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8篇】

从4月16日开始到6月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特别节目《走进老区看新貌》,带您一起走进12个革命老区,倾听英雄赞歌,一睹今朝巨变,感受新时代的老区活力。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1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船塘镇老围村作为“革命老区村”,曾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美丽乡村试点村,入选广东省首批“红色革命文化示范村”,也是河源市和东源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何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引领乡村振兴走深走实,是我驻老围村以来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命题。

因地制宜打响红色“招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道:“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作为第一书记,要进一步挖掘村中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因地制宜在萝溪书院、“七一五老围保卫战”遗址、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活动旧址等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建设红色记忆馆、纪念碑、党建公园等具备党建教育和旅游参观“双功能”的网红“打卡点”。要联合县、镇两级党校打造精品课程,规划穿点成线、连线扩面的红色教育线路,让党员群众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体悟初心使命。

创新方式打好环境“底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道:“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作为第一书记,要加速推进“硬环境”建设,充分利用红色长廊、红色广场等项目建设契机,整合土地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头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红色美丽家园。要健全完善“软环境”建设,全面推广集党务、村务、商务、服务、事务于一体的“腾讯为村”线上平台,运用“村友圈”“书记信箱”等功能,持续发挥党员服务队、志愿服务队的作用,拓展村党组织和村民的沟通渠道,拉近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同时,要大力挖掘村里的好人好事,积极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婆媳”“最美乡贤”等评选活动,涵养文明乡风。

凝心聚力打好经济“王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道:“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第一书记,要积极探索“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产业发展模式,整合当地优越生态环境、秀美自然景观、农业特色产业和红色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要充分用好2000多亩平整连片的良田发展现代农业,借助船塘板栗国家级“金字招牌”吸引更多的龙头企业入驻发展农产品加工,持续推动民宿、餐饮、会务、教学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红色旅游、生态休闲、科普研学于一体的产业经济综合体,助力乡村经济全面振兴。

《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革命老区考察调研,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老区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一个个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产业兴旺、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新时代画卷在红色沃土上徐徐展开。系列报道《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4月16日推出《走进老区看新貌》,我们首先走进充满红色记忆的江西。当地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不断实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新跨越。

神山村地处井冈山腹地,眼下,这里的千亩杜鹃花花开正艳,数百亩高山茶园也进入采摘旺季。然而,这个风景秀美的山村,多年前还是一派贫困荒芜。

当时的神山村,是江西不少革命老区贫困的缩影。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为代表的革命老区,覆盖了江西50多个县市的2200多万人口。这片土地上,铸就了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但基础设施不完备、产业基础薄弱等“穷根”,却严重制约着当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江西考察,从巍巍井冈山到滔滔于都河,老区群众始终是总书记心中的牵挂,他深情地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十年来,中央和江西省累计为革命老区安排各类资金9000多亿元,选派中央单位和国家机关干部对口支援江西的苏区县,通过部际联席会议协调重大事项110多个。江西省还成立工作专班,不断加大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帮扶力度。2017年,革命圣地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神山村也过上了幸福小康生活。

昔日星火燎原地,如今旧貌换新颜。

十年来,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焕然一新。累计改造农村危旧房屋105万户,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300多万人,新改建电力线路12.6万公里、农村公路6.3万公里。昌赣、赣深高铁建成通车,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在红色故都瑞金,瑞金机场主体工程预计年底完工,明年试飞通航。

优化产业布局,扩大高水平开放,老区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坚实步伐。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赣州国际陆港现已开通5条铁海联运班列线路,覆盖中亚五国及欧洲二十多个国家。

2021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省级产业集群达56个,营业收入超1.6万亿元。以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家居制造等为代表的千亿产业加速崛起。

2021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GDP占江西全省比重为28.6%,比2011年提高15.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500亿元,是2011年的2.4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年均增长水平。

《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3

春耕细雨来,万物生光辉。春耕备耕之后,老百姓最急、最盼的事就是能迎来一场及时雨,帮助庄稼催芽出苗、茁壮成长。基层干部要从丝丝春雨中感悟人生,涵养“担当、奉献、务实”精神,做群众的“及时雨”,守好组织交给的“责任田”,润好群众“心间田”。

