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致青春》观后感(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曾经是《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最后成为了多部国产大片中的女主角,现在已经成为一部影片的主导演。一个人一路走过来,从她的作品,她的言论,都可以看出她的成长。虽然,我并不知道,在属于赵薇的那个青春岁月里,曾经发生过什么,又错过什么,但是至少《致青春》能让一些中年人,重新记忆自己的青春,也能让一些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得到一些未来的启示。
当然,即便《致青春》留给观众会有些许感动,但是郑薇和陈孝正的感情,依旧不符合当年那个时代的爱情观。不过,也许正是因为郑薇和陈孝正的与众不同,才促成了这一部艺术小说的产生。郑薇在大学,那样轰轰烈烈的追求陈孝正,俗话说女追男隔层纱,本来就是冤家,成为一对也是一念之间。所以,故事按照正常的逻辑行走,两个人最终走在了一起。
而这一切,只是青春的开始,痛苦和甜蜜,并不会因为事件进展的顺利,就此界限两清。在面对一次留学的机会,陈孝正毅然选择了抓住这个机会,而郑薇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离开。陈孝正多年来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很没有安全感的'性格,他穷怕了,他必须要依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在一切还未得到之前,他根本不信自己能给郑薇想要的幸福。
多年后,大家都已经过社会的洗礼,面带沧桑和成熟。而昔日的恋人,同时出现在了郑薇的生活中。曾经刻骨铭心爱过恨过的陈孝正,一声不吭消失不见满是遗憾的林静,他们都还想让郑薇能够回到自己的生命中。而郑薇,也在纠结中,面对自己的感情和生活。
在渐渐的接触,和一些意外的巧合中,她知道了林静与施洁之间发生的过去。而这个时候,阮莞也因为想要守护自己的爱情,意外出车祸,死在了异国。这对郑薇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她此刻才真正明白,原来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平凡的幸福,其他一切都是海市蜃楼,终将回归平静。
最终,郑薇还是选择了林静,并且夜半时分,冲入林静的家中,说要和他结婚。但是这个决定,在知道施洁以后,全然崩溃。当然,在小说中,林静和郑薇最终还是走在了一起。但是,在电影里,却有了另外的结局,郑薇从此独自一人上路,享受生命中一个人的精彩。
青春,是一首诗。波澜起伏,有高潮,有前奏,也有尾声……甚至写完了,会有些许遗憾!但是,那是一首无法再重写的诗,也是只有一次性作完,有遗憾才会最美的诗。如果我是郑薇,我没有勇气去放弃林静,而面对陈孝正的伤害,或许在多年后我有理解,但无法原谅。人和人,总是有固定的一些情感,无以复加,也不能替代!所以,我们总有些时候,会在错的时间错过对的人,也会在对的时间认识错的人。那些遗憾,都成了我们生命中,最深刻、最唯美的画面。
看了《致青春》。
那些欢笑的片段,那些让人落泪的场景,一一冲击着我的神经末稍。
我有同感是因为我也有过人人都有的青春,尽管我没有象牙塔那样美好的经历。
看到有朋友问,阮莞为了那样懦弱的男人值得吗
我想了许久,回了一句:所有人都认为不值得,可只有当她认为值得的时候也就值得了,爱情就是这么一回事……
电影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阮莞。
阮莞的出现给这个刚开学,闹哄哄,带着温度的校园一丝清凉,让人舒服。
当看到她骑着自行车带着她的小男朋友渐渐离的时候,说不出来的青春飞扬。
爱情开始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后来的模样,更何况他们的青梅竹马。
他们分别在两个城市,那样的思念有些苦但更多是甜。
突然有一天,让阮莞满心思念的他就来了。
可赵世永带来的不是思念,而是背叛。赵世永说,“对不起,我让别的女孩怀孕了”。
阮莞没有像别的女孩一样哭闹,而是借了钱陪那个女孩子做了手术。这们的爱让人觉得太傻,只是她知道,她爱赵世永,所以选择了原谅。
几年的大学生涯结束了,他们依旧两地奔波,小心的维系这份感情。
再后来,虽然感情看起来一直存在。
但是,当阮莞说我怀孕了的时候,赵世永惊慌失措。她轻描淡写的说,我是开玩笑的。看着如释重负的他,阮莞彻底死心了。
碰到什么样的男的都不要紧,就怕遇到了传说中的洋葱王子,你想要看到他的心,只有一层一层地剥掉他的外衣,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让你流泪,最后才知道,原来洋葱根本就没有心。
我们都替她感到高兴,这样的男人,不值得她爱。
