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观后感(优秀9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这次为您整理了人生大事观后感(优秀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1

电影《人生大事》算是最热的暑期档电影了。电影一开头便是小文外婆的离世,殉葬师三哥做着后事工作。本来小文和外婆相依为命,外婆的去世让小文变成了孤儿。小文的叔叔从北京回来,叔叔想跟外婆多待几日,而他的老婆却不停催促他回北京,她丝毫不在乎小文外婆的去世。就连小文也不想留在家中。小文的叔叔寻不到办法,只得将小文托付给三哥,从那以后,暴躁易怒的三哥开始从这个“小哪吒”身上感受到亲情与欢乐。

但一位殉葬师又怎能避开“去世”一事?即使是活人的要求,他也照做!剧中最荒诞的情节,是一位大爷找到三哥,请他为自己办一场“皇帝”般的葬礼。三哥和他的朋友们,以及临时找来的各路“群演”,搭了戏台、穿上戏服、卖力地哭,“戏”到高潮,老人的儿女找上门来,一场荒诞戏草草收尾。

原来,老人的儿女为了拆迁费吵到不可开交,这个老父亲早已被他们遗忘。对老人的孩子们来说哪是什么大事啊,他们的大事是分拆迁款,又怎会将一个老人的去世放在眼里,不过是形式罢了。为自己办葬礼,是老人苦涩的诀别。是想唤起儿女对老人的关爱!

三哥的爸爸也是殉葬师,但在他眼里,人生除了死亡,别无大事。人总归都有一死,名啊利啊都是过眼云烟。正如老莫所说:“人生啊,就像一本书,哪一个都要翻到最后一页。有的呀,画上的是句号,有的呀,画上的是惊叹号;还有的画上的是省略号。”

人死后会被烧成烟,飘到天上变成星星,而殉葬师们就是种星星的人;三哥说:“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所以,每一颗星星,都值得被好好珍藏。直视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好当下,更好地理解人生意义所在,生命的热浪不会因死亡而消逝。

看了这场电影,我深深地感受到:死是大事,活更是大事!这也算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吧。

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2

周末去看了新近上映的电影《人生大事》,可能是比较累的`原因,虽然观影过程中有几次被感动得流泪,但当时还是觉得美中不足。

首先是剧中有几个情节在意料之中,比如莫父之死,比如小文母亲的加入,又比如大家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感觉有点可惜了这个现实又深刻的主题。

正如木心说的:中国人有个情结,姑称之为“团圆情结”,不团圆,不肯散,死乞白赖要团圆,不然观众要把作者骂死。希腊人看完悲剧,心情沉重,得到了净化。中国人看完了大团圆,嘻嘻哈哈吃夜宵,片刻忘乎所以。

《人生大事》选择了一个略显沉重又现实残酷的话题,死亡,一直是中国人比较忌讳和回避的话题,电影选材很好,整体制作在水准以上,但个人感觉有点儿可惜了。

今晚躺在床上又想起电影里的情节,突然意识到电影里另外一条线索,原来还是自己肤浅了。

电影一开场,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给人感觉就是一个出狱不久、莫得感情的丧葬师。邻居跟他开句玩笑,也要认认真真回怼过去的恶人。连跟自己的老父亲也是针锋相对,恶语相向。

对待痛失相依为命的姥姥的“小文”,他也是丝毫没有怜悯之心,一副铁石心肠,分分钟把孩子吓得惊慌失措。

但就是这样一个“恶人”,在收到女友发来的分手短信时,瞬间就会方寸大乱。发现实情后,也只会默默地对着照片流泪。

在看到小文在舅舅家不被善待时,又不加考虑的想要承担起责任。

他究竟是恶人还是好人哪?,背着主角光环的朱一龙当然是好人。那是什么导致了他看似矛盾、分裂的行为哪?

是他的童年。

父亲说丧葬这一行“没能耐的干不了,有能耐的看不上”,莫家几代人经营着这家叫“上天堂”的丧葬店,莫三妹的童年是在火葬场渡过的,五岁就开始帮死人穿衣服,而严厉的父亲对他却总是打骂从没有给过一句肯定。

直到父亲离世,父子之间才达成和解。他像发了疯一样,拼着命去完成父亲的遗愿。

明白了这一层,也就明白了莫三妹身上的冷酷、绝情、任性、洒脱都只是他的保护色。他还只是一个害怕受伤的善良的孩子。

所以当小文的母亲要来带走她时,虽万般不舍,口出恶语,他仍然忍不住会心软。

所以他才会在雨中奋力追着远去的汽车。

所以他才会傻兮兮的问一个孩子“你不会把我忘了吧”

何谓人生大事?

