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钱学森》真实还原了钱学森在美国生活、加州理工学院实验室工作的场景。影片用艺术结合史实的手法,生动展现了钱老传奇的一生。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电影《钱学森》观后感800字(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他,是举世瞩目的大科学家;他,为了回到自己深爱的祖国,历尽千辛万苦;他,为我国航空导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谁,为祖国呕心沥血?又是谁,永远有着赤子之心?他,就是我国伟大的科学——钱学森。
今天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全体师生观看了电影《钱学森》,我知道了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航天学家、世界火箭专家。
为了更好的报效祖国,钱学森早早的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他在离开祖国时,就在心里默默的说,“我一定会回来的!”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的欢呼声中,在礼炮声中,也在钱学森的心中,诞生了。“我想回去!迫不及待的想回到祖国去!”
此时,我国的经济状况很不好,要钱没钱,要车没车,要设北美设备的情况下,他的心没有一丝动摇。而且,美国的条件优越,要什么有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钱学森都没有改变,如果是你,你一定会选择留在美国吧!
这部电影演绎了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的传奇的一生,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他让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和导弹,让世界上重新认识中国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学习的,他没有辜负伟大的祖国对他的培养,他把最先进的外国东西给学会,然后想尽一切办法回到祖国的怀抱,为我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让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有了一个新的提升。作为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被这位老前辈的爱国热情所感动。
钱学森回国5年后,为祖国的我国航空导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看看钱学森,为祖国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又如此的爱国,我们身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又生活在这么优育的环境下,就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好好报效自己的祖国。因为我们小学生都肩负着为祖国建设的使命,一定要从小立志,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钱学森》这部电影让我对钱学森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他是一个“宁可回祖国种苹果”,也不愿对祖国坐视不理的男人,他是一个甘为祖国牺牲一切的英雄。是的,他的人生是有价值的。
但是感动与钦佩之余,我还在想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标尺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许多老师一直在强调我们要怎样怎样努力、怎样怎样奋斗,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诸如此类的话。不避讳的说一下,我从来都是很反感这样的说教的。老师们所强调的社会价值到底是什么,老师所说的不平庸到底是什么,是为这个社会做了多少贡献、还是在这个社会获得了什么样的地位,或者是从这个社会捞了多少钱。一直以来,我都很讨厌像俞敏洪这样的人,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像他们那样才能算是有价值,他说过"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
会的元素,每个角色都需要有人来扮演,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所以你无法评判别人的人生价值。如果每个人都想成为强者,那么每个人都生活在无尽的竞争之中,这个社会需要有人来扮演弱者,也有人愿意扮演弱者。
我这样的观点并不是说我有一个消极的思想,相反,我是一个有着积极生活态度的人,我追求的就是成为一棵草。虽然不能像树一样,人们远远的就能看到我,但是我不在乎,因为这不是我追求的,我喜欢的是草的淡然与宁静。我喜欢那种平淡的,你也可以说是平庸的生活,但是我喜欢那样。我没有什么很高的追求,我只要一成不变的生活,我只想以后能有一个美满的生活,我不要什么荣华富贵,我只要衣食无忧。我只想一辈子做一个老师,一成不变的过我的教书匠生活,我喜欢的就是这份安静。你或许会觉得它太过平淡,太过乏味,太过无聊,但是,请不要对我下结论,因为这是我的理想,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早上放映的三场电影,除了离荧幕太近的前面几排位置没人外,其他位置都坐满了密密麻麻的观众。电影讲述到钱学森在美国生活时,用中国特色美食”叫化鸡”来款待他的美国客人时,观众发出一阵笑声。最后,钱学森坐在总控制室,看着第一个中国制造的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钱老在2009年去世。电影结束,场内响起热烈的掌声。
梁女士表示:“说起两弹一星,已经是我中学和小学时候的回忆了。虽然很小就已经下来香港生活,但当时听到这样的新闻,仍有着很强的自豪感。”她感慨,国家崛起要感谢一班学成归国的留学生,付出极大的牺牲建设祖国。梁女士说:“钱学森是一个大科学家,美国当初怀疑他,拘捕他,后来又发现他的重要价值,惊走宝(粤语,表示怕失去了珍贵的东西),其实这样已经伤害了他的自尊,令钱学森坚定回国的意念,是美国蠢了。”
台湾过埠新娘卢小姐,多年前嫁到香港。她说:“我很久以前已经来到香港了,其实对这一段历史并不太熟悉,但是看了这影片觉得很感动。他这么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放弃了很好的物质条件,回到中国建设。尤其是他和太太蒋英的感情,令我动容。没有太太对他的支持,他不能那么专心做研究。”她笑了笑说,“所以成功男人背后要有好老婆。”
郭先生认为,如此聪明又爱国的一代科技伟人,真的很难得。当年这一代代的留学生,回到中国建设,确实令人感动。正如钱学森在电影里说,要回来种苹果。“当然,他的苹果,不是真的苹果,”他笑笑说。
由于观众以中年人士为主,所以还在读中学的吴小姐在观众群中特别显眼。她对记者表示,其实是陪妈妈来看的,但是看后也挺感动的。她说:“看到他回到中国之时什么都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两弹一星成功真的很厉害,看这电影当上上课外历史课也不错。”