终于,不再为了那场青春的爱情等待,可以找一个人疼她的人嫁了。可是,结婚前夕,赵世永的一个电话,想和她一起看一场他们一直期待的歌团的演出,打破了她心中尘封的往事。
很多的时候,我们以为伤疤好了,只留下了一个面目模糊的印子,可当不小心触碰到的时候,那隐隐作痛其实还在,它提醒着你曾经所经受的一切。
阮莞不顾好友郑微的劝阴,还是了,也许只是为了对往事一个交待吧。
可这一就再也没有回来。
等她最好的朋友郑微赶到的时候,只有一具冰冷的尸体。郑微没有办法接受阮莞就这样离开,却不得已要接受这个事实。她对着阮莞说,阮阮,只有你的青春是不朽的。
看到这里,忍了许久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朋友说,很佩服她的勇气。可我更心疼她,心疼这样一个为了爱不惜一切代价的女孩。
爱情是足以焚身的烈火,不管是聪明人还是笨蛋,爱上了,都成了飞蛾。谁都知道飞过会成为飞灰,但那又怎么样,百年之后,不管燃烧过与否,我们都将成为尘土。
阮莞就这样以一个爱情的'姿态离开了。
让人温暧的是,那个在学校里经常给她送满天星,甘愿作配角默默无闻的张天然,依旧悄悄的会送束满天星给那个他偷偷爱了一个青春的阮莞。
我们心里爱着一个人,也会有一个人远远的,偷偷的爱着我们,这就够了。
其实郑微才是主角。
她的活力、霸道,她的敢爱敢恨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这些都让她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喜欢她对爱情的执着,以及爱了就丝毫不加掩饰的勇敢。
对于林静,我更想信,郑微自己说的,只是启蒙了她的爱。
当后来郑微选择离开林静时,说“爱情应该像爱祖国,爱山川,爱河流”时,全场哄笑。可是,我们细想却刺痛,那样的爱是不计较回报,没有任何回应的爱。你爱着的时候,是你拥有了一切山水,还是那些山水环绕着你?可当我们离开那山与水时,山依旧挺拔,水依旧流淌,你只是一个过客。
她学会了爱是因为陈孝正的出现。
一开始两个人像冤家一样。此时的陈孝正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自己会爱上这个百般折磨自己的女孩。在很多公开场合,他羞辱她。
郑微不是没有难过过,她很伤心,不知所措。可她依旧费尽心思出现在陈孝正的面前。
纵使她的计策比他高明上无数倍又能如何?乞求爱的人费尽心机,不爱的人不需要任何手
段,所以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她击溃。
郑微没有退缩,她想,只要她来过,她爱过,她努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当然,年少时的我们如何会相信会有得不到的宿命。
而她也确实得到了他,尽管只是当时。
所以后来不得不相信,人生总归有些东西是得不到的,不是你努不努力,勇不勇敢,那是宿命。
郑微与陈孝正的爱情是最值得回忆的,毕竟他们爱得那么深刻,又如此的多姿多彩,有着许多青春年少的人同样的梦。
只是所有最美好的东西终将会成为回忆。他们的爱情在毕业时遭遇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陈孝正坚持了“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他选择了埋葬爱情。对,就是埋葬。唯有如此,才能表达他当的时的决心。
可郑微没有想到。她以为爱情正在朝着她想象的模样前进。
那场感情,她豁出了自己,一丝余力也没有留下。而他是在她最快乐的时候骤然离开,中途没有争吵,没有冷战,没有给过她机会缓冲,让热情消散,如同一首歌,唱到了最酣畅处,嘎然而止。
她如何能不爱,感情不是水闸,说开就开,说关就关。
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
在爱情里,付出的心血和收获的幸福从来不成正比,越想爱的人就越得不到爱
终于,郑微成熟了,只是这成熟是以失爱情为代价。
职场上,精明干练的她偶尔也会伤感吧。
而阮莞的死让她彻底崩溃,她想到了结婚,此时,林静已经重新走进了她的生活。但她听了林静讲述了这些年的生活,经过内心的挣扎,选择了离开。
虽然最终陈孝正还是回来了,并且一直想念着他唯一爱过的郑微。只是那些青春再也回不来了……
借一场电影让自己的眼泪得以流淌,情绪得以渲泻。但愿回忆里只有爱的影子。
年少读中学时就听说过“蝴蝶效应”,只是回想着真的能有那么大的连锁反应吗?而看这部肖洋的长片处女作《少年班》时,也会想起些许的青春往事,想起当年自己也差点进入了类似的“少年班”,但虽然没有“少年班”,依然可以“致青春”,可以是“无怨的青春”,就像影片《少年班》中,大部分时刻这帮“天才少年”的言行举止,多多少少的是青少年时代的叛逆、憧憬等。
在过几年的青春电影潮里,曾经有人调侃说,长得帅的人才有青春,其他的只有大学。从昔日的《致青春》到前阵子流行的《万物生长》、《何以笙箫默》等,男主角几乎都是脸上写满了“帅”字,而《少年班》则选择了一群长相一般甚至是很土的少年们,讲述他们在青春期时的故事:从小在母亲的严词下长大的吴末,被周知庸老师选中进入了少年班,与个性各异、各有特长的麦克、方厚正、王大法等也成为了同班同学兼舍友,他们开始了早于同龄人的大学生活,既面临着导师周知庸所布置的攻克“世界数学大赛”难题的压力,也都被女神江依琳所吸引,而他们也度过了一段独特的青春岁月……
