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这本书涉及人物官场与欢场的经历、权力与情欲的追逐等方面,刻画深微,叙述周严,既有现场感亦有透视感,随成为一部难得的警示之作,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国画王跃文观后感范文800字精彩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王跃文先生写的官场小说《国画》,最近这两个月我连续看了两遍。有人说,作者是官场小说第1人;我不愿附和自己和作者的浅薄,但感觉这本小说的确挺有意思。《国画》再看之后
主人公朱怀镜先生→←是个不算太坏的好官。他有知识分子的骨子,也有官场游子的面子。其实,自古以来,中国的官场就积聚了大量本是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的知识分子,但他们必须适应官场潜规则,否则不但好活无望,连好死都不得。朱怀镜大概奉行的是内方外圆,或说思方行圆的人生哲学;他内心鲜明着自己的判断,而行动迎合着官场的规则。他并非大奸大恶,所以也未大贪极刑;他并非大善大贤,所以不致太高太假。
他为帮张天奇的忙,而出面让龙文作假证;却意外获得后者的重托,为他保管了行贿本。待自己随投靠的大树失势,而张天奇青云直上,却对之不理不睬时,他被迫祭起了无意收留的法器,实现了自我官运的逆转。我们自然不能说他高尚,但观者也很难批之为卑鄙,反而常有人为他辩护,说是官场必须的自我保护。
他长期和青年女子梅玉琴同居厮混,她从未要求,他未曾打算、也始终不能给她诸如家庭或名分之类。甚至最后她被判刑,自顾不暇的他也未援手一把;尤其是最后去探监,面对脸色蜡黄、身体臃肿、背影佝偻的她,”他的浪漫在顷刻间被堵在喉头下面了“——他无法克制自己的失望和放弃。但是他和她之间从一开始就没有所谓的权、钱和性、色等交易的戏份,唯一的至少说是很主要的纽带就是一个字:情——两情相悦,相互慰藉。人们自然不愿说他们超凡脱俗,但也很难说是肮脏庸俗。世间两性以情为媒,似乎就不该遭受太多责备了。
作为肤浅的读者,我对朱怀镜当然是爱不起来,但实在也恨不下去,只觉得他只是至今(并将长期)活在(甚而是活跃在)中国官场的普通一员;我倒很庆幸他没被作家神圣化,但也没被妖魔化。
看人的品行,最好看他的朋友就可以了。朱怀镜自认最好的朋友大概就4个:一个是画家李明溪,疯疯癫癫,生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后来失踪了;一个是记者曾俚,愤世嫉俗,生活在自己的正义世界里,最后被逼走了;一个是装裱师卜未之,超凡脱俗,生活在自己的古典世界里,后来死了;还有一个是红颜知己梅玉琴,温婉痴情,生活在自己的爱情世界里,最后被关了。
这本小说中最神奇的是关于”且坐亭“一段的故事描写,先有放意自然的的闲趣,再有古迹零落的幽思,又添谶语如灵的神秘,最后竟带如真似幻的荒诞。让整个小说点缀了一点魔幻色彩,并且也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一个逆转和归宿。
值得一看。
《国画》写得是真好,可是,我读着心里发冷。
尽管不乏戏谑之词,但我觉得,《国画》是最接近生活原形的一部当代官场现行记!人物心理之描写,可谓细如丝发。里面的人物,就是你我身边的熟人。而最具普遍意义的人物就是朱怀镜。你我都是他,起码曾经有那么一段经历是他。和其他的官场小说相比,它是原始的,毛坯的,野性的,真实的,像一片古老神秘的雨林,映射这个奇妙世界的真相。 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惨淡的现实,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
但没来由得我读着心里发冷。我仔细想了想,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觉得很可怕。一路看着,这感觉是愈见清晰。上级领导道貌昂然的假模假样的滑稽及具讽刺的意味,那些点头哈腰阿谀奉承的下级小丑样,让人感到可悲可怜,而所有官场中人性格的扭曲变形,真让人感到现实的残酷,官场的可怕!官场真的就是这样?其实它从来都是这样!只是像我这样愚笨的人没有发现,而是让王跃文这样的聪明人点破了,我于是也跟着眼睛亮了起来。有的时候,眼睛近视,或者就是瞎子,没什么不好。看得清楚了,反倒影响食欲。我想到了古代,想到了外国,也就是说,古今中外我都想了想,对官场的印象居然出奇的一致。我想,是不是不可救药了?是不是人类的本性就决定了?是不是上帝在耍人类,让人类尽情地玩,而他在偷偷地笑?我有些发冷。
其实范围哪里只局限在官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正像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他不承认这是一篇什么官场小说。王跃文说,他只不过想写人。我琢磨了半天,有些感悟了。是不是官场人生就是日常人生?只要人与人交往,只要存在利益冲突,不都这样吗?这样想来,就更有些冷。
我一面在说好的时候,也一面在学习里面的细节。《国画》我大约看了一周。这些天,我晚上看《国画》,白天就琢磨着哪些人像皮市长,哪些人像宋达清,哪些人又是张天奇、朱怀镜,哪些人又是曾俚、玉琴那几个耿直的倒霉蛋。主人公朱怀镜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心里真是揣着一面镜子似的,把身处的官场,把那官场间人与人关系的微妙,把自己,也把别人都看的清晰如映镜,却又莫可奈何。俗话说”难得糊涂。“作者能把朱人公的感受写的如此清晰,他自己曾经的经历的痛苦,郁闷,也就可想而知了。我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一直扮演的角色就是耿直的角色,但这些天,我却自觉不自觉地开始琢磨身边的一个个人了。我的心里活动也多了起来。原来的我不这样啊,我是不是也进化了,从简单到复杂?
