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美援朝抗战胜利的70周年, 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看完《金刚川》,大家有什么感受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电影《金刚川》的观后感【优秀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刘洋洋
“红色彼岸花,花瓣遍地撒……”,期中考试过后,我观看了一部名为《金刚川》的电影,一座用战士血肉之躯搭起的桥,让我的内心受到巨大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开场,是一段70年前的历史,抗美援朝志愿军要通过一段地势险要,江水湍急之处,只有誓死捍卫唯一的桥,才能抵达对岸,到达战场金城。中国志愿军靠两台炮,一个团的战力加上工兵队,用尽全力打通去往金城的彼岸。而美军,不惜动用大量空军势力,对志愿军进行轰炸,采用延时***对桥进行爆破,但桥一次次奇迹般的被修复,在物资极度匮乏时,志愿军用身体搭起一座人桥,鲜活的生命犹如瓣瓣彼岸花,散落遍地。
金刚川,金刚川,这岂止是一条江啊,这是战士的金刚躯啊,即使美军的航空技术发达,我们也用躯体硬生生扛下,即使毫无胜算,仍要放手一搏,将生命筑成通往金城的桥,通往胜利的桥……
抗美援朝一战,志愿军战士用最差的武器,打最成功的战,凝聚一颗颗炽热的赤子心,用鲜血用生命用无畏的精神,把装备先进美国人轰出朝鲜,电影中”姓张名飞,字翼德,长板坡前救赵云,吓退曹操百万军!”这句话,不正是对志愿军战士的真实写照吗!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宁死不屈、英勇无畏的代表,他们用鲜血染红了国旗,用生命造就了新中国。我们也要铭记历史,继承他们不畏艰险,誓死卫国的精神。不要畏惧黑暗,因为你的身后,有耀眼的光芒,它会指引着你前行!
昨天晚上,妈妈带我去万达,准备带我看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便是最近上映的影片《金刚川》。我们在七点时进了影院,进入后电影便开始了。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感人片段,但这些都往后说。先说一下这个片子主要内容。
这个片子主要讲述的是,在抗美援朝后期最后金城之战打响前一天,一个师的士兵过一条金刚川的小事。虽然只不过是士兵过桥的一个小事,却被各个导演写成了三个视角。
普通士兵、美国空军、高射炮兵,一共有三个导演主持,分别主持一个视角。
在这个电影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高射炮兵了,在当时高射炮只有两门,但是高射炮兵却硬生生把美国的好几家飞机给打下来了,当然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我看完之后感触很深,也在想:在当时,中国军队是怎么坚持的?只有两个字:信念!
大国精神“英雄气” 敢于担当组工“魂”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__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致以诚挚问候,回信中强调,“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回望历史,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应该扛起党的红色旗帜,肩负使命与责任。
不忘初心“勇”担当,拿起英雄的接力棒。初入组工干部这个大家庭,领导曾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组工干部就是一块砖,要在需要的地方扛起重担。”英雄人物的锤炼、英雄史诗的谱写,皆是在舍己忘我、为公为民、追求广博中砥砺和提升的。对于我们组工干部更是一样,要把担当作为一种责任,把全部心思精力投入到事业发展上来,在平凡之中见境界,树立崇高志向,将初心使命作为勇于担当的不竭动力,将英雄精神作为实际行动的精神源泉,立足岗位实际,于担当之中见忠诚。
砥砺本领“能”担当,当好祖国的“红缨枪”。犹记得,2019年刚到组织部之初,对政策、文件的不理解,切身感受到了“本领恐慌”。在同志们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工作能力与组织文件要求渐渐明晰,从最初的组工“小白”变为了现在的“行家里手”。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能力对于我们组工干部的重要性,组工干部要在每一个平凡岗位、每一项具体工作、每一件细微之事中,尽心尽责尽力,按组工干部的要求砥砺本领,以只争朝夕的劲头提高能力,潜心谋事、一心干事,扛起革命先烈交给我们的重担。
创建环境“愿”担当,打造组工的“理想乡”。在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们这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我们组工干部作为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更要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与此同时,如同电影中令美国人闻风丧胆的“人桥”一样,组工干部也需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氛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明确表示要为敢于担当、勇于任事的局面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机制支撑,各级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组工干部的培养,创建组工干事自愿担当的环境和干事创业的氛围,为勇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担责者担责。