影片打破了过往这类型国产片的帅哥靓女为主角的陈词滥调,而是结合了导演肖洋的成长经历,将一段在“少年班”的青春岁月娓娓道来,既有刚入学时的陌生,也有个性不一、又同时暗恋一个女神时的矛盾冲突等,但更多是一群人在“伯乐”周知庸带动下的懵懂少年的成长(相对于他们的同学来说,这帮“少年班”的学生们显得年纪还很小),带有着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的诗意与美好,也带着理想与现实冲撞之后梦碎的'阵痛,但就像席慕蓉在《无怨的青春》里所说的,“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的那轮静静的满月”。
而对于我们这些观众来说,谁又没有青春呢?相比于《致青春》、《万物生长》等影片里的帅哥们的青春岁月,打着“天才少年班”的《少年班》反而更接近于普通人的青春期,影片也勾起了很多对于青春期的记忆,尽管有些已经沉淀在岁月的深处已久,但被影片轻轻拂表面的尘埃,再度浮现脑海。
我家乡是在大陆最南端的海边小城,距离省府广州有六七百公里,反而与海口隔海相望。小学升初中考试时,考了全校第六名而错过了全县最好的初中徐闻中学,进入了徐闻一中,尽管有些遗憾但后来想想觉得很幸福,因为徐闻一中的管理较松,也认识了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来教高中的武继春老师,从他那借了很多古典文学鉴赏辞典来读,短短的一年多读了很多书(他是我读初二时才来徐一中教书,认识他时也已经开学很久),对于文学的兴趣爱好主要也是受到他的影响吧。而初三时参加整个湛江市的奥林匹克班的特别班招生考试,全市只招40人,为了培养未来的数理化人才的,但因为与第40名有0.5分之差而错过了这个当时的“天才少年班”,后来进入了徐闻中学,尽管数学化学成绩都不错,但高三时还是为了考中文系改为学历史,第一年高考历史考砸了于是复读了一年。
中学七年是比较轻松的七年,因为学习成绩还不错,老师们也比较放任,于是就花了很多时间在读书、写作上,从初一的武侠小说、初二的古典诗词、初三的言情小说,还有高一高二的散文、高三高四时的长篇小说,读很多书,也得到了武继春老师、江海燕老师的很大帮助,因为在那个比较偏远的小县城,大部分的图书都是跟学习有关的,但我可以跟他们借到不少的古典文学作品来读。
而且中学时代基本上都是住在校外,其中高中三年住在学校隔壁的师范学院的表姐夫的房子里,一个大房间带一个厨房跟院子,两个人住。高二那年时同住的表哥已经高三所以基本上只是睡觉时回来,有个表姐在那所师范学院里读书,她们女生宿舍跟我住处仅是隔着一条马路,于是经常会一起打羽毛球、煮夜宵吃、聊天等,青春岁月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流淌而过。
而高三时的高考前一个月,我的隔壁也变成了女生宿舍,那里是两个房间带大院子、厨房,刚好一个班级有十来个女生住宿,我们平时放学后或者晚上便会搬凳子坐在走廊上聊天,话题远到天南地北,近到同学之间的八卦等,其中有一个叫惠菊的女孩则会过来给我做饭,收拾房间,或者我们在房间里聊天……
——数年后读魏微的长篇小说《流年》,从开头的“楔子”时就被深深的打动,既是被那些文字,也是被那些当年的人与事——尽管小说里所描写的,仅仅是那些“平行的、互不相关的人物、事情、场景,一些声音,某种气味,天气如何”之类“过于琐屑,没有逻辑,它们就像午夜的收音机,各自打开了,各自有不同的声音和话语体系,各自喜悦着,悲伤着,控诉着,可是未见得有多大意义”的“幸福而枯燥的日常生活”而已,但也正是这些沉淀在时间深处的日常生活,带给了我们深深的感动,因为“它们是那样的生动活泼,它们具有某种强大的真实,它们自身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它们态度端凝,因而显得冷静和中性。当时间的洪流把我们一点点地推向深处,更深处,当世界的万物——生命,情感,事件——一切的一切,都在一点点地堕落,衰竭,走向终处,总还有一些东西,它们留在了时间之外”,“它们是日常生活。它们曾经和生命共沉浮,生命消亡了,它们脱离了出来,附身于新的生命,重新开始”。
看这部《少年班》时,也会想起了一些成长岁月时的往事,想起那些笑过或哭过的日子。评判一部电影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其中的一种方式就是:能否勾起了你的记忆,让你动容让你共鸣。《少年班》虽然还存在着一些“菜鸟”导演(不是“天才”导演)的不足,但能让人想起多多少少的自己的青春往事,在回忆里共鸣。
昨日晚上,将致青春看完了,当初那么渴望,只是自我觉得是他以往推荐我看的那个小说,自作多情地想去回味这种异常而已。