涵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担当,护好群众“心间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总会担起助力万物萌生的责任。干部榜样焦裕禄、孔繁森,时代楷模潘东升、彭士禄,以及为祖国国防、科技默默付出的于敏、孙家栋等,无不在用自己的一生诠释共产党人的担当。基层干部应该充分汲取这种担当精神,以“敢教日月换新天”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行动自觉,身入、心入群众“田间地头”,撸起袖子、俯下身子、扎稳步子,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事情办细、办实、办好,把组织交给的一件件民生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用心、用情、用力护好群众“心间田”。

涵养“春雨润物无声”的奉献,润好群众“心间田”。

“润物无声”是“雨”的无私奉献。“雨”的这种无私奉献,就好比“燃灯”校长张桂梅,把全部身心投入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让大山里的孩子有了依靠;就好比“花萼愚公”周永开,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把一辈子奉献给了革命老区……基层干部离民生最近、和群众最亲,要擦亮为民服务底色,当好基层“名片”,涵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深深扎根基层,聚焦乡村“五大振兴”,积极投身“乡村美、产业兴、村民富”三件大事,倾力把一张张民生“愿景图”变为“实景图”,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在乡村振兴时代“大考”中展现新作为。

涵养“一宵春雨晴,满地菜花吐”的务实,守好群众“心间田”。

春雨善润万物,降落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所至之处必能催芽出新,这就是“雨”的务实。“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守好群众“心间田”,就要涵养务实精神,以正抓实干的作风为民谋事。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多深入到群众中去察民情、听民意、知民心,把群众最关切的事情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切实解民忧、纾民困。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实事、谋实惠、谋增收。不要怕脚下沾满泥土,让自己身上“土味”重一点、所言所行接地气一点。随时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为己任,坚持把群众的小事办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基层干部离民生最近、和群众最亲,是乡村振兴的“火车头”,是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考”中应主动担当、勇于奉献、积极务实,争做善润百姓“心间田”的“及时雨”,如此方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4

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对于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党员干部也是一样,在万物复苏之时,要不负好春光,担当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挥洒汗水奋力拼。要在祖国大地播撒希望的种子,坚定“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汲取养分,发扬担当精神;要及时清除“贪腐”杂草,守牢拒腐防变防线。在不断地“自我耕耘”中茁壮成长,在自己的“田地”里拿出新举措,想出新法子,谱写新篇章。

“播”撒信念火“种”,做一名“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无论身处任何岗位,都要始终坚定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慎终如始、信念坚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切工作都要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确保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驻村选调生黄文秀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坚定初心回到革命老区百色,奔赴偏远的贫困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将扶贫工作当做自己“心中的长征”,半夜接到工作电话冒雨奔向受灾群众,将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用短暂的一生书写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我们在工作中也要以百姓心为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群众心中的“好干部”。

巧“施”担当“肥”料,做一个“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党员干部只有敢于担当、敢挑重担,才能练就铁肩膀,才能不负职责使命,不负组织重托。在面对艰巨的任务时,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当好“排头兵”,扛起吃苦耐劳的重担,在一线磨砺担当与责任,在基层锻造实干与勇气。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从学校教师到人民公仆,从基层干部到主政一方,时刻以自己始终如一的言行,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他当时不推责,遇事不避难,以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与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推动了政和的山乡巨变。我们也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扛起肩上的责任。

清“除”思想杂“草”,做一个“清白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紧扣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守住“廉洁”底线、不越“贪念”红线、严把“规矩”高压线,才能守住初心使命,才能干成事、不出事。要不断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政治要求,同时也要监督好身边的同事、朋友,始终保持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反腐败斗争提供强力支持。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一生清廉,担任地县级领导干部30多年,直到退休也没有能力为在农村的家盖一所像样的房子;组织部门上交了他家人“农转非”的报告,他闻讯后坚决要求撤销了报告,他的妻子和大女儿一辈子都在农村。退休后,他走进施甸县大亮山,开始了起早贪黑植树造林的生活。我们也要正确处理公私、是非、得失的关系,打好廉洁自律的防线,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年轻干部提出了殷切期望,为广大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指明了努力方向。广大年轻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练好“实干、担当、廉洁”三个基本功,增强做事的“志气”“骨气”“底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答好新的“时代答卷”,努力成为党和国家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练好实干功,增强志气,做群众的“贴心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是一部漫长的奋斗史。无论是全民抗战还是建立新中国,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无论是稳中求进还是高质量发展,我们所处的新时代都是经由无数党员干部一点一滴苦干、实干创造出来的。年轻干部要主动接受任务,变领导找我谈话到我主动申请到基层,到偏远山区,到革命老区,到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基层一线去。自讨苦吃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次群众抛出来的“烫手山芋”,通过实实在在的锻炼、真刀真枪的打拼锻炼处理各种基层问题矛盾的能力。只有在关键时刻顶得住压力,扛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耐得住寂寞,才能在一次次的实干中历练出做事的志气,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练好担当功,增强底气,做群众的“发言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党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立身之本,年轻干部要想行稳致远,离不开“心如磐石”的定力。在干事创业中,务必以担当立身,树牢“孺子牛”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永葆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在各项工作上冲锋在前,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胆识气魄,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固有思维,大胆创新、先行示范;始终保持愈挫愈勇的勇气,以知难而上、万难不惧的勇毅,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矛盾面前不回避,在“难啃的骨头”面前勇于担当,在关键时刻敢于为群众发言,做到随时随地留心群众的事,在和群众“拉家常”“走亲戚”中收好群众的意见,将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真实客观、毫无保留不打折扣地向上如实反映,让党和国家听到群众的真心话。练好担当功,增强底气让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在执行中“不走偏”“不冒进”“不落后”,做好群众的“发言人”。

