!不但是当时人们所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观影者所思考的问题。

如果说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如说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了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各方割据,军阀混战,纷争不断,更有甚者或委身于外寇借爱国之名行汉奸之事,或执天下大公以私小我小欲。只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确立了“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纲领,这代表了在社会阶层中占最大比重的底层工人和农民等无产阶级者的意愿,必定会得到社会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带领全中国14亿人民奋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革命新征程。

影片除了具有纪念意义外,还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我能感受到的最炽热、最直接的感受。作为一名普通的马鞍山港口集团的一线员工,我想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公司交代的各项工作,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在省公司和港口集团的带领下,做好防大汛等各项当期压倒一切的大事,奋力朝着2020年的各项经营目标努力奋斗。同时,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拼搏,为建党100周年贡献我们的青春和力量。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6

红色的旗帜,在九十年前是黑暗中一线光明,伟大的党派,是一个世纪泱泱大国发展的脊梁!

三月二十四日星期六,我们全体国防生组织观看了影片《建党伟业》。伴着跌宕起伏的剧情,激昂奋进的音乐,我几次或心中澎湃,或眼角湿润,或悲伤叹息,这部伟大的影片,让我真正重回了从辛亥革命起,到中国共产党建立那十年的峥嵘岁月。

时间已经回到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就任民国大总统时,人民欢呼雀跃,被帝国主义列强压迫半个世纪的中国,终于结束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孰不知,这看似轰轰烈烈的民国运动,四方潜在的危机并未消除。袁世凯假意为国为民,拥兵自重,剪断了中国新时代一缕细细的阳光,当袁世凯身穿龙袍登上天坛的一刻,他自己营造的梦幻帝国土崩瓦解,我看到多少英雄为国捐躯,蔡锷身染重病,舍弃自己的挚爱,在云南开始积极抗袁,不久牺牲。

那一刻,我的心被震撼了!

我看到了,那个黑暗时期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

我看到了,宋教仁遇刺时一位爱国志士的血性,

我看到了,袁世凯为一己私利卖国求荣的无耻,

我看到了,张勋在溥仪脚下痛苦时愚忠的无奈。

“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顾维钧掷地有声的言语,呐喊出中国人民屈辱的愤怒!“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五四运动的爆发,我看到中国的希望,男学生咬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女学生滴血喊冤,跪地不起,这一刻,我深深的感动,眼睛已经湿润!

结束的胶片定格在十二位无产主义战士,在一艘游船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伴随着一大的圆满结束,十二名战士激昂高歌,场面令人震撼!李大钊,陈独秀一批伟人使中国人认识了共产党,而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将共产党的旗帜插遍了神州大地。

影片结束,我久久不能平静,影片让我更清晰的了解到那个年代的历史,让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一个艰苦的岁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将中国引向了新的时代!我一定要坚决的学习革命先辈们不屈的精神,英雄志士们的爱国豪情,将我党伟大的精神传承下去,为中国的前进奉献自我!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7

近日,我满怀企盼、激动的心情认真看完了《建党伟业》这部史诗型巨作。看罢,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建党伟业》以辛亥革命为序幕至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止,讲述了以毛主席、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总理等为首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风雨飘摇的10年里为国家赴汤蹈火的传奇篇章,生动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可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

问道必先知史。我一边观看影片,一边浮想联翩。90年前,共产党人为什么能远涉万里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历经磨难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人民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靠的就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仰。影片中,面对黑暗惨淡的社会,李大钊发出了呐喊:“冲决历史之桎梏,荡涤历史之积秽,挽回民族之青春!”毛主席更是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什么力量促使他们这么做?这就是理想的召唤,就是信仰的力量。

靠的就是生机勃勃的青春活力。导演韩三平说,《建党伟业》所表现的“是属于年轻人的时代,是一个年纪轻轻做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的时代。”我想,这里所谓的“青春”,不单指当年参与建党事业的人都正值青春年少,更指的是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这也是90年来,我们党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总能穿越历史的激流险滩,在曲折中发展、挫折中奋起,始终引领时代进步的根本原因。

靠的就是真切朴实的为民情怀。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紧要关头,共产党人挺身而出,高擎民族解放的大旗。诚如影片中毛主席所说:“我们今天的行动,是中国美好未来的先声!”他还说,“工人的工字怎么写,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结合起来就是个天字,这个天,是天下的天!工农大众就应该是天下的主人。”这些无不显现出共产党人深切的为民情怀。

一路曲折一路歌。在喜迎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静下心来观看《建党伟业》这样的经典之作,既是对中国近代史的一次再学习,也是对自己理想信念的一次彻底洗礼,既能让我们更好地知党、爱党,又能更加坚定我们始终跟党走的信念,还能领悟党史的真谛与智慧,增添工作动力。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8

今天7月1日,也是党九十岁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和妈妈走进电影院观看《建党伟业》,重温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影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具体描写了清帝退位,袁世凯称帝,工人。学生罢工罢课。随着剧情的起伏,我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和冲动影片中看到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我很自豪;看到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想灭我中华,瓜分我我国领土,我愤怒;看到袁世凯称帝,我恨不得一枪毙了他。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毛主席,李大钊、周总理、陈独秀等一批中国共产党员誓死保卫祖国,中国共产党在这时诞生了,它的诞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影片结束时,我意犹未尽,以前我对历史并不了解,但看了《建党伟业》,激发了我爱党、爱国的热情,他们的精神斗志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如今,我们身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那些饥寒交迫、战火纷飞、提心吊胆的日子,今后的路上会有失败,但和那些革命先躯的鲜血和生命比起来,显得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在我看来,中国共产党,你就如一位母亲,如果没有您,我就不可能像现在一样过美满幸福的日子;如果没有您,我就不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不会让坏思想腐蚀我幼小的心灵,我要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优秀的人才。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9

《建党伟业》一上映就去观看了,总的来说不错。从清帝退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影片把一个个历史的碎片串联了起来。让我们看到一批批志士仁人为了寻求中国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建立什么样的党而苦苦追寻的历程,无数人为此流血牺牲,而活着的人却不言放弃热血依旧。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坚定地马克思主义信念。这一点正是当代的共产党员所缺少的。

90年前,“一大”的13位代表都是怀着崇高的理想来参见会议的,他们的思想当时也是最先进的。在腥风血雨的革命斗争中一部分人牺牲了,一部分人相继离开了共产党,更有一部分人叛变了,到了建国时,走上天安门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个人。这就更加说明人的政治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正是第一代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创造了辉煌。

做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现阶段,就是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强大精神支柱。共产党员的政治信念既需要理论修养、实践磨砺,又需要坚贞不渝、不折不饶的恪守。

这部电影对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具有教育意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