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观后感4篇

电影《杨善洲》深情讲述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永远把人民群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前的领导干部形象。说到这里,同学们知道怎么写《杨善洲》观后感吗?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杨善洲》观后感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杨善洲》观后感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杨善洲观后感700字: 篇1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已经年过八十,但却带领着大家去种树,整整种了二十多年。他,就是杨善洲。正是我们看了《杨善洲》这部电影,才认识了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看完以后,我们都被深深感动了,他的那种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窗帘拉上了,四周一片漆黑,显示屏上出现了一个背影:衣着平凡,手也拄着拐杖,正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着。他——便是杨善洲,一个一生都在为大家服务的人,他,一开始只是个农民书记,却能清清楚楚地记住大亮山有八十座大山头,一百七十二座小山头。他,带领着人民度过了没有水的日子,他省下来不喝的水都留给了老百姓。退休时组织让他好好休息,但他却要留在家乡种树。

他带领着大家上了山,一上山就是二十二年啊!他没叫苦,没叫累,心里想的就是把大亮山改造成一片绿洲,造福于大家。一次,南坡上的树苗都死了,他就在晚上找答案,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原因。

他就带领着大家那么干着,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吃着已经馊了的饭,睡的是用树枝铺成的床,与大家同吃同住,干同样的活。无论天气怎么变,多么恶劣,他的心事不变的。树在一天天长大,他在一天天变老。当林场建成时,杨善洲病倒在了床上,县里拨的款拒绝了,市里拨的二十万元,有十六万都捐给了社会,难道他的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吗?

整整二十二年啊!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种树就种到了八十多岁,把自己建成的林场全部都捐给了国家。为了种树,他与亲人在一起的时间并没有多长,他一心就想着造福大家,植树造林,十分无私,却没有想到自己。难道他的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吗?

在这二十二年里,杨善洲把那八十座大山头和一百七十二座小山头全都种上了树,不管风吹还是雨打,他天天都带领着大家去种树,难道他的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吗?

虽然他最后已经与世长辞,但是他的精神却在人民的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杨善洲》的观后感 篇2

杨善洲同志生前为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自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杨善洲同志退休后,主动放弃了去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毅 然回到家乡,带领大家植树造林,这一去便是20几年。他的这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

怀疑是因为听到他的很多故事,说怎么怎么的,我觉得那都可能是杜撰的!看到那些质朴的报道和他的事迹我渐渐开始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人,真实的故事。

不解是我不明白他为什么对自己和家人如此苛刻,甚至我觉得很多事情与受贿和谋私没有关系的事,他都绝不要一点福利!一般的领导干部这些待遇都是合乎标准的。而他对于家人亏欠的这些,却是我的观念里所不认可的。

理解是因为我看到了他心中的信念,他的坚持。他质朴坚韧的思想里只有党和人民,这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怀的继续。虽然时代已经不同,但是他却很难从之前的状态中作出改变,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虽然有时候不好,但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利,所以我理解他的作为。

从1951年参加工作开始,杨善洲同志就把自己的全部投入到为人民谋实利上去。任职35年的勤勤恳恳大公无私,退休22年的倾力奉献不图回报,从蓬勃青年的挺拔身姿到耄耋老者的满头银丝,从“草根书记”到造林使者,杨善洲同志倾尽了自己的一生。

他始终站在最需要的地方。担任书记时为群众排忧解难,退休之后绿化大亮山,为村民们修公路架电线,将得到的奖金捐献,无私捐出资产丰厚的林场……他时时事事为人民的利益着想,是一名优秀、高尚的共产党员。学习杨善洲同志的事迹之后,我不断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着他数十年如一日地无私奉献呢?我想,这种力量是责任。

因为身负书记职责,他倾尽一切为群众谋利;因为许诺为家乡人民做事,他退休以后不顾身体绿化荒山。更本质的是,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推动着他在奉献的人生路上永不停步。古语说,青年的责任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生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这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当担负起的责任。将这种责任牢记心间,时时刻刻想着为之奋斗,就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好本职工作,为党为人民做出贡献。若是没有责任感,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学习杨善洲同志,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他勇于承担责任并且真正将之履行的精神,这也是我所追求的奋斗目标。

仰慕是我看到了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在重重困难中挺过来的坚持!我觉得身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首先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其次要坚守自己的事业,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为祖国做贡献,为人民谋福!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看到了杨善洲老支书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他的一生一世中都没有改变,我认为,是一种共产党员的信仰铸就了老人的这份执着,我应该学习老人身上的这种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不懂为官从政,可能不会成为一名官员,我不懂养林植树,可能也不能建设林场植树造林,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觉得,这种精神应该发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发生,在这些小事上,多多留心,多多留意,多为别人考虑一点,这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最平凡的体现,也是这种精神最普遍的体现。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瞬息万变,有的时候,人们会因为一些小利益而斤斤计较,互不相让。想一想杨善洲老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生,我觉得,我们应该放下浮躁,回归本心,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做一名平凡又伟大的共产党员。