担当是“在其位、谋其政”的尽责,是“知其难为而为之”的勇气,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新时代组工干事要在“无我”的执念中锐意进取,屹立起砥砺崇高信念、追求远大理想的“大我”丰碑,扛起革命英烈的重担,肩负历史使命,以“无我”为帆,以“大我”为岸,于平凡岗位、日常工作中诠释忠诚与担当的组工“魂”。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单位组织职工观看了爱国影片《金刚川》。也许因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嫂”,虽未曾入过伍,但与军人同命运共呼吸;虽然未穿过军装却与军营结下情缘,所以每当我观看这种军事体裁的影片都触动颇深,犹如心灵的一场洗礼,深深震撼。
《金刚川》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此片与以往战争片不同之处在于并非以正面战场为主线,而是聚焦金刚川上的交通命脉工兵桥,以个体命运侧写残酷的战争,通过精巧新颖的叙事角度,讲述了志愿军战士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身无悔许国的故事。在观看影片中,令我记忆犹新的一个片段就是敌军飞行员,一边炸毁桥梁一边说,“中国连一辆自行车都造不出来,是怎样做到把炸毁的桥梁反复再造起来的,好像我的任务就永远没有完成一样。”敌人由最先对中国人的轻视到后来成了令他们费解的战争奇迹,这是敌军万万没有想到的。其实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战士的前进,最后的那座桥,是人民志愿军用打不垮的信念建起的一座生命之桥,他们的身体就是桥的最后一根木桩,他们的意志就是最后一颗子弹。这种意志战胜了一切不可能,前仆后继的烈士们扬起了了中国人的骨气,用血肉之躯撑起了最后的胜利!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此片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70年前的艰苦岁月和战士们的浴血奋战,这场战争取得的胜利是艰难的,英雄儿女誓死不屈的精神铭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我们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向捍卫祖国的英雄们致敬!
愿以光影点燃心中的火种
让英雄精神生生不息
致敬勇敢的中国人
——题记
“那一年,俺们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当听到电影《金刚川》中的这句旁白时,很多人或许会和我一样想着,这是一座什么桥?它到底有多重要?
金刚川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后一战,这一座桥成了志愿军前行道路的障碍。在渡江这一过程中,一直反复着“修桥——炸桥——修桥”无数的血肉之躯在前赴后继中染红了。
令我最动容的是当时我军与敌方的武器装备差距巨大,即使这样,我们也在一次次被炸毁桥后,重新建成。将美军三天也完不成的任务用了三小时完成。影片中外国人惊讶地说道:“这座桥为什么怎么炸也不会断?”他的疑惑在看到战士们搭的人桥后得到了答案。
他被这种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所感动,这是自私的他们所没有的。事实上,这座桥是希望之桥,亦是信念之桥。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个甘于献身于革命事业的小人物都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桥,张排长和高班长在高射炮阵点上了火,使得美军来攻击他们,吸引火力。众人都说他们不想活了,可他们何尝不想活,但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维护国家利益。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每一个人都很拼,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这就是我们面对强敌时的精神。即使战到只剩一个人,也要向敌人开枪,哪怕满嘴鲜血也要吹响哨子。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争取了几十年和平发展的时间,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中国脊梁
张鸿燕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志愿军与朝鲜军队并肩作战。渡江一一最后一次战役,它将会决定战争的结果。"打完最后一次,我们就能回家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了!”,一个志愿军说道。
然而,渡江绝非易事,他们仅仅依靠一座木桥渡过湍急的江水。美国的飞机又怎会善罢甘休,时不时投放几颗炮弹,炸毁那一座桥。但中国人民是顽强不屈的,尽管桥一次次被炸毁,他们仍一次次地修复,并争分夺秒,飞速渡江,这是别人做不到的。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两个美国飞行员在对话,其中一个说:"这些人是炸不死的吗?像这样一座桥,我们军队修好需要三天,而他们只用了三小时不到!我们的任务仿佛是不休止的……"这就是中国人,这就是中国军队!