是生老病死?抑或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

这是影片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

有一种说法,我们的一生其实都是在努力弥补小时候受到的伤害。

谢谢你,温暖我。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3

电影《人生大事》,今天正式官宣了!

朱一龙在电影中极具颠覆性地出演一位刑满释放的刑释人员,江湖人称三哥,三哥从事的还是游走于生死边缘的殡葬行业。

殡葬师、刑释人员、半道父女……选择这样冷门却极具挑战的题材,就连角色形象也来了个彻底的颠覆,这真的很朱一龙。不惧挑战、热爱冒险、拒绝被定义、不想呆在舒适区的他,又一次默默地用行动刷新了大众对他的认知。可盐可甜、可刚可柔、可动可静、可正可邪、可雅可痞……一龙千面,诚不欺我。

中国俗语本有“这世间除生死无大事”之说,电影《人生大事》四字隐喻的,想来跟生死二字也脱不开关系。因为世俗忌讳,从来没有尝试了解过殡葬行业,现在想想,刑满释放的三哥,在监狱里经历了社会性死亡之后,又要在殡葬业面对真正的生理性死亡,日日在生死之间游走的他,对生和死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又会如何面对原本苍凉惨淡的人生?他和半道收留的小女生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而因为海报里的暖暖烟火气和殡葬业给人的凄冷之感有着强烈的违和感,也让我不由想起用热闹温情的方式讲述生死离别的《寻梦环游记》,这隐隐约约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似乎也在暗示我,题材虽苍凉清冷,故事却仍可治愈温暖。

戏刚开拍,一切未知,然而期待值已被拉满。

期待三哥,静候上映。

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4

一场电影,五次落泪。演绎的是故事情节,看到的是生活经历。一部关于亲情和死亡的电影,让人看到了世间冷暖。

孤儿,被爱,被嫌弃,被怜悯,被折腾,最后倾尽全力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空间,多么励志又可怜的成长经历。

男主角的生活不容易,也同样经历着不被爱,不被重视,被抛弃,被嫌弃,被怀疑,被伤害,孤独且没有目标的人生,几乎谈不上有意义。

但是上天总会拯救一个善良的人,安排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小孩子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最后获得救赎的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生命。

第一次流泪【互相嫌弃,彼此治愈】

父母子女就是这样,他们都有独立的个体。电影《人生大事》一开场就上演了一场追与追不上的故事,一觉醒来,小姑娘就追不上外婆的脚步了,一不小心,小姑娘连外婆的影子都追不上了,于是小姑娘去追那个带走外婆的人。一路上那种拼命的劲儿,那种害怕失去的感受,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忘我的奔跑,我泪奔了。

没有别的,因为我也是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我的每一次蜕变和成长,都在外婆的眼里嘴里心里……

所以我很多年都害怕自己追不上外婆,所以拼命的靠近,竭尽所能的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距离靠近外婆,其实就是害怕有那么一天像电影里的小姑娘一样,什么都追不上。

男主角当然嫌弃这样一个惹事儿麻烦的小女孩,因为他已经看惯了生老病死,当下的一切无非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部分,太正常不过了,习以为常就会麻木,麻木就会厌倦,厌倦就会让生活变得平平无奇,直至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

正是这样两个相互嫌弃的人,可能才是最能治愈彼此的人,大概这就是以前学习到的负负得正吧。

还是那句古话“有的童年治愈一生,有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

第二次流泪【生活的重心和生命的意义】

作为男性,有时候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重心,工作、升职、赚钱、社交到处都是重心,唯独自己不是,从来都在忙碌和奔波,从来都没有停下来想过自己,重心太多了,生命反而没有了意义。

赚了很多的钱,生命没了;工作努力做到了极致,亲情友情爱情没了;忙忙碌碌争分夺秒为他人,自己没了。

电影后半段,男主角把小女孩送走,在雨中狂追出租车的时候;男主角送完小女孩又得知父亲去世消息的时候;小女孩自己找回来,说出男主角的家庭地址的时候;好几个段落都让人泪奔,那种失去感、获得感、那种挣扎、无助、心痛、恐惧、喜悦,都让人不得不泪流满面。

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5

这是今年,我第一次走进电影院去观看电影,看到抖音上以及这部电影的评价是非常好,所以呢!也是特别好奇的并带着一些自己想法走进了电影院。

整体电影下来的感触就是,人生除了“生和死”其余的`都是小事。

刚开始是小女孩从睡梦中醒来,怎么也叫不醒自己的外婆,也许对于小朋友可能是外婆睡着了还没有醒,但是并不知道外婆已经离开,其实这个点是非常感触的,但是没有感触到我,也许跟自己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长这么大我没有见过自己的外婆长什么样子,甚至连记忆都没有,所以没有办法让自己有共鸣。

其实我挺佩服三哥的爸爸,虽然说他对孩子是以严厉的,但是这也是一位父亲对自己孩子的爱,在他爸爸去世后所留下的信,挺佩服一位父亲的伟大,知道自己随时都会离开在写信的时候,那种对孩子的爱,让他的孩子去猜自己想要以那一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这一点自己是非常感触的。

也许是自己活得太过于人间清醒了,有得时候自己也会在想如果那一天自己要是要离开了,会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呢!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你,又有多少人会为你难过呢!又有谁会为你哭泣!