《杨善洲》观后感 篇3

电影《杨善洲》深情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永远把人民群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前的领导干部形象。在任上,他狠抓农业,专注民生;退休后,他绿化荒山,造福子孙。他一心为民,两袖清风,鞠躬尽瘁。青山作证,他六十年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他用一生践行着入党时的誓言:做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

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著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在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杨善洲同志1953年入党,1988年4月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奖励他十万块钱,他说县里太穷他不能要这钱,市里奖励他二十万,他大部分捐给了学校,只留了四万。他对女儿们说,这钱是留给你妈的,这辈子我对不起她。等我死后,骨灰分成三份。一份埋在我革命的起点,一份埋在大亮山雪松下,那我革命的终点,还有一份你们帮着好好保存,到时候和你妈埋在一起,好好陪陪她。

他是地委书记,也是一位父亲。对于女儿,他铁石心肠,没有利用职权顺手解决女儿的两地分居问题。更绝情的是,当女儿知道他解决了70个民办教师转正指标后,拿着还差最后一个公章的审批表,哭泣着请他帮忙获取转正指标,他居然拒绝了。杨善洲无情吗?当我们看到他在老母亲仙去时的悲凉,他临终前对妻子的愧疚,尤其看到他无言以对女儿的复杂心情,我们很难作出这样的回答。他可以为跟自己在山上干了十几年的护林员去林业局打个招呼弄个职位,只为这个与他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年轻人能有个家能娶上媳妇。他却一再拒绝自己的二女儿流着眼泪走了几十里路来苦苦哀求自己在调令上简单的签上个字。他说女儿啊,这个字爹不能签,真的不能签。女儿再一次气愤的走了,甚至怨恨这个父亲。父亲却也走了几十里路从山上挖了自己栽种的一颗树苗背了千里来给女儿送来,女儿躲在家里故意不开门。父亲只好默默地将这颗带来的树苗栽进女儿的花坛里,背着背篓悄悄地离去。看到这里。我内心被深深触动了。我的爸爸何尝不是这样用爱承托着我的一生,我也会怪爸爸对我的不认可,我也会怪爸爸为什么宁愿我多走弯路多摔跟头也不愿意托关系帮我找捷径。而今,我明白了,真切的明白了,爸爸是在教会我如何承受挫折,如何建立强大的内心。他宁愿我错怪他,也不愿给我投机取巧的机会,他想给我磨砺使我真正的成长。父爱重如山,当我们长大了,父亲已老去。杨善洲书记,还有我的爸爸,他用他们一世的风华浇筑了那一腔热血,那一份坚定的信仰。

杨善洲同志用奉献书写了生命的价值,他的精神让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敬仰和怀念。学习杨善洲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学习他一心为民、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要牢记的宗旨就是全心权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人民公仆来说,首先要具有的基本素质就是公仆情怀。杨善洲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他光明磊落,心里装满党和人民的利益,唯独没有自己,就像一滴平凡的水,却折射出万丈光芒。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公仆,在工作中认认真真的为人民群众服好务。

我真诚的推荐大家看看这部电影。当我们看完那些拼票房拼投入拼导演的商业好莱坞大片,当我们从虚拟的幻境中走出,好好的看看这部影片吧,能给予心灵洗礼的好电影。他不是被神化的人,他是一个真实的人,是精神财富不朽的丰碑!

《杨善洲》的观后感 篇4

4月9日,总队机关党委组织观看了电影《杨善洲》。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中诸多场景,一直萦绕在脑海,不时浮现。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

电影《杨善洲》主要反映的是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看完电影后主人公艰苦朴素、平易近人、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光辉形象浮现在我的面前,令我肃然起敬。

学习杨善洲同志事迹,最重要的是要从杨善洲事迹中汲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宗旨,如果作为干部,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成了官老爷,也不是公仆,就会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让百姓不好过,也让自己更不好过。只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会让人民群众爱戴,更会让自己的心终始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工作在实际中。杨善洲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二是要从杨善洲事迹中汲取运行的动力。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一干”,如果作为干部,只会说,不会干,工作还没有做到一半,仅仅是个开始。只有干,才能是把工作做的彻底,做的细致,才能让人民群众受益,得实惠。杨善洲爱民至深,为民至诚,强化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扑下身子、沉到基层,视百姓为父母、待百姓为亲人,真心实意关心百姓疾苦,全心全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谋利益,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无限事业中,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走了,他留给后人一座价值3亿多元、5万6千多亩的林场,他留下了一心为公、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他虽瘦弱的身躯却留给我们一个高大的背影。

杨善洲一辈子追求理想、一辈子为人民服务。这样的追求才是真正的执着坚定,这样的服务才是真正的全心全意。杨善洲的一辈子,应该成为每一名党员的人生镜鉴,时时刻刻对照、鞭策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执政为民不松懈,坚守共产党人本色不改变。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坚定信念,讲求党性,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也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每一位党员都要学习杨善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务实执着精神,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