“一位杰出科学家的传奇人生,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充斥着刀光剑影;一颗赤子之心的精彩回放,生命如此精彩,令人叹为观止、无法忘怀;一段铭心刻骨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的旋律缠绵悱恻、绕梁不绝。”这三句话作为《钱学森》的宣传词,凝练地概括了影片所表达的核心内容:科学、国家以及爱情。在近日于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的电影《钱学森》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于影片在这三方面的呈现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执著的科学精神
“我曾经发誓,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这是影片《钱学森》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陈坤饰演的钱学森在道出此句对白时,目光坚毅、神情执著,让观者无不深受感动。的确,一部表现中国“航天之父”的传记电影,又怎能绕过“科学”二字?影片在以叙事表现钱学森的科学精神、以镜头展现科学技术的美感方面,为国产同类题材影片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在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看来,《钱学森》生动而感人地表现了一位科学大师攀登科学高峰的艰难过程,在宏大的叙事中通过真实的细节再现了钱学森的伟大科学精神。“影片中,钱学森始终在按照客观规律搞科研。比如火箭实验失败后,他就冷静地分析并采纳了那位资历并不高的副院长提出的方案,而事实证明他的决断是正确的。”李准说,“观众在看过影片后就会明白,为什么钱学森能够取得这么伟大的成绩?就是因为他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这个角度讲,影片对人物的塑造非常到位。”
从《横空出世》到《邓稼先》再到《飞天》,十余年来以“科技强国”为主题的影片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谱系,而《钱学森》正是此类影片的最新代表作。《电影艺术》主编吴冠平认为,影片实际上是通过展现钱学森这样一位标杆式人物的一生,艺术化地再现了中国国防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伟大历程。“电影《钱学森》开头处的新闻镜头、结束时穿插的一系列纪录片镜头,都是在真实地展现共和国那一段异常曲折却自强不息的历史。”吴冠平表示,“影片通过表现钱学森这一人物的个人历史,描绘了强国梦的历史乃至整个国家的历史,是我国主流电影创作的一部典范之作。”
看过《钱学森》之后,感到一股正气凛然在胸,同时也问自己,如果我是钱,能否像他那样为了redChina放弃在美国优质的生活和研究条件,回来过清苦日子,并且在中国核领域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造出两弹?尤其是后者,钱学森徒有高级的大脑,但是双手被中国核背景缺乏的现状束住,他在面对惨淡现实的时候,应该是何等的无力与无奈?就像影片中,他面对听不懂他讲课的中国技术人员,脸上显出的表情是受到冲击、是无比失望,不过,他没有像对外国学生那样,高傲地不予理睬,而是打起精神,重新再讲一遍。
对于钱学森的毅然回国和回国后的废寝忘食,我感到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理想主义精神,以致走出电影院后,重新面对外面纷杂的世界,看到现代社会上最多的“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梁漱溟语),也生出了无力与无奈,同时思考:现在这个时代还会不会出现如钱学森般拥有高尚情怀和强烈爱国责任感的奉献者?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人们对国家的责任感渐微,或许只能在面临重大灾害后显现出来;同时由于不再有“巢倾卵破”“唇亡齿寒”的情况出现,人们对自身的定位往往不再与国家命运相连。作为青年人,我想:如果我们就向这样的人生目标走下去,如果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再向往报效国家或回馈社会,而是看到国家和社会的不足后不思改变或无力改变,反去崇敬外界更加发达的环境和美好的生活,争先涌出国门,那么我们的国家不仅是用资源为外国培养半成品,而且也将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我想,每个看过这个片子的年轻人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抱着自私自利的想法在生活,尽管它可以用“每个人好国家就好”来大义化,另外还要思考是否可以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融合,哪怕只是一点,但也是对我们成长的这片土地的一种回报和推动。
想到龙应台的一句话:“孩子,你是否想过,你今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取过、牺牲过。”如果我们意识到现在还算美好和安稳的生活是因前人的呕心沥血甚至捐躯为国,也许我们就能少点自我,多点大我,为这个国家做点不算惊天动地但也能推动改善的事情。
1935年,他18岁,留学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1945年,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副教授。经过他的努力和天生的聪慧,在学术上超过了他的老师冯·卡门。并与他的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此时他想起自己的祖国——中国,他来美国之前就有一个心愿:完成学业,报效祖国!而美国阻拦他回国,因为美国海军部次长曾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他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经过一番波折,他终于如愿以偿的回到了祖国。他与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东风1号,东风2号。虽然东风2号没有成功,失败了。但他还依然努力,后来终于完成了两弹一星。他,就是——钱学森!
看完电影后,我便进入了深思。钱学森他为什么放弃美国那么优越的条件,回到当时生活条件并不太好的中国。我相信,如果问他这个问题,他肯定会说:“因为这是我的祖国,我不想要在别的国家过一辈子,因为那不是我的祖国!”他当时准备建造东风一号的时候,因为中国当时并没有所谓的零件工厂,而一个发动机就需要四千五百多个零件,这个样子根本造不了东风一号。
困难不仅仅只有一个。在钱学森向各大书记介绍东风一号的构造和一些相关的公式。书记们说说懂了,其实他们都没有懂。因为钱学森太聪明了,因为他写出的算式很少有人能看懂。当时钱学森的学生也不懂,要求他讲解一下,钱学森并没有讲解。因为他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而那些书记们不懂,钱学森就再给他们讲解一遍。外国人不懂他不管,但中国人不懂,这可不行,他必须再讲解一遍。
钱学森心里只有祖国,是对祖国的热爱,让他克服了种种困难。也正是这一种爱国情,才让他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到自己的祖国。在他心中是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强烈的自尊心支撑着他去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了祖国交给他的任务。这份伟大的爱国情深深地打动着我。虽然钱学森已经离开我们,但是他这种高贵的爱国品质以及对科学的执着的追求精神会在中国人的心中传承下去!最为一个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为祖国做贡献。