看完了,似乎并没有很多的感触,更多的像是完成了任务。因为结局似乎并没有超出我的意料,到最终,我想连她自我都不明白自我到底爱谁了,又谈什么在一齐呢。我能够说她是爱着那两个男人的,因为,她们并不是因为不爱了而分开的,只是因为分开而搁浅了,压至心底了,谁能保证不会旧情复燃呢,所以,在回来的路上,荣问我看完的感触,我说,我在想,要是同时喜欢上两个人怎样办,当然,最终的选择,会是研究一个适合在一齐生活的吧。有些人,尽管你和他在一齐时会很欢乐,可是,某些方面的价值观不一样的话,总在一齐会让那些缺点暴露无遗,真正做出选择的时候,真的要把最糟的情形想清楚,否则,只会是一场杯具。而有的人,也许在某些方面并没那么贴合你的要求,可是,他愿意为你改变,这就够了,这样至少你们的相处会更加和睦。
关于男主角对事业和感情的选择,似乎让女生都觉得男的不靠谱,会觉得他们爱自我超过爱感情,可是,我感觉还好,因为那不是爱自我太过,是现实中,不是仅有感情,真的不是没有感情就会死,它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生命中还有亲情,友情,如果我们为了感情放弃那些父母的期望,放弃朋友的善意的劝说,我想那才是真正的自私。陈孝正的背后有一个为他辛勤付出的妈妈,一个女人独自一个人把儿子养那么大是不容易的,她当然期望儿子能有出息,而在这样的期望下生活下来的陈孝正,又怎能让她的母亲失望呢,如果他为了他的感情,不管不顾母亲的期盼,我想那才是真正的自私。我们活下来,是一个有社会关系的人,不是一个个毫无联系的个体,现实中偶尔会有些为了感情放弃一切,还记得以前有两个人为了逃离世俗的异样眼光逃到山上生活,他为深爱的妻子凿天梯。
他们就那么与世无争的生活着,从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上来说,他们是自私,是不孝的,可是,我觉得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无可厚非的,每个人都有自我的选择如何去经营自我的这一生,三种感情无所谓孰轻孰重,都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感情也会陪伴我们很久,甚至转化为亲情,所以很重要,可是也有能够一辈子单身,这都该能够去包容的。
可是我又在想,它是不是在说,我们的青春都该义无反顾的毫无保留的去爱一个人,去付出,学会怎样爱一个人,然后才是青春,至于结局都不重要了?像郑微对陈孝正,像阮莞对赵世永,像老张对阮莞,它给我一种错觉就是我们的青春该去轰轰烈烈的这么爱,然后各自前行,为自我的梦想而前进,不受羁绊。的确,这应当是一种错觉,我们的`人生不该那么死死的被规划,人生本是充满各种变数的,又怎样能那么规则化呢,人生本该是一段冒险的旅程,谁都不会明白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会经历些什么,我们都是这样在无知中探索着,只是,在遇到变数,遇到困难时,该冷静想想该怎样处理,而不是墨守陈规的做所谓的坚持,我们该学会灵活的去生活,随机应变,该学着去应对,适时地更改自我的计划,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
所以,陈孝正选择奋斗不可厚非,可是,他不会变通,他把一切当成了一种负担,能够看出,他不喜欢那样的生活,他是为了家人给他的蓝图而活着,尽管心里很抵触,可是他的性格造成他隐忍下来,做自我其实不喜欢的事,不管最终多么成功,都不可能很开心的,因为内心的叛逆,会让我们厌恶那个最终的自我。如果有良好的沟通,更灵活的处理,他们是能够有完美的结局的。所以,我觉得,这是十分现实的,我们很多
人都会在某个阶段做着自我不太想去做的事,这时候,心态就很重要了,我们要学着去调节自我,培养感情,苦中作乐,才不会太压抑,才不会成为自我都厌恶的摸样,然后努力做好此刻该做的,早点完成一切,然后再去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
关于阮莞对赵世永,以及她最终的结局,我只能说很可惜,可是她并没有错,如果换作我,我也许也会那么做,因为以往那么深爱过,怎能那么容易放下呢,人们往往都会为自我找个出口为逝去的东西做最终一次的执着,要是我,也会去看那个演唱会,当是为那逝去的感情画上一个句号。可是,她也是幸福的,因为还有个一向深爱着他的人,老张,以及他的满天星,一个愿意一向做配角的男人,这让我觉得老张很伟大。能那么久不求回报的爱一个人,真的是很难的,也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因为我们爱一个人,往往都是渴望被爱的,他就是那么傻傻的站在一旁,只要自我喜欢的人幸福就好,其实,在看到她在阮莞的坟前说出他甘愿做配角时,我想到了胡盼,我不明白他会坚持多久,只觉得他是一样的憨厚,说实话,我很感激他来到我的青春,我在想我是不是错了,也许我就该装作什么都不明白的,也许他会像老张那样永远都不说,只是喜欢看着我开心就好呢。我不相信除了感情就是陌路,我相信我们还能够做好朋友。
看完了,想为自我做个总结,却没有结局,因为,是的,我的青春还没有完,我不明白接下来自我的青春会如何继续,只期望少点遗憾……关于那个人,也许从来都只是一种错觉,一个比较欣赏的人而已,如今我也该醒了,也许,真的,那只是一个梦,就像林静是郑微感情的梦,他也是我的一个梦而已吧,既然是梦,就不再期盼有什么结果了,还是找一个陈孝正吧。