我还想看《国画》的续集《梅次故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毛病。明知道不是什么好事,却总是牵肠挂肚。我们生活在一种病态的生活中,却常常不能自拨。在不能自拨中,我们重复着病态,甚至发明着病态。
在朋友的推荐下,前不久拜读了王跃文的《国画》,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住。
书中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大起大落、曲折离奇,描述的事件也大都是一些官场、商场、情场上的琐碎事情。小说利用朱怀镜、方明远、皮市长、柳秘书长、宋达清、袁少奇等十余人的形象刻画,把荆都市的官、兵、贼、寇都浓缩在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里,从侧面来反映当今社会政界、商界以及文艺界的面面观。可谓深刻到位,令人震撼。从表象看,《国画》是一部教唆人如何溜须拍马、如何作恶使坏的书。进一步深思,那是王跃文对在现实生活中做人、做事的深刻认识和思考。主人公朱怀镜是好是坏,我们暂不去妄加评论。但他在处理人际复杂的事情上我觉得他算是好人了。而且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相当的不容易。首先朱怀镜在领导面前是好干部,在妻子面前是好丈夫,在玉琴眼里是好情人,在曾俚李明淡和卜老等心目中是好朋友,而在那班相互勾结相互利用各自不择手段为之钻营的同僚和商人眼里也算是一个比较正直和豪爽的哥们。朱怀镜没有刻意去做作秀、去掩饰、去表现自己。他很诚实,好多事情他都是从良心和善意出发,并没有刻意去做圈套让人钻或本身就把替人办事作为一种交易。他在处理日常的人事关系上全凭一股真诚和爽快。当然,他也有痛苦和烦恼的时候。他的最大痛苦和烦恼无非是在副处岗位上无职无权,无人搭理,和一个稍大的官儿说说话儿都似乎是高攀的时候,人家拿眼斜看他的时候,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也促使他努力想挤身在这个荆都的新贵阶层。陈清业当然不会想去爬官,大年也肯定没想过去政府做官,表弟也只能想着先从自己的工程内扩张。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如何承揽工程、如何赚钱上。当他有了基本的积累,当他能真正领会表姐夫的教诲,而且懂得了”江河挣钱江河花“的道理,也就学会了挣钱、洗钱、玩钱。若干年后,他就成为如今的裴大年、陈清业之流了。
为什么朱怀镜可以在这班人之中游刃有余,我认为与他的为人和学识有关。不狂不傲,热心帮人,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善于分析问题观察人的本领。且能做到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真有些大儒大雅的风度。这些儒雅和风度并非一夜之间学来的,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和修炼。
看朱怀镜的官海沉浮,不由地想起一句古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人生在世,无论是在官场、生意场、情场上都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规律,无论是得到哪个仙人高僧指点都很难达到好运连连、经久不衰。大自然也不无例外地明示着这种规律。江河蜿蜒曲折,顺势而流,没有笔直流淌的河道,即便有也是人工开挖的河床。一阵山洪爆发,河水决堤又在田野里冲出一条河道来。山峦连绵起伏、巍巍峨峨、神秘莫测,山的波幅才显得叠翠意蕴。就连海水也是日夜波涛翻滚、浪潮汹涌,才显得气势和生动。江河湖泊即便风平浪静仍是静波潋艳、微波悠悠。不动的水我们称作死水一潭,光秃的山我们曰之孤山。笔直的河床没有生气,一看就是人工开挖的,没有曲线的女人不美,没有气魄的男人不壮,而人生没有曲折没有坎坷就不显得生动多彩。朱怀镜算是个饱学诗书的人,他的悟性很好,靠自己读书一步一步走了出来。
《国画》的笔触已伸进了哲学和人性的深处。做人的道德底线是不能丢的,冯道有一句诗道:”道德几时能去世,乾坤未必陷吉人“。唐末的冯道能久居官场,身居要职而被诩为”不倒翁“总有他立足的理由和根基。没有这种经得起世人检验和普遍认可的道德标准的支撑,什么权贵也只能昙花一现、稍纵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