影片中,有人在前仆后继,冲上去修复桥;有人紧盯着敌军飞机,汇报异常情况;有人全神贯注,操控高炮射击。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同一种精神一一爱国。"就告诉他们,我们在这儿,让他炸"“不要耽搁,快速渡江"。每一个士兵都在奋力拼搏,为了祖国统一昌盛努力。什么是民族精神,什么是民族魂?这些人,就是真正的英雄,就是祖国的顶梁柱!
“打赢这场仗,回去拿奖章。”这是一个战士纯粹的愿望,更是中国人民肩上共同的担当。影片歌颂了志愿军的爱国热情与爱国情怀,渡江的胜利,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是全中国的胜利成果!无悔的担当,心甘情愿地牺牲,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他们是令人敬佩的,他们值得那一份荣耀。
中国精神需要我们来弘扬和传承,先烈的事迹会永垂不朽,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我们将不断努力,继续搭建那一座通向成功的桥。
抱弹冲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胸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保家卫国,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无数先烈的鲜血,洗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是长辈伟岸的身驱,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绩。他们打出了国威,立下了军勋,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影毕,是2013年抗美援朝志愿军遗骸回国,这不禁让我想到矗立并嵌着题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汉白玉花装点,代表着和平、胜利和友谊。塔重如千鼎,是未曾想过的千万累累白骨堆砌而成,烈日灼心,是未曾目睹过的多少鲜血浇筑而成的……那些我无法碰触的过去,如今早已扭转乾坤。警钟微默,先辈长眠。长白山下的号角之声早已消散,回眸之中,已不能忘却。鲜血汩汩尚淌,白骨森森欲坠,却给予祖国最强大的支称点。历史不再屈辱,我们写下的,是班师回朝,力挽狂澜的一页!
70年前的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中国人民志愿军18万将士血染疆场,把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三千里江山,其中包括开国领袖的长子毛岸英烈士。
是血与火铸就了我们这个的不屈民族。历史不会遗忘。据新华社报道,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我很高兴的是,85岁的老父亲也是受奖人员之一。父亲几年前患有老年痴呆,一时清醒一时糊涂。刚刚把碗放下来,还说母亲没有给饭他吃。但只要提到朝鲜,提到在三八线、开城、上甘岭,父亲混浊的眼睛好像突然明亮了许多。
朝鲜,这个陌生的国度,是他一生最刻苦铭心的记忆。我见过父亲得过的一枚志愿军奖章,记得上面有一个和平鸽的图像。小时我常常拿在手中玩。父亲曾告诫我:不要玩丢了,这是要随他入土的。不想后来真的被我弄丢了。直到现在我一直后悔不已。
我父亲是1956年入朝的。这时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已有3年。因此,他上过战场,扛过枪,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战功。但朝鲜半岛上留下了他的足迹,洒下了他的汗水。他与他的战友们一样,时刻准备着冲锋。他把他的青春和最宝贵的年代,留在了三八线附近。
当美军的铁蹄踏过三八线时,中国发出严厉警告,“美国军队果真这样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称,“中国绝不可能默许美军挥师朝鲜边境,因为朝鲜是历史上入侵中国的必经之地,特别是日本就是以朝鲜为基地占领满洲,侵略中国北方的。况且美国出兵朝鲜在战略上还意味着中国在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两线受敌。”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刊发评论,列出美国的6大教训,其中之一是不与你的对手对话是愚蠢的。文章称,1950年10月,朝鲜战争似乎戏剧性地提前结束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占领了平壤,并逼近与中国接壤的鸭绿江边界。中国决定,它不会容忍美国军队在其边境,并警告美国必须后退,但没有成功。直接谈判可能会产生一个暂时的解决办法,也许是一条从平壤到元山的新边界,为中国保留一个缓冲国家。可惜,这是不可能的;成千上万的中国志愿军的加入,加剧和延长了战争。
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自1840年至1945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不是被八国联军侵略,就是被日本鬼子侵略。多少亿两白银被掳走,多少珍宝被豪夺,多少生灵被涂炭?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才使中国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战保证中国的70年和平。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个列强把新中国看在眼里,就连战败的小日本也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但抗美援朝一仗,让日本对新中国刮目相看。
朝鲜战争还起到了威慑作用,在中苏交恶最严重的时期,苏军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境,都不敢轻举妄动。中国以不公开的两次地下核试验,结束了苏联最后的幻想。直到前苏联解体,都没有任何一个苏联领导人,敢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争一较高下。
1840年以后我们屡战屡败,1949年以后我们战无不胜。抗美援朝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种精神,那种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的自信精神,是不畏强暴、敢于亮剑的英雄精神。它说明,貌似凶猛的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的确是一只纸老虎。中国人从那时开始,就不再害怕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前国际形势下,尤其不能忘记开国领袖的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狭路相逢勇者胜,保家卫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神圣义务与光荣使命!