练好廉洁功,增强骨气,做群众的“领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要层层设防、处处设防,守住守牢拒腐防变防线。目前,改革进入“攻坚期”,面对多元复杂的矛盾诉求和更深层次的利益纠葛时,年轻干部在工作中不能“瞻前顾后”“缩手缩脚”“搪塞推诿”“止步不前”,应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骨气,坚决避免“灯下黑”,斩断利益的黑色链条,攻克贪腐难关。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练好廉洁功,“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在工作中,以群众的标准为工作目标解决群众身边的诉求矛盾,用心倾听群众的急难盼愁,要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要“吾日三省吾身”,细检点、常反思、勤总结,保证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畅通,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做好群众的“领路人”。

《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6

吉州区是革命老区江西省吉安市的中心城区。近年来,吉州区立足中心城区实际,紧扣“三化”建设要求,突出“红色联盟、红色驿站、红色网格”主题,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党建工作首位度。

红色联盟夯基础。一是“社区联盟”补短板。按照优势互补、资源互享、文化互融、工作互促原则,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形式,组织综合实力较强的示范社区帮带相对薄弱社区,实现基础、力量、活力、保障共同提升。二是“党建联盟”聚合力。按照“1+N”理念,全力打造以社区党组织为“轴心”,汇聚共建单位“N”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党建联盟”,实现“小社区”向“大联盟”的转变。三是“商圈联盟”强活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整合社区、单位、商超三方力量成立“红色商圈”党建联盟,构建“发展大事、服务实事、活动常事、共建要事”“四事联办”工作模式,带动商贸业抱团发展,化“疫”为机。

红色驿站强服务。一是组织触角向下延伸。在居民小区探索建设63家“红色驿站”,全力打造社区党员群众学习活动阵地,推动组织触角向下延伸,辐射带动基层服务。二是便民服务线上提速。开通“12343”服务热线,整合家政企业、群团组织等资源,为居民群众提供家政、养老、托幼等“订单式”服务,全力构建“15分钟响应机制”。三是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按照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合一”的要求,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建立网格党员、小区业主、社区干部三方协同机制,定期协商,及时调处家庭邻里小纠纷,促进社区大和谐。

红色治理促和谐。一是变条块分治为网格联动。将城区调整划分为494个党建网格,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党员干部联户”四级管理网络,推行综治全要素网格长、网格党支部书记“一肩挑”,每名网格党员联系1至2户群众,着力构建上下贯通、统筹有力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二是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下沉。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建“红管家”网格员、“红马甲”志愿者和“吉先锋”在职党员三支队伍,下沉网格一线开展矛盾纠纷排解“微联防”、精神文明建设“微讲堂”、志愿服务“微公益”、日常积分考核“微激励”的“四微行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变单兵作战为团队协作。定期召开网格联席会议,建立排查发现、派单处置、反馈评价、督查问责的闭环工作流程,通过“查、访、问、看、听”,综合评价履职情况,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城市基层治理。截至目前,全区共配齐“红管家”网格员1300余名,组建“红马甲”服务队37支,8000余名“吉先锋”在职党员累计服务群众20万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800余件,点亮群众“微心愿”3000余个。

《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7

“想把我唱给你听,趁现在年少如花,花儿尽情地开吧,装点你的岁月我的枝桠……”耳边响起老狼的歌曲《想把我唱给你听》,不禁思绪万千,回想起自己参加工作以来的点点滴滴,从一名国企讲解员成长为一名基层干部、一名组工干部、一名红色讲解员,我想把我的感动、我的自豪、我的希望讲给大家听。