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最想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也许是自己想早了,但是人活着总有一天会离开啊!我只是以后会遇到的问题提前想了而已。

最后说说小女孩吧!这么小小的年纪演技爆棚,其实这反应出有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和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大人不能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留给一个孩子来承担,应该给一个孩子有一个爱的、健全的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人生我们是子女、未来也会是孩子的父母,更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爱,愿我们未来都能生活在爱里。

人生很长、好好体验,让爱充满生活。

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6

听老人说,每个逝去的亲人,都会变成天空中的一颗星星。每当我仰望星空,仿佛听到星星们在说话,就像地上的人们在满天星斗的夏夜摇着蒲扇围坐纳凉一样,我的心情变得安宁而平静。

《人生大事》是一部墓葬题材的电影。关于死亡,年少的我们总觉得很遥远,不太愿意接触这一类的作品,但在阅读余华的《活着》时,我似乎触摸到了生命的意义。于是我去了电影院,这一决定使我受益匪浅。

电影讲述的是殡葬师莫三妹和孤儿武小文的故事。莫三妹刑满释放不久,在一次出殡中,遇到了孤儿武小文,小文就此缠上了莫三妹,在笑和泪的交织中,演绎出悲欢离合的剧情,也正是小文的出现,改变了莫三妹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

电影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这样一幕:某一天晚上,小文在半夜独自起来,坐在外面的台阶上用儿童手表播放着外婆生前给她发的语音,小小的她不知道什么是死亡,更不知道外婆已经永远离开了她。小文不停地询问着:“我的外婆去哪了?我外婆去哪了……”看到这里,好多观众潸然落泪,吸鼻声此起彼伏,泪水打湿了口罩。三哥耐心地安慰道:“外婆变成了星星在天上看着你!”这句话治愈了泪流满面的我,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

走出影院,夜,暗得深邃,凝望那满天大大小小、忽明忽暗的繁星,那星星好像会说话,跟我诉说着人生种种。这部嬉笑怒骂和市井诙谐的电影,很真实地展现了现实的生离死别。“人生除死无大事”,毕竟人生有太多的来日方长,不畏惧生活的苦难,坚持就会看到光芒。

比起未来要面对的死亡,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

《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7

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只要你愿意相信,你就是种星星的那个人。

“人生呀,就像一本书,每一个都要翻到最后一页。”虽是一句,台词也是最好的题注。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人生的四大喜事,这部电影戏剧性的将婚纱店和“上天堂”设为邻居。一红一白,一喜一悲,从入殓师的视角带我们体悟死亡这一人生哲学。

什么是人生大事呢?三哥的生活仿佛一地鸡毛,不顺利的感情得不到父亲的认可,遭人白眼的工作,永远要不到手的房子……爱情、亲情、事业、声誉,这么看来,人生重要的几件大事,他没有一件顺意,吵架急了他会说:我干脆去死吧!”他对父亲发火:“你打死我吧,把二哥换上来!”可电影的后半段父亲说,人生没有大事,除去死亡。

“每一颗星星都是我们爱过的人”这是一种半句浪漫的说法,即使我们明白星星的科学定义,但是还会忍不住去相信这样美好的寓意,让它成为我们情感的慰藉。

生命的来来往往被真实的摆在了我们的眼前,慢慢的刺痛着内心深处,那块不愿回忆的痛苦,从小在外婆身边长大的经历,让我们与剧中的小文,狠狠的共情,看着自己一路依靠的亲人在身边慢慢的僵硬,再也不会醒来黑沉沉的棺木到轻甸甸的骨灰盒,这个人再也不会回来,即使想象也难以接受。

在别人的故事里感悟自己的人生,也许终有一天,同样的痛苦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当你面临这种无法接受的痛苦时,你会怎么做?是逃离现实还是坦然面对,我想不管这一天何时会降临,我现在能够做到的只有珍惜当下,珍惜现在,珍惜现在还有用的时光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等离开还有遗憾,后悔莫及。

人生除生死之外,无大事。生和死本是人生大事,生把人送到这个世界,死将人带到某一世界生死在一瞬间,因为意外,因为疾病生老病死生死离别,生命戛然而止,死亡并不可怕,它是温馨的,因为死后就会变成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每一个你所爱的人。

