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无名》电影的观后感【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一个人的死是悲剧,一百万人的死是个统计数据。或许长达3个小时的片长,让很多人望而生畏,一想到本来就沉重的战争电影还要看得如此长,就心有戚戚。
但在一分一秒的剧情推进当中,你会完完全全的被这样一场以芬兰参加二战的全程的电影所震撼,所吸引,所更加珍惜和平。
没有绝对的主角,没有酷炫的特效,没有无脑的男性荷尔蒙,有的只是逼真到令人快要窒息的弥漫在战场上的空气,战争从来就不是一件值得美化的事情,只有漫长的等待和煎熬,只有生死未卜的紧张和活下去的希望,每一个应征入伍的男人可能很多都不并非专业训练出身的士兵,面对这样的战争,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淡定从容?能够一笑置之?
影片最残忍的地方反而就在于克制和所谓的“平淡”,从没有煽情一个士兵的壮烈牺牲,但你以为的主角,寄托希望能活下去的士兵,一个场景的'切换就不复存在了,你无处安放的情绪逐渐变得脆弱,你渴望在电影里找到一个安慰自己内心的载体,但残酷的战争告诉你,不要期望有主角的存在,即便是活到最后的人也在这个过程里饱受煎熬。
随着年纪的增长,每当看到战争电影,有的不再是小时候那种隐约的期待和热血的上涌,只是更加珍惜和平,珍惜再不如意也能苟活的时代。
一个人的死是悲剧,一百万人的死是个统计数据。还是会想到某个人物说过的这句话,残忍吗?
针对春节电影院线,我一直在《满江红》《流浪地球2》《无名》之间纠结,到底先看哪一部?由于看过《流浪地球1》,对那些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有点感冒。所以,决定先看《满江红》,毕竟自己是张艺谋的粉丝,但后来网上说《满江红》很有可能是《三枪拍案惊奇》的翻拍。于是,果断在年初一走进影院观看《无名》。因为,本人蛮喜欢梁朝伟、周迅等演员的,又是谍战片,值得期待。
《无名》是由博纳影业出品,程耳编剧并执导,梁朝伟、周迅、王一博、王传君等主演的谍战电影。该片聚焦了波谲云诡的隐蔽战线,讲述了地下工作者们冒着生命危险送出情报,用生命与热血保卫祖国的故事。
在宣传该片时突出谍战悬疑效果,提醒观众要关注每一个细节,还说不看三遍不能了解剧中细节的深刻用意。
然而,整部电影看下来,可以说和预期相差太大,也就是希望有多大,失望有就多大。两小时不到的电影,中途有多名观众起身上厕所,虽然我也有尿意,但为了关注细节,硬是熬到了结束。
可能我的理解力不够(或者真的`需要看三遍),虽然关注了细节,但我还是有很多细节有疑问。好在不影响整体剧情,看到结束也大体了解该片讲的是什么。
该片采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手法,讲述从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到无条件投降期间,发生在上海的日本、汪伪、国民党、共产党之间相互博弈的故事,歌颂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在隐秘战线上英勇奋斗的默默无闻的中共革命战士,他们为了新中国的胜利不惜流血牺牲,甚至生前不知姓名,死后不被记住,他们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敬仰。
然而,纵观整体电影,发现该片没有一个完整故事主线牵引,只有一个时间轴,在这个时间轴里,打入汪伪的中共地下党开展一系列暗杀、营救、搜集情报等活动,最终除掉叛徒、杀死日本特工及时送出了情报,并在日军投降继续潜伏下去,为中共解放战争继续发挥自已的光和热。
晚上看完这部电影,合适。
这部电影可能题材和导演风格都比较小众,如果是喜欢过年合家欢一类的贺岁片,大可不必选择,电影本身其实比较沉重,有很多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非常规线性叙事,跨度大镜头跳跃,时间线需要自己梳理,需耐心、细心。
但无论是画面还是剧情都值得一帧一帧欣赏,适合具有近代史和二战国际关系史基本常识的朋友观看……看不懂的话会觉得很煎熬,联想到所学的历史就真的很赞。
一、时代宏观叙事
民国时期,是现代文学课程里群星闪烁的`文辞翰墨,是中华大地上民不聊生的烽火狼烟,也是地下战线中波云诡谲的腥风血雨。浪漫与残酷并存成就了“民国热”。争分夺秒,惊心动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紧张刺激构成了“民国谍战”典型。无名,无名,是处埋忠骨,英雄何惜名。汗青有限,青史无名,隐蔽战线的暗斗值得我们发掘,隐形守护者的故事值得传颂。
二、电影镜头美学
黑白色调极尽克制但又处处有戏,肃杀的气氛,一个眼神千回百转,非线性、心理叙事、延迟满足……众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名词一一体现。拍电影容易,虽是商业片,但从运镜到构图,从色彩到音效,处处体现程耳导演的艺术风格。
三、人物塑造
听闻民国爱情十有九悲……她说,“讨厌你衣冠楚楚的样子”最后,他还是亲手签下了有她名字的处决名单。她最后看向他的`眼神里有决绝有厌恶,唯独没有爱。可她至死也不知道,她和他的信仰一致。be文学杀人。
四、细节
不多说了,喜欢悬疑、解密、推理、反转、剧本杀、谍战、细节控、暴力美学的朋友们放心冲。二刷刷起来,没有一个镜头是浪费的,眼神也带戏……夜深人静烧脑的快乐谁懂啊!
