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精彩5篇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课程包括“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返回画面回顾”“科学家讲述中国航天故事”“航天探索小实验”“青少年学子分享太空梦想”四部分内容,一起来看看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欢迎查阅!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精彩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

历时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三名航天员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王亚平由此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迈进,更彰显了中国女性自强不息的豪情壮志和飒爽英姿。我国女航天人用坚强的“她力量”、非凡的“她智慧”、无畏的“她担当”助力火箭腾飞,探索浩宇苍穹,在时代潮头中尽显巾帼风采。

是热爱与激情,让坚强的“她力量”指引追梦航向。有人说,中国航天人在用生命追星揽月,在九天之上刻下中国印记。这种说法毫不夸张,载人航天是一项高风险作业,从发射到着陆容不得一丝一毫闪失。特别是对女性航天员而言,她们在雪山、沙漠、水底的高负荷训练,对身体极限的挑战强度丝毫不逊于男性航天员。舱内一分钟,舱外十年功。她们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个人利益得失变得渺小,家国情怀变得伟岸。王亚平漫步太空时的一句“感觉良好”,其背后承载着无数不为人知的艰辛与不易。作为女性,力量与体能较男性而言存在先天弱势,但太空环境不会因女性而改变。王亚平用行动给出了缩小“男女差距”的最佳答案——“就是练”。从持续六个小时的水下训练、极度压迫的离心机训练,到心理素质训练、缺氧耐力检测、心脏负荷能力训练……航天路犹如一条艰苦卓绝的长征路,她们却满怀激情与热爱永不止步。

是探索与创新,让非凡的“她智慧”跑出中国速度。被称为“航天员女教头”的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说,我们要做无名英雄,载人航天就是要以平凡成就非凡,以无名造就有名。“她力量”的迸发少不了“她智慧”的助推,姬涛、张润红、何京江……这些名字我们可能并不熟悉,正是她们在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发射等环节中突破了无数“卡脖子”关键技术,在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任务中倾注了全部心血。中国航天女副总工程师姬涛在不惑之年便满头银丝,张润红把自己“嫁”给航天事业无怨无悔,“数据女王”何京江扎根大凉山腹地深耕航天测控十数载。她们不曾炫耀自己的身份,不曾宣传自己的姓名,只是在“全天候”的工作中默默诠释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一次次问鼎苍穹中尽显中国智慧。

是攻坚与奋斗,让无畏的“她担当”绽放时代光华。自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立项至今,浩瀚苍穹中最耀眼的莫过于那抹中国红。从“神一”到“神十三”,从“一日游”到“半年居”,五星红旗高扬九天并非一日之功的奇迹。航天之花的绽放离不开无数航天科研人员的深耕细耘、攻坚奋斗,离不开“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航天巾帼的热忱与干劲,“她担当”根植于杰出的女航天人群体之中。在“遍地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茫茫戈壁,卫星发射中心气温低至几十度。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挑战,90后助理工程师徐娟在低温高压中独立完成敲指令、布设备、放网线等工作,为航天通信保驾护航。95后系统指挥员周承钰在无穷尽的嘈杂和热浪里,实现着配气台、工作站、箭上对接的精准操作。正是她们的坚持与坚韧让神舟飞船、空间实验室、目标飞行器惊艳了世界,稳扎稳打步入空间站新时代,为人类探索星河带去更多信心与动力。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2

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伟大的航天精神,伴随着祖国的强大,见证着祖国的发展,是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走出来的一条勤奋敬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自主创新,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的发展道路。我们要以航天精神为引领,阔步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以航天精神为引领,汲取勤奋敬业、无私奉献的“孺子牛”之力。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就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怀着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默默无闻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无声无息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这就是伟大的航天精神。我们当以航天精神为引领,不断汲取勤奋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自觉树牢“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思想。要心怀国之大者,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始终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到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要以“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的履职意识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一心一意做好国家的勤务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全心全意做好群众的服务员。