“青春是个奇形怪状的玩艺儿,短短的身子偏偏拖了一个长长的尾巴,像翅膀一样的招摇着,久久不肯离去。”很少会在看完一部电影后带着深深的怀念和反思去翻看原著,然后瘫坐在椅子上回忆、唏嘘、以至默默哭泣。如果说《那些年》是一部难得的,满是奇幻色彩和美好愿景的小清新,那《致青春》则更像一面满是写实的镜子,让你看见曾经的踌躇满志和如今的一地鸡毛。
我很喜欢电影开头时镜头上仰,阳光穿过浓密的树叶洒下来,每所大学都会有这么一条林荫路,你揣着卤鸡蛋在这等过某个姑娘,然后在送她回寝室的路上感叹这条路修的太短。电话亭、宿舍走廊、阶梯教室、堆满了烟头,袜子,方便面盒子的男生寝室、在收到一条“点名了”的短信后蓬头垢面的往教学楼飞奔。电影的怀旧部分来的太突然,让我措不及防的把自己扔回了九年前,仿佛在银幕上看见了自己后脑勺。四年太长,以至于我只能记得起某次打扫寝室时扫出的700多个烟头;只能记得起室友失恋时我们像瞻仰仪容似的围坐在他身边共同控诉爱情的万恶及友情的可贵;只能记得起每逢期末前人心惶惶座无虚席的自习室。四年太短,以至于就算记忆里只装着那些毫无主线的零星碎片,我依旧热忱的怀念那些短促但火热的快乐,跟感情无关,只是充分的怀念,怀念那个时候敢爱敢恨敢出头的生 活态度;怀念那个时候简单的快乐和纯净的悲伤;怀念那个时候天天挂在嘴边上的梦想。有些情结会一直住在你心里,导致我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回学校看看,卖冰西瓜的老板依旧天天乐呵呵的守着他的小门脸,小卖铺的阿姨依旧天天扯着嗓门骂她老公。有一回走到寝室楼下,抬头看着那个无比熟悉的阳台,想象着现在会是一群什么样的家伙住在里面,他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在熄灯以后偷电用的那个小线头。小卖部的阿姨热情的跟我打了声招呼,“还是舍不得哈,你们寝室那几个有时候也会回来看看。”“你还记得我?”我满脸狐疑的看着她。“咋会不记得,你住316,你们几个以前经常让我把烟扔上去,懒的要死!”这时有人从二楼的阳台探了个头出来冲着小卖部喊:“阿姨,扔包烟上来。”那一刹很满足,谁说青春只是用来怀念的,天空没有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这里的故事终究会有人来接力,人们前赴后继的用无比美好的`时光来篆写青春的不朽。
这部电影是丰满的,它完整缩影了大学四年里所有伴随你成长的那些枝枝节节。当情节突然转点,时间来到了毕业三年以后,那人、那情、那景,像颗子弹一样触不及防又精准无比的打中你的心脏,让你瞬间醒来然后捂着胸口痛不欲生。大学是座封闭的象牙塔,无甚烟尘,围城之外的世界却充满了吸血鬼,那些卑鄙的带着獠牙的影子遮挡了许多阳光,引发我们的恐惧,我们诚惶诚恐的寻找出口,最后发现,吸血鬼竟是自己,我们用理性去掩饰懦弱,我们用成熟来默许冷漠。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嗟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伤口究竟溃烂到何种境地。所以,无谓把血痂撕开让人参观,我们要做的是低头前行而不再谈及梦想。我们吸干了自己的热血,然后细心的梳理皮囊,跟男主角陈孝正一样,我们最终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模样。
我一直料想电影的结尾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没有,真的没有,完结我们青春和爱情的往往就是一声叹息。一声叹息的时候已经是好多年之后,有种追求叫郑微,有种后悔叫陈孝正,有种隐忍叫阮莞,有种错过叫林静,有种无奈叫许开阳,有种尊严叫朱小北,有种现实叫黎维娟,有种暗恋叫张开。回望他们的青春,其实每种角色都是我们自己,行走在不安中,你也曾优雅过。郑微那么敢爱敢恨,最后也成了无比小心谨慎,连爱情都逃不过辗转流离;林静七年亡命之旅没有青春,我就在你身边,可是没能让你笑得那么幸福;陈孝正不是唯利是图,只是来不及告诉你我这栋大楼以你之名再也不会有异数,可如此蹉跎之后同样也来不及重新爱你;我原以为阮莞你那么隐忍会比所有人都幸福,可你一次飞蛾扑火连灰烬都未曾留存。
陌上行人人渐老,春光依旧寻常好。不许撕心裂肺,不许愁绪满怀,更别提回忆作酒一场宿醉。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你只需在如此寥寥数语之后走进一个清浅梦境,去相信这是我们旖旎过的时光,终会嵌入生命最深的温柔,韶华常在,相与笑春风。你还在这世界的某个角落生存着,经历许多别人或自己的故事,心中怀揣着太阳或星星的梦想,总想着等待或未知,青春未老或正在逝去。数年之后平静地理解,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殇。