大年初一,三年疫情之后春节档终于丰富起来。在仔细权衡票价之后,决定春节电影第一刷——《无名》。(盲猜宣发对自己的后劲很有信心,没有直面《流浪地球》和《满江红》)
对春节档的影片并没有做前期的功课,因此仅凭便宜的票价选了《无名》之后,电影初期是由这样的担忧的——万一先看的是春节档的地雷,好像有点丢脸。
但随着电影的推进,这种顾虑淡去,跟着情节开始在脑海中反复调用有限的历史知识,拼凑故事里面的时间线,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不禁感慨了一句“这电影未必一般人能看懂,喜欢。”尽管如此,情节依旧推进很快,满眼都是细节,不让你有推却的思考,就到了最后。最后,其实都看懂了。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大家相视一笑,这电影好啊,“很久没见这么好看的电影了。”
好看在哪?纯粹的感受是,感觉导演想要表达的,你都看懂了,而且还忍不住反复思考,有表象的时间线的反思,互相讨论,也有对那个大时代背景的思考。不像最近几年的贺岁档,总有一种,导演想说的太多,感觉总有些乏力。
喜欢这种电影,表达出来的小于带给你思考的,观众是一种满足感,延续感。而不是想要表达的远大于真实呈现的,把观众掉在不上不下的位置上。
满足感何来?
片尾的字幕是绝对的大字报,顶天立地的白纸黑字风格,演员、职位一一出来,最耀目的是“编剧、导演、剪辑——程耳”,三者兼于一身,成就了浓烈的程耳导演的风格。
编剧——群像的多条时间线
在观后讨论的时候,尝试梳理时间线,发现也只有一些情节可以梳理清楚,还有很多是多条时间线的交叠。多条人物的时间线不陌生,很多大制作的电影都有在用。但不同的是,大型商业电影的多条时间线也会交叠在一起,成就故事的高潮。但是《无名》没有,主时间线就是抗战,一个1937年,一个1945年,相信这样的时间节点对于远离中学课本的人已经是个挑战。电影就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不同人的'职业、选择,拼凑交叠在一起,有时候是大画面,有时候是小人物的日常,再辅以跳跃的剪辑,带着你跟着画面走,总要想这个是什么时候,也最终拼凑起一个时代,交待了故事,立起了人物。而人物,正如片名所写《无名》,并没有突出哪个人,甚至一下子记不起角色的名字。电影结束,感慨的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大多无名。
导演——演技、运镜、语言、细节,都是风格
演技,几乎是顶配,相信大多数人开始都感慨王一博的资源好,可以有顶级配置搭档,会不会被大师吊打。实施证明,努力的人,经得起考验。整部电影,看老戏骨对戏,舒服。年轻一代,也顶住了同样的水准。
全剧在宣发主打梁朝伟、王一博、周迅的搭配,梁朝伟在听说是“陈小姐的枪”的时候有2秒钟的表情,很细节。结尾和“变态版失败的战俘”王一博飙戏,远眺的时候微表情,情不自禁的感慨,“戏咋这么多”,镜头一闪,果不其然,还有戏。
王一博在和未婚妻吵架之后的纠结、“我不开心”、战俘的变态笑,都值得剪辑出来细品。
全剧的女性角色,都是正面角色,相对层次不用很丰富,但是周迅抖动的眼皮,江疏影无神的眼神,都让整部戏非常完整。
运镜,每一帧都可以做大片的定格,尤其是三个男士在长桌两侧等电话的摆位和造型、王一博溅了一脸血的画面张力。还有很多时候用到的跟随的长镜头、对炸后广州的渲染,日本兵屠戮百姓之后,森林里绿意盎然的小羊。故事,被打碎重组,镜头成了另外一名角色,表达的比故事还清楚。
语言,粤语、上海话、普通话、日本话,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彼此都不需要翻译。开始,觉得是导演考虑观众观感。但是当梁朝伟跟森博之,说普通话,王一博对森博之说日本话的时候,一下子明白了剧情用意——我用你更习惯的语言,只是我还愿意在你面前伪装。一个细节,在叶先生(王一博饰演的角色)当被“兄弟”问及“怎么了”的时候,第一次他放下伪装,用的是普通话“我不开心”,但紧跟着,收起情绪,用上海话聊天,直到听到“感情问题”,情绪再度濒临崩溃,但一直坚持用上海话对话。
服道化,都很棒,满满的`细节,男士的考究西服,其中不服不行,张叔平只给梁朝伟做造型(手动捂嘴笑)。女生都很漂亮,还各有各的特色。喜欢江疏影细细的眉毛,带着角色的犹豫和怨念。喜欢张靖仪的圆润,有着共产党人的坚定。
剪辑,每一个循环都将剧情向后推进一点点
整部电影的最初,是稍有不适感的——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剧情,全靠猜的。剧情会在某一时刻回到一个原点,所以,前三分之一很难分清剧情顺序。不过,这种观感被9岁的儿子用一句话挑明了——“它就是每次循环,每次循环的时候都把剧情向后延展一点”。嗯,有道理。不知道是不是常看短视频的缘故,让小朋友看电影,这么没这么多试图解释的压力。
当片尾打出“编剧、导演、剪辑”合体程耳作品的时候一下子理解了。如此浓烈的个人风格,大致是导演在构思剧情的时候就预设的,编剧时就有剪辑的构思,导演的时候也有剪辑的思路。
思考
离开电影院,电影依然有后劲。中间有很多隐喻。
比如,关于殖民。“百姓和帝国之间,总需要一个中间人”,被殖民的国家,大抵都是被这套理论套路。但是,不把人当人,一定不可取。
最终,电影定格在“无名”“HIDDEN BLADE”上,电影还原了那个满目疮痍的祖国,讲了一群人的故事,我们甚至没有记住是张先生还是叶先生,但是记住了那个时代有很多无名英雄,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
以上就是《无名》的观后感,很满足,导演的想法,我们都接收到了,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思考,想二刷,刷故事的节奏,刷演技,刷细节。
这个春节档,值得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