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学》观后感3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走路上学》观后感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走路上学》观后感 篇1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全校师生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名字叫《走路上学》。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溜索上学的感人故事。娜香和瓦娃住在美丽怒江边,学校在江对岸,由于没有桥,走山路又要几个小时,所以娜香每天冒着生命危险溜索上学

弟弟很小,所以妈妈不给他溜索,说要等爸爸回来才可以溜。可是,爸爸迟迟没有回来,弟弟是多么渴望去对岸上学啊!有一天,瓦娃趁妈妈出去干活时,偷偷溜索到对岸,去看看那所充满欢声笑语的学校。可是不巧,被深圳新派来的聂老师看见了,接着瓦娃快速的跑回家了。

有一次,老师来家访时,把在学校看到瓦娃的那件事说了出来,结果妈妈十分生气,姐姐也十分担心。老师在学校看到孩子们寒冬也穿拖鞋,很心疼。所以送了对雨鞋给娜香,娜香看弟弟如此喜欢,便把雨鞋送给他,只要他不在溜索。第二天放学时,娜香去买盐的时候看到了一对适合瓦娃的鞋子,他刚拿起来,接着又把鞋子放下了,因为她手中只有剩下的1元钱。聂老师经过小卖部时,刚好看到这一幕。于是,她便不假思索的把鞋子买了下来,让娜香带回去送给瓦娃。兴高采烈的娜香,带着满心欢喜溜索回家了。可溜到一半的时候,新买的鞋子从娜香的书包里掉了出来,娜香一急,便从溜索翻了下来。瓦娃知道这个消息伤心极了,未曾说过一句话。有一天,聂老师

决定到家里去辅导瓦娃。于是,瓦娃带老师看了他自己画的画。那是一座美丽的桥,桥下滔滔的江水,桥上是姐弟两个手牵手快乐得上学……六个月后,桥终于建好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受很深:他们每天上学要冒着生命危险溜索却未曾抱怨一句。我们现在可以坐车上学,还抱怨着,抱怨那。他们在寒冬就只能穿拖鞋,而我们见到破了一点点的鞋子,就要扔掉。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就不吃。我想起了我糟蹋书的画面。鞋子,书,笔,食物对他们是多么重要,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娜香为了知识,为了本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我们只需要坐在教室里认真的听课。

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走路上学》观后感 篇2

看过《走路上学》这部电影后,我深受感动,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触动着我的心灵。

《走路上学》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小姑娘娜香为了保护弟弟的新鞋,在翻身去抓鞋的时候,娜香被那来势凶猛的怒江给吞噬了。从此,离开了人世。

看到这里时我的心不禁颤了一下,泪水不断的涌出,是的,对于我们来讲一双鞋子并不稀奇,但对于山区的穷孩子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因为他们无论是春夏秋冬,脚上永远是那双破旧的凉鞋,当从深圳来支教的聂老师问校长:“孩子不冷吗”,校长回答说:“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当聂老师为孩子们募捐到新鞋的。时候,孩子们如珍宝,娜香就是为了这双来之不易的新鞋而献出生命。

看到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我的内心被震撼着,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不愁吃、不愁穿。有时走一点路也不想,打车上学,甚至父母煮的饭菜、买的衣服、鞋等不称心,还责问父母不会买东西,强烈要求在买,山区里的孩子们没天天不亮就走路上学,而且溜索很危险,常年是那两件洗的发白的衣服和四季不变的凉鞋,与他们相比之下,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但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吃要好的、要穿名牌、要喝饮料、住要高档,不比学习,而讲物质,不讲节约、而讲奢侈。

同学们,我们要学习山区里的孩子,要学习山区孩子们那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学习山区孩子那团结和睦的风格。

我们不但要向他们学习,更需要一颗温暖的爱心,去帮助他们,让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幸福快乐的成长。现在,我也呼吁大家伸出你们援助的手,去帮助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孩子。

不是有这样一句歌词:“只要大家都献出一点爱心,世界的明天会更美好。”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少买一件名牌衣服,少喝一瓶饮料,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走路上学》观后感 篇3

鞋,这样生活的必需品,家家都有。拖鞋、皮鞋、皮靴、布鞋、运动鞋……各式各样的鞋,在商店的橱窗里,五彩缤纷,光鲜诱人。我们按照各自的喜好去买;各自的尺码去买;天气的冷暖去买。

可是,在云南怒江边的那一群孩子们,却几乎没有对鞋子模样的印象,整天踏着一双白色拖鞋,就连寒冷的严冬季节,也是如此。城里来的老师们看了都不忍心:自己一个成年人都带着围巾、穿着毛衣、踏着皮靴;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怎能踏着拖鞋走路?

当第一双鞋被递到瓦娃手里,他便爱不释手,仿佛一颗钻石,价值连城。但那在我们看来,不过是摊上的小货,至于价格,更是“小菜一碟”,几秒钟的事情:拿包、付钱、拎鞋、走人。可对他们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望。当镜头瞄准女教师的皮靴与孩子们一双双赤裸的小脚时,我震撼了!

生活在怒江旁的他们,是多么地执著。为了学习,他们每天都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河,到达河对岸破旧不堪的学校上学。而所谓的上学,只是读读唐诗,学学简单的数学而已,根本谈不上规范化。放学回家,更是要做成堆的家务,承担着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负担。母亲则更是累,更是苦,无暇旁顾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天啊,生活是多么地讽刺!一边是深圳的我们,想要什么几乎全可以得到满足,以至于过生日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礼物,因为都有;而另一边,却是那群怒江边的孩子们,对于他们来说,就连我们日常生活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情,也需要拿生命来作赌注。

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同,那么,我们一出生便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命运:一个生活在中国经济特区——深圳的,衣食无忧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生活,我们真的是好到没法形容:天冷了,会有暖气;平时如果想去看场电影,坐在私家车里,几分钟就到了影院。

既然我们已经拥有,为何不好好珍惜呢?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