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晴
近日,东西协作扶贫电视剧《山海情》在各大卫视热播,故事讲的是宁夏南部山区西海固的农民被帮扶移民到宁夏平原地区脱贫致富的故事,不得不说这是眼下最接地气的扶贫剧了。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发展壮大村党组织,作文重中之重是要选好带头人。《山海情》中马得福作为村支书,人虽然年轻但却是整个吊庄户的主心骨。他由最初劝说村民吊庄移民,到为全村通电不断奔波,再到后来带领村民学习种植双菇技术,并冒着丢“乌纱帽”的危险,解决双菇滞销问题。马德福的一系列决定让我们看到了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他事事以群众利益为上,有困难会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现实基层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感慨有些村子一线工作开展不力,其实关键还是带头人偏软,责任心和担当的勇气缺失的根源。其实,只有多一些“马德福”一样的带头人,多从群众角度思考,走实群众路线,增强责任心和担当的勇气,如此才能获得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基层党组织的腰杆也才能真正硬起来。
山花落尽山长在,终日看山不厌山。扶贫干部要有山一般的意志坚决响应党的号召,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剧中扶贫干部马得福也曾对政策一知半解,当村书记向他解释清协作的重大意义时,他眼中看到了未来,脚下坚定了步伐。东部支援西部20多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形成了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心,把产业协。作扶贫作为关键,把生态环境改造作为基础,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根本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在“马得福们”带领下,村民们的腰包鼓了,笑声多了,村里小康住宅鳞次栉比,通村公路整洁干净,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中一片繁荣盎然的景象。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剧中的女主角水花,她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温柔,在那个穷苦的年代,父亲仅仅因为婆家有一头驴就逼迫她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后来丈夫又因意外瘫痪在床。命运虽不公,水花却依旧不失勇敢和刚毅,她说服丈夫,用木板车子拉着丈夫和女儿走了七天七夜,整整四百多公里地,主动去了“玉泉营”,以自己柔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并积极学习种植双菇技术,把刚柔并济的女性力量演绎得生动十足。水花的精神力量能打动观众,也正是因为它是现实生活中脱贫工作里的真实缩影。脱贫必先扶志,贫困户要想实现长效脱贫,摘掉贫困的“帽子”,政府扶持仅仅是一方面,还要将“输血”变为“造血”,敢当和水花一-样当“主动脱贫第一人”才最可贵。面对任何难题,从“实”处着手,不等、不靠、不要,丢掉守旧观念,不怨天尤人。像“拓荒牛”一样去奋斗,去不断创造美好的生活,如此才能绘就我们。
人民栋梁的教育者一一白崇礼校长。他在涌泉村是一个乡村教师,因为搬迁问题,原来村子的学校不存在了,白校长就跟着吊庄户到了金滩村,在那里当上了校长,并且是奔走在学校和学生家庭之间的“行走的纽带”。他的愿望很现实,也很可贵,就是希望他所教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面对汹涌波涛的打工浪潮,好多学生家长眼热了,也是因为生活的困难,觉得孩子读太多的书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白校长一知情就骑着自行车去做家访,说服学生的家长让孩子去读书,多读几年书。最要紧的是,面对学生的辍学,他心急如焚,甚至白校长把海吉第六批赴闽打工的车拦住,将不满16周岁的学生海春玲叫了下来,因为说服还被其家长打破了眼镜。面对这些,他都觉得不是困难,最重要的是面对教育局申请维修操场的资金都难以达到的时候,他暗下决心把闽商捐的无条件安装的电脑给卖了,然后换回了孩子们合唱比赛用的校服和操场的维修费。尽管他知道这是不合理的,要受到上级处分的,他宁可知道冒着被撤职处分的危险还是那样做了。当全校学生在合唱比赛上激情高昂地演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并完成后,他紧攥双拳像是一个打了有生以来最后一场胜仗的将军那样激动。他满眼都是学生,满心都是学生如何读好书,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伟大之处,一个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的教师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一个民族的灵魂工程师!
《山海情》这部剧还让很多人喜欢的原因,在于剧中好多场景都是农村场景的真实再现,例如围着彩色“炕围”的屋内墙壁,涌泉村民家中那用格子布拼成的花门帘、那家家户户的土围墙、那亲切的大喇叭、家门口那远远长长的土路、那些手持烟锅的朴实的老爷爷形象、那时候村民白衬衣底下套着线衣的穿着……都是点燃我们回忆的***,直接引起了一代人的回忆和泪点,还有像剧中马得福这样的扶贫干部们是跨越山海共同致富的骨干担当,可谓是“山”“海”“情”的最佳代言,我想着这就是真正的好剧之感染力所在吧!