就如今的中美关系而言,这个纪念章颁发的时机恰逢其时!这是向以美国为首的、蠢蠢欲动的一切反华势力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美国非要把我们当敌人,我们一定要做个合格的敌人。
烽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青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
这是影片的片尾曲,看完电影情不自禁地哼唱起这首英雄的赞歌。
周末带着家人孩子一起去看了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战争片《金刚川》。电影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即将结束前,我国志愿军艰难架起一座桥,又不断被敌人炸毁,又重新建桥,最后,通过人桥让主力部队顺利渡过金刚川的感人故事。
时隔70年,回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艰苦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的英勇精神,敢打敢拼的民族气节,让我们铭记志愿军战士的奋勇、热爱与忠诚。
七十年前数百万血肉金刚,换来同胞和平年代的风平浪静。
电影《金刚川》里听到了五湖四海的各种方言,邓超饰演的连长说一口江西话听都听不懂。好在李九霄饰演的志愿军战士说的四川话听起来很亲切。后面我会谈到电影里出现的一句四川脏话,很燃很给力,意思不知道全国影迷听懂了吗?
要知道那些志愿军战士大多数都是二十岁上下的青年,有的才十七八岁,看完电影我觉得中国青少年应该要有这样的血性,下面分享三点感受:
第一点感受:坚定的目标
孩子问我,中国为何要出兵抗美援朝?我说为了保家卫国,为了让人民享受和平。《金刚川》里志愿军战士们的目标很坚定,就是要通过在金刚川山上架起一座桥让志愿军主力赶到金城前线去。有了这样的目标,才有工兵部队一次又一次完成架桥而不气馁的精气神;有了这样的目标,才有了张飞(张译饰)与关磊(吴京饰)在高炮阵地上的互相成就。
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包括建国后的抗美援朝
《金刚川》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志愿军大部队要过江支援阵地,但江上只有一座木桥,美军反复轰炸,志愿军工兵连反复修,以血肉之躯维护着关键的木桥,最终还是让大部队成功过江,到达前线阵地。最后一部分是对于主题的升华,也是影片所散发的精神力量溢出的一部分,很感人。
电影的名字叫《金刚川》,但其实电影所选择的故事,是金城战役中的一个小切片,所以这部电影其实是以一个小视角,来展现宏大的精神,电影其实讲的就是牺牲,就像电影里的一句台词“那一年我们才十七八岁,可我们都不怕死”。志愿军战士是因为不惧牺牲,才守护了那座关键的长木桥,所以我才说,用牺牲精神筑成我们最坚固的长桥。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贪于玩乐,虚度光阴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好好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学习先进的技能,树立责任感,具有凝聚力,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成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欢林肯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来,有无数像志愿军战士那样的人,在祖国危难时刻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会满怀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钟南山院士,我们敬爱的钟爷爷,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击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国难当头,他肩负着全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奔赴武汉,与病毒赛跑,与生命赛跑。自己扛住危险,把安全带给全国人民。他是伟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国人民的定心剂;他是我们的超级英雄,坚定而无敌。
富裕、无忧的生活,让现代中学生的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学习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的偶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国家,为了国家面临危险时,我们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信仰,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目标再远大,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耐心整理好每一条笔记,勤奋背好每一篇课文,严谨对待每一道题……前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我们“为中华之安全而读书”。刻苦学习,终有一日我们也能像我们的偶像那样报效祖国。
他们是楷模,是榜样,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学习。
曾经给晚清执掌海关几十年的英国人赫德在1900年曾经说过一段话,别看当时的中国人看起来愚昧落后,可50年后,中国人的军队一定会震撼世界。有一首曾经谣传是晚清海军将领萨镇冰老人的诗可以为证:‘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