今天八点多醒来,头好沉。看到空间里都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我还没有看过这本电影,也没有看过这本小说。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在大学的时候表妹和我说起这本书,下载了以后看了个开头,实在不愿意看下去了,不知是文字拖沓还是因为已经有种感觉这是一本悲伤做为结局的故事,虽然我到今天也不知道这本小说的结局到底是悲是喜,但是这个名字始终让人觉得有种淡淡的悲伤,终将逝去,也就是说无论你怎么试图努力去抓住,他最终还是会悄悄的溜走。
青春,我至今不知道如何去定义,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从什么时候结束,结束于大学毕业,或者结束于开始工作,或者结束步入婚姻的殿堂,我努力在想我的青春是否还在,虽然我还是经常穿着牛仔裤和帆布鞋。但是从昨天晚上看来,我的青春已经远去了。昨天学校开运动会,晚上回到家,本来还想看会书的,躺在床上看了会手机,困意来袭,也不顾当时还没有洗刷,睡过去了,一个小时候手机后闹钟响起来了,按掉,等到再次迷迷糊糊醒来的时候是婆婆和公公在门外不知道在大声说着什么,我想起来去洗刷,随着声音的淡去,还是昏昏沉沉的睡去,等到半夜醒来的时候,已经一点多了,发现老公的未接电话,居然放在枕边没有听到,实在受不了自己嘴巴里面的一股大蒜味道,强逼起来去洗刷,夜深人静的,深怕把公婆给吵醒了,蹑手蹑脚的上了楼,脑子想的却是万一这个时候遇到小偷怎么办,馄饨地洗刷完,发个微博继续睡觉,再次醒来已经是三点多了,梦到了珊珊结婚了,婚期在12月22日,看到那个男的,对他好好,醒了,好久没有梦到她了,觉得必须记录一下。这样在晚上八点多的`时候睡去,这个学期应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身体上看,我的青春已经不在了,青春的时候应该是精力充沛的,大学的时候玩电脑到凌晨以后,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已经是很遥远了,结婚以后,每天的睡眠是如此的有规律,11点钟之前肯定睡去了,作息规律地让人害怕,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会因为一些生活中的事情或是一句话一本电影失眠了,或许是结婚以后的那种安全感,让人不再害怕什么了,不再害怕失去了,那天上秤一看自己重了,上110了,我想这么多年都没有胖过了,是不是现在真的是心宽体胖,偶尔会看看以前大学的照片,发现自己那个时候真的好年轻,没有黑眼圈,皮肤很嫩,虽然伴着几颗痘痘,但是那种白里透着红润是我再怎么用化妆品也是回不去了。所以从身体上看,我的青春已经离我远去了,我开始锻炼身体,开始知道身体的重要性了,不再拿自己的青春挥霍自己的身体,因为手上的青春已经所剩无几。
现在的我,不会让自己太悲伤,得到的失去的,因为我知道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似乎也少了能够让我哈哈大笑的事情,变多了的是害羞的腼腆的笑容,或者微微一笑,记得以前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说我的笑容很有感染力,听着我的笑声就觉得也不知不觉的很想笑,可是我已经很少记得我有大声的笑过了,每次笑的稍微大声一点,老公就会四处张望,然后对我说别人看着呢,你能不能淑女点,我有时候会想如果他听到大学的时候我的笑声,是不是会吓到,其实没有他的提醒,我也不可能像以前笑的那么开心了,面对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现在想想以前的时候真的好好,有一群2b小青年一起陪伴你,可以设想很多未来,我们一起设想着去进货摆摊,一起去创业。工作了以后,面对了不同的人,再也不会像以前那么放肆大声地笑了,我总是觉得上班了以后,我把自己的心给关了起来,为什么要关起来,我想也许是觉得现在的已经够了。前天学生问我,老师你那时候的理想是什么,我都忘记了我的理想,偶尔去旅游的时候在途中遇到不同的人说起她们的生活,想起了当时的我也曾想过要过她们的生活,但是只是存在于想起,然后对现状不满个几天,慢慢地又被时光消磨,循环往复,也许旅行,对于我这种人,只是遇见了一群人,然后唤醒自己曾经的梦想,回过头去看看自己年少的梦想,昂扬斗志个几天,接着继续安于现状,因为我知道放弃现在的生活状态的代价是惨痛的,我不敢,也不可能,也许这就是青春的遗产,所以我的心可以说在离青春远去。
现在的我越来越知道家人朋友的重要性,有时候会感到悲伤,想着父母终将老去,可我却抓不住什么,每每想到这里,就很是难过,就越是拼命地想对她们好,曾经看到一句话,无论好或者坏,我们做亲人的缘分就这么一辈子,就这么几十年,下辈子,无论你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面,朋友,这个圈子,我觉得还是要看缘分,工作了以后,把心关起来了,一般心里有什么事情还是会和以前的朋友一起谈谈,有时候在听着牛奶咖啡的歌曲,听着听着就是那么一回事,走着走着,倔强变得柔软了,我们就长大了,走着走着,有些人就走散了。