杨洋
一句话证明你看过山海情: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东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
——题记
从山区背风坡的西海固,到贺兰山下靠近银川平原的闽宁镇。一开始,缺水、少电、山高路远、风沙漫天。
电视剧中提到一个地方,叫做:西海固。那么,你知道西海固,究竟在哪吗?如果你现在打开中国地图,你会发现,从现在中国行政版图上看,没有一个地方,叫做西海固。那么,西海固,究竟在哪?西海固就是西吉县,海源县、固原市,而固原市又有四县一区包括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原州区。
山海情原名《闽宁镇》,电视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福建帮扶宁夏的。在国家扶贫政策下。福建的对口帮扶下,西海固的人民群众移民搬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这部电视剧是一个全明星阵容,黄轩、张嘉益、闫妮、郭京飞等等演员主演的电视剧,它不是那种假大空的扶贫剧,而是很生活化,有笑有泪。
作为零零后的我,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固原人。从这部剧开播到结束认认真真的追完剧。这是我们中国部分农村脱贫发展的一个缩影,很多人物形象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典范。得福从基层做起,任劳任怨一心为了百姓,是人民的好公仆;水花演绎了一个温柔坚强乐观的农村女子形象,令人动容;还的凌教授;张书记……
剧中水花的女孩,因为地方贫穷,女孩在婚姻方面特别无奈,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水花真正的把那种无奈和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水花永远是笑着的。从来没有大声说过话总是低着头很害羞的样子感但是内心比任何人都坚强。一个命运坎坷却永远乐观的女孩子,尤其是一个人拉着女儿和残疾的丈夫走七天七夜来到了吊庄。
得宝,可以说是《山海情》中人物成长线最为明晰的一个角色了,当得宝出门打工半年,接受了社会的捶打后,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他的成长:决定帮哥哥开展种双孢菇的事业,打破金滩村发展僵局。种双孢菇的事业,开始有条有理规划挣钱的路子。聪明劲用到了正途,他的能量一下子爆发出来,是很经典的“问题少年逆袭之路”。
这部剧充满了正能量,给我们当代大学生以启迪,中国正在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前进,愿我们后来人也能勇挑重任,不负韶华!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好,让我更爱这个国家,一直坚持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简单的故事,朴素的情感,生活就是如此,人生就是如此。
刘余钱
耳畔方言土语,眼前漫天黄沙……新年伊始,《山海情》的播出把有血有肉的“中国奇迹”写进了年轻人的心。
《山海情》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对口帮扶下,西海固群众移民搬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探索发展办法,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以其细节处见生活,温情处见人心,奋斗中见斗志的鲜明特色,感动你我,温暖寒冬,就让我们为那些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致敬点赞。
剧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大概就是马得福这一角色,马得福是广大的基层扶贫干部的领导,他学历普通,出身不好,没有金手指,但他有一颗纯粹的为百姓着想的心,面对困难的韧劲,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高速公路和独木桥之间,选择独木桥的决心,脚踏实地解决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的困难,最终把未来变成了现在,可以说他的整个青春都献给了闽宁村,迁移吊庄,通电通水,种植蘑菇,劳务输出,再到后面的投资建设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在他看来当初是他把大家赶来闽宁村的,他就要对村里的父老乡亲负责。但在我看来,这才是一个好干部应该做的事情,他的初心从未改变,本身他也只是农校毕业,但是塞上江南的决心一直支撑着他。最终,他证明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可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24年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4年割舍不断的血脉,在我们心中流淌,让改天换地的减贫历程和减贫成效,在天地间嘹亮。一开始,缺水、少电,山高路远,风沙漫天,村民有认知局限,扶贫的难,是自然环境,基础建设、人文观念的多重恶劣。一部分吊庄户移民到了金滩村后,难题依然存在,仅以种蘑菇为例,专家在西北土地上种出菌草蘑菇,需要迈科技关;说服村民出资2000元建大棚种蘑菇,需要迈勇气关;种蘑菇的人多了之后,供大于求,蘑菇滞销,又需要迈过拓市场这一关。虽然关关都难,但所有的难关,会让人知道,路途虽然遥远,可就是有人一直不放弃,就是有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事情做成了。