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我们爱过的人,只要你愿意相信你就是重心性的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珍惜当下去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面对生死坦然面对,因为天上的每一颗独一无二的星星会永远守护着我们。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8

大家都应该听过“人生如戏”这句词吧。确实,人生犹如一部电影,人来人往,来匆匆去匆匆,周围的人不断替换着。

我很幸运,拥有了人世间最珍贵、最好的。

虽然我的父母没让我住上豪华的别墅、虽然没让我坐上上亿的豪车,但是也没让我浪迹街头。我的父母非常懂我并且很尊敬我的意见和想法,也没有人们所说的什么代沟。能在做错时包容我,不高兴时开导我,耐心教导我怎么去做人的父母是我一生中最珍惜的人。我还有一个弟弟,比我小三岁,但是身高跟我差不多,经常像哥哥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保护我。

着名歌星周华健唱的《朋友》这首歌会让人更加清楚朋友的重要性。我有很多朋友,当然真假朋友我还是可以识分的,所以我不需要数量、要质量。我要感谢有那么几个一直陪着我。交朋友就得真挚、仗义,有事一起扛、有福一起享。

我很幸福,拥有这么多。如果让我再从头活一次,我依然会选择这样度过。我庆幸我遇到了人生道路中最美好的风景,我想继续停留在这。

青春无悔,

人生不恢

你若珍惜

我会奉陪~

时光你不要夺走我现在拥有的一切,我还没有好好珍惜。病魔你别掠夺我现在拥有的一切,我还没有好好感谢。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不想当这样的人,人之所以感到幸福,是因为对拥有的感到了知足。珍惜你周围的人,感谢在乎你的人。

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9

昨天晚上坐在楼下抽烟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朋友跟我推荐了最近的一部电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从去年10.16开始就再也没有走进过电影院,于是欣然买票,决定今晚去看。

在整个叙事过程中也多有提及。导演或许是想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云烟。这与《兰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只是一个只强调结束,一个还强调了开始。

除此之外,我觉得比较出彩的地方是两个与血缘、感情有关系的片段。所以我戏称这部电影不该叫《人生大事》,应该叫《爱、血缘、送葬人》。爱就不必解释,这部电影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血缘在下面的文字里我会予以解释,送葬人是男主的职业。

为什么和血缘有关呢?我觉得血缘这个问题在电影里进行了模模糊糊地讲述。影片最后,小文的亲生母亲来寻找小文,三妹就将小文送了回去。在这里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生和养,这两种恩情到底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亲生母亲来寻找时就要将孩子送出去,难道孩子的意见不值得询问亦或是一天养育责任都没尽过的人,可以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吗?

当然,影片中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是在最后以小文亲生母亲加入了三妹这个团队来圆上生和养之间的矛盾。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去探讨这个问题,也就是血缘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个更重要。

我个人是倾向于养大于生的。

其实影片对血缘关系还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亲吵成那个样子,最后由于小文的牵头以及两个人之间确实有着生养关系,所以两人才能重归于好,父亲也终于开始认同了男主。当然我觉得这段处理得还不错,包括男主的父亲承诺,只要小文喊他“爷爷”他就愿意帮这个忙。这都能体现出老人对血缘以及传承的重视。

说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开头就通过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试作为了一个矛盾点。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试争取机会,同样也是大事。对矛盾的集中点,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里陪母亲的遗体,还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试。当然最后选择的是陪孩子考试。这仿佛表现了在我们心里,对下一代的感情总要比对上一代更厚。

啰里啰嗦写了很多,仿佛想用分析的刀将这部电影解剖开来一样。但是我想,电影是应该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鸣。这种分析只是一种看后的思考罢了。在影院时,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

电影的整体叙事过程中还有两单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实都可以讨论一下。一个是家中的小孩由于心衰去世,而父母总是忙于事业,在孩子住进病房之前没有进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后追悔莫及。另一个是老人由于获得了拆迁款,家里一直在闹,于是乎决定自己将拆迁款花光,为自己办活人的葬礼。两者都表现出了当下的一些矛盾。还有在收养小文后,幼儿园老师觉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说再忙也应该过来抽时间陪孩子。

前两个小故事就不展开了,表现得还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后一个陪孩子的,我觉得还是应该展开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经去过农民工子女比较多的幼儿园当志愿者。

我们当然承认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父母们并不一定有那个能力、经历、时间来陪伴孩子。这个真的是,很复杂的一个矛盾。谁都希望能陪孩子长大,但是有的时候生活真的很残忍。就像留守儿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条件得不到保证。这些问题不是说说就能解决的。

大概就是这样吧。电影是好电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这部电影启发来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还应当去寻求共鸣,这才是对它的尊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