以航天精神为引领,汲取开拓进取、自主创新的“拓荒牛”之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单人冒险到三人成行,从飞天梦想到太空漫步,中国航天事业的脚步从未停歇。依靠开拓进取,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依靠自主创新,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党员干部当以航天精神为引领,不断汲取开拓进取、自主创新的精神品质,以“锐意进取拓荒牛”的姿态谋求发展。要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在思想上“破冰”,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之态在行动上“突围”,冲破心理“大山”、突破思维“峡谷”、打破行动“枷锁”,在不断地摸爬滚打中蹚出发展新思路,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谋出成事新举措。

以航天精神为引领,汲取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之力。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伟大的航天事业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不计其数的航天人夜以继日、接续奋斗的结果。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前进道路上,充满了未知挑战和惊涛骇浪,我们要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要以航天精神为引领,汲取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的精神品质,以“求真务实老黄牛”之态默默耕耘。要始终坚持以“实”字打底、“干”字当先,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以“愚公移山”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党和人民的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以千千万万人的“星星之火”燃起民族复兴的“燎原之势”,让航天精神永放光芒!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3

历时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三名航天员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王亚平由此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我们致敬航天“巾帼力量”,当感悟“她力量”,汲取奋斗新征程的精神力量,执笔绘就“奋斗长卷”。

凝聚“意志力量”,抓稳筑梦“接力棒”。追逐星辰、遨游天宇是王亚平心中的梦想,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凝聚成奋斗的力量。训练的难度高、强度大,不仅考验着航天员的身体素质,更考验着精神意志,从水下训练到离心机训练场,王亚平能吃苦、不怕累,以理想信念的坚守、脚踏实地的行动、艰苦奋斗的意志、一往无前的勇气推开梦想之“门”,汗水浇灌出梦想的花朵,实干铸实成功的基石,凭借坚定执着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付出锻造出青春梦想。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向着梦想出发,要做披甲执剑的勇士,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在斗争中砥砺品格,在挫折中汲取经验教训,在成绩面前戒骄戒躁,能够把握当下的一分一秒,迈出脚踏实地的步伐,奋力追逐青春梦想,书写人生的精彩篇章。

激荡“爱国情怀”,砥砺报国“奋斗心”。巾帼不让须眉,“她力量”在浩瀚苍穹熠熠生辉。王亚平为圆满完成航天任务,在备战的日子里从不懈怠,主动放弃了休息与娱乐的时间,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航天事业中,心无旁骛地进行训练,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为祖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她这样说:“能够享受多彩的生活是一种幸福,被祖国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为国奉献是最大的幸福,至诚报国是我们心中的使命,也是肩上的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以爱国志士为榜样,在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上抒报国之情、立强国之志,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提升“学习本领”,夯实成长“基本功”。在承担航天员这项工作时,王亚平付出了许多高于普通人的努力,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积累出了成长的“高度”,能够适应高强度的训练环境,出色解决各种突发问题。王亚平在学习中成长进步,让梦想从“萌芽”到“绽放”,在学习成长中适应环境、克服困难、调节压力,成为出色的航天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是党员干部掌握工作技能、实践方法、发展经验的途径,是不断推动事业进步的力量。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新知识,自觉学习、努力学习,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把握新问题、新特点,在学习中增强创造力,能够以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依靠学习实现个人的成长进步,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4

北京时间__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__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全国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讲课者“神采”飞扬,听课者“梦想”飞扬,“天宫课堂”受到全国大中小学师生和广大收看者的高度赞扬。

“天宫课堂”,激发起中国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美妙的声音伴着星光从太空传来,奇妙的画面拥着神秘从天宫走来。“天宫课堂”成功开讲,彰显了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令每个中国人感到骄傲与自豪。目前世界上只有美俄等六家西方航天机构共同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和中国自主建造的天宫系列空间站两个空间站在运行。而前者日益老化且超期服役,中国空间站则后来居上、全新起步,给全世界带来更多惊喜和赞叹。“天宫课堂”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引导更多人走入科学殿堂。我们感受到科技进步、国家富强所带来的美好和喜悦,最终将沉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从神舟十号到神舟十三号,从天宫一号到天和核心舱,见证了中国航天科技水平的进步与飞跃。这是科技硬实力的展示,也是技术能力成熟的标志。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正是一代代航天人瞄准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关,才有了太空授课的惊喜与精彩。