在我们身边,也总有一些人,像剧中马得福、凌教授、白校长这样的人,愿意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关键时刻,扛起重任,尽责履职,在大获全胜之前一丝不松懈,一刻不停歇,自觉带头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发挥扶贫战斗员和宣传员的作用,解决帮户提出的各种难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剧中闽宁村从寸草不生的“干沙滩”到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沧桑巨变,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回不去的故乡,忘不了的乡愁,由一开始的贫瘠土地变成一片绿油油,当孩子们再次踏上故土时,闽宁村也随之变了模样,脱贫攻坚的工作落到了实处,也升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如今,万象勃发的绝好荆关图卷上,丰收的喜悦传遍宁夏人的面庞,美好生活的向往跃然纸上,政策推动宁夏的明天,帮扶催开宁夏的笑脸。
山海想会,东西协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扶贫干部应当不以山海为远,勇挑责任重担,提高工作水平,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去不懈奋斗。
我非常喜欢马喊水(张嘉译饰)这个角色,喜欢到超过其他所有角色。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亲切。他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什么意思呢?就是几乎接近完美。按照他的人设:传统守旧、贫苦半生、文化程度低、没有远见……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面对所有几乎违背他人设的重大事件时,都表现出了一种一反常态的通情达理。我觉得正是因为他身上的那种温和、“佝偻”、感恩、共情的亲切,让反差毫无违和感。可能会有人觉得他仅仅是出于私心,在支持儿子的工作,但我每每看到他的神态、动作甚至背影时,我都觉得他是公大于私、集体大于个人、他人大于自己。他是真正“大写的人”,屹立在每一个时代。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沈贤佳
秋天的色,涂掸了春天的“多彩”,涂掸了夏季的“火红”,涂掸了西海固地区的“繁荣”,染上了一层深褐色。褐色是秋的主色调,它代表着一种庄重、沉稳,同是它也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颗“琥珀”,透明之中裹着一种坚定不移的心。
提起西海固地区,大家的思绪就会飘到2021年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以独特的艺术再现了闵宁抚贫协作感人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抚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西海固地区人民在移民搬迁的过程中不断的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探索脱贫发展的道路,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
山指的是宁夏,海指的是福建,尽管相隔千里,也阻挡不了它们之间的情义。以马德福等为宁夏抚贫干部们代表,以陈金山、凌一农等一批优秀的福建干部、技术人员为代表。他们都为闵宁镇的发展挥洒汗水,为西海固地区移民搬迁的老百姓指引前方的道路。白麦苗、李水花、马德宝等村里的年轻人也通过劳动、经商等获取了自信,在马德福的带领下西海固地区人民生活也逐渐蒸蒸日上。再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许多相互矛盾的事情,寻根与断根、传统与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问题。对于老一辈人马喊水、白校长、李大有等人对于他们的挑战和转变也不断的变化着。
《山海情》以独特方言版呈现出了西海固地区人民群众在抚贫道路上的坚定不移,以20世纪90年代的教育为背景下的细节展开了描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抚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重要途径。剧中有许多让观众撒下泪花的情节。比如黑暗中给人希望的李水花,上学时老师心中的三好学生,却因为贫穷,中途辍学。最后还是被她爸用一头驴,两个水窖卖给别人当媳妇,尽管李水花不愿意。为了使更多西海固地区的孩子受到教育,不再因为贫穷失去受教育的权利。为了让更多孩子多读点书学点知识,他想方设法的给孩子们补课,对每一个孩子都不放弃、不抛弃。没时间上学的,他放了学去家里补课。准备辍学打工的,他一趟趟登门劝阻。为此不光招骂还挨打。就是这样一位不是土生土长的西北地区的人名教师。为了抚贫,甘愿做幕后之人。
时代赋予那时候的人太多的苦难和困苦,同样也赋予了他们的淳朴和坚韧。西海固走出来的人民,他们没有忘记初心,也没有断根,而是把根深深扎进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互相扶持走上小康之路。
练习跳舞的过程,每段经历都刻骨铭心,血泪交加,伤筋动骨,罄竹难书。抚贫西海固地区的过程,每段经历都难以忘怀,热泪盈眶,血泪交加,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