在我听到王菲的《致青春》的时候,我觉的这个调调唱的青春是有点悲伤的,曲子有点像《盛夏光年》,我站在夏日的林荫大道上,盛夏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落下斑驳,知了叫的烦人,却又透着寂静,寂静的可怕,我看不到任何人,但是我明明却听到青春离去的脚步声,却抓不住什么,还来不及说声再见,他已经消失在路的尽头。
自4月26日上映以来,电影《致青春》保持着强劲的票房持久力。至5月7日,片方正式宣布《致青春》突破五亿。同时,赵又廷剧中“你神经病啊”五字金言也被网友称为青春阶段特有的逻辑,就连韩寒都在微博中解读了“你神经病啊”中的青春自嘲精神。
尽管有5月1日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强力阻挡,《致青春》依然保持良好吸金姿态,上映7天观影人次达到1100万。《致青春》有浓郁的怀旧色调,共同的青春情感“通吃”各个年龄段观众。其中女主角郑微用一首《红日》勇敢地表达爱意的桥段引起了网友微博热转与广泛讨论,许多观众感慨唏嘘:“也许在那些青春岁月里,你喜欢上一个人,却未必有像她那样勇敢高调过。”
值得一提的是,韩寒昨天在微博中别有深意地解读了《致青春》的台词,他表示“你神经病啊”是对“你改变不了他人,你只能处置自己”的一种青春自嘲态度。
杨澜(微博)问赵薇:“你觉得有一天在什么情况下,会认为青春过去了?”赵薇答:“死的时候吧。”认为青春至死的赵薇,拍了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不光激起观众对青春的大讨论。赵薇以导演身份再度进入大众的关注中。
在看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前,没有多少人是相信赵薇能做好导演这件事的,即使是一些她的影迷。如果去掉女演员的标签,仅仅是就一部导演处女作来说,《致青春》在最近五年的华语片中都可算中上之作。赵薇这次跨界惊艳了一大批人,“小燕子”早已在自己的版图上一展鸿鹄之志。对这个以貌取人的圈子来说,赵薇的成功有点另类,你几乎看不到她对自己“貌”的重视,但可贵就在于,她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在以最佳的面貌来示人,赵薇本身的悟性、演技和特质,就好像在给角色完成一次次上妆的过程,那些不那么被看好的东西,经她雕琢,竟也圆润完满的让人有点感动。
赵薇的成功在很多人看来是很不屑的,即使不再去讨论“小燕子”和赵薇究竟是谁成就了谁,但赵薇其实有那么一点本事,让角色变得很讨人喜欢,但你完全看不出刻意。当年《情深深雨濛濛》中琼瑶阿姨笔下的陆依萍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甚至赵薇自己看完剧本都有点头疼,认为如萍这个人物远比依萍可爱。但最终呈现的结果,陆依萍绝对可以算是赵薇演艺生涯的一个经典角色,也让不少观众为之动心。琼瑶当年甚至也感慨,赵薇太知道怎么讨观众喜欢了。
其实生活中的赵薇有时会冷得让人直想远离,如果在她主演的电影片场看到过她的一脸黑线,或是在她导演的《致青春》片场瞟一眼她严厉的眼神和疲态的
面孔,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自讨没趣地求什么签名合影。工作中的赵薇和舞台上判若两人,她丝毫不会在意周围任何人的目光,专注得让人徒生一些敬意。她的粉丝去探班时,都不敢和她说一句话,只能把买好的水果和鸭脖子等零食摆好,等她休息的时候补充一下体力。吃东西的时候,她脸上才出现那么点笑意,张罗着工作人员一块儿过来吃,自己只啃着小黄瓜。
赵薇以偶像明星的。身份出道,之后塑造的陆依萍、姚木兰、田苏菲、谭雨薇等电视剧角色以及《情人结》、《赤壁》、《画皮》(电影版 电视版) 等电影中角色即使很出色,也很难让人对她
的演技给出盛赞。她的名气掩盖了本身演技上的光芒。她在事业的辉煌期一下来了两个转身——考取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回归校园读书;以及结婚生子,成为影视圈家庭事业双丰收的典范。也许那些她的资深影迷都难以窥到她的内心——当她决定了做一件事的时候,真的可以毫不保留地奉献最大的能量,并让它充分发光发亮。
如果看到《致青春》的拍摄花絮视频,就不难理解这部片子为何能在短短10天内票房过5亿。电影中的一场重头戏,失恋的女主角要在全校的文艺会演上唱响《红日》这首歌,赵薇在拍摄现场是本人站在舞台上,带动着场下近千人的大学师生群众演员欢呼合唱。拍毕学生们节奏感十足地喊叫着“赵薇赵薇”,这场面丝毫不亚于电影中热火的场面。所以有人说,当《致青春》的字幕上出现“导演赵薇”时,本身就是对这一代人青春最好的致敬。
一路看着赵薇从偶像明星,到优秀演员,再到成功导演,无论对她的影迷还是普通人来说,都像看了一出比任何戏剧还精彩的故事。影迷爱的是她的才华、气质、内涵,宠辱不惊的态度和笑看风云的淡然。她也的确从没让人失望,每一个访谈中,都能看到她睿智不俗的谈吐,带着那么一点小犀利,全无空洞的套话和对付。《致青春》的成功不能不说和赵薇本人的文化底蕴有关,所以她即使初执导筒,也可以从容不迫地拍出这样一部有情怀、有深度,能让人回味的作品。甚至于她敢于大胆地植入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小打小闹地只局限于一部热情洋溢的校园青春片。
