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电影观后感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小鸡快跑》。当我听到这部电影名字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小鸡跑步,但我看完的时候,却受益匪浅。
这部电影得主人公是一个姜妹的母鸡,主要讲的是一个非常大的鸡场,那些小鸡们整天下蛋,没有自由,还要任凭农夫和他太太的惩处。最后,农夫的太太受够了这种生活,买了一个很大的馅饼机器,准备把小鸡们都全部做成馅饼卖掉。小鸡们多次逃跑,但没有成功。在它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努力下,终于做成了一架飞机,将它们成功运了出去,它们得到了平稳、安定的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小鸡们一样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不能半途而废!只要我们有理想,就要像小鸡们一样,向自己的目标进发。
我们在生活中,不能有虚荣心,如果虚荣心过强了,就会去炫耀这时就容易产生一些错误。
而电影《项链》中的主人公罗塞瓦德,就是一个有虚荣心的人。她的丈夫回家之后,拿来了两张参加晚会的票,可是,罗塞瓦德不怎么高兴,因为没有漂亮的裙子。于是,她的丈夫又给了她钱去买裙子,可又少了珠宝。这时,她的丈夫给她提了一个建议:去她的好朋友家借项链。于是,罗塞瓦德就去了,并借到了,晚会那天她出尽了风头,回到家的时候,那条项链项链丢了。她的丈夫去找,可没找到,于是他们决定赔给让娜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罗塞瓦德夫妇经过十年的节衣缩食才还了债务。最后让娜告诉她,当初借给她的那条项链是假的,并不是真的。
我看完以后,就觉得罗塞纳德和她的丈夫很可怜,当然,我也看到了他们的一个优点,那就是——诚信。就算是丢了,他们并没有逃,宁可去借高利贷也要赔偿那条项链。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讲诚信。
我知道一个事: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去看电影,一个叔叔过来,说:“小朋友,没买票吧!给你两张票,你们给我五块钱就行。”于是,小男孩想了想就给了五元,拿着两张票,高兴地去检票,检票员一看是两张过期的票。
从中我明白了我们应该讲诚信,并且不能有虚荣心。
法国哲学家伯格林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是围绕虚心的手段!
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去干一番事业,通过奋斗,赢得属于自己的荣誉。
啊?我们这是在看高科技电影吗?电影刚开始就讲一个高科技产品——钞票检测鞋。其实这部电影真正的“高科技”并不是钞票检测鞋,而是——钟。现在我就向你们介绍一下吧!
大葱有钱时开了一家公司,忽悠了许多人。他忽悠人到他这家公司上班;他喜欢小依,却没有付出实际行动,只会说一些好听的话,十年里没有送过一次礼物;他还忽悠别人买他的产品,比如说,他让一个老总花了三十万买了一个没什么用的东西,就是开头提到的钞票检测鞋。过了几天,有人送了一份快递给大葱,不知道是谁寄的,他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钟。后来,大葱遇到了一个神经病,他对大葱说:“你只要一说话,钟就会倒着走,走到十二点时,你就会死。”在最后几分钟里,表舅对大葱说了一些话,他就幡然醒悟了。他在最后一分钟里做了很多事,说很少话,但还是死了。突然,神经病来到了他的家里,像是天使一样,让大葱醒了过来。
大葱用花言巧语欺骗了许多人,最后用实际行动弥补了以前的过错。
我猜想那大钟是神经病和大葱的老爸一起送给大葱的,他们希望大葱能成为一个少说话多做事的人。这是一部搞笑而又富有哲理的电影。
《无问西东》里面还讲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上课的一些历史故事。
说实话,汪老师并不是资深的电影控,我能走进电影院去观看这部文艺电影,是缘自对这所中国百年名校的敬仰而去的,实事证明,这部电影没有让我失望,立意之高,底蕴之深厚,是最大的看点。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句超级棒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文人的风骨,国难当前,大学教育的担当,故事主要运用四代人的故事,架构起清华大学精神的传承。影片中折射出来的大学精神,教育之根本,是汪老师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地方。
一个国家,强不强大,重在教育的发展。作为清华名校走出来的的学子,更是要胸怀天下,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晓松曾说:“名校是干什么用的?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培养人才,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这才是一个名校生的风范。
《无问西东》采用四重叙事手法,构思别致。四段故事,人物主角都是清华毕业,纵横交错、情节上跨越时空,每个人物都足以给我烙下深刻的印迹。
无论是一部电影作品、还是一部文学作品,只要你用心去体会,都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理解,将这些体会提炼出来,就会有更多收获。《无问西东》给汪老师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做人一定要真实,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要听从内心的想法。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一位富家公子沈光耀(王力宏演),他考入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他的家人希望他在这所名校好好读书,不要想着报国不报国,要按照家人的意愿,顺利读完大学,然后结婚生子,不是大富大贵,而是平静的过完一生……可是,在面对自己上课的大学被日本飞机狂轰滥炸时,他在孝道与报国从军之间纠结,当他看到流离失所的民众和死去的同胞,这位名校高材生听从内心,毅然从军。不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课桌,而是整个国家都危亡了。想必,做为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都会理解沈光耀的做法。
另一个人物吴岭澜,英文成绩第一,而物理成绩却落在了“无列”,他一时迷茫不绝,还是想跟风学自己并不突出的理科,因为他认为学理科有出路。当时,他清华大学老师让他转文科专业,且这位老师的一席话,说出了做人做事,以及学习的根本意义,他让吴岭澜要“真实”,不要被现实给左右了,要听从内心。这位民国大学老师提到,真实是什么?真实就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电影中这段大学老师对学生的谈话,告诉学生,做人不必客意去迎合,不随波逐流,要听从内心。汪老师特别欣赏这一番话,有时我们就是太在意别人的感受,整天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从而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坚守自己的人生方面,从容笃定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无问西东,不正是我们当下浮躁的社会所欠缺的吗?
汪老师写到这里不禁想到了魏晋风骨,竹林七贤他们至真的性情,不就是活脱脱的“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吗?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大文学家。当时,司马昭大权独揽,权倾朝野,他曾想拉拢嵇康,但是,嵇康在当时的政治争斗之中是倾向曹家皇室一边的。对于司马昭他采取不合作,不给面子的态度。因此司马昭特别忌恨他。
嵇康和山涛本来是好朋友,但因山涛结交了司马权贵,嵇康一怒之下,写出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他这种「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的做法,为世人所敬仰。后来司马昭还是容不下他,要除掉嵇康。临刑前,嵇康神色自若,弹奏一曲《广陵散》,从容赴死。嵇康身上的真实,就是魏晋风骨最典型的代表。《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也让汪老师隐隐约约找到了这种文人风骨,简单地说,就是“人”的觉醒。
当汪老师走进历史之中,稍有风骨的文人身上,似乎都有着「真实,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的一面。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还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边的树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淡泊功名。这些人在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保持气节,听从内心,不必客意去迎合别人,不随波逐流。这些或许也正是百年名校清华的精神,具有这样人格的人不得不让人敬仰!
走出影院之后,汪老师在想,眼下我们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正是给人以从心里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的情怀。
活在当下的我们,能用心去触之摸之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电影中传递的这些人文精神真的让人流连,让人铭记,让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