我是一名基层干部,我想把我的幸福与感动讲给你听。

2019年,我顺利通过省考,成为革命老区仙源乡一名乡镇干部。仙源乡属偏远山区乡镇,交通不便。从高楼下城市里到大山里小村庄,从看得见繁华到守得住寂寞,无论是生活环境、办公条件,还是人际交往,甚至是交流沟通上的语言差异都让我有过迷茫和胆怯,有时还会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经过一年的成长适应,慢慢地在工作和心态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驻村干部,当收到曾经所驻村“拆三房”对象王大爷为表感谢亲手剥的山栗子时;作为综治办主任,当听到被施工老板拖欠几年工资的上访农民工在协调沟通后收到转账的笑声时;作为帮扶干部,当看到第一书记被山里蚊子叮咬的满脚是包依然坚持上户时,贫困户生活面貌焕然一新时……这些感动与幸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真实和热烈,让我更加坚定自己作为一名离群众最近的一线干部的信心和决心。

我是一名组工干部,我想把我的自豪与敬仰讲给你听。

根据组织安排,2021年我从乡镇到组织部跟班学习,成为一名组工干部。在从事组织工作以来,“作风严谨”是我听到对组工干部最多的评价……渐渐地,我也更加体会到这个词的意义和分量。从“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的工作理念到争当组织工作的“业务通”“活字典”“多面手”的工作目标,我所认识的组工干部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他们弘扬“工匠”精神,狠下“绣花”功夫,他们锤炼“第一等”工作作风,勇创“第一等”工作实绩。选择组织工作,就意味着工作时间将从八小时之内向八小时之外延伸,这里有紧张的工作、融洽的氛围和重要的责任,组织部的灯一直照亮我前行,我为我是组工干部而自豪,也向所有组织线上辛苦劳动的干部致敬!

我是一名红色讲解员,我想把我的信仰与希望讲给你听。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万载县是红色故土、革命老区,孕育了可贵的湘鄂赣苏区精神,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湘鄂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曾驻扎仙源。在基层工作期间,我还兼任红色讲解员,用满腔的热爱传播红色声音,讲好红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万载坚持以红色名村为主线,连接沿线乡村产业兴旺的金色名村、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名村、历史底蕴厚重的古色名村,让红金绿古共振,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我有幸能够从事这项光荣的事业,带群众参观红色旧址,赓续红色血脉,将“红色”作为我们共同的信仰。万载的城,烟花的雨,红色的村,青春的诗,一直温暖我前行的路。

《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8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安徽省霍山县黑石渡镇为响应新时代乡村发展需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切实改善农村民生,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

聚焦环境整治,打造人民幸福“高地”。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守护好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和不懈努力。黑石渡镇健全各种政策配套,结合当地情况做好规划,实现各项资源利用的平衡,认真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集中整治环境“脏乱差”问题,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清洁机制,积极推进“河长制”“林长制”管理网格,力争空气清新、河道清澈、乡村清洁、集镇清爽成为常态,助推霍山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努力让我们的水更清、天更蓝、山更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聚焦农旅亮点,打造旅游格局“高地”。

发展乡村旅游不但能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形成规模效益显著的特色优势产业群,还能让农民从中受益,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对乡村振兴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黑石渡镇大力宣传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突出“招大、引强、选优”,重点引进龙头型、链条型、科技型、生态型的新项目,大力扶持发展文旅、民宿、农家乐等三产服务业,重点培育乡村旅游引擎,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别山革命老区以及南岳山景区总体规划发展,积极谋划六万寨景区、中华一绝睡美人景点开发,逐步加快推进大林公社药植园、卧龙滩沙滩公园、戴家河田园综合体提质增容,超前规划大黑路、霍英绿色公路、G346等沿线节点景观,串点成线、以点带面打造黑石渡乡村旅游新格局。

聚焦商业项目,打造经济发展“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黑石渡镇开展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超前谋划项目建设,积极谋划老街商业综合体、戴家河田园综合体、清潭沟村生态旅游休闲基地、有机蔬菜等农产品深精加工、城乡供水一体化、G346北外环沿路旅游美化工程、大林公社药植园二期项目等,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乡村振兴全面发展为统领,以霍山石斛、有机蔬菜、中药材等产业为抓手,坚持全方位谋划、全领域破题、全过程保障,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和物质基础,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