对喜爱她的影迷来说,《致青春》中还有一股让人感动的拙劲。拍摄前,她见了近千位演员,逐一试戏,拍摄中,对女演员手把手、“眼把眼”的调教,所以片中的郑微不少让人心动的小表情都飘过一丝赵薇的气息。超期两个月,超支一千万,赵又廷没收赵薇多给的片酬,甚至赵又廷的经纪人都主动承认自己是“薇迷”,很希望和她一起做成这件事。《致青春》的成功可以说是赵薇整个团队的成功,也可以说是赵薇多年来积累的人脉和自己人格魅力的成功。从演员赵薇到导演赵薇,和一路追随她的影迷的青春期正好叠合;当这些人的青春渐渐远去时,
《致青春》算是偶像对粉丝们一个让人心暖的交待。谁不愿意看到喜欢多年的偶像终究还是才华横溢的。
夹在一群韩庚的少女粉丝中间看完了点映,有欣喜也有失望,但总体而言,作为商业化的处女座青春电影,各种尺度还是不错的。
原着是我比较早期看过的小说,早期到当时还觉得这略有“小黄书”的感觉,所以有些细节也记得比较清楚,作为原着党来看这电影,还是觉得有很多有趣的改编的。
1. 开头的微微幻想自己是不是豌豆上的公主的梦境,和后面幻觉自己像穿上高跟鞋的快乐,以及许公子送的豌豆公主的玩偶相呼应。那个玩偶看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2. 老张油腔滑调的时候不太显得用力过度,挺好的。许公子却是做了性格上的改变,脸谱化成了一个“有钱的公子哥儿”,还会招小弟打人(陈孝正不能赴公园之约也变了理由了。.。)我一直觉得许公子这应该是个温文尔雅秀气得像女孩子的弱冠少年啊。
3. 寝室六个人变成四个人了,给八卦的黎维娟和假小子朱小北都加了戏,一个变成有轻微洁癖嫁入豪门做后妈,一个变成家境贫寒委屈退学最后成为传销式教学女强人。我不喜欢给黎维娟的结局,太脸谱化了,但给朱小北的结局倒是还挺有意思的。
4. 女二号阮莞的戏份。.。这完全是为了告慰原着粉丝才给她的戏份吧。.。如果只看电影的话,很难有很强烈的对她的怜爱之情吧。她的软蛋前男友酒后让别的女孩怀孕了,竟然是她陪着打掉的,到这儿就应该要分手了吧。而且最后的死亡之约,前男友竟然是还到场了在等待,不能显出他软蛋的本质啊。
不过开头的时候,阮阮骑车载男友什么的果然女中豪杰,不过为什么要被安排成了少数民族?
5. 来说说微微。演员很可爱,有些故意很“做”的场景和台词也被她用那种执着、用力的可爱来带过了。最喜欢的她的一场戏,是她抢过院长教授要唱歌的台词,原着里面唱的是《爱的代价》,这里被改成了《红日》。改得真好!那场戏的氛围,演员的用力程度,适度的夸张,时代特色和青春印记都出来了。
5.1 不过,青春电影让我一直诟病的是,为什么总用些“想当然”的情节?比如说一开始对阮阮的记恨,比如说微微动不动就生气和发小脾气,这么一个drama queen的室友,说句不好听的话,难怪有的室友会看不惯想投毒什么的。.。作为一个经历了“室友姐妹们一直团结友爱吃吃喝喝”的大学生活的人,真的不能理解有什么偷看给室友的情书的这种情节设计。
嗯,认识陈孝正,非要发飙着要人道歉那场戏也太过了点儿,但原着的设计本来就不太合理,就当是看微微怎么可爱吧。
5.2 所以这种”女生刁蛮可爱,男声木讷深情“的戏码一定是女作者女导演搞出来的啊。
6. 两个男主角。两个男主的台词功力明显不如两个女主角,赵又廷不怎么样,韩庚更糟糕。对于一个出身寒门的九十年代书生气大学生,陈孝正怎么可以有一身肌肉。.。我想象中的他其实应该是个死瘦子啊。.不过陈孝正妈妈的戏码完全被删,没有婆媳对战是好事!后半段陈孝正竟然会被安排为了绿卡在美国结婚生子,而且他怎么想追回微微也完全没有表现,总之,男主是为了映衬女主的成长和回忆而存在的!
7. 所以,其实整个后半段的离开校园以后的'情节设计,都挺松散分散的。
8. 再一次剧透的分界线。
林静根本不能算作是第二男主好么。.。撑死算是男配。.。他的离开,再出现,被当作备胎,被寻求安慰,准备结婚,以及最后被微微放手,都是为了配合女主情绪而出现的。
是的,他被给安排了一个苦心追他的前女友施洁(是的,还沿用了这个名字,佟丽娜饰演的),过了纪念女追男追不到就寻死觅活的生活,然后最后微微觉得,你两应该在一起,因为你两在一起会幸福。.。
作为原着党,我当然不幸福。.。我是觉得林静哥哥这种给人现世安稳的好男人多好。但结合后半段毫无说服力的林静的戏份,再想想全篇怀念青春的调调,砍掉林静戏份,最后让他两成不了,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即使是那些韩庚的少女粉丝们,都会感慨“啊,怎么又找林静了”。.。
9. 哦对了,阮阮死的时候,微微说“你就这点为爱情牺牲的出息”还是打到我了,其实我也不知道赵导对于这样到底是赞同还是反对还是唏嘘。
10. 即使是这样,最后很矫情的回忆微微雀跃着跑摸海豚的慢镜头还是蛮打动人的,裙摆飞扬,笑容绽放,至少那些漂亮的大胆的姑娘们的青春里,以及那些爱慕过她们的小伙的回忆里,是一定有这样的镜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