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00字【优秀3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00字 篇1

用爱感化人心

潘玟君

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一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心头涌上一股别样的感觉。

影片开始,是一个老爷爷在指挥着乐队表演着激情高昂的音乐。镜头一转,老人回到家中,门前的小路上出现了另一个老人,哦,原来这个老人是皮耶尔,另一个老人是皮耶尔的同学——佩皮诺。他俩翻开相片,翻开马修老师的日记,回忆起往事。时光倒退到48年前,马修来到这所被称“池塘之底”的学校当学监,这所学校冷酷、残暴,仅仅因为孩子们太调皮了。马修一进校门,就看到了这个蹲在门口的孤儿——佩皮诺,他认为父母一定会在星期六来接他。接着,马修发现了这里学生的歌唱天赋,建立了合唱团。这时,他发现了一个音乐天才——皮耶尔,他与众不同的嗓音给了马修无尽的信心。在长期的奋斗与努力下,马修得到学生的爱戴。可是因为合唱团的建立得罪了校长,后来因为宿舍被火烧这个借口,马修被解雇了。当他走出校门时,同学们飞出纸飞机,上面写着对他的思念,看到这里,我不禁泪如雨下。

马修老师只是一个学监,但是他却想着如何挖掘学生的天赋,让他们感到快乐。他懂得宽容、尊重与理解,即使在残酷校长的统领下,他还能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的心情,理解孩子的悲伤,在他眼里,孩子们的错误都是可以容忍的,因为他相信孩子们能改正,给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迷茫中也能看到希望的光亮,重新他们的精彩人生。

我在感动的泪水中,知道了:要用心、用爱去感化人心,世界终将会迎来美好。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2

今天,我在阅读屋里和梁老师一起看了一部叫《放牛班的春天》的电影。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马修的人,因为一些原因而去到了一个叫“池塘之底”的学院当学监,“池塘之底”是一个再教育“问题少年”的寄宿学院,这里的学生都是一些顽皮、放肆或者是反应慢的学生,校长哈珊经常用“行动--反应”来教育这些学生。刚开始学生们很放肆的去捉弄马修,可马修并没有罚他们,而是用一  种特别的方式去教育他们,学生因此也越来越喜欢马修。可是因为一些事故,马修被辞退了,这个叫“马修”的人,给这些学生留下了一个充满回忆的“春天”。

在这部电影里,哈珊校长的行为让我感到愤怒,他常常用“行动--反应”来教育学生,并常常对学生说,“你没救了”“你不行”等让学生没有自信的话。他对学生的做法,就像是监狱里的监狱长,让学生恐惧,在最后“池塘之底”发生事故时,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学生怎样,而是自己的升职怎样。正如马桑大叔所说的:“在这所学校里,受苦受罪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然而马修的教育让我感到欣慰,他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让学生们重新拾回自信,重新让学生知道了自己应该干什么,他在最后对哈珊说了一句:“你真是个疯子。”说出了所有人对哈珊的看法。

刚开始我学钢琴时,也是对自己没自信,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学钢琴的意义是什么,所以完全弹不好。直到后来,我遇到了一个好的钢琴老师,她鼓励我,让我重新找到了弹琴的乐趣,让我越来越有自信,钢琴弹得越来越好。

一个人的春天,就是相信自己,只要你相信自己,属于你的春天总会到来。电影中的马修老师就是用他的爱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人生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3

周五的下午,陈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场电影。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代课老师,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畔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贝比若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贝比若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贝比若带走了。贝比若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