“天宫课堂”,激发起中国人民科学精神和爱国热情。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对于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意义。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一个接一个的实验项目精彩纷呈,使所有受众人群开阔了眼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未知世界的激情与兴趣,对于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这次“天宫课堂”通过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还有天地互动交流,让广大青少年感知到了宇宙的奥秘、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增强了他们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中国航天事业的信心与力量,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公开课。

“天宫课堂”,为教育教学提供鲜活案例和创新借鉴。知物由学。“天宫课堂”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每一个实验都是神秘传奇,每一个解释都是美妙故事。科幻照进现实,浪漫抒写梦想。科学实验展示,让探索梦想飞扬;视频互动交流,让思维梦想飞扬;教室创新拓展,让教育梦想飞扬,天宫课堂本身就是一种教学创新。“太空课堂”虽然只有短短40分钟,但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记,对人生的影响深远持久。通过这堂课,孩子们看到的是人类对未知的求索、科学的力量与魅力,以及星辰大海的壮阔与浪漫。“双减”下如何让课堂教学质量“增”上来,“天宫课堂”开启了中国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曙光,必将迎来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的日常教学要努力提高质量,用新颖激励创新,用兴趣增殖志向,激励青年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刻苦读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梦想无垠,步履不停。让我们站在新的时空坐标上开启新的航程,奔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5

2021年11月23日,为褒奖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人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建立的卓著功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聂海胜同志颁发“一级航天功勋奖章”,给刘伯明同志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汤洪波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身上的优良品格。作为新时代的“赶路人”,我们要“尝一尝”“航天功勋奖章”中的“特别”味道,并从中汲取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

品尝“航天功勋奖章”中的“特别能吃苦”的味道。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从“嫦娥五号”到“天问一号”,回首29载“跌跌撞撞”的航天路,既是一条荆棘遍布,杂草丛生的坎坷之路,又是一段刷新记录,创造历史的辉煌之路。航天人用“异于常人”的意志,“特别能吃苦”的品质,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打开了通往太空“神奇大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品尝“航天功勋奖章”中“特别能吃苦”的味道,努力“啃咬”能吃苦、肯吃苦、愿吃苦的“精神骨头”,撸起袖子、挽起裤腿多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中走一走、瞧一瞧,多听民声,善解民忧,以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行动接受群众的“阅卷”,努力在基层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品尝“航天功勋奖章”中的“特别能奉献”的味道。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一代代航天人就是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凡人,怀揣着一颗航天强国的初心,坚守着一个默默无闻的岗位,奉献着一份微薄之力,这就是“航天功勋奖章”的“精神内核”。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要竭尽全力地深挖“航天功勋奖章”的“精神富矿”,从中不断汲取爱岗敬业、积极奉献的“精神源泉”,自觉传承好、发扬好“三牛精神”。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心中常怀国之大者,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往前排”,个人荣辱得失“靠后放”,将自己的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进行“再萃取”“再结晶”“再升华”。如今,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发扬好“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心怀民间疾苦,提升责任担当,要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来换群众的“幸福指数”。

品尝“航天功勋奖章”中的“特别能战斗”的味道。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从第一次进入太空到第一次出舱走,从第一次中期驻留到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伟大的航天事业终于“破茧成蝶”,实现了用“跟跑”到“领跑”的完美跨越,这得益于一代接着一代航天人的夜以继日、接续奋斗。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品尝“航天功勋奖章”中的“特别能战斗”的味道,努力“吮吸”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的“精神浓汤”。要坚持擦亮“实”字“招牌”,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以“愚公移山”精神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也要勇于当“热锅上的蚂蚁”、善于接“烫手的山芋”,苦干、实干、巧干,真正地从“理论家”变成“实干家”,在基层“演武场”上大显身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